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采用在调配罐内部设置加热管;蒸汽从蒸汽进口进入调配罐后在通管的导流作用下蒸汽会经过加热管与通管,最终从蒸汽出口排出,使得调配罐中部也可以对原料进行加热;提高了对原料的加热效率,调配罐内部安装分散盒,原料从进料口进入后先进入分散盒,之后经过分散孔分散后落在调配罐内的桨叶之间;通过两侧高度位置不同的多个桨叶对已经分散开的原料进行搅拌的结构,可以提高对原料搅拌混合的效率,解决了传统的调配罐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安装在进水管底部的喷水壳可以在调配罐使用完毕后,使用高压纯水对调配罐底部的残留物进行冲洗,起到对调配罐快速清理的作用。
主设计要求
1.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配罐(1)、分散盒(2)、喷水壳(3)和搅拌装置(4);调配罐(1)罐体内部设置有加热层(101);加热层(101)外侧设置有保温壳(102);调配罐(1)右侧上部设置有蒸汽进口(103);调配罐(1)底部设置有蒸汽出口(104);调配罐(1)内部设置有加热管(105);调配罐(1)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06);调配罐(1)右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07);搅拌装置(4)设置在调配罐(1)中部;搅拌装置(4)包括桨叶(401)、传动杆(402)、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4)、电机(405)和支撑壳(406);传动杆(402)对称安装在调配罐(1)两侧;多个桨叶(401)上下错位安装在传动杆(402)中下部;传动杆(402)顶部固定安装第一齿轮(403);支撑壳(406)安装在调配罐(1)顶部;电机(405)安装在支撑壳(406)顶部;电机(405)一端设置有输出轴(407);输出轴(407)贯穿设置在支撑壳(406)中部;输出轴(407)中部固定安装第二齿轮(404);第二齿轮(404)与第一齿轮(403)配合传动;分散盒(2)设置在调配罐(1)内部上方。
设计方案
1.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配罐(1)、分散盒(2)、喷水壳(3)和搅拌装置(4);调配罐(1)罐体内部设置有加热层(101);加热层(101)外侧设置有保温壳(102);调配罐(1)右侧上部设置有蒸汽进口(103);调配罐(1)底部设置有蒸汽出口(104);调配罐(1)内部设置有加热管(105);调配罐(1)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06);调配罐(1)右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07);搅拌装置(4)设置在调配罐(1)中部;搅拌装置(4)包括桨叶(401)、传动杆(402)、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4)、电机(405)和支撑壳(406);传动杆(402)对称安装在调配罐(1)两侧;多个桨叶(401)上下错位安装在传动杆(402)中下部;传动杆(402)顶部固定安装第一齿轮(403);支撑壳(406)安装在调配罐(1)顶部;电机(405)安装在支撑壳(406)顶部;电机(405)一端设置有输出轴(407);输出轴(407)贯穿设置在支撑壳(406)中部;输出轴(407)中部固定安装第二齿轮(404);第二齿轮(404)与第一齿轮(403)配合传动;分散盒(2)设置在调配罐(1)内部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调配罐(1)顶部一侧安装有进水管(108);喷水壳(3)安装在进水管(108)底部;喷水壳(3)为扇形结构;喷水壳(3)径向方向设置有喷水口(301);喷水壳(3)两侧与底部均设置有喷水孔(3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散盒(2)中部固定安装在输出轴(407)底端;分散盒(2)底部设置有分散孔(201);分散盒(2)与进料口(106)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蒸汽出口(104)中部设置有通管(109);通管(109)延伸至加热管(105)内部;蒸汽进口(103)、加热层(101)、加热管(105)、通管(109)与蒸汽出口(104)相互连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
背景技术
调配罐又名拌料缸、混料缸、配置罐,调配罐主要用于乳品和食糖及其它元素和各种药物再配合后进行搅拌均匀作用,具有节能、耐腐蚀、生产能力强、清洗方便、结构简单等优点,是乳品、饮料、制药厂不可缺少的设备。不锈钢调配罐带动搅拌桨,并可装拆与清洗,并有两扇可开式缸盖供清洗用,缸底为斜度,便于放空,另外进料口可与管道连接,便于连续进各种配料,下面带有出料口,放料完毕即关闭,达到搅拌均匀的目的,调配罐具有加热、冷却和保温、搅拌功能。传统的调配罐加热是在调配罐罐体内设置加热层,蒸汽从蒸汽进口进入加热层,从蒸汽出口排出,这样的方式会导致调配罐内部原料中部与周围的温度不均,调配罐中间的原料加热速度较慢;搅拌装置时在原料从进料口进入调配罐后通过桨叶或其他搅拌器进行搅拌,这样的方式原料无法快速混合均匀会导致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采用在调配罐内部设置加热管;蒸汽从蒸汽进口进入调配罐后在通管的导流作用下蒸汽会经过加热管与通管,最终从蒸汽出口排出,使得调配罐中部也可以对原料进行加热;提高了对原料的加热效率,调配罐内部安装分散盒,原料从进料口进入后先进入分散盒,之后经过分散孔分散后落在调配罐内的桨叶之间;通过两侧高度位置不同的多个桨叶对已经分散开的原料进行搅拌的结构,可以提高对原料搅拌混合的效率,解决了传统的调配罐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安装在进水管底部的喷水壳可以在调配罐使用完毕后,使用高压纯水对调配罐底部的残留物进行冲洗,起到对调配罐快速清理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调配罐、分散盒、喷水壳和搅拌装置;调配罐罐体内部设置有加热层;加热层外侧设置有保温壳;调配罐右侧上部设置有蒸汽进口;调配罐底部设置有蒸汽出口;调配罐内部设置有加热管;调配罐顶部设置有进料口;调配罐右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搅拌装置设置在调配罐中部;搅拌装置包括桨叶、传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电机和支撑壳;传动杆对称安装在调配罐两侧;多个桨叶上下错位安装在传动杆中下部;传动杆顶部固定安装第一齿轮;支撑壳安装在调配罐顶部;电机安装在支撑壳顶部;电机一端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贯穿设置在支撑壳中部;输出轴中部固定安装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配合传动;分散盒设置在调配罐内部上方。