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路自然区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区划,公路,自然,气候,地貌,公路工程,云南省。
公路自然区划论文文献综述
张风旗[1](2018)在《自然环境、公路工程建设与公路自然区划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环境和公路工程建设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公路自然区划直接影响公路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论文将在深入分析自然环境和公路工程建设之间影响关系的基础上,探究二者和公路自然区划之间的关系,为公路自然区划提供科学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10期)
[2](2015)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公路自然区划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着译者:李超,16开,106页,平膜,定价:25元,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次:第1版,出版时间:2015-05,标准书号:978-7-112-17881-0,征订号:27085。内容简介:公路自然区划是公路网规划及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的重要依据。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公路自然区划研究相结合,(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5年07期)
王玉兰[3](2015)在《公路自然区划指标建立与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公路工程自然地理条件的重要参考,公路自然区划应为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和定额编制提供更加具体、全面和准确的自然地理信息和工程设计参数。我国现行《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86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主要集中在上世纪70年代,受当时基础理论、工具和基础数据等条件的限制,区划指标分析过分依赖经验和定性方法,使得“86标准”对部分区域的描述出现偏差。深入开展公路自然区划指标及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方法、公路自然区划定量指标分析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对于直观表达自然地理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分异规律,合理运用专家经验和定性分析,提高区划实用性和准确性,提升公路工程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公路自然区划指标及指标体系建立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一般自然区划和公路自然区划相关的文献、自然地理要素数据、已经形成的相关图件,以及现有的公路自然区划成果及相关标准规范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云模型、数据场等数据挖掘基础理论的研究。分析当前国内外自然区划、公路区划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时期公路自然区划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合现代公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探究公路自然区划研究的科学方法,建立符合公路发展需求的公路自然区划指标建立的方法体系。依据数据场和云模型等空间数据挖掘理论,探索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公路自然区划指标分析方法,增强公路区划研究的量化因素,为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公路自然区划研究方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提出并阐明中国公路综合自然区划方案,对所提出的公路自然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5-06-01)
万自凤[4](2014)在《云南省公路自然区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自然区划的研究成果,按照区划研究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等,并且查阅云南省现有的有关自然地理以及公路建设的资料、数据、图表等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公路建设和实践实施经验,以及公路建设相关技术文档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水电、建设、铁路和地质等等各工程部门,明确云南省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体系和研究类型,与此同时,研发了区划研究的方法体系和研究原则。通过不断努力,完成云南省自然区划和研发云南省公路自然区划信息系统软件。提出了符合云南省实际情况的公路自然区划研究的技术思想和研究的技术路线方案框架,将省级公路自然区划类型体系分为叁类:公路自然单项区划、公路自然专项区划以及公路自然区划。完善了省级公路自然区划以及专项区划的原则、方法体系以及等级单位系统。根据国内外各类、各部门自然区划及各专项区划现状研究,结合公路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相关规定与要求,提出和建立了符合云南省公路建设要求的自然区划及各专项区划的区划指标体系。在公路自然区划中全面应用先进的GIS技术手段和技术平台,并利用GIS提供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对地貌、气候、岩土、水文、地质灾害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空间数据分析、迭加运算和空间插值等,获得自然环境参数或公路自然区划分区指标。(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4-11-05)
薛鹏涛[5](2012)在《公路叁级自然区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是布设并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带状建筑物,其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都与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公路的路线布设、构造物类型、施工方案以及建设投资规模等都受环境条件制约。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在空间分布上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如果能在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基础上,依据自然环境主要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把一定范围的区域划分为一定的等级系统,将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公路规划、正确处理自然环境与公路建设的矛盾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也是广大公路科技工作者长期关注的,涉及公路建设全局性、基础性的难题之一。本文以西部科技项目“中国公路自然区划体系框架研究”课题为依托,以广东省为例,探讨公路叁级自然区划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以期能揭示自然环境因素特征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并且为公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广泛收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有关自然区划和专题区划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典型研究的成功经验,依据研究区域内自然地理特点和公路建设实际,以先进、实用为目标,提出了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即依托ArcGIS技术平台,采用宏观分析、工程分析、经验类比等定性方法,并结合层次分析(AHP法)、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开展论文相关研究。论文分析了自然条件与公路工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自然条件可能引发的公路病害及保证公路建设质量的分析入手,分别论述了气候、水文、岩土、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对公路工程各组成部分的影响特征,为筛选公路叁级自然区划体系指标奠定了基础。