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地貌和沉积是研究构造活动的重要依据,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地貌与沉积信息记录不同时空尺度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基于地貌学和沉积学方法,本文以位于川滇边界东段莲峰断裂带及邻区为靶区,对区内晚新生代以来的地貌与沉积记录进行多尺度研究;尤其为莲峰断裂全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活动时代提供了新的地貌学和构造地质学证据,这些工作有助于区域活动构造研究和震害防御工作的部署。论文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基于DEM数据,通过统计20km*20km尺度的高程直方图,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在区内识别出由高到低的S1~S4四级区域地貌面,整体上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掀斜的特点。S1在区内则木河断裂带两侧及金阳县,达朵等地附近零星分布,海拔约3000-3700m,S2为区内地貌面的主体,分布广泛,海拔约2300-2700m。S3分布在昭通市以东及东南等地区,海拔约1700-1900m。S4沿着研究区西部安宁河谷地带展布,海拔在1500m及以下。2.利用对10km*10km及5km*5km尺度的高程直方图分析了区内部分断裂两侧的差异升降运动。在则木河断裂带上识别出S1,S2和S3三级地貌面的错断,地貌面垂直断错距离具S1>S2>S3的特点。在空间上,断裂带西北端S1垂直断错最大约750m,S2约500m;中段次之,普格县附近S1、S2、S3垂直断错约550m、400m、370m;东南端S1高差最小,S1、S2和S3高差分别约为300m、210m和100m。结合前人有关地貌面发育时间,分别以上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末期、更新世早期估算S1、S2形成以来垂直断错速率,认为该断裂带S1形成以来东北端垂直差异运动速率约0.21~0.29mm/a,中段约0.15~0.21mm/,东南段约0.08~0.12mm/a;S2形成以来西北端约0.28mm/a,中段约0.22mm/a,东南端约0.12mm/a。与前人结果(0.1~0.85mm/a)同属一个量级,显示该断裂带在长时间尺度上两侧垂直差异运动速度大致不超过0.3mm/a。对小江断裂的分析表明不同段落垂直差异运动量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莲峰断裂带分析结果显示西南段大寨乡至岩脚乡四级地貌面高程变化趋势相同。对坪镇附近S1高差值约490m,向两端逐渐减小,东北端和西南端分别约为310m,300m。S2与S1变化相似,对坪镇约为380m,东北端和西南端分别约210nm、170m。3.结合前人资料,对莲峰断裂带西南段河流阶地的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金沙江巧家段老街附近阶地从一级到四级阶地均为堆积阶地,拔河高度分别为60~70m,145~190m,260~310m,350~400m。获得T1阶地上部OSL年龄7.1±0.8ka;其形成年代和物质组成可与T2阶地对比的支沟扇沉积物释光测年为13.4±0.8ka。在阶地沉积中发现了莲峰断裂带西南段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地貌地质证据。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王有鹏
导师: 李德文
关键词: 地貌面变形,构造演化,则木河断裂,莲峰断裂,全新世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地质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471002)
分类号: P534.6;P931;P315
总页数: 63
文件大小: 8357K
下载量: 67
相关论文文献
- [1].晚新生代以来天山北缘沉积记录及其稳定同位素变化的环境意义[J]. 岩石学报 2008(04)
- [2].长江河口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化学元素分布及物源指示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05)
- [3].晚新生代天山北缘构造变形定量研究[J]. 地质科学 2011(03)
- [4].滇西马厂箐多金属矿床系列成矿的深部过程与壳幔混染成因机制[J]. 矿物学报 2011(S1)
- [5].藏北西部鲁玛江冬错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J]. 地质学刊 2009(03)
- [6].西域砾岩的地层属性与成因:进展与展望[J]. 地球环境学报 2019(05)
- [7].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分段活动的地形地貌表现[J]. 国土资源遥感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