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浅水湖泊论文-曾海逸,钟萍,赵雪枫,李超,何小林

热带浅水湖泊论文-曾海逸,钟萍,赵雪枫,李超,何小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带浅水湖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带浅水湖泊,后生浮游动物,生态修复,鱼类

热带浅水湖泊论文文献综述

曾海逸,钟萍,赵雪枫,李超,何小林[1](2016)在《热带浅水湖泊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生态修复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带浅水湖泊后生浮游动物群落以轮虫和小型枝角类为主,往往缺乏大型浮游动物,其影响因子还存在争议,因此通过减少鱼类,提高大型后生浮游动物密度,从而增强对浮游植物的下行控制、修复热带富营养化湖泊的方法受到质疑.暨大南湖位于广州暨南大学校园内,是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于2014年1—2月实施以鱼类去除和水生植被重建为主的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以期改善水质.通过对南湖修复前后水质、后生浮游动物以及修复后鱼类群落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对修复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修复前相比,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着降低,透明度显着上升.枝角类丰度和生物量显着增加,修复后初期出现较高密度的大型枝角类蚤状溞(Daphnia pulex),桡足类丰度和生物量没有显着变化,轮虫丰度下降而生物量上升;后生浮游动物体长和生物多样性显着增加.随着鱼类密度的增加,蚤状溞丰度快速降低,后期鱼类减少后蚤状溞丰度又有所升高.因此,本研究显示鱼类是控制热带浅水湖泊大型浮游动物种群的主要因素,由于控制鱼类密度以维持较高大型浮游动物密度较为困难,因此单纯生物操纵在热带浅水湖泊修复中难以取得显着效果.(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陈光荣[2](2012)在《热带浅水城市湖泊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生物操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物操纵的来由、生物操纵的研究开展到生物操纵的局限,较为全面的体现了生物操纵在湖泊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生物操纵的研究展望,提供了生物操纵在典型热带浅水城市湖泊-惠州西湖的实践案例研究,期为生物操纵在热带浅水城市湖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2年09期)

周敏,刘正文[3](2012)在《氮、磷对热带浅水湖泊惠州西湖蓝藻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富营养化常导致蓝藻生物量的增加,水质恶化。于2011年2月至12月对热带浅水湖泊惠州西湖六个湖区的蓝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以了解其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元妙观湖区与南南湖蓝藻无明显的优势种;平湖蓝藻优势种为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和湖丝藻(Limnothrix sp.),南丰湖、北丰湖和北南湖的主要优势种均为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平湖、南丰湖、北丰湖和北南湖蓝藻丰度及生物量存在显着的季节变化。相关分析显示惠州西湖夏季蓝藻生物量受氮、磷盐控制。冬季温度的影响,蓝藻生物量与氮、磷的相关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谭镇,李传红,刘正文[4](2011)在《南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底泥磷的赋存形态及其对湖水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亚热带富营养化湖泊星湖为研究对象,对其4个子湖区底泥磷进行连续分级提取与测定.结果表明,星湖底泥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为352.32~710.33 mg/kg,平均含量为505.82 mg/kg,其含量大小依次为波海湖>青莲湖>仙女湖>中心湖,其中生物可利用磷(Bio-available phosphorus,BAP)占TP的39.12%~52.59%,底泥TP主要由有机磷(Organic phosphorus,Org-P)、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Metal oxides bound phos-phorus,NaOH-P)和钙结合态磷(Calcium bound phosphorus,HCl-P)组成,其次还有少量可还原态磷(Reduci-ble phosphorus,BD-P)和弱吸附态磷(Loosely absorbed phosphorus,NH4Cl-P).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依次为:Org-P>NaOH-P>HCl-P>BD-P>NH4Cl-P.在底泥水-土界面存在一个明显的可溶性磷浓度梯度,为底泥磷向湖水释放提供了条件.(本文来源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康玉辉[5](2009)在《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对热带浅水湖泊生态修复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富营养化是当前湖泊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浮游植物大量增殖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表征之一。后生浮游动物,特别是大型枝角类在抑制藻类繁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经典生物调控所依赖的对象。经典生物调控理论在欧美国家的湖泊生态修复和水质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目前成功的案例多集中在温带。热带地区浮游动物个体相对温带地区较小,大型种类丰度相对较低,无法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在较低水平,被认为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温带湖泊,生态修复后大型浮游动物特别是大型枝角类丰度明显增加,有效维持了湖泊水体的清水态。有关热带地区湖泊生态修复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的研究,目前资料较少。本文结合在一个热带浅水湖泊——惠州西湖的一个子湖——南湖进行的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调查生态修复过程中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丰度及体长频度的变化,研究了生态修复对热带地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如下:生态修复后,南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发生了明显变化:(1)种类较修复前明显增加;(2)丰度低于修复前,但捕鱼后有一个短期上升阶段;(3)出现了个体相对较大的枝角类和桡足类;(4)群体大型化趋势明显;(5)与温带湖泊相比,大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在修复后仍相对较低,(6)没有出现对控制藻类具有重大意义的大型枝角类如溞属(Daphnia)。以上研究结果说明热带地区浅水湖泊生态修复对后生浮游动物的影响有别于热带地区。南湖水质的改善可能并非是鱼类调控导致的浮游动物群体大型化的结果,更可能要归功于杂食性鱼类捕除减少了对底质的扰动和大型沉水植物群落的重建。生物调控后潘属的缺失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经典的生物调控理论在热带地区浅水湖泊中的应用效果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因此,仅仅依靠经典的生物调控理论控制热带地区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其效果是有限的,污染源控制、鱼类调控和大型沉水植物群落重建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措施才是热带地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水质改善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9-05-25)