深入分析了各气象因素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结合已有气候区划的分类成果,考虑研究区域自然特点,选择对区域内公路建设有显着影响的气象指标,包括温度条件、湿度条件及降雨、大风和雾等气候因子作为主要的气象因素,从区域内公路建设实际出发,选择对公路建设有显着影响作用的七月平均地温、降雨不利系数等作为各级分区主导参数,采用专家调查和打分的方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公路气候区划体系。在Arc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理论支持下,对基础气象数据进行处理,研究气象数据的分布特征,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方法,创建预测表面气象数据的分布,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公路气候分区研究。论文深入分析了水文因素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在分析研究区水文条件的基础上即广东省水系流域性质以及河流水系的汇流情况,选取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和年径流深度作为水文区划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公路水文区划的研究框架以及公路水文区划的指标体系。以ArcGIS基础数据平台,并与环境参数的研究和计算紧密结合,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取并计算水文区划的参数,提高了参数计算的定量化程度。论文针对公路建设和岩土相互影响的关系,参考岩土成果资料,结合相关工程部门岩土分类标准、规定与技术要求,在一般地学岩土分类和其他岩土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路工程的需要和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研究区岩土资源特点,建立公路岩土区划的指标体系。采用图层迭加法和数量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路岩土分区,为省公路建设的经济性、安全性提供了理论支撑。论文借鉴地图学理论,提出了公路自然区划成果图编制原则。研究了公路自然区划成果图的底图设计方法,为成果图的编制提供了统一的模式。根据色彩设计原理和视觉特征,对分区图的色彩选择进行优化设计。采用GIS制图方法,编制了公路气候分区图、公路水文分区图、公路岩土影响分区图和公路地貌分区图,提高了公路自然区划图编制的速度和质量。(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2-10-21)
马保成,田伟平,王秉纲,张小荣,窦明健[6](2011)在《中国公路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工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显着,从宏观角度认识和揭示自然环境条件的区域分异规律及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是公路综合自然区划研究的目的。首先,对中国公路综合自然区划研究中采用的区划原则和区划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用的区划原则为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和服务性原则;对应的区划方法分别为: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顺序划分法以及工程因素法。遵循区划原则和区划方法,提出了区划的分区指标体系,以便进行中国公路综合自然区划的分区划界。(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1年10期)
付清华,李志强,张小荣[7](2011)在《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分区指标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根据自然区划的一般理论,结合甘肃省公路建设的实际,提出省级公路自然区划指标确定的原则、方法。提出公路工程困难度指数等量化指标并在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分区中加以实践。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8个叁级区,相对于86标准能更有利于甘肃省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1年05期)
牛玉欣[8](2011)在《基于GIS的公路自然区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是暴露于自然界的人工构造物,公路建设受地形、地质、气温、降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运营期间受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自然地理环境是公路建设的主要控制和约束。另一方面,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深入研究自然环境与公路工程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自然环境条件的特征并建立相应的公路自然区划体系,不仅是公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基础性课题,也是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地理条件、科学合理安排公路建设任务的迫切需要。考虑我国公路建设实际需要和已有公路自然区划研究现状,本文以省级公路自然区划为研究对象,选择ArcGIS作为技术平台,重点进行省级区划方法的研究,以期解决我国省级公路自然区划方法上的缺陷和技术支撑平台落后的难题。论文广泛收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各类自然区划和专题区划研究的成果,针对现有公路自然区划体系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考虑本研究涉及学科面广的特点,提出了以现代信息技术(ArcGIS)为支撑、以模型技术为辅助手段,综合运用对比分析、空间统计学、模糊综合评判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论文详细分析了地形地貌与公路工程的相互关系,结合山东省地理自然环境特点和公路建设需要,利用ArcGIS的信息提取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域的各种地形地貌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成功筛选出进行山东省公路地貌分区的基础指标——地表坡度和地表破碎度。提出了采用图层迭加和数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路地貌分区的思路,提高了分区方案的定量化程度。论文系统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关系,针对公路气候区划中涉及到的海量气象数据、属性信息以及图集资料,提出以ArcGIS为技术支撑、以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基础的气象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气象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构建了以公路气候分区为核心、公路安全分区为重点、公路温度分区和公路湿度分区为组成部分的省级公路气候区划体系。通过对比分析,考虑公路建设的实际需要,挑选出对公路建设有显着影响作用的年冰冻指数、湿润指数、安全影响程度指数等作为分区参数。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区研究,提高了分区研究的高效性和自动化程度,为公路建设的经济性、安全性提供了理论支撑。针对公路建设与区域景观相互影响的特点,开展公路景观区划方法研究,并阐明了公路景观区划研究的内涵和具体思路。深入研究了公路景观成因,结合公路建设用地特点,以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图为基础,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景观生态学和地理地貌学理论,深入分析公路景观的尺度效应和空间格局特征,探究区域景观格局的空间差异性。深入分析了公路与景观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了公路景观分区参数体系,提出了采用图层迭加法和数量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路景观分区,填补了公路景观区划研究的空白,为协调公路建设与景观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论文借鉴地图学理论,提出了公路自然区划成果图编制原则。研究了公路自然区划成果图的底图设计方法,为成果图的编制提供了统一的模式。根据色彩设计原理和视觉特征,对分区图的色彩选择进行优化设计。采用GIS制图方法,编制了公路地貌分区图、公路气候分区图、公路安全影响分区图和公路景观分区图,提高了公路自然区划图编制的速度和质量。基于GIS的公路自然区划方法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高了分区参数和方法的定量化程度,丰富了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研究的方法和体系,提高了数据分析与管理的精度,不仅对省级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协调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降低公路造价、实践低碳交通具有长远的意义,而且对进一步推进省级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1-04-08)
