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丹: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影响及应对策略论文

贺丹: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影响及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2020-2035年和2035-2050年两个阶段,我国人口规模进入负增长,并将处于13.5 亿人以上的人口高峰期;老年人口规模快速攀升,高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快速下行,中年成熟劳动人口比例不断提高。新时代要深化对人口老龄化影响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老龄化当作问题来对待。人口老龄化不一定带来经济衰退、创新能力下降,需要加强老龄化理论和实证研究。未来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健康促进制度、人口配套政策、宣传倡导环境等。

[关键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人口发展战略

进入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口数量过快增长转化为人口结构挑战。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挑战的主要方面,成为21世纪我国的重要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阶段”的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我们将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把握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那么,在2020—2035年、2035—2050年两个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如何?新时代需要我们深化认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在2020—2035年、2035—2050年两个阶段,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下:

(一)2029年前后人口规模进入负增长,在2020—2035年、2035—2050年两个阶段,处于13.5亿人以上的人口高峰期

2018年,中国大陆总人口规模为13.95 亿①本文的全国性人口数据均指的是中国大陆。。在2020—2035年,总人口规模经历峰值后平缓下降,2029年左右达峰值14.39 亿,之后开始缓慢下降,2035年约 14.31 亿。2035—2050年人口规模继续缓慢下降,2050年约13.7 亿。据世界人口展望(WPP2017)中方案预测,印度总人口将在2024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届时印度和中国人口都在14 亿以上,而第三位的美国人口仅为3.4 亿。2050年我国人口总量远高于第三位的尼日利亚(4.11亿),仍稳居世界第二位。超大人口规模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意味着我国应对各种人口挑战的回旋余地更大,综合发掘人口潜能的空间更广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源泉更加丰厚。

2013年,松辽委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贯彻落实水利部兴水惠民决策部署,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认真履行流域机构职责,加强与省区团结协作,在防汛抗旱、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依法治水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流域水利科学发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显效:临床疼痛消失,VAS为0分;有效: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改善,疼痛改善分数>2分;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趋势,疼痛程度降低分数<2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二)在2020—2035年,老年人口规模快速攀升,此后高龄化进程提速

2018年,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1.67 亿,占比为11.9%。2020—2035年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低龄老年人口占比较高,老龄化水平略低于同期发达国家(图1)。在2020—2035年,老年人口占比将增加约11 个百分点,并将迎来两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分别为2018—2022年、2028—2039年,年均净增860—1120万。第二次增长高峰持续时间长且速度快,年均增速约达1100万人。2035年老年人口达3.26 亿,占比为22.8%,比同期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1.7 个百分点,比欠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与同期英国、瑞典、挪威、美国老龄化程度相当。这一阶段老年人口相对比较年轻,65—69 岁年轻老人占老年人口总量比重在30%—40%之间,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保持在24%以下,有利于在进入深度老龄化之前,完善相关的经济社会制度安排。这一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失能老人、养老机构等一些突出问题需高度关注。

图1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及其比重变动预测

图2 2050年全球老龄化比重最高的前30位国家

注:(1)老龄化比重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中国-WPP 表示来自世界人口展望(WPP2017)中方案预测数据,中国-CPP表示来自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其他国家数据来自WPP2017。

2035—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在2035—2050年,老年人口占比将在15年内增加约7 个百分点,总量年均增加约500 万。2050年突破4 亿,占比达29.3%,略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世界排名第16 位左右,进入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行列(图2)。这一期间高龄老年人口数量显著增加,老年人口高龄化进程提速。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由2035年的 7663 万快速增至2050年的1.4 亿,与同期俄罗斯(1.3 亿)总人口相当,超过欧洲(0.72亿)、北美(0.38 亿)高龄老人数量的总和。80 岁及以上人口占老年人口比例将由2035年的23.5%增加至2050年的35.8%,低于届时德国(43.3%)、意大利(43.0%)、法国(42.1%)、日本(41.2%)等,与同期欧洲的平均水平(36.4%)相当。

(三)总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少儿抚养比保持平稳

2018年,我国人口总抚养比为 40.4(15—64 岁人口=100,下同)。在2020—2035年,总抚养比上升速度较快,劳动年龄人口承担相对更重的抚养负担。这一时期总抚养比将增加到58.4,2030年超过50,退出人口红利窗口期。2035年达57,约100 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36 个老年人和21 个少儿人口,与届时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相当(54)。受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出生人口高峰影响,少儿抚养比将在2022年左右上升到峰值24.8,之后开始缓慢下降。2027年老年抚养比将超过少儿抚养比,但老年抚养比均低于36。这期间我国总抚养比不高,人口年龄结构仍然有利于经济发展。

在2035—2050年,总抚养负担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老年人将成为劳动年龄人口肩负的主要压力,与同期欧洲国家水平相当。这一时期,总抚养比继续增加16,2050年达73,约100 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51 个老年人和22 个少儿人口。该时期的少儿抚养比稳定在20—22,老年抚养比将上升15。2050年,总抚养比接近51,其变化主要源自老年抚养比变动。2050年,我国总抚养比将与欧洲整体水平(75)相当,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7),仍显著低于日本(96)。

