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煤柱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稳定性,煤层,围岩,应力,采空区,顶板,工作面。
煤柱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乐,冯智杰,何杰,冯友良,郝登云[1](2019)在《煤柱下特厚煤层动压巷道稳定性与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近距离煤层上层煤遗留煤柱对下层煤回采巷道造成的扰动问题,以山西世德孙家沟煤矿13313特厚煤层工作面进风巷为工程背景,从围岩应力、围岩强度与支护方式叁个方面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遗留煤柱下方形成应力集中区,遗留煤柱尺寸越大,下方应力峰值越小,而下层煤巷道与煤柱外错25m时所处应力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进一步进行巷道围岩强度原位测试,并确定采用高预应力强力支护技术方案。矿压监测结果显示巷道支护方案合理,能够满足生产要求,解决了该矿煤柱下特厚煤层动压巷道支护技术难题。(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赵光荣[2](2019)在《沿空跟掘回采巷道合理煤柱留设及围岩稳定性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沿空跟掘回采巷道掘、采全服务周期经受相邻工作面采空区未稳定压力、相邻工作面回采侧向支承压力及本工作面回采超前支承压力多重动压影响,煤柱稳定性差、围岩支护困难、异常矿压显现。以潞宁孟家窑煤业有限公司22115回风巷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试验研究并参照已有工程实践经验确定最佳护巷煤柱宽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2115回风巷净煤柱宽度应不低于15 m。提出的分阶段、重点部位针对性加强高预应力强力支护方案井下工业性应用效果良好,掘、采全服务周期锚杆(索)受力稳定,强度利用率高;顶板离层量小且在较短时间内趋于稳定;围岩整体未出现大变形,完全满足安全生产需求。(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张永平[3](2019)在《高河矿E1316综放工作面煤柱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河能源3号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以往采用的小煤柱沿空掘巷及柔模支护沿空留巷工艺,均存在巷道两帮变形大,底鼓严重问题。为了研究3号厚煤层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的合理宽度,以E131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E1315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揭示了沿空巷道的合理留设尺寸。采用Gaddg公式理论验算了区段煤柱留设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留设35 m的煤柱,能够避开采空区应力集中范围,保证巷道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张海东,陈永峰,石磊[4](2019)在《深部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及覆岩稳定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山西某矿2224工作面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尺寸及其对覆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首先理论确定窄煤柱留设尺寸为6.2~7.0 m;然后从垂直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等方面进行窄煤柱尺寸合理性验证,确定合理窄煤柱宽度为7 m;最后基于工作面实际条件,确定覆岩结构在研究所得煤柱尺寸下能保持较好的稳定。研究结论能为该矿井生产提供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晓珲[5](2019)在《沿空掘巷窄煤柱稳定性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矿6302工作面轨道顺槽在不稳定覆岩下沿空掘巷为工程背景,对维护其窄煤柱侧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对应的支护技术方案,在现场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其他相似条件的矿井沿空掘巷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6期)
孟学超[6](2019)在《房柱式残煤二次开采煤柱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对平舒煤矿煤层的现有开采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初次开采过程中围岩及原有护巷大煤柱的应力和位移的分布规律,以此判断后续开采中煤柱群的稳定程度,所做工作为今后类似的煤柱稳定性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6期)
刘付俊,岳尊彩,白麦营,钱恒昌,杜廷斌[7](2019)在《顶板-煤柱组合体稳定性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煤炭开采强度逐步加大,大量保安煤柱被遗留在采场中,这些煤柱及其上覆岩层组合系统体的稳定性决定了整个采场及覆岩乃至地表的安全,一旦组合系统体发生整体性破坏失稳,将导致许多灾难性后果。为此针对国内外顶板-煤柱组合体在理论模型研究及力学行为上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评述,并对组合体稳定性能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8期)
姚健[8](2019)在《综采面无煤柱沿空留巷充填体承载特性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沿空留巷高水材料充填体特性与力学作用机理不够完善等问题,根据凌志达煤矿15210工作面具体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力学计算结合现场实测等手段,建立了高水材料充填体切顶力学模型,分析了其控制巷道稳定的力学机理,计算得到了沿空留巷充填体切顶阻力为2265kN/m,确定了充填体具体参数。(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郭超,秦洪岩,张帆[9](2019)在《常村煤矿3号煤层区段煤柱稳定性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常村煤矿3号煤层区段煤柱的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模拟煤柱形成后的应力分布和塑性区分布。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煤柱两侧的受力状态和破坏深度区别较大,造成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采空区形态不同;煤柱两侧的应力成对称分布,煤柱垂直应力与测站工作面距离成反比;在煤柱的两侧塑性区范围不同,但弹性区和塑性区的交接处都是垂直应力的峰值位置处;测站工作面距离与煤柱左侧塑性破坏范围成反比,与煤柱右侧塑性破坏范围成正比,但变化趋势较缓。(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王秀元[10](2019)在《房柱式采空区遗留煤柱稳定性的评价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房柱式采空区塌陷是老矿区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对我国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有重大的影响。采空区内煤柱的大量遗留是导致煤矿发生此类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房柱式采煤采空区遗留煤柱稳定性的评价已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遗留煤柱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人员治理采空区遗留煤柱稳定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0期)
煤柱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沿空跟掘回采巷道掘、采全服务周期经受相邻工作面采空区未稳定压力、相邻工作面回采侧向支承压力及本工作面回采超前支承压力多重动压影响,煤柱稳定性差、围岩支护困难、异常矿压显现。以潞宁孟家窑煤业有限公司22115回风巷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试验研究并参照已有工程实践经验确定最佳护巷煤柱宽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2115回风巷净煤柱宽度应不低于15 m。提出的分阶段、重点部位针对性加强高预应力强力支护方案井下工业性应用效果良好,掘、采全服务周期锚杆(索)受力稳定,强度利用率高;顶板离层量小且在较短时间内趋于稳定;围岩整体未出现大变形,完全满足安全生产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柱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乐,冯智杰,何杰,冯友良,郝登云.煤柱下特厚煤层动压巷道稳定性与控制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9
[2].赵光荣.沿空跟掘回采巷道合理煤柱留设及围岩稳定性控制[J].能源与环保.2019
[3].张永平.高河矿E1316综放工作面煤柱稳定性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9
[4].张海东,陈永峰,石磊.深部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及覆岩稳定性模拟研究[J].煤炭技术.2019
[5].王晓珲.沿空掘巷窄煤柱稳定性控制技术[J].煤矿现代化.2019
[6].孟学超.房柱式残煤二次开采煤柱稳定性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
[7].刘付俊,岳尊彩,白麦营,钱恒昌,杜廷斌.顶板-煤柱组合体稳定性研究综述[J].煤矿安全.2019
[8].姚健.综采面无煤柱沿空留巷充填体承载特性及稳定性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9
[9].郭超,秦洪岩,张帆.常村煤矿3号煤层区段煤柱稳定性模拟分析[J].煤炭与化工.2019
[10].王秀元.房柱式采空区遗留煤柱稳定性的评价与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