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日裔美国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裔美国人,音乐创作,民族,叁代人
日裔美国人论文文献综述
苏珊·宫·浅井,李惠颖[1](2019)在《传统的转变:叁代日裔美国人的音乐创作(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极打鼓现象太极打击乐是演奏最广泛的日美音乐。在美国和加拿大形成表演的太极鼓乐风格是o-Suwa daiko,Chichibu yataibayashi和佛教uchiava daiko,代表了日本的各种传统。~([46])叁生和现在的延世(第四代日裔美国人)表演这种类型的团击乐,这是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这些团体的鼓点反映了日本的血统和美国的独立。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苏珊·宫·浅井,李惠颖[2](2019)在《传统的转变:叁代日裔美国人的音乐创作(上)》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本文以连续叁代日裔美国人的演奏和音乐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音乐创作的代际转换。日本和西方的两大音乐流派贯穿了这叁代。然而,纵观第叁代的音乐创作,不仅展现了更广泛的音乐范畴,而且更加努力地将日本传统音乐的元素与西方当代音乐流派结合起来,以表达他们的民族价值。在这一代的某些成员当中,音乐也是他们表达社会和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思齐[3](2019)在《二战时期战时重置局与日裔美国人社会形象的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受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影响,日裔美国人的形象一直较为负面。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需要和社会上排日情绪的影响下,颁布行政命令要求日裔内迁。1942年3月18日,罗斯福总统签署第9102号行政命令,设立战时重置局,作为临时部门协助处理日裔问题。战时重置局的工作人员和日裔接触后,认为绝大部分的日裔是忠诚的,自试图将他们分散安置的计划失败后,他们努力为集中安置的日裔改善生活条件,实行民主管理。为减轻外界对他们的敌意,战时重置局通过影片、图片、外出劳动、服兵役等方式提升日裔社会形象,尽快让日裔恢复正常生活,享有公民权利。由于战时重置局的工作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尽管他们小心翼翼地处理日裔问题,但还是有问题不断产生。在管理十余万名日裔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叁次危机,其中以图尔湖危机影响最为深远。媒体扭曲事实,毁坏日裔形象和质疑战时重置局的工作,导致日裔安置工作一度进入停滞状态。战时重置局积极接受调查、举行听证会澄清事情真相,继续和种族分子斗争,不断打破阻碍日裔安置的壁垒,最终使日裔外出安置工作如期结束。战后日裔得以迅速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并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其自身的努力,但是,在日裔美国化和形象的提升方面,战时重置局的政策对他们的帮助不可被忽视。战时重置局在日裔拘禁时期能够抛开种族偏见,以人道主义方式对待他们,协助他们进入美国社会,让饱受歧视之苦的日裔在黑暗时代看到一丝希望,也可窥见战时美国政府并没有完全背离民主原则。(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9-04-01)
唐楚辉[4](2018)在《《两个祖国》主题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个祖国》是山崎丰子的“战争叁部曲”之一,小说详尽地叙述了从珍珠港事件到东京审判为止的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过程。与其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小说不同的是,这部小说是以日裔美国人的视角来叙述战时下的日裔美国人、广岛原子弹事件以及东京审判的的。本论分为五个章节,以“战时下的日裔美国人”为大前提,围绕“广岛原子弹事件”、“东京审判”,来探讨《两个祖国》的主题。第一章,以小说前半部分关于珍珠港事件后的日裔美国人社会的故事情节为中心,探讨故事的历史背景。另外,还将探讨被战争撕裂的日裔美国人社会与近代日本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从“忠诚测试”入手,考察日裔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从而分析日裔二代的国民身份认同。第二章主要是以“广岛原子弹事件”为中心,分析小说人物井本挪子的被炸经历以及主人公天羽贤治审问调查被原子弹炸伤的伤者,还将解读井本榔子死前写给贤治的信,联系天羽贤治的心理活动分析山崎丰子笔下的广岛原子弹事件。第叁章,则是围绕东京审判,依据叙事学的理论基础,解析小说中关于“东京审判”情节的叙事架构。另外,参照文本,分析山崎丰子是如何将“东京审判”写成所谓“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制裁”,并对此进行批判。最后,从中分析作家山崎丰子对历史上的东京审判以及日本战后的观点与立场。除此之外,还将会批判作者的历史认识。第四章,集中论述身为日裔“归美二代”的主人公天羽贤治。除了分析其国民身份认同之外,还将探讨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想要表达什么。除此之外,主人公与小说的主题有何关联性也是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第五章则探讨小说结局中主人公的自杀情节,论述主人公自杀的原因及其意义。最后,探讨小说的主题。以“战时下的日裔美国人”作为切入口,分析上述的各种问题,探究《两个祖国》的主题。另外,参考以往对此作品的评论,重新评价作品的价值也是本论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4-17)
