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煤自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体,采空区,瓦斯爆炸,指标,官能团,地温,特性。
煤自燃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彬,刘晴,蔡海伦,王斌,王忠密[1](2019)在《济宁矿区埋深影响下粒径对煤自燃倾向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部煤层开采过程中,自燃倾向性增大。选取济宁矿区不同埋深煤样进行工业分析,测试表明:随埋深增加,其含碳量、挥发分增大;同条件破碎粒径分布规律表明,随埋深增加,小粒径占比增加,其中深部煤样粒径20μm以下占比最大。针对不同埋深、不同粒径煤样空气中温升氧化产物,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着埋深增加,2 930cm~(-1)处—CH_3、—CH_2逐渐减弱,3 420cm~(-1)处—OH的伸缩振动逐渐增强,含氧官能团增加;随粒径减小,煤活性官能团变化显着,其吸附氧能力增强。热重分析将煤低温氧化分为增重、失重、动态平衡和再增重四个阶段;随埋深增加,初期煤的吸氧迅速增重,随温度升高,其失重明显,后期又快速增重;随粒径减小,煤后期吸氧能力有显着增加,其自燃危险性增大。(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国芳,牛红杰,王冬冬[2](2019)在《高地温矿井煤自燃特性及极限参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高地温矿井煤自燃特性及极限参数,采用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测试得到某高地温矿井煤样自然发火期和气体产生规律,计算了煤样自燃极限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地温环境可显着地缩短煤的自然发火期。通过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具体测试以及分析,对于上、下限氧浓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最小浮煤厚度、煤温变化、煤样的临界温度及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出现的极值温度。(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许芸芸[3](2019)在《煤自燃氧化特性测试系统的耗氧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煤自燃氧化特性测试系统,推导煤自燃过程中的平均耗氧速率和标准耗氧速率计算式,求解各温度点煤体的平均氧浓度数值以及氧浓度和耗氧速率分布函数,确定煤自燃氧化动力学参数表达式。采用模拟实验对此系统的耗氧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自燃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反应体平均氧浓度点逐渐沿气体流动方向远离流动距离中心点,各温度点煤体氧浓度及耗氧速率沿流动路径呈负指数分布,当温度较低时可近似作线性处理。此外,分析表明,若以平均耗氧速率作为煤自燃氧化反应速率,可更全面、直观地对煤自燃氧化阶段进行划分。(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郝宇,叶正亮[4](2019)在《不同甲烷气氛下煤自燃指标气体及活化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氧浓度下煤自燃特性的研究大多只考虑不同氧氮比气氛,而对不同甲烷气氛下煤低温氧化规律研究较少的问题,利用程序升温氧化和热重分析实验,对不同甲烷气氛下煤自燃指标气体和活化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H_4体积分数的增大,产生CO和CO_2的初始温度显着升高;在煤氧化初始阶段,不同CH_4气氛下CO和CO_2生成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加;在煤加速氧化阶段,CO和CO_2生成量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函数形式增加,且CH_4体积分数越低(O_2体积分数越高),CO和CO_2生成量越大,表明温度越高,CH_4对煤氧化的抑制作用越明显;随着CH_4体积分数的增大,煤低温氧化活化能增大、指前因子降低,说明CH_4体积分数的增大对于煤自燃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9年11期)
顾周杰,刘贞堂,刘浩雄,钱继发,林松[5](2019)在《煤自燃气体特征及其对瓦斯爆炸下限影响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研究大多从煤自燃单组分气体或部分组分混合气体角度对瓦斯爆炸极限进行分析,而对煤自燃过程中不同阶段产生的混合气体对瓦斯爆炸极限的影响分析不足,对煤自燃与瓦斯爆炸的耦合致灾开展的实验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模拟煤自燃实验装置研究了煤自燃过程中气体生成特征规律;采用20L球形爆炸装置对瓦斯混合煤自燃各个阶段生成气体进行实验,研究了煤自燃气体对瓦斯爆炸下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煤样自燃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主要为CH_4,CO,C_2H_4,C_2H_6,C_2H_2等,其中CH_4和CO体积分数最高,最高体积分数分别为0.75%和0.37%;煤自燃不同阶段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含量随自燃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增大趋势,煤自燃加热初期,温度小于80℃主要产生了CH_4,CO可燃性气体,CO可以作为煤自燃缓慢氧化阶段的标志气体;随着自燃时间的持续,温度超过80℃后,开始产生C_2H_4和C_2H_6,随后逐渐产生C_3H_8气体,C_2H_4的出现表明煤氧化进入了加速阶段;煤氧化自燃后期,大约到220℃时出现C_2H_2,此时煤进入激烈氧化阶段;低体积分数的CO能抑制瓦斯爆炸,高体积分数CO能促进瓦斯爆炸,导致爆炸压力变大,爆炸下限降低;煤自燃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气体增大了瓦斯爆炸压力,爆炸下限最大降低了0.55%,瓦斯爆炸的危险性变大。(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9年11期)
