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文地貌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貌,水文,喀斯特,流域,系统,清江,外水。
水文地貌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白雪梅,刘子琦,张乾柱,张建廷[1](2010)在《城市化对城市地貌水文系统的影响初探——以西昌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昌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城市内不同位置的4条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水文状况,探讨城市化对城市水文系统的影响;认为城市化对城市及周边地貌过程及水文环境发育具有巨大影响,与自然地貌过程相比具有复杂、强烈、负反馈特征,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罗书文,张远海,陈伟海,黄保健,杨桃[2](2010)在《基于流域水文地貌系统的清江流域地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清江流域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河流水文特征进行概括,从流域水文地貌系统的角度分析了该地区最具特色自然景观的形成机制。阐述了峡谷、石柱式峰林形成的主要动力和控制因素。根据石柱式峰林的形成机理不同于其他喀斯特地貌,认为它是一种新的地貌类型。(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罗书文[3](2009)在《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系统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貌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地貌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地貌的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叁个因素的影响推移,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地貌的外力也不同。因而地表形成也不一样,可以分为:冰川地貌、冻土地貌、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等。喀斯特地貌中主要是受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共同作用而塑造。对研究溶蚀地貌形态变化规律把它放在流域内来研究、能很好地解释其变化,因为在不同流段,侵蚀和溶蚀作用方向以及主导地位也不同塑造的地貌类型组合方式也不同。在喀斯特地区地下水分为:垂直运动带、季节变动带、水平运动带以及深层滞水带四个带。河流的不同流段其四个带动厚度不一样因而塑造的地貌类型也不一样。河流平缓的流段垂直变动带和季节变动带较薄;地下水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其地下水位较浅因而地表起伏不以溶蚀平原,孤峰残丘为主。当河流有一定比降时垂直变动带增厚水平运动转化为垂直运动,径流也出现渗漏显现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地表开始出现洼地和落水洞同时出现峰丛洼地以及峡谷等地貌形态。这样使得在同一流域中不同流段地貌发育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根据猫跳河流域特点分为上、中、下游叁段进行研究,运用面积—高程积分分析方法来判断各段各自所处的年龄段,并运用时间序列中的Hurst系数对径流量在整个流域上的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揭示基面——径流——形态之间的关系,对流域的平均峰高趋势面和最低趋势面进行趋势面分析。研究发现在河流上游峰高趋势面基本一致,而且最低趋势面略有坡降地貌发育处于幼年期,径流演变主要受降水影响;在中游最高趋势面和最低趋势面在径流方向相对高差愈来愈大,地貌发育处于壮年(偏幼)时期径流量在时空上开始出现减少趋势说明地表水开始有部分转换为地下水;在下游两趋势面相对高差越来越大,地貌发育处于壮年期,因受到乌江下切影响径流量仍处于渗漏之中。在研究流域中发现在幼年期径流变异性很小,说明地表水作用为主喀斯特发育主要是地表为主;随着河流比降加大河流下切深度加大河流进入壮年时期径流变异性很大,并且有减少趋势说明地表水向地下水转换地下喀斯特发育强烈。并通过分析得出喀斯特流域演化的一些规律。(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09-04-10)
李玉凤,刘红玉[4](2007)在《生物完整性指数法和水文地貌评价法在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中的综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前人大量的研究,系统总结了生物完整性指数和水文地貌评价法的概念、评价步骤和各自特点。虽然水文地貌评价和生物完整性评价分别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对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进行评价,但两者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是相似的,把两者结合起来用于湿地评价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34期)
