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子产业化经营浅议(一)

我国种子产业化经营浅议(一)

一、中国种子产业化经营的探讨(一)(论文文献综述)

钱虎君,洪德林,姜建友,高俊贤,张红生[1](2011)在《种子产业化研究的策略分析》文中认为构建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理想模式是种子产业化的内涵,提高我国种子产业化水平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是研究的主要内容。种子产业化研究应采取综合性研究方法,种子产业化的立足点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动力是优良品种的选育与科技创新,核心是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根本要求是育、繁、销一体化。在实施种子产业化进程中,应重点研究解决种子企业缺乏科技创新能力问题、服务社会化问题、对全系统的营运和成本效益实行企业式管理问题。

王颢[2](2011)在《甘肃省啤酒大麦种子产业化经营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从甘肃省啤酒大麦种子近年来生产、经营的实践中,探讨如何实施啤酒大麦种子产业化的经营问题。

章志远[3](2010)在《宁波市农作物种子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指出农作物种子作为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有效载体,也是决定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基本因素,种子产业的发展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和中国加入WTO,推进了我国种子行业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要抓住历史机遇,迎接外来挑战,关键是要找到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潮流的种子产业化的具体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种子产业化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宁波市农作物种子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宁波市农作物种子产业化的发展对策,为推进种子产业化发展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论文回顾了国际种子产业的历史与现状,分别介绍了美国、欧洲、亚洲的种子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种子产业化的各个发展阶段情况,种子产业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宁波市种子产业化在新品种选育与引进,种子企业规模与企业的经营、设施、基地建设,种子加工与检验,种子管理与执法等方面的现状,及种子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针对宁波市种子产业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宁波市种子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以及发展对策和措施。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健全种子管理体系,创建种企发展环境;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促进种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增强研发能力和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完善种业信息网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宁波种子产业应该形成特色,发挥优势,加强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推进种子产业化,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以求在中国种业界拥有一席之地,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建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张伟[4](2010)在《中国种业产业化组织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种子产业是农业的特殊生产资料产业,是决定国家农业生产的产量、质量、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基因源头产业。种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富裕文明程度。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等国种子产业体系已基本成熟,产业组织化程度高,行业管理规范,法律法规完善。而我国种子产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绩效差、研究创新投入不足、产业进入壁垒低、产业内竞争无序与过度竞争、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及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等问题。积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种业产业化道路,己成为目前种业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理论研究、文献检索及案例分析等理论和方法,在正确界定种业产业化组织特性和深入了解种业产业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种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和国内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种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具体运作对策,得出相关结论与建议。本研究除引言外共有六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1)种业产业化基本内容及理论基础。这是研究种业产业化的起点。本部分通过对种业产业化的内涵、特征及理论基础的研究,阐述了发展种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与客观必然性,从理论上正确定位中国种业产业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为以后研究做好铺垫。(2)我国种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本部分通过对种业产业化的科研、规模、效益、产品结构、经营结构现状分析,总结了中国目前种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山东省种业产业化成功案例介绍,为后续章节提供逻辑思路与实证基础。(3)种业产业化运行模式分析。本部分归纳出种业产业化有三种模式,即企业模式、高校模式、研究所模式。并运用实例分析的方法对根据每种模式加以分析研究。以求内容更加充实。(4)发达国家的种业产业化经验及启示。本部分是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种业产业化的现状,结合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成功案例,总结发达国家种业产业化的发展经验启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中国种业产业化发展的提供有益的对策。(5)我国种业产业化存在问题。本部分是通过上文充分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得到中国种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体制乏力,育种能力不强;种子质量问题突出,种子市场化程度不高;种子企业经营分散;创新能力滞后于种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品种权保护不力等。(6)我国种业产业化发展策略。本部分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种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深化改革,完善种子管理体制;加快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体系;加速发展和推广生物育种等先进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增强育种后劲;创造有利于种子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健全和完善种子管理制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本研究创新点与特色主要有:(1)本文运用战略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国外尤其是种业发达国家发展种子产业的经验,从他们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点与相似处,萃取有益于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从而为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2)通过对种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组织模式及国内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引用大量实例证明以及实地调查问卷分析提出种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为中国种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刘九洋[5](2009)在《种子产业化现状及我国种业的发展趋势》文中提出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科研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种子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面对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的外资种业的大举进入,我国种业将如何克服不足,寻求我国种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种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及发达国家种子企业发展的经验,探讨了中国种子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种子企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对策。首先对中国种业发展的历史进行了阶段性回顾,对中国种业的市场现状、研发状况、企业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种业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目前与发达国家和种业市场化发展需求有较大差距。