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论文_徐光黎,陈胜,王建军,赵新益,曾长贤

导读:本文包含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力,状态,极限,斜拉桥,混凝土,锈蚀,应力。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论文文献综述

徐光黎,陈胜,王建军,赵新益,曾长贤[1](2018)在《基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复合地基破坏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广泛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离心机实验和大型原位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了复合地基的各种破坏模式.根据增强体、桩间土和复合地基的相互关系和破坏范围,提出将复合地基破坏分为内部稳定性破坏、外部稳定性破坏和整体稳定性破坏等叁大类型.内部稳定性破坏包括压缩/鼓胀破坏、剪切破坏和屈曲破坏;外部稳定性破坏包括滑动破坏、倾倒破坏和承载力不足破坏;整体稳定性破坏包括加固体、下卧层、周围的天然地基和基础在内的整体圆弧剪切破坏.并指出:目前的规范仅对剪切破坏和承载力进行校核是不够的,有必要对复合地基压缩/鼓胀破坏、倾倒破坏和屈曲破坏作出设计校核.(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周谦[2](2018)在《某桥梁独柱墩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检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独柱墩桥梁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故需对现有独柱墩桥梁的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抗倾覆能力进行检算,并采取适当的处治措施,确保桥梁安全运营。重点阐述某桥梁独柱墩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检算过程。(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8年09期)

张昊男[3](2018)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简称系杆拱桥)因性能优越、造型优美,被广泛应用于大中跨径桥梁的建设中。本文根据系杆拱桥在工程实际中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需求,基于系杆拱桥力学性能分析和结构可靠度基本理论,针对系杆拱桥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功能函数高度非线性且无法显式表达,导致常规可靠度计算方法难以精确求解结构可靠指标的问题,对系杆拱桥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可靠度分析方法与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系杆拱桥的受力特点和可靠度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在系杆拱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中存在的困难,明确进行系杆拱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时应解决的问题,确定需要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2)基于系杆拱桥结构构件和体系的力学特性,结合相关桥梁规范得到主要受力构件的抗力表达式,并建立各构件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功能函数。以系杆拱桥主要受力构件的可靠度分析为基础,简化系杆拱桥的失效模式,构建系杆拱桥等效串联体系,形成系杆拱桥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3)通过分析常规可靠度计算方法求解系杆拱桥可靠指标存在的缺陷,将加权平均模拟法应用于系杆拱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指标的计算中,利用MATLAB软件编制可靠指标计算程序,并结合算例对程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进行验证。(4)采用ANSYS软件建立实桥有限元模型,确定影响实例系杆拱桥可靠度分析的随机变量,通过加权平均模拟法对主要受力构件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采用PNET法简化实例系杆拱桥的失效模式,并根据构件的可靠指标,进行结构体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5)基于可靠度理论与加权平均模拟法,结合工程实例的分析计算,形成系杆拱桥专用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方法与流程,并根据计算分析结果为系杆拱桥的相关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20)

李艺,董金霞,TAN,Kiang,Hwee[4](2017)在《长期荷载作用下SFRC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长期荷载作用下SFRC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性的时变规律,基于持荷10年的SFRC梁抗弯试验结果,建立了SFRC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变可靠性分析模型.对于Ⅰ系列梁(持荷水平不变、钢纤维掺量改变)和Ⅱ系列梁(持荷水平改变、钢纤维掺量不变),将等效抗力法和一次二阶矩法相结合,求得其时变可靠指标,并预测了100年长期荷载作用下可靠性的时变规律.结果表明:对于Ⅰ系列梁,钢纤维体积分数为0.5%是最佳掺量;对于Ⅱ系列梁,外荷载越小,可靠指标越大,抗弯承载力越大,外加荷载越接近,可靠指标越接近;在服役期内SFRC梁可靠指标先上升后下降,当钢筋开始锈蚀,可靠指标曲线出现拐点,导致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下降明显.(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7期)

罗亭[5](2015)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CFRP加固前后锈蚀RC桥梁时变可靠性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结合一座实桥,运用JC法分别计算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CFRP加固前后锈蚀(坑蚀)RC桥梁的时变可靠度指标。考虑钢筋均匀锈蚀和坑蚀的情况下,对CFRP加固RC桥梁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时变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FRP加固能够明显地提高锈蚀RC梁的可靠性能,可靠度指标能提高1左右。坑蚀情况下可靠度指标比均匀锈蚀的可靠度指标低,并且随时间的增加可靠度指标退化更显着,因此用均匀锈蚀模型会过高地预测加固后桥梁继续服役的耐久性,坑蚀模型更加符合加固后桥梁结构性能评估的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5年06期)