牛玉欣[9](2011)在《基于GIS的公路自然区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是暴露于自然界的人工构造物,公路建设受地形、地质、气温、降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运营期间受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自然地理环境是公路建设的主要控制和约束。另一方面,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深入研究自然环境与公路工程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自然环境条件的特征并建立相应的公路自然区划体系,不仅是公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基础性课题,也是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地理条件、科学合理安排公路建设任务的迫切需要。考虑我国公路建设实际需要和已有公路自然区划研究现状,本文以省级公路自然区划为研究对象,选择ArcGIS作为技术平台,重点进行省级区划方法的研究,以期解决我国省级公路自然区划方法上的缺陷和技术支撑平台落后的难题。论文广泛收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各类自然区划和专题区划研究的成果,针对现有公路自然区划体系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考虑本研究涉及学科面广的特点,提出了以现代信息技术(ArcGIS)为支撑、以模型技术为辅助手段,综合运用对比分析、空间统计学、模糊综合评判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论文详细分析了地形地貌与公路工程的相互关系,结合山东省地理自然环境特点和公路建设需要,利用ArcGIS的信息提取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域的各种地形地貌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成功筛选出进行山东省公路地貌分区的基础指标——地表坡度和地表破碎度。提出了采用图层迭加和数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路地貌分区的思路,提高了分区方案的定量化程度。论文系统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关系,针对公路气候区划中涉及到的海量气象数据、属性信息以及图集资料,提出以ArcGIS为技术支撑、以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基础的气象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气象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构建了以公路气候分区为核心、公路安全分区为重点、公路温度分区和公路湿度分区为组成部分的省级公路气候区划体系。通过对比分析,考虑公路建设的实际需要,挑选出对公路建设有显着影响作用的年冰冻指数、湿润指数、安全影响程度指数等作为分区参数。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区研究,提高了分区研究的高效性和自动化程度,为公路建设的经济性、安全性提供了理论支撑。针对公路建设与区域景观相互影响的特点,开展公路景观区划方法研究,并阐明了公路景观区划研究的内涵和具体思路。深入研究了公路景观成因,结合公路建设用地特点,以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图为基础,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景观生态学和地理地貌学理论,深入分析公路景观的尺度效应和空间格局特征,探究区域景观格局的空间差异性。深入分析了公路与景观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了公路景观分区参数体系,提出了采用图层迭加法和数量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路景观分区,填补了公路景观区划研究的空白,为协调公路建设与景观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论文借鉴地图学理论,提出了公路自然区划成果图编制原则。研究了公路自然区划成果图的底图设计方法,为成果图的编制提供了统一的模式。根据色彩设计原理和视觉特征,对分区图的色彩选择进行优化设计。采用GIS制图方法,编制了公路地貌分区图、公路气候分区图、公路安全影响分区图和公路景观分区图,提高了公路自然区划图编制的速度和质量。基于GIS的公路自然区划方法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高了分区参数和方法的定量化程度,丰富了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研究的方法和体系,提高了数据分析与管理的精度,不仅对省级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协调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降低公路造价、实践低碳交通具有长远的意义,而且对进一步推进省级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1-04-08)
李超,张亚平[10](2011)在《基于网络服务的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图发布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深入分析公路设计、施工和养护等部门对公路自然区划图件查询需求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图发布系统的目标定位、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和总体框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组件、网络服务等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查询便捷、内容丰富的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图的发布系统,为GIS技术在公路自然区划研究中的整合应用提供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公路自然区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着译者:李超,16开,106页,平膜,定价:25元,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次:第1版,出版时间:2015-05,标准书号:978-7-112-17881-0,征订号:27085。内容简介:公路自然区划是公路网规划及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的重要依据。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公路自然区划研究相结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路自然区划论文参考文献
[1].张风旗.自然环境、公路工程建设与公路自然区划的关系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2]..地理信息系统在公路自然区划研究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15
[3].王玉兰.公路自然区划指标建立与分析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
[4].万自凤.云南省公路自然区划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
[5].薛鹏涛.公路叁级自然区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2
[6].马保成,田伟平,王秉纲,张小荣,窦明健.中国公路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J].公路.2011
[7].付清华,李志强,张小荣.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分区指标研究与实践[J].路基工程.2011
[8].牛玉欣.基于GIS的公路自然区划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
[9].牛玉欣.基于GIS的公路自然区划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
[10].李超,张亚平.基于网络服务的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图发布系统[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