昝军才,魏成才,蒋可娟,吴雨欣,袁超[6](201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自燃温度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煤在氧化升温过程中CO、CO_2、CH_4、C_2H_6、C_2H_4等气体对温度的反馈作用,并通过各气体的数据准确预测煤自燃的温度。以赵楼煤矿为背景,采集部分煤样,放入煤自然发火实验炉中,通过数控程序系统,模拟煤自然发火时的漏风强度和供氧量,收集指标气体和温度等相关数据。采用气体成分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选取CO、CO_2、CH_4、C_2H_6、C_2H_4气体浓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煤温作为输出层,设置8个隐含层神经元对煤自燃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经过训练后,预测温度与实际温度基本吻合,误差控制在0~0. 00065,该预测模型的建立对于矿井煤自燃早期预报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朱兴攀,许敏,王鹏,黄克军[7](2019)在《分布式温度监测系统在煤自燃预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采放顶煤工艺开采的易自燃煤层具有推进速度相对较慢,采空区一次冒落空间大,整体漏风严重,浮煤遗留多等特点,易造成煤自燃灾害发生。为有效实现开采过程中煤自燃监测,提高煤自燃预警效果,研制出XD-JX-T001型分布式温度监测预警系统,进行柴家沟煤矿42223工作面现场应用。通过对初采阶段、回采期间、末采及回撤期间温度与CO监测数据分析,得出了XD-JX-T001型分布式温度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实现采空区温度连续监测、且定位准确、可靠性强,对煤自然发火状态能做到精准辨识。(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郝宇,黄阳全,孙福龙[8](2019)在《急倾斜薄煤层采空区煤自燃和瓦斯爆炸危险区域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急倾斜煤层伪斜开采条件下瓦斯与煤自燃综合防治效果,基于煤自燃"叁带"划分标准和瓦斯爆炸叁角形,建立采空区自燃"叁带"分布的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5.2模拟软件,对东林煤矿3409工作面采空区孔隙率、气体浓度、温度等参数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上部孔隙率较大,下部除回风巷道边缘处较大外,其他区域孔隙率相对较低;氧气浓度结合漏风速度共同划分氧化带范围为:在进风侧氧化带宽23.2 m,在回风侧宽37.6 m,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回风侧、采空区的下部距离工作面较近区域;采空区上部瓦斯浓度相对较低,下部瓦斯浓度相对较高;瓦斯爆炸危险区域为中间工作面支架处区域范围为爆炸危险区域。(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朱树来[9](2019)在《防治煤自燃的泡沫凝胶防灭火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泡沫凝胶防灭火材料兼有凝胶与泡沫2种材料的防灭火特性,具有稳定性强、扩散范围大、耐高温等优点。为了更进一步确定泡沫凝胶的特性,依据几何拓扑理论,对泡沫凝胶的叁维网状结构进行了分析,泡沫凝胶由凝胶颗粒和含水泡沫组成。此外,通过试验对比,泡沫凝胶的半衰期超过24 h,是泡沫的6倍以上。提出了泡沫凝胶是由凝胶颗粒形成的"强节点和弱杆"结构是提高稳定性的关键原因。通过使用阻化率测试系统,测试CO的释放量来研究泡沫凝胶的阻化效果。结果表明,在100℃下泡沫凝胶的阻化率为73.72%,CaCl2为57.35%,说明泡沫凝胶对煤自燃的阻化性更好。通过现场应用表明,泡沫凝胶可以有效防治煤自燃。(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邢震[10](2019)在《基于多参数监测系统的采空区遗煤自燃监测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采空区遗煤自燃多参数监测系统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常规放顶煤开采遗煤的散布规律,圈定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以分布式测温光纤及井下管束为采空区自燃的监测装置,并设计了光缆布置的防护装置,提出了相应监测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监测装置及系统可对厚煤层开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进行实时有效地监测。(本文来源于《能源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煤自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高地温矿井煤自燃特性及极限参数,采用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测试得到某高地温矿井煤样自然发火期和气体产生规律,计算了煤样自燃极限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地温环境可显着地缩短煤的自然发火期。通过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具体测试以及分析,对于上、下限氧浓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最小浮煤厚度、煤温变化、煤样的临界温度及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出现的极值温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自燃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文彬,刘晴,蔡海伦,王斌,王忠密.济宁矿区埋深影响下粒径对煤自燃倾向性的影响[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国芳,牛红杰,王冬冬.高地温矿井煤自燃特性及极限参数试验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9
[3].许芸芸.煤自燃氧化特性测试系统的耗氧规律分析[J].唐山学院学报.2019
[4].郝宇,叶正亮.不同甲烷气氛下煤自燃指标气体及活化能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9
[5].顾周杰,刘贞堂,刘浩雄,钱继发,林松.煤自燃气体特征及其对瓦斯爆炸下限影响实验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9
[6].昝军才,魏成才,蒋可娟,吴雨欣,袁超.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自燃温度预测研究[J].煤炭工程.2019
[7].朱兴攀,许敏,王鹏,黄克军.分布式温度监测系统在煤自燃预警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9
[8].郝宇,黄阳全,孙福龙.急倾斜薄煤层采空区煤自燃和瓦斯爆炸危险区域分布特征[J].煤矿安全.2019
[9].朱树来.防治煤自燃的泡沫凝胶防灭火特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10].邢震.基于多参数监测系统的采空区遗煤自燃监测方案[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