翟文举[6](2015)在《基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概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长期环境作用下,以钢筋锈蚀为主的耐久性损伤不仅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甚至因锈蚀程度较大降低其承载能力,目前,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研究以适用性分析为主,对耐久性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设计方法。论文基于安全性建立了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模型,对拟建结构,可以根据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对既有结构,则可将服役时间作为设计变量,进行既有结构的使用寿命预测。论文研究对新建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和既有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论文采用概率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建立具体的极限状态方程,并结合可靠度理论提出了具有概率意义的基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耐久性设计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结合锈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的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从概念上进行分析,提出将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抗压强度设计值作为耐久性失效的标志。(2)根据现有锈蚀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模型,建立了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的耐久性极限状态方程,推导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随耐久性能退化的函数表达式,通过物理意义和数学求导,分析了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随结构性能退化的变化规律,为求解极限状态方程奠定了基础。(3)结合混凝土耐久性失效标志和设计规范,分析给出了目标可靠指标的取值水平,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作为随机变量,提出了采用分项系数表达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概率设计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进行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具体设计。(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李艳,张跃东,吴福林[7](2014)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静力荷载作用下大体积非杆系钢筋混凝土孔口结构配筋设计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静力荷载作用下大体积非杆系钢筋混凝土孔口结构内力分析方法,采用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规定的拉应力图形配筋法进行配筋设计。首先进行总体网格局部加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局部孔口取出进行精细加密后再分析的二次分析方法,导出了局部分析时基于第一次分析结果的位移边界条件,对大体积非杆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孔口配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4年11期)

段瑞芳,柳颖臣,郝宪武,王仕珏[8](2014)在《无背索斜拉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可靠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在无背索斜拉桥的设计、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随机性的因素,若采用确定性的分析,有可能对结构产生一定的误判,通过建立无背索斜拉桥主梁、拉索、斜塔叁大构件的功能函数,运用可靠度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并根据其结果给出设计时的相关建议以便对结构进行优化。(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4年22期)

卢天明[9](2014)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受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最大特点是预应力筋布置在梁体外侧,仅在锚固端或转向块处与结构相连。与体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比,它具有简化张拉程序、减少摩阻损失、便于浇筑、更换及检查体外钢筋方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但其理论研究尚未完善。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受力计算方法,主要工作有:1、分析总结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的受力特点及影响其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2、分析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普通体内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及斜拉索预应力结构的差别及其优缺点。3、利用ANSYS软件,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验证了用有限元程序分析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力学性能的可行性,计算数据可作为试验数据的补充。4、根据混凝土塑性铰理论,研究了梁整体变形和体外预应力筋变形之间的耦合关系,在分别假设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梁体变形为折线和弧线两种情况下,推导了无转向块且直线布筋梁、一个转向块且直线布筋梁、两个转向块且直线布筋梁、一个转向块且折线布筋梁和两个转向块且折线布筋梁五种情况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受力计算公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求解方法(以下分别简称为折线法与弧线法)。然后用这两种方法分别对国内外5根不同布筋形式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值比较,以研究该计算方法的适用性。5、建立了考虑二次效应影响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运用本文所建立的折线法和弧线法,在考虑二次效应和不考虑二次效应两种情况下,分别对同一根试验梁进行了计算,以分析二次效应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具体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4-06-01)

王仕珏[10](2013)在《无背索斜拉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可靠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桥梁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中,虽然采用均值参数代替本原系统进行确定性分析,概念清晰、设计简单,但是桥梁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随机性的因素,这样一来就覆盖了这些随机因素的影响,容易对结构产生误判。基于概率理论的可靠度设计方法考虑了大量的不确定性、随机性的因素,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我国《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也明确提出工程结构设计宜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本文将可靠度理论与有限元计算的结果相结合,对无背索斜拉桥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从构件到系统进行全面的可靠性评价。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从构件和系统两个方面提炼当前可靠度研究的基本理论,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施工期叁个方面总结可靠度理论在斜拉桥方面的应用成果。而在无背索斜拉桥在可靠度方面,专门研究分析的资料较少;2、研究了无背索斜拉桥的整体、局部静力平衡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详细阐述了有限元建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建立基于ANSYS平台的叁维有限元模型;3、建立无背索斜拉桥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主梁、斜拉索、索塔的功能函数,分析了主要构件的可靠度指标,并对相应构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4、针对结构失效模式众多的问题,提出利用广义的β约界法与同类单元极限状态方程间相关系数很高可用可靠度指标最小的一个等效代替对结构的等效系统进行简化。最终给出了依托工程简化后的串联、混联等效系统,并计算了它们可靠度指标和失效概率。(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3-04-25)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独柱墩桥梁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故需对现有独柱墩桥梁的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抗倾覆能力进行检算,并采取适当的处治措施,确保桥梁安全运营。重点阐述某桥梁独柱墩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检算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论文参考文献

[1].徐光黎,陈胜,王建军,赵新益,曾长贤.基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复合地基破坏模式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2].周谦.某桥梁独柱墩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检算[J].北方交通.2018

[3].张昊男.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8

[4].李艺,董金霞,TAN,Kiang,Hwee.长期荷载作用下SFRC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性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罗亭.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CFRP加固前后锈蚀RC桥梁时变可靠性比较分析[J].中外公路.2015

[6].翟文举.基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概率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7].李艳,张跃东,吴福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静力荷载作用下大体积非杆系钢筋混凝土孔口结构配筋设计方法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

[8].段瑞芳,柳颖臣,郝宪武,王仕珏.无背索斜拉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可靠度研究[J].山西建筑.2014

[9].卢天明.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受弯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

[10].王仕珏.无背索斜拉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可靠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横向布置车道荷载(5)欧洲规范基于设计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中...一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考虑附加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正应力分布基于真实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试...

标签:;  ;  ;  ;  ;  ;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论文_徐光黎,陈胜,王建军,赵新益,曾长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