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群签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组织网络,前向,隐私保护,定理,中国,安全性,剩余。
群签名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兵[1](2019)在《面向VANETs基于群签名的匿名认证协议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渐完善,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VANETs)的部署已经成为可能。VANETs的部署可以改善驾驶环境和提升道路安全。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安全性问题。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中,用户通常希望其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因此个人隐私保护是目前VANETs下面临的最大隐私安全挑战之一。为了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本文主要对VANETs匿名认证协议展开研究。首先,给出面向VANETs高效安全匿名认证方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现有方案在安全性与撤销性能两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安全性方面,未充分考虑撤销用户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包括前向安全性和后向安全性;在撤销性能方面,为了防止被撤销的用户生成非法匿名认证信息,验证者必须经常从一个或多个可信机构下载最新的撤销列表,这极大地增加了可信机构和验证者的工作量。其次,针对VANETs系统中存在的攻击威胁,给出设计目标。依据设计目标,利用BBS+签名和完全子树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匿名身份验证方案。方案中构建了一个双重撤销机制,实现了成员的撤销和前向/后向安全性,并提供了无需在线下载撤销列表的验证方法。本文提出的协议将VANETs整个区域划分为几个独立区域(群),每个区域(群)由相应的RSU管理,使得可信第叁方摆脱为所有OBU生成群证书的繁重工作。方案允许RSU从可信第叁方获取撤销列表,OBU可在不下载撤销列表的情况下验证签名的合法性。然后,对本文方案与现有方案在安全性和计算开销两方面进行对比。在安全性方面,本文方案具有前向/后向安全性、不可伪造性、匿名性、可追踪性、不可诬陷性等安全属性,这些安全性是现有方案所不能完全满足的,并为方案各安全属性给出了相应的形式化证明;在计算开销方面,同现有基于群签名匿名认证方案的签名算法以及验证算法进行对比,虽然签名算法的效率低于其他方案,但是验证算法是高效的。最后,本文对方案的鲁棒性进行评估,提出利用VBN思想来确保方案的鲁棒性,通过硬件加速器解决计算开销对鲁棒性的影响,并对方案进行了系统仿真。(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9)
张绪霞[2](2019)在《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群签名的概念最初由Chaum和Heyst在1991年提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字签名,它允许群成员代表整个群对消息进行签名而不必泄露签名成员的身份信息,即可以提供签名的匿名性。当产生争议时,群管理员可以通过打开签名确定签名者的身份信息。正是由于群签名具有可追踪的条件匿名性,使得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在电子选举、电子投票、电子现金系统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因此受到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在实际应用中,群组中的成员往往是动态变化的,即群签名应该允许群成员动态地增加或撤销。为了解决群中成员的动态更新问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方案。利用中国剩余定理的良好数学特性,将群成员的密钥信息进行整合隐藏,使得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方案可以在不改变其他有效群成员密钥的情况下,实现群成员的快速加入和撤销。考虑到群签名的现实应用需求,设计出能够满足各项安全特性的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方案是现阶段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此外,密钥泄露作为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目前许多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方案也未考虑。本文针对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后,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陈泽文等人提出的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后,发现其方案存在共模攻击的安全性漏洞,导致方案不满足防伪造攻击、防联合攻击等安全特性。因此本文在保留中国剩余定理优点的基础上,结合Schnorr算法,设计了一个改进的群签名方案。新方案不仅解决了上述的安全性威胁,而且加上时间戳参数,使得改进方案满足防重放攻击的特性。(2)针对密钥泄露问题,本文结合ElGamal签名方案,提出一个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前向安全群签名方案。前向安全性即攻击者即使获得某个时期的密钥,也无法对该时间段前的密钥产生威胁。本文对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案具有防伪造性、匿名性、可撤销性、追踪性和前向安全等特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兴兰,崔遥[3](2019)在《基于群签名的属性加密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文的属性加密机制(CP-ABE)在针对敏感数据的机密性保护中有广泛应用。