旧唐书音乐志论文_王珊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旧唐书音乐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音乐,旧唐书,雅乐,礼乐,唐代,繁荣,地位。

旧唐书音乐志论文文献综述

王珊珊[1](2019)在《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音乐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旧唐书·音乐志》第一卷叙述郊庙乐及军乐;第二卷叙述宴乐(立部伎、坐部伎、清乐、四夷乐、散乐、歌舞戏等)和八音乐器;第叁卷着录唐郊祭乐章;第四卷着录唐宗庙乐章。本文以第一、二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出其中与皇帝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阐述。从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太宗和玄宗等帝王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唐朝音乐才会出现如此繁荣的局面,这一现象,在音乐史学界中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1期)

张伟[2](2017)在《《旧唐书·音乐志》汇校》一文中研究指出《旧唐书》是唐史基本史料之一,其中“音乐志”部分保留了大量关于唐代音乐制度、乐舞歌词方面的基本史料。然而《旧唐书》成书后,特别是《新唐书》问世后,流传稀少、几近失传。加之其本身在成书过程中的仓促,使其具有很多错讹,严重影响了学界对它的使用,因此清代以降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其校勘并取得很大成果。中华书局点校本是其中的最有名者。但这些成果仍然存在着底本选择不善、校勘体例不清、校勘不完整等诸多问题,其中“音乐志”部分更存在学界不够重视、校勘成果稀少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校勘的基础上,精选校勘底本及参校本,以版本对校、他校为基本研究方法,对“音乐志”部分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校勘。本文首先梳理了《旧唐书》的成书过程,探讨了其主要史料来源。特别是对其“志”部分的史料来源进行了系统探索。在此基础上,厘清了《旧唐书》的版本源流,特别介绍了此前并不为大多数学者所熟知的明嗣雅堂抄本的基本情况。其次,本文对清代以来历代学者对旧唐书的校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在指出他们取得的若干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后,在充分吸收前人,特别是《旧唐书校勘记》《百衲本旧唐书校勘记》校勘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乐府诗集》《唐文粹》,特别是前人利用还不够充分的《大唐郊祀录》,对“音乐志”进行全面、系统、详细的校勘。最后,本文在充分校读《旧唐书·音乐志》的基础上,以“校后记”的形式,结合《旧唐书》、《唐会要》、《大唐郊祀录》、《乐府诗集》等诸多文献,爬梳了唐代诸帝祭乐的乐舞名、作者、乐词等内容,并对见诸其它文献而《旧唐书·音乐志》失载的其它唐代祭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辑校。(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0)

张百合[3](2014)在《《旧唐书·音乐志》与《新唐书·礼乐志》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乐志”(或“音乐志”、“礼乐志”)是记载一个朝代音乐历史沿革的文本。正史中编纂“乐志”自《史记》、《汉书》始,一直延续至清代的《清史稿》。本文以《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礼乐志》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和考据的研究方法,结合两唐书成书背景,从乐义、乐史、乐律、乐部、乐器和乐章六个部分,对《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礼乐志》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一章,从两唐书乐志的成书背景谈起。《旧唐书》修成于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修撰过程中秉承“按于旧章”的史学思想。《新唐书》修成于北宋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修撰过程中秉承的是“制度之要,则在礼乐”的史学思想。由于不同的编纂思想,《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礼乐志》在文本结构上也有所不同。第二章,两唐书乐志文本比较的研究。本文分别从乐义、乐史、乐律、乐部、乐器和乐章六个方面对两唐书乐志进行了比较研究。由于受编纂思想等方面的影响,《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礼乐志》在载录内容和编纂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对史实的记述详略有所差异,甚至有正误之别。这些差异和正误,必会影响到部分音乐史实的真实性。本章对这些差异作了比较,辨析其正误,力图还相关史实以真相。(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院》期刊2014-04-01)

孙晓晖[4](2002)在《《旧唐书·音乐志》的史料来源——兼论唐代乐令》一文中研究指出《旧唐书·音乐志》与《唐六典》、《通典》、《唐会要》等政书音乐部分有多处文字上的重合。故有史家据此认为《旧唐书·音乐志》(以下简称《旧志》)的史料来源正是这类政书。谢保成在《〈旧唐书〉的史料来源》一文中就认为《旧志》的史料来源主要是苏冕《会要》、崔铉《续(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02年03期)

旧唐书音乐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旧唐书》是唐史基本史料之一,其中“音乐志”部分保留了大量关于唐代音乐制度、乐舞歌词方面的基本史料。然而《旧唐书》成书后,特别是《新唐书》问世后,流传稀少、几近失传。加之其本身在成书过程中的仓促,使其具有很多错讹,严重影响了学界对它的使用,因此清代以降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其校勘并取得很大成果。中华书局点校本是其中的最有名者。但这些成果仍然存在着底本选择不善、校勘体例不清、校勘不完整等诸多问题,其中“音乐志”部分更存在学界不够重视、校勘成果稀少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校勘的基础上,精选校勘底本及参校本,以版本对校、他校为基本研究方法,对“音乐志”部分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校勘。本文首先梳理了《旧唐书》的成书过程,探讨了其主要史料来源。特别是对其“志”部分的史料来源进行了系统探索。在此基础上,厘清了《旧唐书》的版本源流,特别介绍了此前并不为大多数学者所熟知的明嗣雅堂抄本的基本情况。其次,本文对清代以来历代学者对旧唐书的校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在指出他们取得的若干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后,在充分吸收前人,特别是《旧唐书校勘记》《百衲本旧唐书校勘记》校勘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乐府诗集》《唐文粹》,特别是前人利用还不够充分的《大唐郊祀录》,对“音乐志”进行全面、系统、详细的校勘。最后,本文在充分校读《旧唐书·音乐志》的基础上,以“校后记”的形式,结合《旧唐书》、《唐会要》、《大唐郊祀录》、《乐府诗集》等诸多文献,爬梳了唐代诸帝祭乐的乐舞名、作者、乐词等内容,并对见诸其它文献而《旧唐书·音乐志》失载的其它唐代祭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辑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旧唐书音乐志论文参考文献

[1].王珊珊.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J].北方音乐.2019

[2].张伟.《旧唐书·音乐志》汇校[D].曲阜师范大学.2017

[3].张百合.《旧唐书·音乐志》与《新唐书·礼乐志》比较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4

[4].孙晓晖.《旧唐书·音乐志》的史料来源——兼论唐代乐令[J].音乐研究.2002

论文知识图

:南京西善桥古墓出土的《竹桥七贤图》...牙筝中原音乐的文化气度-伎乐人弹琵琶图(甘肃敦...铜钹铜锣-云锣铜钹

标签:;  ;  ;  ;  ;  ;  ;  

旧唐书音乐志论文_王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