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用与解复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用,光子,失配,晶体,模式,组合,波分。
复用与解复用论文文献综述
袁配,王玥,吴远大,安俊明,祝连庆[1](2019)在《基于3μm-SOI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与电吸收型VOA的单片集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与可调光衰减器的是光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元器件。为了得到制备工艺简单、响应速度快的二者的单片集成芯片,并且考虑到其与其他不同光器件的集成可能性,在绝缘体上硅材料制作了16通道、信道间隔200 GHz的阵列波导光栅复用/解复用器与电吸收型可调光衰减器的单片集成。该器件的片上损耗小于7 dB,串扰小于-22 dB。电吸收型VOA在20 d B的衰减量下的功耗为572 m W(106 m A,5.4 V)。此外,该器件可以实现光功率的快速衰减,在0~5 V的外加方波电压下,VOA上升及下降时间分别为50.5 ns和48 ns。(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胡文霞,傅映绮,邱淑琪,陈圣雨,巫泰均[2](2019)在《基于光子晶体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与大数据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对带宽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光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为超高速率、超大容量。其中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技术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业务宽带的需求,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容量。主要对基于光子晶体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进行研究,为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7期)
李昊康[3](2019)在《基于DSP的偏振解复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带宽的要求呈指数级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光纤加工工艺的进步,骨干网的传输带宽也在飞速增长,随着调制格式,波分复用、偏振复用技术及数字相干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光纤传输系统的容量大大提高,逐步向着400Gb/s,甚至1Tb/s的传输速率迈进。在这些应用的技术中,有的需要对光纤媒介,进行升级换代,有的则可以在原有传输链路上实现系统增容,但是极大地增加了传输系统升级的成本。其中尤以偏振复用(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PM)技术的实现最为简单。由于光纤链路中传输的光信号偏振态随机发生变化,产生RSOP(Rotation of State of Polarization,RSOP)效应,在接收端通过解复用后不能得到状态稳定的两束光路,需要在接收端对其偏振态进行控制后实现解复用。由偏振复用实现的光通信系统,接收端采取的解复用方式分为了基于直接检测的光域实现和基于数字相干检测的电域实现。相干检测能够很好的抑制PMD(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偏振相关损耗、非线性偏振旋转等,相较于直接检测有诸多优点,但是直接检测以其结构简单,简易操作,低成本等优点而仍有广泛应用。本文将对该两种方式实现的解复用系统分开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研究并设计了基于直接检测方式实现的偏振解复用系统。首先对基于本方案实现解复用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给出其实现理论依据并经公式推导出反馈变量△V,给出了该反馈变量与输入光信号方位角和椭圆率的关系,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该方案实现的解复用系统对传输光信号的调制格式和速率透明。接着对基于粒子群优化算的反馈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权重自适应调节的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根据反馈值所处的区间动态的调整粒子搜索步长的大小。接着基于该方案,设计硬件,搭建实验平台,主要包括AD(Analog to Digital,AD)、DA(Digital to Analog,DA)转换模块,反馈变量采集部分,偏振控制器模块及电源管理模块。在该实验平台下完成上述的验证实验。最后通过实验对比了PSO和权重自适应调节PSO在偏振稳定和解复用方面的性能,后者无论在收敛成功率和收敛速率均有较大的提升。(2)对基于卡尔曼滤波器实现的数字相干解复用系统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干光通信系统进行了论述,研究了其系统的构成,发射端产生高阶调制格式的偏振复用光的原理,重点分析了接收端采取的偏振分集相干接收的原理。接着由浅入深的研究了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并对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适应的卡尔曼滤波器,动态的改变Q值,给出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设计并构建了基于PM-16QAM的相干光通信仿真系统,首先对EKF(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在不同Q值下的解复用性能进行仿真,取其性能最优时的参数设置。接着研究了AKF(Adaptive Kalman Filter,AKF)对于偏振旋转频率的容忍度,得到105rad/s的限值远高于目前商用103rad/s的要求。最后则对比了在不同传输距离和OSNR(Optical Signal To Noise Ratio,OSNR)下EKF和AKF实现偏振解复用的性能,AKF相较于EKF,其收敛速度快了将近叁倍,验证了Q值的动态变化对于系统实现收敛和解复用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天,李莉,胡贵军[4](2019)在《基于串行干扰消除的模分复用系统解复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模式相关损耗(MDL)较大时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无法有效实现模分复用系统(MDM)解复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串行干扰消除(SIC)的MMSE解复用方法,以实现近似最大似然(ML)检测的性能。该方法通过消除大功率信号对其他各路信号的干扰达到补偿MDL的目的,再利用MMSE算法恢复源信号。对6×6的MDM系统进行了解复用,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MMSE算法,所提方法在不同耦合强度、有/无MDL下都能有效改善系统性能,且计算复杂度与MMSE算法的近似相同。当光纤传输距离为1200 km、差分模群时延(DMGD)为9 ps/km、耦合强度为-5 dB时,相较于MMSE算法,SIC-MMSE算法的光信噪比改善了3 dB。(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3期)
