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雷州半岛考察海上丝绸之路有感(论文文献综述)
车守同[1](2013)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与史事日记》文中认为1944年1月成立的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是中国抗战时期所成立最重要的一处遗址博物馆。成立的背景,与抗故时期「西北开发政策」、「(1942年)国军派驻河西走廊」、「(1942年)中央政府收复对新疆省行政权」,有绝对密切的关系。为了抵抗日本对中国的军事及经济封锁,地处偏远的敦煌,交通运输获得大幅改善。加上菁英人才的参与、兰州市政的建设,以及于全国最重要的国营事业玉门油矿凿井出油,对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当时在河西走廊与莫高窟从事公务访查及学术工作的人员虽然不多,但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晌,并且在1949年以后,分居海峡两岸,相关的史料也分布在两岸。本论文系以分布海峡两岸的史料,包括公文、信函、日记,对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的时代背景,作一时间的比对与全面性的讨论。
储可艳[2](2011)在《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的时间范围界定在1840年至1919年。这一时间段岭南地区出现了倪鸿、黄鸿藻、张培仁、郑观应、叶楚伧、吴趼人、黄伯耀、江山渊、何诹、苏曼殊等文言小说家。他们的创作既有文言笔记小说集,又有借助于报刊这一媒介发表的中短篇文言小说;既有继承清代文言小说传统,呈现一定地域文化特征的小说,又有借鉴外国小说艺术手法,进行着某种程度新探的小说。从思想上来说,近代岭南文言小说中传统思想开始动摇,新的思想在生长而还未形成,体现出传统与新变糅合的特征。近代岭南文言小说可分为传统型小说和报刊型小说。在题材内容方面,岭南的文言小说家讴歌了粤地的自然美景和历史人物,记录了粤地的风土民情,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岭南的地域文化。在艺术形式上,这两种类型的小说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之处;如其在语言使用上都选择浅近文言进行创作,而在叙事体制、叙事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岭南文言小说又各具特征。近代岭南文言小说总体成就虽比不上白话小说,但也出现了诸如《碎琴楼》、《断鸿零雁记》、《碎簪记》、《绛纱记》等广为流传的作品。其中,《碎琴楼》和《断鸿零雁记》这两部小说代表了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吴迪[3](2009)在《粤派扬琴音乐之变迁》文中认为本文立足音乐变迁的视角,对具有广府地域音乐文化特征的粤派扬琴音乐之历史起源、发展阶段与类型结构、音乐中心特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考察和阐述,并通过分析其中各种音乐事象的变化,反映它与中国扬琴之间的历时和共时依存关系,以及传统粤派扬琴音乐如何实现当代语境的转换。
刘深[4](2004)在《《赵柏岩诗集》校注》文中研究指明赵炳麟(柏岩)是我国晚清至民国易代时期的诗人,他一生经历颇为复杂,不仅身历易代之际的动乱,而且在清朝覆灭之后仍抱救世胸怀,以遗民身份渡过了他的余生。他的诗集《柏岩诗存》、《潜并庐诗存》、《潜并庐诗存初续》就是这一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然而学界对炳麟诗作的整理、研究工作的现状却未尽如人意。 本校注以“湘潭赵启霖署检本”中收录的诗集为底本,以《全县县志·艺文志》、《广西地方通志》等文献资料中所收录的诗作为参校,比较全面地搜集、校订、注释了炳麟的重要诗作。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两个层面对炳麟诗进行分析研究:一个是思想感情和题材内容层面,主要探讨炳麟诗中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形象;一个则是艺术风格层面,主要讨论炳麟的诗学思想和炳麟诗的艺术风格。 由于篇幅所限,也由于本人的学力所限,论文并没有进一步深入展开,这是一个遗憾,但随着对晚清诗人群体研究的深入,炳麟及其诗的研究必将取得新的进展。
罗康宁,陈柏坚[5](2000)在《七律·雷州半岛考察海上丝绸之路有感》文中指出
二、七律·雷州半岛考察海上丝绸之路有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七律·雷州半岛考察海上丝绸之路有感(论文提纲范文)
(1)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与史事日记(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缘起 |
第一章 论文结构说明 |
第一节 所使用的原始档案介绍 |
第二节 各种文献的运用 |
第二章 回忆、研究与新史料的介绍 |
第一节 重新回忆与以往研究的成果 |
第二节 史料运用方法举例 |
第三节 介绍本论文的新史料 |
附件 |
第三章 从建设西北到建设甘肃 |
第一节 建设西北政策的形成 |
第二节 抗战前甘肃政局的发展 |
第三节 战时甘肃的建设 |
第四节 兰州是敦煌的中途岛 |
第四章 西北建设与各种考察团 |
第一节 建设甘肃的模式-「建设新西康」 |
第二节 各种考察团络绎於甘肃之途 |
第三节 朱家骅、于右任两次重大影响的考察 |
第四节 收复新疆 |
第五节 莫高窟第一次成功的官方专业考察系由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达成 |
第五章 交通建设 |
第一节 以往的交通困难 |
第二节 交通战略与甘肃省的交通建设 |
第三节 国防的大动脉甘新公路 |
第四节 安敦、南疆与莫高窟公路 |
第六章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经过与人事的安排 |
第七章 民国卅四年「改隶」的经过 |
第一节 由「裁撤」到「改隶」 |
第二节 同案遭到「裁撤」的单位 |
第八章 傅斯年支持敦煌学缘於他的理想 |