孔义军,杨浩文,林少君,雷腊梅,韩博平[6](2009)在《南亚热带城市浅水湖泊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特征:以肇庆星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星湖位于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为城市浅水湖泊,由5个子湖(仙女湖、波海湖、青莲湖、中心湖和里湖)组成.于2002年的1月、3月、7月、8月、10月和12月对前4个子湖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分析.星湖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布范围分别为0.351~2.488mgL-1和0.009~0.151mgL-1,营养盐浓度变化规律均在3月达到最高值,7、8月逐渐降低,10、12月又有所增加.星湖的营养状态(TSI:40~56)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的阶段,各子湖营养状态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波海湖富营养化程度最高,而仙女湖和青莲湖最低,这种空间差异主要由污染物的入湖位置和子湖的水动力连通特点所决定.从星湖共检到浮游植物128种,其丰度的分布范围为0.85×106~44.28×106 cells L-1.浮游植物3月丰度最低,7、8月最高.在数量组成上,4个子湖的浮游植物群落有很高相似性,群落结构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类群.1月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7、8、10和12月则由蓝藻占绝对优势,平列藻是最主要的优势种.浮游植物丰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季节性的降水和湖泊水位调节的影响.图2表6参30(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李传红[7](2008)在《鱼类对热带浅水湖泊的影响及其在湖泊修复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环境的干扰也日益加剧,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影响湖泊水质和湖泊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问题。无论是外源营养负荷的削减,还是各种除藻措施的实行,都不能在大型水域取得良好而持久的效果。而生物操纵理论以及相关生物修复理论的实践与运用为治理富营养化湖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就目前国内外的资料来看,较成功的实例主要集中在温带湖泊,而对于热带湖泊在这一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鱼类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摄食行为、营养盐(物)的排泄、对沉积物的扰动等机制实现。鲤鱼是热带、亚热带水域中普遍养殖的一种鱼类,其作为生物操纵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论文选择位于南亚热带的浅水城市湖泊—惠州南湖,进行鲤鱼围隔实验和去除鱼类的全湖实验,以鲤鱼对南湖底质扰动所造成的沉积物再悬浮为核心,首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鲤鱼对湖泊营养盐水平、浮游植物生产力、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等方面的生态效应,探讨了底栖性鲤鱼在热带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围隔实验鲤鱼围隔氮和磷营养盐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在鲤鱼围隔实验初期,有鱼围隔和无鱼围隔总氮、颗粒氮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二者差异不大,且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延续,鲤鱼围隔组总氮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35,a=0.05),颗粒氮,下降更明显,差异显着(p=0.032,a=0.05)。实验前期鲤鱼围隔组总磷、颗粒磷均有明显上升趋势,显着高于对照组,实验中后期鲤鱼围隔组总磷、颗粒磷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121,p=0.077)。围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趋势与系统中的磷营养盐变化趋势具有较明显的吻合现象,在初期鲤鱼围隔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着(p=0.049;a=0.05),在后期鲤鱼围隔组的却低于对照组,但其差异不显着(p=0.162;a=0.05);悬浮物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49,a=0.05),无鱼围隔悬浮物在实验期间浓度变化不大。鲤鱼围隔水体透明度呈显着下降趋势,无鱼围隔透明度在初期下降,后期透明度呈上升趋势,有鱼与无鱼比较,差异显着(p=0.012,a=0.05)。透明度与悬浮物呈显着负相关。鲤鱼围隔和无鱼围隔在实验期间有机物烧失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697,a=0.05)。鲤鱼围隔捕捉器沉积物平均沉积率为269.21DWg m~(-2)d~(-1),无鱼围隔捕捉器沉积物平均沉积率为9.41gDW m~(-2)d~(-1),前者是后者的28倍。比较捕捉器沉积物有机、无机组分,鲤鱼围隔无机质成分高,无鱼围隔有机质成分高。表明鲤鱼的扰动对水体底质扰动产生的再悬浮十分显着。2)鱼类清除实验南湖鱼类去除的全湖实验表明,去鱼后水体氮和磷营养盐呈上升趋势,总氮从去鱼前的0.65mg L~(-1)上升到实验结束时的2.06mg L~(-1),总磷从去鱼前的0.11mg L~(-1)上升到实验结束时的0.18mg L~(-1)。去鱼后水体悬浮物和悬浮物中有机质烧失量均呈波动增高趋势,悬浮物从除鱼前的21.5mg L~(-1)上升到到实验结束时的34.7mg L~(-1),有机质烧失量从除鱼前的11.17mg L~(-1)上升到到实验结束时的20.83mg L~(-1)。悬浮物变化曲线与有机物烧失量变化曲线同步变化。叶绿素-a呈明显增长趋势,从开始时的20.3μg L~(-1)到实验中后期的99.7μg L~(-1),但在实验末期时为64.7μg L~(-1)。南湖水体透明度从鱼类清除前的33cm下降到实验后期的23cm。轮虫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南湖枝角类变化不明显,桡足类、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数量均呈上升趋势。鱼类摄食压力消失后,桡足类数量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南湖实验表明,鲤鱼造成围隔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特别是无机类悬浮物显着增高,透明度下降,水体呈混黄态,但鱼类去除又提高了透明度,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又致使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仍呈浅绿色。因此,在南亚热带浅水性南湖的水质管理中,在外源污染负荷得到控制之后,仅靠改变鱼类种类和数量的调控手段来改善水质是不可行的,还必须结合沉水植物恢复等手段方能建立和维持湖泊的长期清水态。(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8-04-30)

