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一、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论文文献综述)

张堂会[1](2020)在《逾越医学疾病范畴的文学想象——中国当代文学艾滋叙事的多元文化建构》文中研究说明疾病与文学紧密相连,随着艾滋病的扩散蔓延,近些年来出现了大量的关于艾滋病的小说、戏剧、诗歌、回忆录等,艾滋病文学叙事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瞩目的文学现象。艾滋病一出现就已经逾越了医学疾病的范畴而成为一种文化建构,人们围绕艾滋病符码展开了各种书写,附着了他者想象、超级癌症、道德天谴等大量的隐喻。由于艾滋病的污名化,许多患者选择了一条自我放逐的道路。艾滋病患者时刻面对携带病毒的身体,在他人的多重镜像和凝视中重塑自我。中国当代文学艾滋病书写带有鲜明的创伤叙事特征,既是一种审美的救赎,也是表达诉求的一种政治行动。

金杉杉[2](2017)在《青年学生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量表及课程的开发应用与评估》文中提出背景: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感染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且感染方式多为性传播途径。近年来,卫计委多次强调要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警示性。然而我国有关警示性教育的应用研究几乎空白,其应用效果及推广意义有待考证。因此,开发青年学生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量表及课程并对其进行应用评估,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用价值。目的:开发针对青年学生的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量表与课程,并在广州、哈尔滨两市青年学生中对其应用效果展开评估,以期为今后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与实用参考工具。方法:1.以恐惧诉求理论的新平行过程模型(Extended Parallel Process Model—EPPM)为理论基础,依据文献分析法和定性访谈法编制青年学生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量表和课程。量表包括8个维度,22个条目,涉及艾滋病有关知识、认知态度等维度。开发的课程按照警示性力度分为三组:对照课程、低警示力度课程与高警示力度课程。2.选择广州与哈尔滨两市作为本研究的调查现场,通过小样本预调查和大样本现况研究,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学方法考核量表的测量学性能。3.使用编制的量表调查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等情况,同时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及路径分析检验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4.使用警示性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利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对课程应用的近期和中期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各维度信度考核指标均大于0.6。其中Cronbach’s α系数介于0.698~0.885之间,分半系数介于0.604~0.889之间;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公因子与预先设计各维度相符。除婚前性行为外,所有条目因子载荷均大于0.5,量表结构效度较好。路径分析显示严重性认知对安全套使用效能的总效应为0.40;易感性认知对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的总效应为-0.06;此外,学生对艾滋病教育态度及婚前性行为意向均对自我效能有较大的直接效应,分别为 0.49 与-0.31。2.基线调查:两市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低(66.3%;57.2%),性别、调查城市、学校类别及是否接受过教育是学生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两市青年学生对艾滋病严重性认知较高而易感性认知不足,同时严重性认知、易感性认知、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婚前性行为倾向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学校差异及地区差异;广州学生性行为发生率(6.6%)低于哈尔滨学生(13.5%),性别、地区、学校类别、是否接受过艾滋病教育是学生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3.警示性教育课程应用近期效果:艾滋病警示性教育后学生知晓率显着提高,由63.6%上升至9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课程对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提升效果不具有差异,但对严重性认知、易感性认知、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对艾滋病教育的态度及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的改善效果存在显着差异(P<0.001)。其中,以高力度组教育效果明显。此外,三组课程均未影响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意向。4.警示性教育课程应用中期效果:接受艾滋病警示性教育半年后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为81.8%,整体低于教育后的效果;三组课程对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易感性认知、对艾滋病教育的态度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高警示力度组效果好;三组课程对学生艾滋病严重性认知影响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低力度组与高力度组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对照组呈持续降低的趋势;三组课程均未影响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意向及性行为发生率,这两个维度均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不但能够全面反映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与态度等具体情况,并且为青年学生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课程的近期与中期教育效果提供了有效的评价手段。2.本研究开发的三组课程均在一定程度改善了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和态度,且近中期应用效果均证实三组课程在警示力度上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三组课程的近期效果理想,其中以高力度组课程作用效果最为显着。三组课程的远期效果整体较近期有所下降,中期效果仍以高力度组最佳。此外,三组课程均未影响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意向,其时间的变化趋势呈持续升高的状态。

