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书画院)
摘要:维米尔是十七世纪典型的荷兰风俗画家,他的油画喜欢表现日常生活的场景。在处理光线、色彩、画面结构等方面的非凡成就和个人天赋。他给后人提供了许多借鉴。精确巧妙的构图、柔和漫射的光线、和谐单纯的色彩,柔和而坚实的轮廓给后来的画家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他更注重于对室内情节的描绘,特别是室内光线和色彩的运用尤为突出,为观众打开了一处唯美、祥和、宁静之地。本文尝试通过对维米尔油画中的用光、用色、画面构成来研究其绘画语言。
关键词:维米尔绘画语言光线构成感色彩
约翰尼斯·维米尔是荷兰的艺术大师,和在十七世纪先后出现的伦勃朗、哈尔斯并称“荷兰三杰”。
维米尔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的德尔夫特市。1647年,15岁的维米尔在阿姆斯特丹师从伦勃朗的学生法布里学习绘画。在法布里的画室学习了六七年,于1653年加入圣路加公会,成为一名画师。
维米尔的绘画不像伦勃朗雄浑大气,而是对普通生活的细致描绘,在平凡中体现静谧的气氛和悠远的寓意。
一、维米尔对光线的运用
独特的光线运用是维米尔绘画作品中重要的手法,与卡拉瓦乔、伦勃朗等人都不同。卡拉瓦乔借助集中地侧光,突出暗色背景中的人物形象,达到一种舞台的戏剧性效果;伦勃朗运用强烈的聚光,使画面给人以肃穆、神秘的气息。维米尔则通过光线从窗户射入,通过组织光线表现物体的质感和人物内心世界,这种漫射光线的微妙变化使画面更接近自然,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朴实无华之美。在其作品《到牛奶的女人》(图1)中,光源运用就很有代表性。光从画面左侧窗户照入,阳光没有直接照射进来而是慢慢洒在各个物体之上,有一种朦胧的诗意。画面中各种器物如:篮子、罐子、桌布、面包等都用小笔触表现出柔和的光感,诠释了普通生活中的安静的唯美感。维米尔在一生的艺术创作中,始终在张扬与内敛的矛盾中寻找平衡的支撑点,在安静、沉稳的画面中倾诉着真挚、朴实的感情。维米尔用特殊的、明亮如珍珠般的高光在两种不同色调之间充当调和剂,完美地解决了创作过程中张扬与内敛的矛盾问题。维米尔在自然光线照射的效果上运用了最惊人的技法,即巧妙地使用物体的高光,展现出光线在物体上的反射。
图1图2
二、构成感
维米尔很注重画面的构成关系。大块的颜色布局,利用偶然之物譬如墙上的画框、地板上的方格、窗帘上的帷幕等“硬边线”进行画面切割,使画面具备了一种抽象结构和语义,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知觉。
维米尔借助了“暗箱”进行辅助构图,使透视让人看起来更真实可信。在《弹键琴的女人》(图2)中,画面出现了几层透视关系:键琴的水平面和背景的大画一角形成了稳定的经纬线;琴弓与键琴上面的画的左边线平行;琴弦与乐谱的左右边平行;椅子靠背与竖直线基本持平;弹琴者的衣纹、大提琴弯曲的边线与左上侧帷幔的边缘则很好地缓解了为了构成焦点透视感而出现的硬边线。维米尔在一个平面中考虑着空间的断续、衔接和达到的张力和平衡。
三、维米尔对色彩的运用
维米尔不仅擅长对自然光的捕捉更擅于对画面色彩氛围的烘托,其对色彩表现的理论主要来源于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对光的科学认识,以此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作品《画室》在色彩运用上就很具特色,整幅作品虽然用了跳动的蓝黄色,但却表现出宁静安详的氛围。其根源就在于维米尔能巧妙的协调好光线和色彩这一关系,画家运用珍珠般的高光来调和画面,使得画面上蓝色和黄色两种冷暖反差极大的色调,能以安宁和谐的气氛传达出来。画面中的人物身穿的蓝色长袍、手捧黄色的书本,这两种色彩在维米尔的笔下相互映衬自然到位。蓝色长袍在侧光下被画家表现得深入而丰富,暗部的深蓝、固有色的浅蓝、亮部的灰蓝都作了细致的刻画,黄色的书本在深沉的暗背景下显得格外活跃,使整幅作品深沉的色调一下子被激活。同样运用这一技巧,把作品的色彩表现得妙趣横生的还有前面论述的作品《倒牛奶的女人》,画面中的女仆站在厨房的窗前正专注地倒牛奶。她身上穿着黄色的衣服系着蓝色的围裙,桌子上蓝色的桌布上放着黄色的面包,这样的色彩运用又形成了蓝色和黄色的冲突,从中可以看出维米尔对蓝、黄色特有的情结。女仆作为画面的主体,采用了最为强烈的蓝黄色对比,周围的白墙、手握的暗红色陶壶、黄色的面包以及黑色的罐子,都围绕着人物这一主体,通过画家对各个色块不同亮度、色调、色相的巧妙组合,自然的融合成了一个唯美和谐的整体。维米尔大胆地主体色渲染技巧和珍珠般光泽的高光处理在这幅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仔细观察画面我们可以发现,画面的各个角落都洋溢着蓝色和黄色的光芒,墙壁、头巾、衣物、面包、陶罐……都或多或少与蓝黄色有着联系。其实整个画面我们都可以认为它就是蓝与黄两种色调的调和与对比,画面显得丰富多彩却又不失整体统一,让观众充分陶醉于光线透过玻璃洒在物体表层所闪烁出的迷人光辉。
维米尔在绘画方面所达到的境界,对18世纪印象派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维米尔被人称为“歌颂宁静生活的诗人”和“描绘光色变化的大师”。维米尔的艺术造诣之所以让人难以忘怀,是因为他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之美,能够创造美的艺术,这成就了维米尔艺术的不朽。
参考文献
[1]《艺术的故事》[英]贡布里希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2]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增订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色彩艺术》[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4]《剑桥艺术史》(英)马德林·梅因斯通、罗兰·梅因斯通、斯蒂芬·斯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5]《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6]《佛兰德斯与荷兰绘画》豫}]皮埃尔·库蒂翁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7]《欧洲油画大师技法》[德]马克斯·多奈尔著杨鸿宴、杨红太译重庆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