王万雄,李自珍,常宗强[5](2004)在《影响祁连山区域地貌-水文系统各地理要素的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祁连山区域地貌复杂 ,从而引起水文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水文系统是引起生态系统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影响祁连山区域地貌 -水文系统的 9个重要地理要素 :即流域盆地的总高度、流域的海拔高度、流域周长、河道总长度、河道总数、平均分叉率、河谷最大坡度 度 、河源数以及流域面积进行了综合分析 ,将其归为 3类 ,即流域盆地的规模 ,流域侵蚀状况和流域河系形态 .在此基础上 ,认为若要在以后对影响祁连山区域地貌 -水文系统地理要素进行分析时 ,可以直接选取流域面积 ,流域盆地出口的海拔高度和河道分叉率作为 3类地理要素的代表 ,进行区域地貌 -水文系统分析 ,从而能够降低分析问题的疑难程度与复杂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王在高,徐萍莉[6](2002)在《浅析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过程—响应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系统论的观点 ,从内、外水源对地貌的影响以及地貌对水文过程的影响这两个方面 ,分析了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过程—响应系统 ,从而揭示了喀斯特流域地貌与水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冯兆东[7](1996)在《地形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地貌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大面积及高分辨率的地形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且讨论了一些由地理信息系统获得地形参数的规律,并提供了作者本人的一些设想.(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1996年02期)
梁虹,杨明德[8](1995)在《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系统汇流分析─—以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回顾目前汇流理论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喀斯特径流试验场水文资料,提出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系统汇流结构场由地貌形态结构和含水介质结构组成,从而认识到喀斯特流域汇水流量过程的双层结构,并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探讨了流域汇流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1995年02期)
梁虹,杨明德[9](1994)在《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把陆地水文学和地貌学相结合,首先阐述了喀斯特流域与水文地貌系统的内涵和关系;然后对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系统识别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流域形态径流强度系数和导数高程积分曲线;最后以水文与形态之间的映射关系来探讨识别喀斯特峰丛洼地系统中的地下水系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1994年01期)
陆兆熊,A·D·Abrahams,A·J·Parsons,王贵平[10](1987)在《水文地貌试验中的一种简便的模拟降雨机及径流模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简便的模拟降雨机,它由装有下喷锥形喷嘴的单独直立式喷洒装置构成。模拟降雨的下喷高度4.57m,水压力67kPa,中数直径2.40mm。两台降雨机的总喷洒面积为2×2.5 m。雨强为72.4 mm/h,总能量为0.57J/m~2/s,约等于等量天然降雨能量的90%。为便于模拟地表径流,设计了一种穿有排孔的溢流管;通过变换供水压力,地表模拟径流可以简便精确地得以调节控制。在Arizona南部的野外试验中,使用19mm管可产生572~1 400 cm~3/s的径流率。由于这种模拟降雨机与径流模拟系统价格低廉,简便易运,它们将在地貌环境研究的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期刊1987年02期)
水文地貌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清江流域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河流水文特征进行概括,从流域水文地貌系统的角度分析了该地区最具特色自然景观的形成机制。阐述了峡谷、石柱式峰林形成的主要动力和控制因素。根据石柱式峰林的形成机理不同于其他喀斯特地貌,认为它是一种新的地貌类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文地貌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白雪梅,刘子琦,张乾柱,张建廷.城市化对城市地貌水文系统的影响初探——以西昌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
[2].罗书文,张远海,陈伟海,黄保健,杨桃.基于流域水文地貌系统的清江流域地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罗书文.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系统演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
[4].李玉凤,刘红玉.生物完整性指数法和水文地貌评价法在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中的综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5].王万雄,李自珍,常宗强.影响祁连山区域地貌-水文系统各地理要素的主成分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4
[6].王在高,徐萍莉.浅析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过程—响应系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7].冯兆东.地形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地貌学中的应用[J].干旱区地理.1996
[8].梁虹,杨明德.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系统汇流分析─—以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为例[J].中国岩溶.1995
[9].梁虹,杨明德.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初探[J].中国岩溶.1994
[10].陆兆熊,A·D·Abrahams,A·J·Parsons,王贵平.水文地貌试验中的一种简便的模拟降雨机及径流模拟系统[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