梁志静,魏挺,周哲人,高路,潘建平[3](2017)在《微电影模式对某高校大一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艾滋病健康教育微电影模式在某高校新生中的效果,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自行设计和制作有关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微电影;以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秋季入学的全体本科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电影模式组(1 876人)和常规模式组(1 601人)进行健康教育,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2组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大学新生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微电影组较常规组的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增高,态度明显改善,两组间绝大多数项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男男性行为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艾滋病的自愿检测机构""同性恋不是心理或精神上的病态"等项目知晓率比常规组分别提高了7.9,6.9,5.4,4.9百分点;"艾滋病患者有权保护隐私""希望接受多种形式的艾滋病、性病、生殖健康知识""对同性恋应当理解和包容"的态度持有率提高了7.7,5.5和4.5百分点,而"艾滋病离我们很遥远"的态度持有率降低了4.7百分点。结论以微电影为切入点进行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弥补单纯言语教学的不足。

王永红[4](2015)在《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技能及性健康教育需求的调研》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以及正确使用安全套、性健康教育需求,为高校更科学开展艾滋病性病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校园网上随机整群匿名调查形式对北京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70.74%。对三大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日常生活中共用牙刷、剃须刀、餐具、泳池等以及蚊虫叮咬知晓率低。对艾滋病的专业知识欠缺,对感染艾滋病后多久能检测出来回答正确率只有24.37%。正确使用安全套知识欠缺。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缺乏了解,一半以上对艾滋病态度是同情、帮助,愿意继续交往,对婚前性行为支持度高。对性教育内容需求多方面。希望从教师讲课、电影电视和书刊等处获取性知识。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不全面,应结合具体情况开展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艾滋病性病知识宣传,使性知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适宜化。

卡西,张滨[5](2011)在《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文中研究表明今年上影的电影《最爱》直面艾滋病群体,也让更多的人看到艾滋病群体的另一面——他们只是患了病的平凡人,他们也会轰轰烈烈地爱。

李玉波[6](2010)在《艾滋病教学的几点体会》文中认为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并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新增病人以青年人居多,这也给在校的生物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课题。结合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学生的知识盲区,使他们能正确对待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性观念。