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种业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全适应,技术创新与竞争能力弱,种子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其次分析了世界发达国家种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分析世界种业发展中呈现的公司兼并与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私人公司或组织逐步成为种业主体,国际化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种子科技价值链等。同时,还对国外种子管理体制存在及运作基础、管理体制及模式、功能进行了总结,为推进中国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最后在分析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借鉴发达国家种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种业的再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希望我国尽快营造法制化、规范化市场加快实施企业体制创新;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物科技;建立领唱型企业家及其团队制度;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投入,向种业上下游扩张发展。并针对当前种业决策者的一些观念思想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郭范顺[6](2009)在《辽宁省种子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规范和加速辽宁省种子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因果分析和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种子产业化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目前辽宁省种子市场销售额在30亿元以上,良种推广面积稳步增长,种子生产形势良好。近年来制种面积比较稳定,制种单产不断增加,种子质量稳定,制种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种子生产逐渐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但是种子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效益低,缺乏竞争力。种子科研育种目标不明确,并且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基层种子管理机构经费不足,制约了对种子市场的有效监管。最后,针对目前辽宁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辽宁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张永强[7](2009)在《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人口大国,蔬菜生产的地位十分重要,我国政府对蔬菜工作非常重视。蔬菜种子产业是蔬菜产业的源头,对蔬菜产业的发展有突出的影响。本文选择“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研究”为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以国内外相关理论为基础,总结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我国蔬菜种子育种、生产、供给、需求、市场营销管理、国际贸易、整个产业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剖析蔬菜种子生产的影响因素、蔬菜种子的供给、蔬菜种子企业的市场营销、需求预测、蔬菜种子的国内外贸易状况以及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优劣势等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结合对我国蔬菜种子产业链的分析、蔬菜种子企业、蔬菜种子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及蔬菜种子生产供给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实践,提出促进蔬菜种子生产供给模式及品种创新的相应对策,为保障我国蔬菜的安全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提高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的服务于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决策参考。本文综合应用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计量经济学、蔬菜学、种子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进行系统的研究。以产业理论、供给与需求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力理论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SWOT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以及计量经济模型、统计工具、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结论与建议。本文系统的对我国种子产业、蔬菜种子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系统的分析了蔬菜种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提出了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与面临的挑战。以蔬菜种子产业育种状况为视点,研究了世界先进国家蔬菜育种特点,分别以美国和荷兰为例,分析了欧美国家的育种动态;以日本和韩国为例,分析了亚洲蔬菜育种动态;在此基础上,从我国蔬菜育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提出完善我国蔬菜种子科研育种的建议。以蔬菜种子生产的供给与需求为视点,首先从我国蔬菜生产的供给与需求出发,然后进一步阐述了世界蔬菜种子生产供给的组织形式、生产基地的分布、生产技术以及我国蔬菜种子生产的状况。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蔬菜种子生产函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蔬菜生产和需求的状况及趋势,对蔬菜种子的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蔬菜种子供给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对策。以我国蔬菜种子市场营销管理为视点,分析我国蔬菜种子市场的现状和特点,并对天津科润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其成功之处。从市场营销学的4P角度,给我国蔬菜种子企业提出了营销管理建议。以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格局及国际竞争力为视点,从我国蔬菜种子的整体贸易状况入手,对蔬菜种子产品的出口、进口的品种、额度、国别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体系分析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提出促进我国蔬菜种子国际贸易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最后,应用SWOT实证分析法对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在分析了世界种子产业和世界蔬菜种子产业的竞争态势的基础上,对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SWOT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及对策,首先进行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促进蔬菜育种,提出实施“保两头放中间”的政策措施,国家要确保蔬菜育种基础研究和农业技术中心的经费和项目的支持,而对转型企业的科研部门,应让其在市场经济中,与其他种子公司甚至国外的种业集团去竞争,国家只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加强蔬菜育种的基础性研究和新技术的采用;加强蔬菜种子品种管理和区域试验,加强蔬菜种子产业的市场、技术管理,进一步严格品种的认证和审核制度等进行宏观政策的调控。在蔬菜种子的生产和供给模式上,扶持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种子生产基地,鼓励企业间的兼并和重组来扩大规模;从蔬菜种子的消费群体来看,要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从而加大良种的推广。蔬菜种子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要积极开拓目标市场国,降低市场集中度,提升蔬菜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合理选用三层战略组合,应重点实施兼顾整体;另外要通过多种形式打造蔬菜种业的龙头企业,使蔬菜种子企业能有资金、有实力合理利用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市场并做出正确合理的经营决策,从而促进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本研究的创新点:1)本研究通过对蔬菜种子产业的SWOT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三层战略选择:以比较优势理论应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国际贸易指数等指标体系进行了蔬菜种子国际竞争力分析;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蔬菜种子产业进行了供给与需求分析;这些在目前国内对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学术论文及相关研究中是鲜见的。2)应用市场营销学的4P理论实证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天津科润公司的市场营销管理,从而提出我国蔬菜种子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参考建议,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新品种,按照市场规律改革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从而促进蔬菜种子产业的整体发展。3)目前关于蔬菜种子产业研究仅从其中的某些环节或某些角度入手分析,本研究从经济学角度,把蔬菜种子产业链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加以分析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分析和研究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规律,从蔬菜种子的育种科研、生产、供给、需求、国内外贸易、政策法规等诸多环节来研究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探寻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运作机理和发展趋势,形成蔬菜种子产业的经济学研究理论框架。