宋义东[5](2015)在《日裔美国人在二战中》一文中研究指出1941年,日军袭击珍珠港后,美国上下陷入一种歇斯底里的气氛中无法自拔,当美国人开始向日本帝国进行报复之前,日裔美国人却成了复仇的对象。《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报道称:"毒蛇就是毒蛇,无论蛇蛋在哪里孵化。日裔美国人的祖辈是日本人,延续着日本的传统。虽然获得美国公民身份,他们骨子里仍旧是日本人。他们是潜在的敌人。"1942年2月19日,时任总统罗斯福签署《9066号行政命令》,以安全为由,驱逐生活在太平洋沿岸所谓"军事区"一带的所有日裔美国人,共有11万到12万日裔美国人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首先(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5年14期)
刘莉,叶鹏,Catherine,AS,Steven,EK,Wilfred,YF[6](2015)在《腹腔内脂肪变化可预测日裔美国人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CT测量出的腹内脂肪面积与日裔美国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和发病率相关。其他人群中的证据也表明,腹腔外的脂肪面积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试图确定特定的脂肪组织变化能否预测高血压的发展。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日裔美国人社区糖尿病研究中的286名受试者(平均年龄49.5岁,男性占50.4%)进行10年随访。基线时,受试者均无高血压、未服降压或降糖药物。在基线和随访5年后用CT直接测定大腿的皮下脂肪、腹部皮下脂肪(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惠晓霜[7](2014)在《日裔美国人要拆“慰安妇”塑像诉讼被驳回》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特稿(惠晓霜)美国一名联邦法官4日作出裁决,驳回两名日裔美国人要求拆除加利福尼亚州一座“慰安妇”纪念塑像的诉讼。 5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证实,美国政府官员会见韩国“慰安妇”受害者,同时敦促日方正确解决“慰安妇”问题。(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14-08-07)
申云化,张斌[8](2014)在《日裔美国人战时拘留的记忆书写——《别了,曼扎那》和《落在香柏树上的雪》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从"家园"大规模转移到内陆的"重新安置营"。该事件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所弥漫的战争歇斯底里和对日裔族群的种族歧视。虽然学界对这一历史断片的研究广泛且深入,但是企图控制集体记忆的制度性遗忘依然转移着公众的视线。本文通过细读《别了,曼扎那》和《雪花落在香柏树上》,挖掘文本真实与历史真实的互文与重迭,试图剥开"文本的历史性",将一段远离公众视线的历史事件呈现于读者眼前。本文认为少数话语文本的在场对于戳穿欧洲中心和知识权力的共谋,"建立一个真正容忍差异性的社会和文化体制",是十分必要和不可或缺的。(本文来源于《日本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白涵[9](2013)在《1965年以来日裔美国人参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了民族政治学理论结合比较研究方法,对1965年以来的日裔美国人政治参与进行了探讨和论述。文章的主旨是,通过描述日裔美国人从参政意识觉醒到积极参政的艰苦历程,来揭示日裔美国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整体状况。文章由绪论、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构成。正文的章节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重在论述日裔美国人参政的背景,分析是何种原因推动了日裔参与美国政治。首先回顾了早期日本移民在美国的历程,早期日本移民(第一代日裔)扎根美国的二十几年里,美国社会排日情绪高涨。特别是美国参议院在1924年通过了《1924年移民法》后,日裔在社会各个角落都受到白人的歧视。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怀疑日裔具有“通敌嫌疑”,被强制送入中西部各州集中营拘禁,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的几年集中营生活成为日裔及其惨重的经历。正是因为长时间受到美国社会的歧视和曲解,不仅使日裔遭到排斥和监禁,更使日裔(特别是第一代日裔)无法获得公民权,障碍了日裔融入美国社会的进程。正是恶劣的环境促使日裔的参政意识的形成,必须通过政治参与取得平等的权益和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其次论述了促进日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各种有利因素。人口的增加使日裔的社会力量逐渐加强,人口分布及数量是日裔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客观因素(文章运用近十年来美国统计局数据予以论证)。