侯万里[7](2009)在《收教妇女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选取武汉市第一收容教育所(女子收容教育所)为研究现场,通过专题小组讨论及问卷调查,了解收教妇女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收教妇女进行专家讲授法和同伴教育法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并比较其效果,以探索适于收教妇女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干警个人深入访谈和不同拘留原因收教妇女专题小组访谈。定量研究方法为采用自行设计的艾滋病知识态度问卷进行的问卷调查。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包括专家讲授法和同伴教育法。干预前进行收教妇女基线资料问卷调查,干预结束后使用相同的问卷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估。研究结果本研究共调查收教妇女440人,按照不同拘留原因将收教妇女分组为吸毒(149人)、卖淫(73人)、赌博(134人)、偷窃(37人)四组,另有其他拘留原因收教妇女47人。不同拘留原因收教妇女的基本情况差异显着。吸毒妇女年龄较小,无业者居多,文化程度较高,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赌博妇女多为中年无业,文化程度与家庭经济条件与吸毒妇女类似。卖淫妇女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与家庭经济条件均不如吸毒妇女与赌博妇女。偷窃妇女多为无业者或打工者/农民,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收教妇女主要从报纸杂志、电视、公共场所宣传栏、医疗机构、网络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收教妇女最希望了解的是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其次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临床症状。收教妇女最喜欢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为专家讲课,其次为知识手册及录像放映。对于艾滋病基本知识,收教妇女对于“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性伴越多越容易感染艾滋病”、“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知晓率较高;其他问题掌握较差。吸毒妇女回答情况较好;偷窃妇女回答最差。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收教妇女对“握手、拥抱”、“共用厕所”、“吃饭”、“游泳”、“输血”、“性行为”、“共用注射器”能否传播艾滋病知晓情况较好;而对“共用牙刷”及“分娩”能否传播艾滋病知晓情况较差。对于艾滋病预防方法,收教妇女对“每天锻炼身体”及“打预防针”能否预防艾滋病知晓情况较好;对“不与别人共用注射器吸毒”、“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制品”、“坚持每次全程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保持单一性伴”、“男女双方性生活前后清洗下身”能否预防艾滋病知晓情况一般;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不给孩子哺乳”能否预防艾滋病掌握情况最差。多数收教妇女均认为“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并认为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很重要,愿意了解艾滋病知识并愿意向亲友传授。但持此观点的偷窃妇女所占比例显着低于其他三组。关于如何对待艾滋病人,收教妇女选择“与从前一样”者不足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拘留原因、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职业、人口流动性,对“艾滋病离我们是否遥远”及“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看法对收教妇女艾滋病知识存在显着性影响。其中,较大的年龄,较高的文化程度和家庭平均月收入、为外来人口,有利于收教妇女获取艾滋病知识。持正确态度,即认为“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及“对待艾滋病患者应和从前一样”的收教妇女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持错误态度者。吸毒妇女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要优于卖淫妇女。无业收教妇女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要优于农民/打工者、个体经营者、职员。专家讲授法及同伴教育法均能提高收教妇女艾滋病知识,改善其艾滋病相关态度。在很多方面同伴教育法和专家讲授法均无显着性差异。收教妇女更喜欢专家讲授法,而同伴教育法对改善艾滋病预防知识效果要优于专家讲授法。研究结论1.收教妇女文化程度偏低、经济状况较差,且由于吸毒、卖淫等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存在,加上女性生理结构的特殊性,使收教妇女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着比一般人群更高的艾滋病风险。2.收教妇女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并存在着许多错误观念和看法。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相关知识、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艾滋病的正确预防方法这三方面的知识尤为薄弱环节。也有部分收教妇女对艾滋病知识一无所知。凸显出对收教妇女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迫切性。3.多数收教妇女均能认识到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愿意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并把所学知识向家人传授,但对艾滋病患者仍存在明显的歧视。提示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尤其要注意态度的转变。4.收教妇女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报纸杂志、电视、公共场所宣传栏、医疗机构、网络;最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为专家讲授。故对此人群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因采取适当方法。5.专家讲授法及同伴教育法均能提高收教妇女艾滋病知识,改善其艾滋病相关态度。收教妇女最喜欢专家讲授法,但同伴教育法改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效果要显着优于专家讲授法。故实际工作中应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取长补短,相互补充。

金朝晖[8](2008)在《谁为我们的城市筑起艾滋防线》文中指出众所周知,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也是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新生日。艾滋病防治经验告诉我们: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是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重要举措。目前,艾滋病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又是谁在为我们的城市筑起这道艾滋防线?请看本刊记者发自太原市卫生局的报道——