第九章 玉门油矿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
第一节 油矿对敦煌研究工作的支持 |
第二节 油人的雪泥鸿爪 |
第十章 莫高窟的摄影 兼谈有未竟之志的罗吉眉 |
第十一章 剡司长就是英千里 |
第十二章 重建史料 张治中的敦煌行 |
第十三章 痛苦的物价波动与米代金 |
第十四章 读书杂记 |
第一节 学者所看到散落在甘肃省内的敦煌卷子 |
第二节 对「敦煌」地名注解的新思维 |
第三节 莫高窟与宗教学的关连性 |
第四节 莫高窟的三寺 |
第十五章 结语 |
参考书目 |
(2)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 选题依据 |
二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一章 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的发展概况 |
第一节 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的种类和数量 |
第二节 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的作者构成 |
第三节 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的发展阶段 |
第二章 传统型文言小说 |
第一节 晚清岭南的社会文化与文言小说创作 |
第二节 清谈类之作《桐阴清话》 |
第三节 志怪小说《逸农笔记》 |
第四节 郑观应和《陶斋志果》 |
第五节 近代文言小说总集中的岭南文言小说 |
第三章 报刊型文言小说 |
第一节 报刊型文言小说创作与社会环境 |
第二节 吴趼人的文言小说创作 |
第三节 何诹和《碎琴楼》 |
第四节 江山渊的豪侠文言小说创作 |
第五节 苏曼殊"自传体"文言小说创作 |
第六节 《中外小说林》中的文言小说 |
第四章 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的创作特征 |
第一节 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的艺术特色 |
第二节 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的地域特色 |
馀论 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的历史地位 |
附录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
后记 |
(3)粤派扬琴音乐之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s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粤派扬琴音乐”的概念 |
第二节 粤派扬琴音乐变迁的研究概况 |
第三节 粤派扬琴音乐变迁的研究范围 |
第四节 研究方式与理论模型 |
第二章 粤派扬琴与中国扬琴的历史起源依存关系 |
第一节 扬琴起源地之争 |
1. 欧洲起源说 |
2. 非欧起源说 |
3. 中国本土起源说 |
4. 本体特征说 |
第二节 扬琴传入时间、地点、人物之争 |
1. “洋琴”与马可·波罗 |
2. “洋琴”通过明代中后期对外商贸传入广东再扩散全国 |
3. “洋琴”于清初开放海禁后从江南传入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粤派扬琴音乐的发展阶段与类型结构 |
第一节 民俗型的粤派扬琴音乐 |
1. 扬琴与歌妓 |
2. 扬琴与“盲妹” |
第二节 乐种-雅集型的粤派扬琴音乐 |
1. 扬琴与梵音 |
2. 扬琴与民间乐社 |
第三节 剧场型的粤派扬琴音乐 |
1. 粤曲扬琴 |
2. 粤剧扬琴 |
第四节 音乐会型的粤派扬琴音乐 |
1. 民国时期音乐会中的扬琴节目 |
2.1949 年以后的音乐会扬琴节目 |
第五节 小结 |
第四章 粤派扬琴音乐的中心特征 |
第一节 乐器变革对音乐中心特征的影响 |
1. 广州的扬琴产销历史沿革 |
2. 广式蝴蝶琴 |
3. 广州十二平均律改革扬琴 |
第二节 粤派扬琴音乐的开放性操作方式 |
1. 竹法 |
2. 即兴 |
3. 创作 |
第三节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四) |
图表索引 |
后记 |
(4)《赵柏岩诗集》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一、 前言 |
(一) 赵炳麟(柏岩)的生平、时代 |
(二) 炳麟的着述情况 |
(三) 炳麟诗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形象 |
1 、 具有强烈救世意识的士大夫情绪和爱国士大夫诗人的自我形象 |
2 、 国衰乱离的生命体验和孤独漂泊者的自我形象 |
3 、 主体人生价值的失落和欲有所为而难为的遗民的自我形象 |
(四) 炳麟的诗学思想及其诗的艺术风格 |
1 、 “诗言志”的诗学思想和炳麟诗的文化背景及其时代思潮 |
2 、 多样统一的总体艺术风格 |
3 、 炳麟诗“新奇典雅”的艺术特色 |
(五) 余论 |
(六) 参考文献 |
二、 《赵柏岩诗集》校注 |
(一) 凡例 |
(二) 《赵柏岩诗集》校注目录 |
(三) 《柏岩诗存》校注 |
(四) 《潜并庐诗存》校注 |
(五) 《潜并庐诗存初续》校注 |
三、 赵炳麟年谱 |
四、 附录 |
五、 后记 |
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七律·雷州半岛考察海上丝绸之路有感(论文参考文献)
- [1]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与史事日记[D]. 车守同.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0)
- [2]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研究[D]. 储可艳. 暨南大学, 2011(10)
- [3]粤派扬琴音乐之变迁[D]. 吴迪. 星海音乐学院, 2009(S2)
- [4]《赵柏岩诗集》校注[D]. 刘深. 广西大学, 2004(04)
- [5]七律·雷州半岛考察海上丝绸之路有感[J]. 罗康宁,陈柏坚. 岭南文史,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