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日裔在经济、教育等领域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日裔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的基础。文化心理对日裔参政存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毕竟日裔从第一代至第叁代的在美国经历了从坚守日本传统文化到融入接受美国文化的巨变。第一代日裔对政治冷漠陌生到第二代第叁代日裔参政思想的觉醒到积极,证明了文化心理的转变对政治参与的主观影响。第二部分是研究日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的核心内容。日裔政治参与的各种方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日裔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分为组建社团保护自己的政治、经济权益和投票竞选活动两大类。日裔美国人存有源自日本的团体文化意识,强调建立社团来维护生计和发展,并通过社团维护日裔的政治权益。日裔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社团的影响。此外日裔因为美国本土出生比例高,使归化美国文化程度较其他亚裔群体为高,英语掌握熟练、公民权获得数量高使其参与投票选举和登记率高于其他亚裔群体。所以通过日裔投票竞选活动,看到其政治参与活动的整体状况。第叁部分主要对美国日裔和其他少数族裔的政治参与进行了比较,主要抽取华裔、黑人和犹太裔为参照。此章节重要论述和辨析日裔与华人政治参与中的人口、文化、登记投票率的差异;与黑人在受(宗教)文化影响和政府机关当选人数的差异;与犹太人在经济实力和社会动员的差异。通过和其他族裔的比较分析,能看出日裔政治参与过程中所存在的优势和缺陷,更能理解日裔政治参与的内涵,也为未来日裔参政提供很多宝贵的借鉴。第四部分评述了日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历史作用。1965年以来日裔政治参与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不少日裔精英当选国会议员、军官、法官和各级政府机构官员。构成了日裔美国人发展与政治参与相辅相成的关系。政治参与提高了日裔美国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日裔在美国社会的话语权,加快了融入美国文化的进程。本文的核心结论是,日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精神要素是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平等权益,其重要意义是,通过政治参与使自已跻身于主流社会,更好地融入到美国主流文化中来。(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聂淼,王璇[10](2012)在《日裔美国人的第叁空间身份建构——《照片新娘》中人物的后殖民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裔美籍作家内田淑子在小说《照片新娘》以日本移民女性的角度阐释美国生活的共同经验。该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分析主人公Hana作为少数族裔诉求自我身份的过程。该文意在指出少数族裔如何在自己所处的"第叁空间"寻找自己的文化定位,构建自己的身份。(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2年07期)
日裔美国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言本文以连续叁代日裔美国人的演奏和音乐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音乐创作的代际转换。日本和西方的两大音乐流派贯穿了这叁代。然而,纵观第叁代的音乐创作,不仅展现了更广泛的音乐范畴,而且更加努力地将日本传统音乐的元素与西方当代音乐流派结合起来,以表达他们的民族价值。在这一代的某些成员当中,音乐也是他们表达社会和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裔美国人论文参考文献
[1].苏珊·宫·浅井,李惠颖.传统的转变:叁代日裔美国人的音乐创作(下)[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
[2].苏珊·宫·浅井,李惠颖.传统的转变:叁代日裔美国人的音乐创作(上)[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
[3].陈思齐.二战时期战时重置局与日裔美国人社会形象的重塑[D].武汉大学.2019
[4].唐楚辉.《两个祖国》主题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5].宋义东.日裔美国人在二战中[J].国家人文历史.2015
[6].刘莉,叶鹏,Catherine,AS,Steven,EK,Wilfred,YF.腹腔内脂肪变化可预测日裔美国人高血压的发生风险[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
[7].惠晓霜.日裔美国人要拆“慰安妇”塑像诉讼被驳回[N].新华每日电讯.2014
[8].申云化,张斌.日裔美国人战时拘留的记忆书写——《别了,曼扎那》和《落在香柏树上的雪》的文本分析[J].日本研究.2014
[9].白涵.1965年以来日裔美国人参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0].聂淼,王璇.日裔美国人的第叁空间身份建构——《照片新娘》中人物的后殖民解读[J].海外英语.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