谢秋云[8](2008)在《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产业化是种子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种子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展“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课题研究,弄清种子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推动种子产业化良性发展的对策,将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村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系统分析、对比分析、辩证分析和调查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种子产业化经营概况和种子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结合典型案例,针对种子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通过增加投入,加快产业化建设;加快良种引育,搞好品试审定;建设好种子基地,提高供种水平;强化加工环节,提高种子质量;依法加强管理,规范种子市场;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产业发展;优质品牌,提高种子科技含量和组建龙头企业,培育有竞争能力的市场经营主体等措施来大力推进种子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展。另外本研究还对种子产业化经营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

袁志锋[9](2008)在《中国种业的形成与种业科技发展的研究》文中指出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产业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新中国各历史阶段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背景出发,分析中国种业的形成过程和各个时期种业的体系、作用、种业科技进步与种业发展的关系以及种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的种业发展经验,探索中国种业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中国种业与世界种业接轨的对策。中国种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今,经历了四个形成与发展阶段,即农民自评、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串换;政府组织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杂交种子育成与推广,建立国有制各级种子公司,实行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种子法》制订与实施,种子市场放开,初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制,种子行业体制改革。每一发展阶段均以种业科技进步为依托,其中水稻、玉米、高梁等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成功,建立“四化一供”种子工作体系,建立专业种子公司,使种子成为商品;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种子法》出台,种业高新技术和品种权的保护制度的实施,使中国种业由计划经济体系改革为市场经济体系,种业开始了与国际接轨。提高种子质量,实施名牌战略,完善售后服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中国种业快速发展,并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同时,以种业市场为基础,优化种子管理机构设置,规范种子管理机构的职责、职能,健全种子管理法律法规,增强监管法规的可操作性,维护种子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是中国种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周新保[10](2008)在《河南种子产业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不可替代的有生命活力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决定农产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国内外农业生产实践证明,种子产业的发展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的种子生产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相当完善、颇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有专家曾经预言:“种子将成为今后国际农业竞争乃至国际经济竞争的新焦点”,“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掌握了世界”。因此,加速种子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作物种类众多,全省每年种子经营量约15亿公斤左右,因此,市场份额巨大。自《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河南种子产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种子科研体制、管理体制、育种技术、经营机制等诸多方面,与国外种业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这些问题如不能迅速、很好地加以解决,必将制约我省种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种业必将融入中国和世界种业的洪流之中.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研究国际、国内种业可持续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和所积累的成功经验,结合河南省情和种业发展实际,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本省实际,又与国际种业接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良种在农业生产中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促进河南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和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种子产业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及趋势预测等相关资料,结合对河南种子产业50多年来发展的调查,采用调查分析、对比分析、预测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河南种业存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指出我省种业发展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种子生产上看,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种子生产设施薄弱,生产计划失控,经营风险加大;二是从种子经营上看,种子市场容量大,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经营管理落后;三是从技术创新体制上看,我省种业科研投入力度小,种质资源研究落后,原始创新能力差,科研体制亟待改进;四是从企业管理方面看,没有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观念落后,宏观管理力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低;五是从品种管理方面看,品种审定技术手段落后,重品种审定数量轻品种审定质量,对品种知识产权缺乏有力的保护;六是从市场管理方面看,存在种子管理体制不顺、执法主体地位不够明确,种子管理队伍素质偏低,管理力量薄弱,缺乏必要办案经费和工具等问题。河南种业正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起步阶段,参照国内外种业发展的过程和先进经验,结合省情,河南种业要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需要建立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高速公路等五大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科技创新是推动种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源泉;科技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品种,只有一流的品种,才能带动企业发展;体制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通过联合重组,把分散的产业集中起来,实现育、繁、推、销一体化,形成规模经营;管理创新是实现种子产业化的根本保证,依法治种,强化种子管理,充分发挥种子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要通过建立建全种子管理体系和制度,提供良好的法律保证和社会环境,培育有序竞争的种子市场;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而知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掌握知识人才的竞争,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和任用,建立起培养和任用科技型人才从事种子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形成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家干事创业的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种业信息高速公路,扩展种子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是我省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种子产业化经营的探讨(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种子产业化经营的探讨(一)(论文提纲范文)

