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滞留交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动场所,活力,城市,论文,quot。
滞留交往论文文献综述
李炜[1](2003)在《城市“和合”空间的创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城市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过多的强调了功能分区、经济效益与形式主义的城市设计方法,而忽略了城市空间的真正主人——使用者的行为、心理之需,造成了空间的失落和人情的淡漠,城市正在失去活力。 如何让人们走出户外,自在交往,在现代城市中再现中国传统居住院落中空间与人相融的“和合”之气,是本文研究的课题。在本篇论文中,笔者想特别关注户外“滞留交往”的问题。因为我们希望能够激发人的“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包括放风筝、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聊天,游戏,表演等等,通过这些户外活动形式促进人类的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而这类活动就要求有适宜的户外条件,并提供人们长时间滞留的物质支持,这就是我们建筑师和规划师所要做的。城市人情味的淡漠,归根结底就是人的“自发性活动”的大幅减少,所以创造出吸引人的户外活动场所,让市民积极走出户外,滞留下来,自在交往,才是给城市注入活力的治本良药。 本文调查研究了我国城市空间“和合”特质的历史体现和户外滞留交往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今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着重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因素叁方面分析了影响城市公共活动场所“和合”之气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结合城市规划、建筑和城市设计的手段,对如何创造充满活力、具有人情意味与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活动场所,解决市民户外滞留交往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阐明城市户外滞留交往活动场所与人的行为、心理与文化特质之间的互动关系。希望对今后创作宜人的城市公共活动场所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05-08)
滞留交往论文开题报告
滞留交往论文参考文献
[1].李炜.城市“和合”空间的创造[D].重庆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