热带浅水湖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生物操纵的来由、生物操纵的研究开展到生物操纵的局限,较为全面的体现了生物操纵在湖泊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生物操纵的研究展望,提供了生物操纵在典型热带浅水城市湖泊-惠州西湖的实践案例研究,期为生物操纵在热带浅水城市湖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带浅水湖泊论文参考文献

[1].曾海逸,钟萍,赵雪枫,李超,何小林.热带浅水湖泊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生态修复的响应[J].湖泊科学.2016

[2].陈光荣.热带浅水城市湖泊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生物操纵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

[3].周敏,刘正文.氮、磷对热带浅水湖泊惠州西湖蓝藻的控制[J].生态科学.2012

[4].谭镇,李传红,刘正文.南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底泥磷的赋存形态及其对湖水的贡献[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1

[5].康玉辉.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对热带浅水湖泊生态修复的响应[D].暨南大学.2009

[6].孔义军,杨浩文,林少君,雷腊梅,韩博平.南亚热带城市浅水湖泊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特征:以肇庆星湖为例[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

[7].李传红.鱼类对热带浅水湖泊的影响及其在湖泊修复中的意义[D].暨南大学.2008

标签:;  ;  ;  ;  

热带浅水湖泊论文-曾海逸,钟萍,赵雪枫,李超,何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