(1)种子产业化研究的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构建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理想模式是种子产业化的内涵
2 提高我国种子产业化水平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是产业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3 种子产业化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4 种子产业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5 我国种子产业化研究的策略

(2)甘肃省啤酒大麦种子产业化经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啤酒大麦种子产业化经营的做法
    1.1 以市场为导向, 建立多种形式的啤酒大麦种子生产经营体
        1.1.1 科技型龙头企业
        1.1.2 国营农场和行业协会型啤酒大麦种子企业
        1.1.3 能人带动型啤酒大麦种子企业
        1.1.4 科技服务型啤酒大麦种子企业
        1.1.5 个体经营型啤酒大麦种子企业
    1.2 围绕种子产业化培养龙头企业
    1.3 通过科技的支撑促进啤酒大麦产业化
2 啤酒大麦种子产业化经营效果
    2.1 提高种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2 形成立足于地方优势的特色种子产业
    2.3 拓展了啤酒大麦种子产品的营销市场
    2.4 促进啤酒大麦种业的发展, 实现了产业机构的高度集中
3 啤酒大麦种子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3.1 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3.2 重视对龙头企业的培养和扶持
    3.3 重视品牌战略
    3.4 重视科技进步
    3.5 重视发挥政府作用

(3)宁波市农作物种子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种子产业化发展与现状
        1.2.1 国外种子产业化发展与现状
        1.2.2 国内种子产业化发展与现状
        1.2.3 我国种子产业化的特点
    1.3 我国种子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宁波市农作物种子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宁波种子产业化现状
        2.1.1 育种卓有成效,出现优势品种
        2.1.2 积极从外地引进优良品种
        2.1.3 种子经营主体多样,企业规模与效益参差不齐
        2.1.4 种子企业的设施和基地的建设得到加强
        2.1.5 种子加工和检验设施逐步加强
        2.1.6 种子管理和执法体系初步建立
    2.2 宁波种子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2.2.1 企业规模小,整体缺乏竞争能力
        2.2.2 科研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2.2.3 市场体系弱,向外拓展困难
        2.2.4 运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
        2.2.5 种子管理和种子执法体系尚未健全
第三章 宁波市农作物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
    3.1 宁波市农作物种子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3.2 宁波市农作物种子产业化发展规划
    3.3 宁波市农作物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和措施
        3.3.1 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
        3.3.2 健全种子管理体系,创建种企发展环境
        3.3.3 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促进种业发展
        3.3.4 推进科技创新,增强研发能力和水平
        3.3.5 加强知识产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
        3.3.6 完善种业信息网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 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中国种业产业化组织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思路
2 种业产业化的内涵、特征、实施意义及理论基础
    2.1 种业产业化的内涵
    2.2 种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2.3 实施种业产业化的意义与客观必然性
    2.4 种业产业化理论基础
3 中国种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3.1 中国种业产业化发展回顾
    3.2 中国种业产业化的科研现状
    3.3 中国种业产业化的规模和效益现状
    3.4 种业产业化的产品结构和经营结构现状
    3.5 种业产业化典型案例分析
    3.6 种业产业化问卷调查分析
4 种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分析
    4.1 种业产业化企业模式
    4.2 种业产业化高校模式
    4.3 种业产业化研究所模式
5 发达国家的种业产业化经验及启示
    5.1 发达国家种业产业化现状
    5.2 发达国家种业产业化的主要经验
        5.2.1 政企分开,政府不干预企业经营生产
        5.2.2 科研是发展基础,实行育、繁、推一体化
        5.2.3 发展联合,组建种子集团公司
        5.2.4 增加投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5.2.5 加强种子法制建设,严格管理法规
6 中国种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6.1 体制乏力,育种能力不强
    6.2 种子质量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农民收入提高
    6.3 种子市场化品种混乱,销售市场混乱待整治
    6.4 种子产业规模庞大,但经营分散
    6.5 创新能力滞后于种业发展的战略需求
    6.6 对品种权日趋重视,但保护不力
7 种业产业化发展策略
    7.1 推进种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
    7.2 种业产业化发展原则
    7.3 种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
    7.4 种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关于种子企业的调查问卷
致谢