王英[9](2008)在《卫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蔓延的速度十分惊人。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中国是HIV检验阳性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正面临着全国范围内艾滋病流行的危机。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和疫苗根治艾滋病,预防是唯一有效的策略。青少年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又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在他们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对预防青少年感染艾滋病、控制艾滋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问卷形式对大兴安岭卫生学校223名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在相关课程课堂教学基础上的同伴教育、学校生活技能教育、课外活动、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卫校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探讨了在中等卫生学校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并对干预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态度、行为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1.干预前卫校学生各类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基本知识、非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26.7%、29.6%、64.2%;干预前卫校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与行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有近40%的学生对艾滋病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严重歧视现象;干预前绝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非预防行为存在严重误解,对相关问题的知晓率不足10%,但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预防行为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知晓率约在50-75%之间。2.本文结合卫校学生实际情况,在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同伴教育、学校生活技能教育、课外活动、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卫校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在中等卫生学校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使学生获得了科学而系统的有关艾滋病防治的知识,努力引导她们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通过比较干预前后相关问题的知晓率发现,本文采用的上述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十分有效的。干预后学生基本知识、非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达到了91.6%、97.6%、99.0%,比干预前分别提高了64.9%、68.0%、34.8%。但仍有部分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较严重歧视和偏见,部分同学仍存在对无偿献血知识认识不清的现象。本研究采用文献复习法、问卷调查法、试验干预法、观察访谈法等多种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卫生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而系统的有关艾滋病防治的知识与方法,也为其将来更好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本研究对卫生学校如何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晏家胜,杨敬源,冯素珍,罗杰,李登峰,张明禄,刘培礼,邓雷[10](2007)在《参与性方法进行农村村民和青少年性健康、防艾教育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用参与性方法对农村村民和青少年进行性健康、防艾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恳谈会”等参与性方法在学校、社区开展“青少年性健康、防艾”教育活动;在“性健康、防艾知识进校园”活动中,用“恳谈会”形式开展性健康和防艾教育;建立以农村健康促进“示范户”为中心,用“恳谈会”形式开展的村民同伴教育。结果:学生性健康知识显着提高;性健康态度明显改善;社区调动农村村民参与,村民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程度大幅度提高。结论:在农村学校、社区采用参与性方法开展“青少年性健康、防艾教育”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论文提纲范文)

(1)逾越医学疾病范畴的文学想象——中国当代文学艾滋叙事的多元文化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艾滋叙事的隐喻修辞
二、隐喻污名下的社会排斥
三、痛苦煎熬中的自我重构
四、艾滋叙事的审美救赎

(2)青年学生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量表及课程的开发应用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语 Abbreviation
前言
研究目的与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三、伦理学问题
    四、技术路线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量表编制
        1. 理论基础
        2. 量表编制
        3. 量表评价
        4. 量表内容
        5. 质量控制
    二、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课程开发
        1. 理论基础
        2. 课程设计
        3. 课程内容
        4. 质量控制
    三、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量表应用评估
        1. 研究地点
        2. 样本量
        3. 抽样方法
        4. 纳入排除标准
        5. 现场调查
        6. 资料整理与分析
        7. 质量控制
    四、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课程应用及效果评估
        1. 研究分组
        2. 艾滋病警示性教育的实施
        3. 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随访
        4. 资料整理与分析
        5. 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一、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量表的评价
        1. 定性访谈
        2 测量学性能考核
    二、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课程的评价
        1 定性访谈
    三、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量表应用评估
        1 人口学特征等基本情况
        2 量表的大样本实验
        3 艾滋病基本知识
        4 艾滋病相关认知与态度
        5 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四、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课程应用近期效果
        1 人口学特征的均衡性检验
        2 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课程近期效果评价
    五、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课程应用中期效果
        1 人口学特征等基本情况
        2 学生知晓率变化趋势
        3 艾滋病相关认知、态度变化趋势
        4 学生性行为变化趋势
讨论
    一、青年学生艾滋病警示性量表的应用
        1. 量表的测量学性能
        2. 基线调查
    二、青年学生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课程应用
        1. 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课程近期应用效果
        2. 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课程中期应用效果
创新点和局限性
    一、本研究创新点
    二、本研究局限性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青年学生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量表初始条目
    2. 青年学生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量表
    3. 三组课程台词脚本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工作

(3)微电影模式对某高校大一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2组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2.2 健康教育前后2组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比较
3 讨论

(4)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技能及性健康教育需求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6)艾滋病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了解学生对艾滋病认识的盲区
2 针对调查结果安排教学形式
3 针对调查结果安排教学内容, 解决学生的认识盲区
    3.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
    3.2 目前艾滋病疫情的流行趋势怎样
    3.3 艾滋病是怎样进行传播的
    3.4 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预防艾滋病
    3.5 怎样正确看待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