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调配罐顶部一侧安装有进水管;喷水壳安装在进水管底部;喷水壳为扇形结构;喷水壳径向方向设置有喷水口;喷水壳两侧与底部均设置有喷水孔。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分散盒中部固定安装在输出轴底端;分散盒底部设置有分散孔;分散盒与进料口相连通。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蒸汽出口中部设置有通管;通管延伸至加热管内部;蒸汽进口、加热层、加热管、通管与蒸汽出口相互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调配罐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蒸汽从蒸汽进口进入调配罐后在通管的导流作用下蒸汽会经过加热管与通管,最终从蒸汽出口排出,使得调配罐中部也可以对原料进行加热;提高了对原料的加热效率;2、分散盒设置在调配罐内部上方,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原料从进料口进入后先进入分散盒,之后经过分散孔分散后落在调配罐内的桨叶之间;通过两侧高度位置不同的多个桨叶对已经分散开的原料进行搅拌,可以提高对原料搅拌混合的效率;3、喷水壳安装在进水管底部,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在调配罐使用完毕后,使用高压纯水对调配罐底部的残留物进行冲洗,不需要进过对调配罐拆卸后进行清理,起到对调配罐快速清理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的四分之一剖面结构图。
图3为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的半剖面结构图。
图4为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的喷水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饮料自动化高效调配装置的调配罐剖面结构图
图中:1、调配罐;2、分散盒;3、喷水壳;4、搅拌装置;101、加热层;102、保温壳;103、蒸汽进口;104、蒸汽出口;105、加热管;106、进料口;107、出料口;108、进水管;109、通管;201、分散孔;301、喷水口;302、喷水孔;401、桨叶;402、传动杆;403、第一齿轮;404、第二齿轮;405、电机;406、支撑壳;407、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5所示,包括调配罐1、分散盒2、喷水壳3和搅拌装置4;调配罐1罐体内部设置有加热层101;加热层101外侧设置有保温壳102;调配罐1右侧上部设置有蒸汽进口103;调配罐1底部设置有蒸汽出口104;调配罐1内部设置有加热管105;调配罐1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06;调配罐1右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07;搅拌装置4设置在调配罐1中部;搅拌装置4包括桨叶401、传动杆402、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4、电机405和支撑壳406;传动杆402对称安装在调配罐1两侧;多个桨叶401上下错位安装在传动杆402中下部;传动杆402顶部固定安装第一齿轮403;支撑壳406安装在调配罐1顶部;电机405安装在支撑壳406顶部;电机405一端设置有输出轴407;输出轴407贯穿设置在支撑壳406中部;输出轴407中部固定安装第二齿轮404;第二齿轮404与第一齿轮403配合传动;分散盒2设置在调配罐1内部上方;调配罐1顶部一侧安装有进水管108;喷水壳3安装在进水管108底部;喷水壳3为扇形结构;喷水壳3径向方向设置有喷水口301;喷水壳3两侧与底部均设置有喷水孔302;分散盒2中部固定安装在输出轴407底端;分散盒2底部设置有分散孔201;分散盒2与进料口106相连通;蒸汽出口104中部设置有通管109;通管109延伸至加热管105内部;蒸汽进口103、加热层101、加热管(105)、通管109与蒸汽出口104相互连通。
使用时,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调配罐1内部设置加热管105;蒸汽从蒸汽进口103进入调配罐1后在通管109的导流作用下蒸汽会经过加热管105与通管109,最终从蒸汽出口104排出,使得调配罐1中部也可以对原料进行加热;提高了对原料的加热效率,调配罐1内部安装分散盒2,原料从进料口106进入后先进入分散盒2,之后经过分散孔201分散后落在调配罐1内的桨叶401之间;通过两侧高度位置不同的多个桨叶401对已经分散开的原料进行搅拌的结构,可以提高对原料搅拌混合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是:启动电机405后,第二齿轮404转动的同时会驱动第一齿轮403转动,从而使调配内部的多个桨叶401与分散盒2转动,原料从进料口106进入后先进入分散盒2内部,分散盒2转动的同时原料可以经过分散孔201落在桨叶401周围;经过调配罐1内部两侧高度不同的桨叶401对已经分散过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得多种原料可以快速混合均匀;对调配罐1内部的原料进行加热时,蒸汽从蒸汽进口103进入到调配罐1的加热层101内,蒸汽通过通管109的导流进入加热管105内部,蒸汽通过加热管105上方进入通管109内部;蒸汽对调配罐1内部原料加热时,使周围的原料与中间的原料同时进行加热,使得蒸汽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均匀的传递给原料,加快对原料的加热速度,提高了饮料的生产效率;调配罐1使用完毕后让高压纯水经过进水管108从喷水壳3的喷水口301与喷水孔302喷出;对调配罐1底部的残留物进行冲洗,不需要进过对调配罐1拆卸后进行清理,起到对调配罐1快速清理的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9422.0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631060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B01F 7/18
专利分类号:B01F7/18;B01F15/06;B01F15/00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河北洺源食品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北洺源食品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54700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县城工业区开放路南侧
发明人:孙红亮
第一发明人:孙红亮
当前权利人:河北洺源食品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加热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