(5)种子产业化现状及我国种业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发达国家种子产业化现状
        1.1.1 国外种子产业化的形成
        1.1.2 发达国家的种子管理体制及其模式
        1.1.3 国外发达国家种子产业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1.2 我国种子产业化现状
        1.2.1 我国种子产业的历史沿革及玉米杂交种子的行业流程
        1.2.2 中国种子产业化发展特点
    1.3 种子产业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3.1 种子产业化的概念
        1.3.2 种子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世界种子产业贸易规模及产业化发展趋势
    3.1 世界种子产业的贸易规模
    3.2 国际农业发达国家种子产业化呈现的几个趋势
        3.2.1 公司兼并与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3.2.2 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3.2.3 私人公司或组织逐步成为种业主体
        3.2.4 种子科技价值链全球治理
4. 中国种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中国种子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4.2 中国种业研发状况
    4.3 中国种子企业状况
    4.4 玉米种子行业的特点
        4.4.1 受自然条件影响,该行业不确定因素多、风险高
        4.4.2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源头,关系吃饭的问题,行业地位特殊
        4.4.3 供需价格特性
        4.4.4 质量指标复杂性
    4.5 中国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5.1 种业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全适应
        4.5.2 技术创新与竞争能力弱
        4.5.3 种子产业集中度低
        4.5.4 市场化程度不高
        4.5.5 行业组织不健全,信息不灵通
        4.5.6 品种推广技术落后
5. 推进我国种业再发展思路的思考
    5.1 进一步营造法制化、规范化市场环境
        5.1.1 适时修改、完善《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体系
        5.1.2 完善执法管理体系
        5.1.3 强化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5.2 实施企业体制创新,加快中国种业产权多元化进程
    5.3 加快企业制度创新
    5.4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物科技
    5.5 建立领唱型企业家及其团队制度
    5.6 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5.6.1 要加大对种业龙头企业的支持,提高民族种业竞争力
        5.6.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种业的科研生产水平和调控能力
        5.6.3 扶持建设种业的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
    5.7 以优良品种和品牌为核心,向种业上下游扩张发展
    5.8 对种业决策者的一点思考
        5.8.1 中国种业决策者必须在思想上转轨,在观念上更新
        5.8.2 要创新思路,提倡“竞合”
参考文献
Abstract

(6)辽宁省种子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辽宁省种子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1.1 辽宁省种子的市场分析
        1.1.1 辽宁省种子市场构成
        1.1.2 辽宁省种子价格
        1.1.3 辽宁省良种推广面积
    1.2 辽宁省种子企业发展现状
        1.2.1 辽宁省种子公司的基本情况
        1.2.2 辽宁省国有种子公司的基本情况
    1.3 辽宁省种子科研现状分析
        1.3.1 辽宁省品种选育情况
        1.3.2 辽宁省新品种品种推广情况
    1.4 辽宁种子产业化的SWOT分析
2 辽宁省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
    2.1 加速种业整合, 提高产业集中度
    2.2 培育育繁销一体化的国际种业公司
    2.3 深化国有种子公司的体制改革
    2.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完善落实辽宁省种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5 逐步完善种业管理体制
    2.6 发展种业科技, 走高技术化道路