在CP-ABE中,用户访问密文时,访问策略与密文同时发送给用户用于解密,而访问策略同样包含隐私信息,导致隐私信息被泄露。在传统的CP-ABE方案中引入群签名,实现对访问策略中属性的隐藏,防止了策略中的隐私泄露,并满足在选择明文攻击下的不可区分性。(本文来源于《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雪莲,吕晓琳,郭利娟,高军涛[4](2019)在《适合大群组的格基动态群签名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群签名方案的设计难点在于给出有效的群成员撤销机制。该文构造了一种新的撤销机制,撤销时不需要更新群管理员和群成员的任何信息,仅需群管理员或群成员本人与撤销图灵机通信,图灵机确定其身份后将撤销token添加到撤销列表即完成了撤销操作,因此更适用于群成员数量基数较大的群体。利用此撤销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错误学习(LWE)假设和小整数解(SIS)假设的动态群签名方案,支持在任意时刻加入和撤销用户。对比已有方案,该方案的群公钥尺寸固定且更小,用户加入时下载量小,方案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何婷婷,田纹龙[5](2019)在《云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隐私保护——基于ORAM与群签名的融合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隐私安全问题。为此,文章通过分析云环境下用户的隐私保护内涵和传统的隐私保护技术,针对云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隐私安全问题,提出了运用ORAM(Oblivious Random Access Machine)与群签名的融合技术来保护云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隐私的策略。该策略的提出,既解决了传统加密方案无法防止云端数据访问模式序列泄露的问题,也可有效应对传统云端访问控制无法保护云端数据访问模式序列的挑战。此外,文章提出的ORAM与群签名的融合技术切实保护了云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隐私,促进了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岳笑含,惠明亨,王溪波[6](2018)在《基于群签名的前向安全VANET匿名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自组织网络在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中仍然存在着通信信任和用户隐私保护问题。许多现有认证协议都需要验证者从远程机构下载最新的撤销列表,这大大增加了远程中心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群签名方案,利用分散群模型和完全子树方法提出了新的认证协议。提出的协议在验证阶段无需获取最新的撤销列表,只需获取最新的时间即能验证,具有前向安全性、撤销高效性、匿名性、不可伪造性、不可诬陷性、可追踪性等特点。(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8年S2期)
王璨,刁振军[7](2018)在《群签名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群签名机制是实现网络环境下隐私保护的主要技术途径,本文围绕群签名机制中研究最为广泛群签名机制进行综述,对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内容特点进行介绍。(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郑明辉,段洋洋,吕含笑[8](2018)在《车联网中基于群签名的身份认证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联网中的车辆单元的隐私信息泄露而被非法分子跟踪攻击的问题,通过分析车联网的拓扑结构及其通信特征,提出了一个基于轻量级群签名的车辆身份认证协议,以对车辆身份进行快速且高效的匿名认证。协议的内容共分为5个阶段:在初始化阶段,由车联网系统产生群的公/私钥对和系统参数,并利用路旁辅助设施将群公钥和系统参数分发给车载单元,群私钥由群管理者保管;在车辆单元入网阶段,车辆单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通过盲签名技术提交给群管理者,认证通过后由群管理者为车辆单元颁发群证书;在协同通信阶段,拥有群证书的车辆成员利用它的有效证书和群公钥对其状态信息进行签名,并利用车载传感器发送给附近的车辆单元,实现与周边车辆的协同驾驶;在消息验证阶段,只有合法的车辆成员才能利用群公钥打开它所接收到的状态信息,但无法得知该消息发送者的真实身份,以此实现车辆间的匿名通信;在签名验证阶段,当某个车辆成员为了独享道路资源发布虚假消息导致交通事故时,群管理者利用其预留的群私钥将该消息的签名打开,即可遍历出对应的车辆成员进行问责。作者采用改进后的轻量级群签名技术,能够做到群公钥和群签名的长度不依赖群成员的个数;以零知识证明作为成员身份验证的手段,可以提高群中成员之间的认证速度。先对协议的安全性从数学的角度作了分析和证明,再搭建了由100台PC机组成的局域网仿真平台模拟车联网中的车辆单元之间的协同通信。实验结果表明本协议在100个车辆用户的局域网中完成身份认证的时间约为7 ms,且在认证时间开销上优于所对比的方案,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车载单元在身份认证过程中的存储和计算负担。(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王越,程相国,王戌琦[9](2018)在《基于双线性对的密钥隔离群签名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群签名中的密钥泄露问题,文章将密钥隔离技术与群签名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具有密钥隔离性质的群签名方案。方案利用密钥隔离技术,定时更新用户与管理员密钥,使得某一时间段的密钥泄露不会影响其他时间段的密钥,提高了签名的安全性,且减少了密钥泄露带来的损失。方案不仅满足群签名的匿名性、可跟踪性和不可伪造性等安全性能,还具有密钥隔离、强密钥隔离和安全密钥更新等安全性质。方案对群成员的跟踪更为简单快捷,且方便地实现了群成员的加入和删除。利用双线性对运算,大大提高了签名效率。(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8年06期)