柳璐[5](2018)在《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如今的社会早已进入到了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所需要的带宽早已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现有水平。现有的光传输技术,如波分复用技术、偏振复用技术、模分复用技术等虽可以提高带宽,但单个复用技术对于通信系统带宽的提高是有限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在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系统中:波分复用/解复用器是完成波长选择和波长复用的关键器件,而要想对模式进行转换来完成模式复用就必须用到模分复用/解复用器。基于光子晶体的这种混合复用器件不仅结合了波分复用和模分复用的技术优势,同时还拥有光子晶体的各种优点,是未来光网络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对模式耦合理论进行分析,对常规横向耦合结构的模式耦合进行了深入研究。接着采用平面波展开的方法,来求得二维正方晶格光子晶体的带隙,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五个点缺陷构造了光子晶体组合谐振腔,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系统分析组合谐振腔共振波长与点缺陷介质柱的半径及折射率的关系,从而设计出了一种波分复用/解复用器。然后,利用平面波展开法对二维正方晶格光子晶体波导色散特性进行研究,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验证其耦合特性。根据相位匹配原理设计了一种光子晶体模分复用/解复用器。最后将两种复用技术混合到一起,设计出了一种光子晶体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两种波分-模分混合复用器,一种(四通道)可以实现1530nm、1550 nm的TE_0模和TE_1模四个信道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及解复用,其插入损耗和信道串扰分别小于0.11 dB和-16 dB。并且器件尺寸很小为41.47×20.57μm,且具有一定的工艺容差性。另一种(六通道)能够实现1530 nm、1550 nm的TE_0模、TE_1模和TE_2模六个信道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及解复用,其信道串扰小,可达到-10 dB以下,插入损耗也小,可达到0.419 dB以下,并且器件尺寸很小为74.8×28.6μm,对于高速大容量波分-模分混合复用光通信系统,该器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韩美林,乔成芳[6](2018)在《解复用处理电路中成帧器模块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解复用电路中从高速的串行数据中恢复出来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只是按照顺序以各自的bit宽度重新放置[1],并没有按照正确的帧格式字节对齐,导致后续电路无法直接使用这样的数据进行后续处理[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解复用处理电路中的成帧器模块。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成帧器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够准确地完成帧头字符定位检测[3~4]。(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袁野,邹卫文,杨光,陈建平[7](2018)在《四通道并行解复用光子模数转换系统设计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子模数转换器中,主动锁模激光器直接产生高速的采样时钟,但需要一种并行方案降低后端电量化器的带宽和速率要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马赫-曾德尔双输出调制器的多通道并行解复用方案的光子模数转换系统。系统总采样率为12.8GS/s,模拟带宽为60GHz。测量了系统中各个通道的幅度和延迟失配量,并通过硬件优化和软件算法对通道失配进行了有效的校正和补偿,显着提高了系统有效比特位(ENoB)。实验测试中,该光子模数转换系统的ENoB在X波段和Ka波段的载频输入下分别达到了7.8位和6.9位,验证了基于此多通道并行解复用方案的光子模数转换器可达到宽带高精度性能。(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柳璐,陈鹤鸣[8](2018)在《波分-模分复用/解复用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通信容量,提出一种基于光子晶体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该器件由4个组合谐振腔、4个波长选择反射微腔以及一对用于模式转换的非对称平行波导组成,通过调节微腔的半径和折射率以及非对称平行波导的宽度和耦合长度实现波分-模分复用和解复用。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器件可以实现1 530、1 550nm的TE_0模和TE1模4个信道的波分-模分复用和解复用,其插入损耗<0.11dB,信道串扰<-16dB,可以满足现如今大容量光通信系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黄成斌[9](2018)在《基于无约束频域均衡的模分复用系统解复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社会,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几乎渗透到了社会每个角落,人们对网络带宽的需求量呈爆炸性增长。而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容量趋近香农极限,作为数据传输主要媒介之一的光纤通信网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单模光纤的容量极限问题,在时间、波长、偏振态、频率等自由度得到应用的情况下,模式这一自由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少模光纤的模分复用技术利用相互正交的模式传输信号,极大地提升了单根光纤的系统容量。然而,在实际的模分复用系统中,差分模式群时延和模式耦合等损伤严重影响了信号的传输质量。因此,有效补偿模分复用系统中的损伤,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模分复用系统中损伤的作用机理,搭建出了模分复用仿真系统,提出了复杂度较低的无约束频域最小均方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变步长无约束频域最小均方算法,并利用这两种算法对系统中存在的损伤进行补偿,最终实现了高效的模式解复用。本文的主要工作安排如下:首先,以麦克斯韦方程组理论为基础,对少模光纤中所支持模式的模式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少模光纤中支持的一些低阶模式的光场分布情况,并对少模光纤中模式之间的正交性进行了验证。其次,深入探究了模分复用系统中差分模式群时延和模式耦合等损伤对信号产生的影响,根据系统损伤特性构造出了模分复用系统的传输模型,并基于此搭建出了一个完整的6×6模分复用仿真系统。