(7)收教妇女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背景与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四、技术路线
    五、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一、干警与收教妇女的定性访谈
    二、收教妇女的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
    三、收教妇女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
    一、收教妇女人群特征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
    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其影响因素
    三、艾滋病健康教育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在研期间参与科研活动
附录3 收教所干警个人访谈提纲
附录4 收教妇女专题小组讨论提纲
附录5 收教妇女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6 收教妇女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问卷

(9)卫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艾滋病的流行态势和危害
        1.1.2 青少年与艾滋病
        1.1.3 国内外开展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现状
    1.2 问题的提出
    1.3 相关概念
    1.4 中等卫生学校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4.1 医生是世界上作用最大的“行为矫正者”
        1.4.2 卫校学生对周围同伴及其群众的影响
        1.4.3 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的特点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方法
        2.2.3 干预试验法
        2.2.4 观察与访谈法
        2.2.5 统计分析方法
3 中等卫生学校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1 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渗透
        3.1.1 研究对象所在年级相关课程开设的一般情况
        3.1.2 课程中渗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知识点
        3.1.3 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1.3.1 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
        3.1.3.2 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同伴教育
        3.2.1 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的优势
        3.2.2 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实施
    3.3 生活技能教育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相结合
        3.3.1 生活技能教育的意义
        3.3.2 学校生活技能教育的教学基本原则
        3.3.3 本校进行学校生活技能教育的常用方法与举例
        3.3.3.1 头脑风暴
        3.3.3.2 讨论或小组讨论
        3.3.3.3 案例分析
        3.3.3.4 角色扮演与小品
        3.3.3.5 游戏
    3.4 课外活动
    3.5 社区活动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学生一般情况
    4.2 卫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来源
    4.3 干预前后卫校学生艾滋病各题及各类知识得分情况比较
    4.4 干预前后卫校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的变化
    4.5 干预前后卫校学生艾滋病相关预防、非预防行为的比较
5 结论
    5.1 对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5.2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5.3 中等卫生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的侧重点
6 思考与建议
    6.1 全社会应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6.2 应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并给予课时保障
    6.3 要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
    6.4 应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教育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参与性方法进行农村村民和青少年性健康、防艾教育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方 法
    1.1 组织保障
    1.2 培 训
    1.3 资料准备
    1.4 帮助和指导
    1.5 分析方法
        1.5.1 定量分析
        1.5.2 定性分析
2 结 果
    2.1 定量分析
        2.1.1 学生问卷一般情况
        2.1.2 项目实施前后青少年性健康知识的比较项目
        2.1.3 项目实施前后学生性观念的比较
        2.1.4 实施对象对参与性教学方式的评价
        2.1.5 项目对青少年行为影响
        2.1.6 项目实施结果
    2.2 定性分析
3 讨 论
    3.1 促进青少年性健康知识的提高
    3.2 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3.3 参与性“恳谈会”的性健康教育方式获得较好的认可
    3.4 参与性恳谈会的方法增强了参与者的责任感

四、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论文参考文献)

  • [1]逾越医学疾病范畴的文学想象——中国当代文学艾滋叙事的多元文化建构[J]. 张堂会.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青年学生艾滋病警示性教育量表及课程的开发应用与评估[D]. 金杉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11)
  • [3]微电影模式对某高校大一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梁志静,魏挺,周哲人,高路,潘建平.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6)
  • [4]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技能及性健康教育需求的调研[J]. 王永红.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5(04)
  • [5]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J]. 卡西,张滨. 婚育与健康, 2011(34)
  • [6]艾滋病教学的几点体会[J]. 李玉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14)
  • [7]收教妇女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D]. 侯万里.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2)
  • [8]谁为我们的城市筑起艾滋防线[J]. 金朝晖. 人人健康, 2008(23)
  • [9]卫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 王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12)
  • [10]参与性方法进行农村村民和青少年性健康、防艾教育效果分析[J]. 晏家胜,杨敬源,冯素珍,罗杰,李登峰,张明禄,刘培礼,邓雷. 中国性科学, 2007(03)

标签:;  ;  

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