全俊杰[10](2018)在《一种实用高效安全的网络门限群签名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但是其上的信息易受到窃听、篡改、伪造等威胁,在移动终端电子投票、移动合同签署等应用场合中,门限群签名技术的应用能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门限群签名是秘密共享原理与群签名机制的一种有机结合。本文结合一些优秀的门限群签名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门限群签名机制。在方案建立后,只有达到门限的若干群成员的联合才能代表群生成一个有效的签名,并且可以方便的添加或撤销群成员。在签名发生争议时,群中心可以确定出这部分联合签名人的身份。该方案能够抵抗合谋攻击,且方案的安全性基于中国剩余定理及Gap-Diffie-Hellman群上离散对数困难问题,因此在计算上是安全的。(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8年06期)
群签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群签名的概念最初由Chaum和Heyst在1991年提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字签名,它允许群成员代表整个群对消息进行签名而不必泄露签名成员的身份信息,即可以提供签名的匿名性。当产生争议时,群管理员可以通过打开签名确定签名者的身份信息。正是由于群签名具有可追踪的条件匿名性,使得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在电子选举、电子投票、电子现金系统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因此受到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在实际应用中,群组中的成员往往是动态变化的,即群签名应该允许群成员动态地增加或撤销。为了解决群中成员的动态更新问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方案。利用中国剩余定理的良好数学特性,将群成员的密钥信息进行整合隐藏,使得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方案可以在不改变其他有效群成员密钥的情况下,实现群成员的快速加入和撤销。考虑到群签名的现实应用需求,设计出能够满足各项安全特性的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方案是现阶段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此外,密钥泄露作为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目前许多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方案也未考虑。本文针对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后,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陈泽文等人提出的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后,发现其方案存在共模攻击的安全性漏洞,导致方案不满足防伪造攻击、防联合攻击等安全特性。因此本文在保留中国剩余定理优点的基础上,结合Schnorr算法,设计了一个改进的群签名方案。新方案不仅解决了上述的安全性威胁,而且加上时间戳参数,使得改进方案满足防重放攻击的特性。(2)针对密钥泄露问题,本文结合ElGamal签名方案,提出一个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前向安全群签名方案。前向安全性即攻击者即使获得某个时期的密钥,也无法对该时间段前的密钥产生威胁。本文对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案具有防伪造性、匿名性、可撤销性、追踪性和前向安全等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签名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兵.面向VANETs基于群签名的匿名认证协议研究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19
[2].张绪霞.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群签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张兴兰,崔遥.基于群签名的属性加密方案[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9
[4].李雪莲,吕晓琳,郭利娟,高军涛.适合大群组的格基动态群签名方案[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
[5].何婷婷,田纹龙.云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隐私保护——基于ORAM与群签名的融合技术[J].现代教育技术.2019
[6].岳笑含,惠明亨,王溪波.基于群签名的前向安全VANET匿名认证协议[J].计算机科学.2018
[7].王璨,刁振军.群签名技术综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
[8].郑明辉,段洋洋,吕含笑.车联网中基于群签名的身份认证协议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8
[9].王越,程相国,王戌琦.基于双线性对的密钥隔离群签名方案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8
[10].全俊杰.一种实用高效安全的网络门限群签名方案[J].信息记录材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