再次,针对传统频域最小均方算法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约束频域最小均方算法的模式解复用方法,并利用搭建的6×6模分复用仿真系统验证所提出算法的解复用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无约束频域最小均方算法解复用效果与传统有约束频域最小均方算法相当,但其计算复杂度远低于传统频域最小均方算法。然后,针对传统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对提出了变步长无约束频域最小均方算法。该算法通过消除信号的后向误差而得到数据块每个频率柜的最优步长值,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同时,本文从理论上验证了该算法的收敛性,通过仿真系统证明了该算法在收敛速度方面的巨大优势。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有约束频域最小均方算法,在80 km的传输链路中,该算法在收敛速度方面提升了45.1%;而随着传输距离的提高,该算法在收敛速度上的优势更加明显。最后,对全文所有内容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总结,同时指出了模分复用系统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对后续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刘云鹤[10](2018)在《MDL条件下模分复用系统解复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网络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带宽耗尽”问题日益凸显。而作为骨干网传输的重要媒质——单模光纤,因其固有的非线性效应和放大器的自发辐射噪声,容量越来越接近香农极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少模光纤的模分复用技术应运而生。模分复用技术利用少模光纤中各模式的正交性独立传输信息,从而成倍提升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但少模光纤模分复用系统存在自身特有损伤:模式耦合(MC)、差分模式群时延(DMGD)以及模式相关损耗(MDL),会使接收信号发生信道串扰与码间干扰。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只考虑模式耦合以及差分模式群时延的共同影响,而忽略了MDL。然而,实际模分复用系统的模式相关损耗是不可避免的。不同于其他损伤,MDL会破坏传输矩阵的正交性,从而限制传输系统的容量。因此,研究MDL存在条件下模分复用系统解复用技术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立足于MDL存在条件下少模光纤模分复用系统的解复用技术研究。分析少模光纤模式正交性、少模光纤模分复用系统的特有损伤,重点研究MDL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矩阵传输模型搭建少模光纤模分复用仿真系统。探究了MDL存在条件下均衡算法的解复用效果以及对MDL的容忍度,并提出了光器件联合均衡算法的MDL补偿技术,取得了较好的补偿效果。本文具体工作如下:1.依据光波导理论,理论分析了少模光纤的模式正交性。概述了少模光纤模分复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研究了模分复用系统的损伤特性,重点分析了模式耦合、差分模式群时延、模式相关损耗的损伤机制。2.根据矩阵传输模型,综合考虑模式相关损耗、模式耦合以及差分模式群时延对于系统的影响,建立少模光纤链路传输模型。并依据链路模型,利用VPI Transmission Maker 8.7,结合MATLAB,搭建了6×6 MDM仿真系统。3.深入研究了MDL的损伤机理。理论分析了MDL对系统传输矩阵正交性的影响,进而研究了MDL与系统传输容量和误码性能的相关性。仿真验证了MDL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4.研究了MDL存在条件下MDM系统的解复用算法。分别将FD-LMS、FD-ICA、FD-IVA算法用于MDL条件下MDM系统的解复用,在不同耦合系数情况下,对比分析了系统有无MDL条件下的解复用效果以及算法对MDL的容忍程度。仿真结果表明:强耦合可以有效的抵抗MDL,且在系统MDL较小时,均衡算法的解复用效果较好。5.提出了光器件联合均衡算法的MDL补偿技术。通过使用光学器件来减小模分复用系统中的MDL,而系统残存的MDL则由均衡算法来补偿。分别将模式扰模器、增益均衡少模EDFA与FD-LMS、FD-IVA算法结合,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解复用性能,并与单独使用均衡算法补偿MDL的解复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光器件联合均衡算法的方法能更好的补偿MDL引起的信号损伤,有助于实现MDM系统的长距离传输。(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复用与解复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与大数据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对带宽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光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为超高速率、超大容量。其中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技术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业务宽带的需求,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容量。主要对基于光子晶体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进行研究,为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用与解复用论文参考文献
[1].袁配,王玥,吴远大,安俊明,祝连庆.基于3μm-SOI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与电吸收型VOA的单片集成(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胡文霞,傅映绮,邱淑琪,陈圣雨,巫泰均.基于光子晶体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
[3].李昊康.基于DSP的偏振解复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4].张天,李莉,胡贵军.基于串行干扰消除的模分复用系统解复用[J].中国激光.2019
[5].柳璐.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D].南京邮电大学.2018
[6].韩美林,乔成芳.解复用处理电路中成帧器模块的设计与仿真[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8
[7].袁野,邹卫文,杨光,陈建平.四通道并行解复用光子模数转换系统设计和实现[J].光通信技术.2018
[8].柳璐,陈鹤鸣.波分-模分复用/解复用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J].光通信研究.2018
[9].黄成斌.基于无约束频域均衡的模分复用系统解复用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0].刘云鹤.MDL条件下模分复用系统解复用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