(7)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蔬菜种子产业研究的相关概念
        2.1.1 产业
        2.1.2 蔬菜种子产业
        2.1.3 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产业发展理论
        2.2.2 供给需求理论
        2.2.3 技术创新理论
        2.2.4 资源配置效率理论
        2.2.5 比较优势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总体状况
    3.1 种子产业的分析
        3.1.1 种子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
        3.1.3 种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2 蔬菜种子产业分析
        3.2.1 蔬菜种子产业链分析
        3.2.2 蔬菜种子产业现状
        3.2.3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机遇
        3.2.4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面临的挑战
    3.3 本章小结
4 蔬菜种子产业育种状况
    4.1 世界先进国家蔬菜育种的特点
        4.1.1 按生态区域定位
        4.1.2 高新技术育种
        4.1.3 跨洲区域试验与品种展示栽培
        4.1.4 科研育种机构和部门分设
        4.1.5 种质资源有效利用
        4.1.6 工厂和设施化育种
        4.1.7 企业内育种和经营分设
        4.1.8 蔬菜种子流通市场国际化
    4.2 欧美蔬菜育种动态
        4.2.1 美国蔬菜育种动态
        4.2.2 荷兰蔬菜保护地生产育种技术
    4.3 亚洲蔬菜育种动态
        4.3.1 日本的蔬菜育种动态研究
        4.3.2 韩国蔬菜育种状况
    4.4 中国蔬菜育种的发展状况
        4.4.1 杂优利用已成为多数蔬菜育种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4.4.2 抗病育种取得了重要突破
        4.4.3 生物技术在蔬菜育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4.4.4 在蔬菜品质育种和生态育种方面有了良好的开端
    4.5 中国蔬菜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
        4.5.1 蔬菜育种体制不健全
        4.5.2 对蔬菜育种的基础研究工作重视不够
        4.5.3 蔬菜育种目标不明确
        4.5.4 常规育种与育种新技术结合不够
        4.5.5 忽视品种管理与区域试验
    4.6 本章小结
5 蔬菜种子生产供给与需求
    5.1 蔬菜种子产业供给概述
        5.1.1 中国蔬菜生产现状
        5.1.2 中国蔬菜种子生产状况
    5.2 蔬菜种子生产:蔬菜种子生产函数与影响因素分析
        5.2.1 必要的假设
        5.2.2 变量的设置
        5.2.3 模型的构建
        5.2.4 数据说明
        5.2.5 模型估计结果
        5.2.6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5.2.7 模型修正
        5.2.8 修正后的模型解释
    5.3 科技进步率测定
        5.3.1 数据来源
        5.3.2 变量说明
        5.3.3 计量模型
        5.3.4 计算结果
    5.4 蔬菜种子的需求分析
        5.4.1 模型的建立
        5.4.2 数据来源
        5.4.3 计算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蔬菜种子市场营销管理分析
    6.1 中国蔬菜种子市场营销管理分析
        6.1.1 中国蔬菜种子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6.1.2 中国蔬菜种子市场的特点
        6.1.3 中国蔬菜种子市场竞争主体的类型
    6.2 中国蔬菜种子市场营销实证分析—以天津科润公司为例
        6.2.1 天津科润公司概况
        6.2.2 天津科润公司的产品组合管理
        6.2.3 天津科润公司的品牌管理
        6.2.4 天津科润公司的销售价格管理
        6.2.5 天津科润公司的销售渠道管理
        6.2.6 天津科润公司的销售促销与服务管理
    6.3 中国蔬菜种子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建议
        6.3.1 注重公司的产品组合,提高品牌意识
        6.3.2 全面调研影响因素,制定适宜的价格政策
        6.3.3 深入研究产品与市场状况,确立最优分销模式
        6.3.4 因地制宜,做好市场促销和广告宣传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格局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7.1 中国蔬菜种子对外贸易的总体分析
        7.1.1 总体贸易分析
        7.1.2 出口贸易分析
        7.1.3 进口贸易分析
        7.1.4 进出口价格分析
    7.2 中国蔬菜种子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7.2.1 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7.2.2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7.2.3 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7.3 结论与讨论
        7.3.1 中国蔬菜种子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极低
        7.3.2 开拓蔬菜种子出口目标国,降低出口市场集中度
        7.3.3 加大育种科研力度,提高蔬菜种子的质量
        7.3.4 改进加工工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7.3.5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育种企业的权益
        7.3.6 树立国际营销理念,培养国际贸易人才
    7.4 本章小结
8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竞争力分析:SWOT实证分析
    8.1 世界种子产业的竞争态势
        8.1.1 世界种子产业的并购和重组
        8.1.2 世界种子产业的行业特点
    8.2 世界蔬菜种子产业的竞争态势
        8.2.1 规范的种子生产标准和投放程序
        8.2.2 种子公司经营规模日趋扩大化、垄断化
        8.2.3 产业关联适度不断提高
        8.2.4 蔬菜种子企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国际化
    8.3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的竞争力分析—SWOT实证分析
        8.3.1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内部环境优、劣势分析
        8.3.2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分析
        8.3.3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内、外部环境关键因素的确定
        8.3.4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战略选择
    8.4 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8.4.1 重点战略
        8.4.2 基础战略
        8.4.3 后备战略
    8.5 本章小结
9 促进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9.1 进行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促进蔬菜育种研究
    9.2 加强蔬菜育种基础性研究和新技术采用
    9.3 加强蔬菜种子品种管理与区域性试验
    9.4 改善蔬菜种子产业供给模式,打造蔬菜种业龙头企业
    9.5 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大良种的推广力度
