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供养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老人,农村,方式,细民,低保,能力,僧尼。
供养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王季平,通讯员,沈文梅[1](2019)在《探路供养新模式 织细民生“保障网”》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16日,岚山区虎山镇朱家官庄村的苏丽娜正在岚山佑福养老院活动中心里看电视,活动中心内笑声不断。如此温馨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原来,早在数日前,岚山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摸底核查时,发现了患有智力残疾、监护人去世的苏丽娜,他们随即按失能特困人专业(本文来源于《日照日报》期刊2019-12-19)
庄越[2](2019)在《我市出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新政》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已于近日出台。这是温州首次规范特困人员认定条件,并细化了救助标准。接下来,温州将有一批低保对象“划”到特困人员行列,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将高于低保对象。(本文来源于《温州日报》期刊2019-08-19)
张亚杰,易景娜,刘倩汝,宗莹,赵晨蒙[3](2019)在《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质量、护理需求及应对方式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当前河南省某市农村地区分散供养型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护理需求及其应对方式现状,为农村分散供养型五保老人护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中文版、农村老人护理需求问卷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作为调查工具,方便抽取106例河南省南阳市部分农村地区分散供养型五保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分散供养五保老人在生理、心理领域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年龄、性别、月均医疗支出、患慢性疾病种数、自理能力和对目前照顾的满意度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该人群总的护理需求得分为(3.36±0.76)分,疾病预防维度得分为(3.37±0.80)分,健康促进维度得分为(3.35±0.77)分。分散供养五保老人在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方面得分分别为(1.67±0.53)分、(1.42±0.60)分,低于全国常模水平(P<0.05)。[结论]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质量整体较差,长期的护理需求水平较高。应在尽可能满足分散供养五保老人护理需求的同时,评估该人群的应对方式,指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的整体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20期)
张笑笑[4](2019)在《集、散供养方式下特困老人的养老保障主体探究——基于航空港区288位老人的实证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困老人作为最弱势的社会群体,其养老保障问题历来饱受社会各界关注。在阐述学界针对特困老人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以郑州市航空港区288位特困老人为例,运用SPSS 19.0工具深入分析了集、散供养方式下特困老人的经济来源、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叁个层面的保障主体及其内在成因,并据此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和激励社会参与、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亲属的责任感和精神慰藉功能的优化路径,以期完善航空港区乃至全国特困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尕藏拉毛[5](2019)在《青海黄南州藏传佛教寺院僧尼供养方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藏传佛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影响,是世界佛教叁大流派之一,成为了很多国家的主要宗教之一,比如:中国、尼泊尔、不丹等,在近些年里,藏传佛教在各个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藏传佛教是藏族地区信仰的主体,它塑造了藏族地区僧尼和信仰群众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和不成文的制度,僧尼的供养方式也是一样的。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世俗变迁和政治制度变化的影响,但是一些传统的供养方式依然存在着,并且影响着供养方式。(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宋世伟[6](2018)在《救助金不低于低保标准1.6倍》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市民政局正式印发《佛山市特困人员供养工作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将我市现行农村五保供养、城镇“叁无”人员救助等制度整合,并对供养对象、供养内容、权益保障、资金安排和社会参与等七项内容予以明确和规定。明确对象划定条件《办法(本文来源于《佛山日报》期刊2018-12-07)
郭春燕[7](2019)在《我国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替代效应的城乡差异和时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福利治理中的替代理论,本文旨在检验我国老年人的叁种主要经济供养方式之间是否存在替代效应以及对效应强度的度量,并发现其中存在的城乡差异和时间上的变化性。为此基于我国2005、2010和2015叁个年度的宏观老年人口数据,利用阈值模型等统计方法对我国2005—2015年间的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在时间和城乡空间层面的变化进行了梳理和量化分析,发现:(1)城市老年人在2005—2015年间表现出社会供养对家庭供养的线性挤出效应,且该强度弱于乡镇;而社会供养对于劳动自养的挤出效应是非线性且非完全的。(2)乡村老年人2005—2010年间出现劳动自养对于家庭供养缺失的高强度填充,2010—2015年家庭供养的回归又以接近1的强度替代了原来的劳动自养;新农保等社会供养对于劳动自养的挤出效应在宏观层面尚未显现,2010—2015年这个时期社会供养对于家庭供养的挤出是非线性的,低于阈值时还会存在挤入效应。(3)对于县镇,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其替换效应兼具城市和农村的两种特点。这些结论在养老经济供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城市应该从福利多元主义角度改进,农村应该从家庭为主体的多元养老的途径改进。(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孙建武,沈涛,方红梅[8](2018)在《创新养护方式 提升供养水平——汉阴县推行“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近年来,汉阴县紧扣县情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创新推行"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模式,在强化托底保障、优化服务供给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本文来源于《法治与社会》期刊2018年06期)
黄丹,邬君芳,廖林梅,黄蕾,杨宗莉[9](2018)在《浅析农村“五保户”供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农"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特别是在农村,还有大量的"叁无"人员,这些人员的生活中状况堪忧,制约了我国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民政部介绍,目前全国已纳入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328.5万人,年人均供养水平989元,较好地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2006年3月1日国务院重新修订和颁布实施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从政策文件本身来看,《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是一个完全的"物质导向型"政策,其关注的重点仅仅是五保老人的基本物质生存。但是,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心理健康这些属于五保老人应有的基本权利,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将向重视物质保障向精神心理保障方向转变,因此,对农村五保户心理健康的辅导会成为下一个10年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政府要重视这一特殊群体,对农村"五保户"进行集中供养,不仅方便对这些人员进行管理,而且减少了财政支出,比分散供养的成效更佳。本文就当前我国农村"五保户"供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集中供养实施的策略,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沈涛,方红梅[10](2018)在《创新养护方式 提升供养水平——陕西省汉阴县推行“养护”一体化特困供养人员社会救助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省汉阴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辖10镇141个行政村,总人口31.3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全县高龄、残疾、慢性病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日益增多,而传统特困供养机构医护功能缺失,"有养无护"现象较为突出,实施分散供养又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政》期刊2018年02期)
供养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已于近日出台。这是温州首次规范特困人员认定条件,并细化了救助标准。接下来,温州将有一批低保对象“划”到特困人员行列,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将高于低保对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供养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王季平,通讯员,沈文梅.探路供养新模式织细民生“保障网”[N].日照日报.2019
[2].庄越.我市出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新政[N].温州日报.2019
[3].张亚杰,易景娜,刘倩汝,宗莹,赵晨蒙.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质量、护理需求及应对方式现状研究[J].全科护理.2019
[4].张笑笑.集、散供养方式下特困老人的养老保障主体探究——基于航空港区288位老人的实证调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
[5].尕藏拉毛.青海黄南州藏传佛教寺院僧尼供养方式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6].宋世伟.救助金不低于低保标准1.6倍[N].佛山日报.2018
[7].郭春燕.我国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替代效应的城乡差异和时间性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9
[8].孙建武,沈涛,方红梅.创新养护方式提升供养水平——汉阴县推行“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纪实[J].法治与社会.2018
[9].黄丹,邬君芳,廖林梅,黄蕾,杨宗莉.浅析农村“五保户”供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
[10].沈涛,方红梅.创新养护方式提升供养水平——陕西省汉阴县推行“养护”一体化特困供养人员社会救助新模式[J].中国民政.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