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瓢虫论文-董传民

马铃薯瓢虫论文-董传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铃薯瓢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防控对策

马铃薯瓢虫论文文献综述

董传民[1](2019)在《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重要的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瓢虫的侵袭而出现很多坑窝,致使其市场售价比较低。想要保证马铃薯的质量,就要对瓢虫的发生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刘永超[2](2018)在《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介绍北票市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以制定其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从而为马铃薯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8年10期)

高芳瑞[3](2018)在《马铃薯瓢虫取食选择性与触角和下颚须感受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Motschulsky)]是我国马铃薯作物的主要食叶类害虫,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取食马铃薯叶片造成危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除危害马铃薯作物外,马铃薯瓢虫还危害茄科其他作物。本论文将研究马铃薯瓢虫在茄科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以及马铃薯瓢虫触角和下颚须在取食选择中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马铃薯瓢虫成虫触角和下颚须的感受器种类及分布,探究感受器在该虫取食选择性中发挥的作用,为马铃薯瓢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叶碟法检测了马铃薯瓢虫对6种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同时,以马铃薯和辣椒叶片为材料,测定了马铃薯瓢虫成虫下颚须和触角对取食选择性影响。试验结果发现,马铃薯是马铃薯瓢虫成虫和幼虫最喜欢取食的植物,茄子和曼陀罗植物次之,番茄和枸杞植物更次之,辣椒植物为最不喜欢取食植物,2h时虫口百分率为分别为(35.56±1.92a)%、(23.33±3.33b)%、(21.11±1.92b)%、(14.44±1.92c)%、(1.11±1.92d)%和(2.22±1.92d)%,48h取食百分率分别为(28.06±1.63a)%、(18.36±1.99b)%、(20.00±1.15b)%、(15.62±1.86b)%、(8.14±2.43c)%和(9.83±2.28c)%。切除下颚须的马铃薯瓢虫成虫对马铃薯叶片和辣椒叶片也表现出明显的取食选择性,2h时虫口百分率分别为(80±10a)%和(7±6b)%,切除触角整体的马铃薯瓢虫成虫在取食选择性中起重要作用,虫口百分率为(17.5±9.57a)%和(10±8.16a)%,该结果说明下颚须对马铃薯瓢虫成虫取食行为影响较小,触角是昆虫取食主要的感觉附肢。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马铃薯瓢虫成虫触角的形态特征及感受器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雌雄成虫触角均由柄节、梗节及鞭节组成,其中鞭节又由9个亚节组成。雌虫的触角长度大于雄虫,雌虫触角由基部到端部有直径变大的趋势,且比雄虫明显的多。触角上发现有8种感器,分别是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ca,SB),刺形感受器(sensilla chaetica,SC),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腔形感受器(cavity sensilla,CaS),鳞形感受器(sensilla squamiformia,SQ),B?hm氏鬃毛(B?hm bristles,BB),坛形感受器(sensilla ampullacea,SA),特殊感器Ⅰ(unusual sensillaⅠ,USⅠ)。其中,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数量最多,其他类型感受器数量都较少。雌雄成虫间触角感器的类型无明显差异,感器数量雄虫>雌虫,触角背面>腹面,外侧面>内侧面。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马铃薯瓢虫成虫下颚须形态特征及感受器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雌雄成虫下颚须均有四节组成。下颚须上发现有5种类型感器,均为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SC)、腔形感受器(cavity sensilla,CaS)、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ca,SB),特殊感器Ⅱ(unusual sensillaⅡ,USⅡ)。雌虫下颚须总长度略大于雄虫,雌雄成虫间下颚须感器的类型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4)

豆儿[4](2017)在《马铃薯瓢虫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瓢虫又叫28星瓢虫,可为害马铃薯茄子等作物。它的防治方法可按如下操作:人工捕杀成虫,利用马铃薯瓢虫的假死群集习性,在成虫盛发期的上午10时左右或下午4时后,用盆盛接拍打植株震落的成虫,集中后喂鱼、鸡。在幼虫发生盛期,最迟要在幼虫分散前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时注(本文来源于《农家之友》期刊2017年11期)

薛丁山,张会军,孙丽婷,白五十七[5](2017)在《府谷县马铃薯瓢虫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马铃薯瓢虫在府谷发生与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通过对马铃薯瓢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的调查观察,分析了马铃薯瓢虫的重发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7年10期)

曾岑[6](2015)在《浅析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近年来对马铃薯瓢虫监测、调查,通过饲养对它的定点、定株、定虫、定时进行观察及大面积观察分析发生的规律,研究马铃薯瓢虫防控对策,从而控制了马铃薯瓢虫的危害,增加了农民收入。(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5年22期)

张贵森,刘慧芹,李彦蓉,韩巨才,刘慧平[7](2014)在《晋中、大同两地马铃薯瓢虫成虫抗药性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晋中、大同两地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成虫为材料,采用药膜法对其成虫种群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以LC50值为依据,晋中市成虫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阿维菌素>马拉硫磷,与大同市相对敏感种群相比,晋中市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成虫种群对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指数分别为10.78,16.47,15.97,对辛硫磷和阿维菌素的抗性表现为较高水平,抗性指数分别为130.46,165.1。(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张彩霞[8](2014)在《马铃薯瓢虫防治措施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浑源县第二大种植作物。近年来,马铃薯瓢虫在当地开始大发生,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逐年严重。只有充分掌握马铃薯瓢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表现,以及防治措施,才能在生产中及时发现、及时防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4年04期)

刘国英[9](2013)在《马铃薯瓢虫的鉴别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马铃薯瓢虫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征,并与相似虫害酸浆瓢虫进行比较。同时总结了其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然后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虫害的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几种主要化学药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药效以及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3年Z1期)

刘红飞[10](2011)在《马铃薯瓢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瓢虫Henlsepilachna Vigintilctlmaculata(Mltschrlsky)又名28星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马铃薯、茄子、青椒、豆类、瓜类、玉米、白菜等作物,是薯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1.发生情况马铃薯是天镇县第二大种植作物,(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1年14期)

马铃薯瓢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主要介绍北票市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以制定其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从而为马铃薯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铃薯瓢虫论文参考文献

[1].董传民.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J].种子科技.2019

[2].刘永超.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2018

[3].高芳瑞.马铃薯瓢虫取食选择性与触角和下颚须感受器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4].豆儿.马铃薯瓢虫防治[J].农家之友.2017

[5].薛丁山,张会军,孙丽婷,白五十七.府谷县马铃薯瓢虫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7

[6].曾岑.浅析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

[7].张贵森,刘慧芹,李彦蓉,韩巨才,刘慧平.晋中、大同两地马铃薯瓢虫成虫抗药性监测[J].山西农业科学.2014

[8].张彩霞.马铃薯瓢虫防治措施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

[9].刘国英.马铃薯瓢虫的鉴别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3

[10].刘红飞.马铃薯瓢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

标签:;  ;  ;  ;  

马铃薯瓢虫论文-董传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