    9.6 提升蔬菜种子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9.7 开拓国际市场,降低市场集中度,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9.8 合理选用三层战略组合,应重点实施兼顾整体
10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3 研究内容及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种子产业化研究概况
    1 种子产业化的涵义
        1.1 种子产业化的内涵
        1.2 种子产业化的实质
        1.3 种子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2 中国种子产业现状分析
        2.1 种子生产现状
        2.2 种子产业现状分析
        2.3 种子产业发展过程分析
    3 国外种子产业化研究概况
        3.1 世界种子产业化研究概况
        3.2 国外种子产业发展的趋势与特征
        3.3 国外种子管理体制及运作模式
第三章 国内外种子产业化运作模式比较研究
    1 西方发达国家种子产业化模式分析
        1.1 国外种子管理体制存在及运作的基础
        1.2 国外种子管理体制确立及运作的依据
    2 我国现行种子产业化模式分析
    3 国内外种子产业化主要运作模式比较分析
        3.1 机制不活
        3.2 种子产业化程度不高
        3.3 基础设施差
        3.4 项目建设欠科学和前瞻性
        3.5 生态繁种意识薄弱
    4 中美种业体系比较研究
        4.1 中美品种管理体系比较
        4.2 中美种子管理体系比较
        4.3 中美种业行为主体体系比较
        4.4 中美种业体系比较分析
第四章 我国种子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1 体制问题分析
        1.1 经济体制遗留问题
        1.2 管理上的问题
    2 种子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行业管理与行政执法关系不明确,执法职能弱化
        2.2 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
        2.3 种子管理机构硬件设施较差,装备落后
        2.4 缺少必要的办案经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5 管理与服务脱节,影响了种子产业化发展
    3 种子企业运行机制问题分析
        3.1 经营管理不善
        3.2 是服务手段落后
        3.3 是后续品种短缺
        3.4 是伪劣种子泛滥
    4 种子经营与种子科研协调问题分析
        4.1 两大体系不协调
        4.2 协调好种子管理站、公司及科研单位的关系
        4.3 加强与科研单位的联合是种子部门抓科研抓品种的有效手段
第五章 种子产业化经营风险概况分析
    1 种子经营的现状分析
        1.1 种子经营主体和经销个体众多
        1.2 种子经营实体整体实力较弱,缺乏竞争力
        1.3 生产上作物品种太多,主推品种不明
        1.4 种子价格不一致,种子经营利润分配欠妥
    2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中风险发生的概率及现状分析
    3 种子经营中风险的危害性分析
        3.1 种子经营风险产生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3.2 种子经营风险产生严重影响农民的增产增收
        3.3 种子经营风险的产生影响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3.4 种子经营风险产生影响到社会安定
    4 种子经营风险类型及成因分析
        4.1 种子经营中的自然风险及成因分析
        4.2 种子经营中的技术风险分析
        4.3 种子经营中的市场风险分析
        4.4 种子经营中的质量风险分析
        4.5 种子经营中的其它风险分析
    5 种子经营风险防范
        5.1 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
        5.2 加大科技投入,深入科学研究,化解技术风险
        5.3 建设风险保障机制,减轻风险压力
        5.4 科学决策,优化人员结构,降低人为风险
        5.5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控制质量风险
        5.6 创建新型的市场营销体系,减少市场风险
        5.7 强化管理,降低成本,减轻市场风险压力
        5.8 强化财物管理,控制财物风险
        5.9 优质精品,创建品牌,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5.10 实行种子产业化集团经营,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第六章 种子产业化经营案例分析
    1 金色农华种业科技开发策略分析
        1.1 公共组配构筑金色农华的开放式育种平台
        1.2 金色农华种业关于科技和产品开发策略
        1.3 T+2模式
    2 中油杂2号育、繁、推模式分析
        2.1 品种选育,瞄准国际标准
        2.2 合作模式,优势互补双赢
        2.3 质量控制,规范标准体系
        2.4 产品销售,健全服务网络
        2.5 打造品牌,加强宣传推广
第七章 种子产业化良性发展对策研究
    1 种子产业化发展策略
        1.1 加速种子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2 科研生产一体化,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
        1.3 强化质量意识,确保种子优质
        1.4 加大对种子产业科技与开发的资金扶持力度
        1.5 规范种子品牌、名牌市场,创“用户满意”经营宗旨
    2 推动种子产业化经营的措施
        2.1 增加投入,加快产业化建设
        2.2 加快良种引育,搞好品试审定
        2.3 建设好种子基地,提高供种水平
        2.4 强化加工环节,提高种子质量
        2.5 依法加强管理,规范种子市场
        2.6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产业发展
        2.7 优质品牌,提高种子科技含量
        2.8 组建龙头企业,培育有竞争能力的市场经营主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中国种业的形成与种业科技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外研究动态
        2.2 国内研究动态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种业的形成过程
    1 中国近期种业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
        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繁、县制、县供"的计划供种阶段
        1.2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并行阶段
        1.3 种子市场放开阶段
    2 中国种业六十年经历的四个时期
        2.1 中国种业的原始时期(1949年至1958年)
        2.2 中国种业的起步时期(1958至1978年)
        2.3 种子产业化形成初期(1978至2000年)
        2.4 种子产业化改革时期(2001—2008)
第三章 中国种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
    1 育种科技的进步
        1.1 育种基础研究的进步
        1.2 育种方法研究的进步
    2 种子科技的进步
        2.1 种子生产技术
        2.2 种子加工处理技术
        2.3 种子贮藏技术
        2.4 种子纯度检验技术
第四章 中国种业的现状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中国种业的现状
        1.1 种子行业现状
        1.2 种业科研现状
        1.3 种子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1.4 种子产业产品结构和经营机构
    2 中国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行业缺乏规模效应,竞争力较弱
        2.2 种子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3.3 种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五章 中国种子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 强化种业科技研究,走科技创新之路
    2 深化改革,走产业集团化经营之路
    3 加强种子品牌建设,走优质精品之路
        3.1 加强种子品牌建设
        3.2 健全种业服务体系
    4 严格市场监管,走依法治种之路
    5 拓宽种子市场,走国际化之路
第六章 中国种业与国际种业接轨的对策
    1 种业科技与国际接轨的对策
        1.1 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及基础研究
        1.2 加大生物技术的应用力度,建立育种技术创新体系
        1.3 以现代工程技术为支柱,发展高新种子产业
    2 种子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对策
    3 种子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对策
        3.1 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优化种子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能
        3.2 规范种子管理内容与行为,增强监管法规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河南种子产业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种子产业化研究动态
        1.1.1 国外种子产业化的形成
        1.1.2 国外种子产业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1.2 我国种子产业化的研究动态
        1.2.1 我国种子产业化的形成
        1.2.2 我国种子产业化的发展特点
    1.3 种子产业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引言
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 河南种子产业化调查与问题分析
    4.1 河南种业发展情况分析
        4.1.1 河南种业发展历程
        4.1.2 河南种业发展特点
    4.2 河南种子经营体系情况分析
        4.2.1 河南种子经营体系的发展阶段
        4.2.2 河南种子经营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4.3 河南品种选育与更新利用情况分析
        4.3.1 河南品种选育更新综述
        4.3.2 河南主要农作物品种的选育与更新利用情况
        4.3.3 河南品种更新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4.4 河南良种繁育体系情况分析
        4.4.1 河南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
        4.4.2 河南良种繁育体系发展现状
        4.4.3 河南良种繁育存在问题分析
    4.5 河南种子加工体系情况分析
        4.5.1 河南种子加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5.2 河南种子加工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4.6 河南种子质量保证体系情况分析
        4.6.1 河南种子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发展
        4.6.2 河南种子质量保证体系问题分析
    4.7 河南品种审定与植物新品种保护情况分析
        4.7.1 河南品种审定的建立与发展
        4.7.2 河南品种审定的发展特点
        4.7.3 河南新品种保护的建立与发展
        4.7.4 河南品种审定与新品种保护问题分析
    4.8 河南种子管理体系情况分析
        4.8.1 河南种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8.2 河南种子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5. 加快河南种子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5.1 河南省种子产业化发展思路
    5.2 河南省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
        5.2.1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干事创业的体制和社会环境
        5.2.2 加快种子科研体制改革,提升种业科研创新能力
        5.2.3 加快种子经营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种业制度
        5.2.4 加强科学计划和宏观调控,积极发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5.2.5 建立健全种子加工技术体系,提高种子加工综合技术水平
        5.2.6 强化种子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种子质量保证体系
        5.2.7 建立和完善品种审定制度,把好品种准入关
        5.2.8 完善配套法规和激励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5.2.9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种子管理体系
        5.2.10 加强种子产业协会功能,建设种业信息高速公路
6. 结论与讨论
    6.1 科技创新是推动种业发展的源泉
    6.2 体制创新是促进种业发展的关键
    6.3 管理创新是实现种子产业化的根本保证
    6.4 人才队伍建设是种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6.5 建设种业信息高速公路是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Abstract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工作业绩

四、中国种子产业化经营的探讨(一)(论文参考文献)

  • [1]种子产业化研究的策略分析[J]. 钱虎君,洪德林,姜建友,高俊贤,张红生. 种子科技, 2011(09)
  • [2]甘肃省啤酒大麦种子产业化经营与思考[J]. 王颢. 农业科技通讯, 2011(09)
  • [3]宁波市农作物种子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D]. 章志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6)
  • [4]中国种业产业化组织与策略研究[D]. 张伟.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5)
  • [5]种子产业化现状及我国种业的发展趋势[D]. 刘九洋.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 [6]辽宁省种子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郭范顺.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8)
  • [7]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研究[D]. 张永强.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3)
  • [8]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 谢秋云.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8)
  • [9]中国种业的形成与种业科技发展的研究[D]. 袁志锋.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
  • [10]河南种子产业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D]. 周新保. 河南农业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我国种子产业化经营浅议(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