(四)在2020—2035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快速下行,此后进入中年成熟劳动人口主导期

2018年,我国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为9.93 亿。在2020—2035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快速减少,占比高于同期发达国家,但劳动力老化程度加深。2026年之前,每年劳动力总量均在9.8 亿以上。2027年开始进入快速下行通道,以年均780万的速度减少,2035年降至9.1 亿,占总人口比重为63.7%,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从2018年的9.11 亿下降到2035年的8.0 亿,占总人口比重降至56.1%。劳动人口年龄中位数由2017年的39.4岁上升为2035年的42.7岁,提高了3.3 岁。45—64 岁中年成熟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比重将持续升高。2017年占比为40.2%,2035年升至47%。

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很多独特性,需要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形成机制研究,定量判断老龄化趋势。当前迫切需要加强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老年健康等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比如老年储蓄之谜,中国经济制度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异,需要慎重选择人口老龄化的理论和经验分析模型[7]。未来对老龄问题的研究不仅要着眼于老年人口自身问题,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创新驱动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和重大举措深度融合,实现在发展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以电动牙刷为例。电动牙刷的问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其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笔者也是用了好几年的点用牙刷了,首先先谈一谈它的好处。曾经医学上推出了巴氏刷牙法,能真正的对牙齿进行清洁,但其实很难做到,而电动牙刷可以达到比巴氏刷牙法更好的效果,几乎大部分人都因清洁度不够而有牙结石;其次,有相当一部分人患有牙龈出血、牙周炎等疾病,牙龈出血实质是牙结石、牙菌斑在刺激牙龈,引发牙龈发炎、红肿出血,电动牙刷能比手刷更多清除牙菌斑,预防此类口腔疾病。

二、深化对人口老龄化影响的认识

根据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加强顶层设计,以政府主导、市场化为发展方向,发展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以长期照护服务为重要内容的老龄服务体系。

(一)不能简单地把人口老龄化当作问题来对待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全世界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老龄化与低生育率是一个对称命题,它是人口发展规律使然,是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和对高质量生活追求等理性选择的结果。要顺应老龄化趋势和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

(二)人口老龄化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衰退

尽管许多研究认为老龄化将带来经济增长乏力,但是近年诸多研究发现老龄化不一定带来经济衰退。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政府支出会有显著影响,但对劳动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很小,对资产价格也不会有大的影响。老龄化导致的私人资产积累甚至有可能对经济产生积极作用。总体而言,人口老龄化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有限,对于整个经济的宏观影响是温和的[1]。还有学者利用半内生增长模型,研究发现存在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可能[2]。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于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日本宏观和策略:日本从落后者到领导者的历程》,预测日本拥有比G7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国还好的前景。针对日本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报告指出“学术研究并未有实质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生产效率减退直接相关”[3]。也有研究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并非一成不变,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及显著的门槛特征[4]。这些对我们深化认识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三)老龄化不必然带来创新能力下降

进入老龄化社会可能会带来社会活力的下降,但现有研究并不认为老龄化必然使得一国创新能力下降。著名人口经济学家罗纳德李(Ronald Lee)和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利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数据,运用国民转移账户(NTA)模型,实证分析了德国、法国、日本、巴西、中国、印度、尼日利亚等40个国家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对生产生活水平的影响,发现国际资本流动、贸易、技术创新可能会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将使人均消费最大化[5]。还有学者利用 1870—2009年 21 个 OECD 国家数据,分析发现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年人的创新能力比年轻人要高,表明创新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然而近二十年来劳动生产率仍然在增长。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测算,日本1990年的劳动生产率为75377国际元,2017年为94161国家元,年均增长0.8%。

(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在人口老龄化长期发展趋势下,如何建立一个城乡统筹、形式多样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增加公共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合理控制公共养老金规模和控制公共医疗费用支出,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有不完善之处,养老和健康保障制度顶层设计亟待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特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明显滞后于城市。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建立完善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缩小的家庭规模给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带来巨大挑战。

(五)加强中国老龄化研究

2035—2050年劳动力规模下降速度趋缓,占比与同期发达国家持平,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动较为平缓。15—64 岁、15—59 岁劳动力总量分别从2035年的 9.1 亿、8.0 亿,降至 2050年 7.9 亿、6.7 亿,年均分别减少800 万、880 万。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35年的63.7% 降至2050年的57.7%,与届时发达国家水平相当。随着1990—2005年出生人口步入成熟劳动年龄,45—64 岁中年成熟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比重呈现小幅波动下降,2050年约为45.3%。在2020—2035年、2035—2050年两个阶段,我国仍属于全球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我国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比如,如何将人口老龄化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等。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养老保障的问题,更要在人口老龄化的新国情之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创新驱动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和重大举措深度融合,实现在发展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2020—2035年,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型发展,积极构建适应老龄化社会政策制度,在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下,促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奠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和制度保障基础。2035—2050年,巩固完善老龄化政策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老龄化问题是重大经济发展问题,将人口老龄化因素同高质量经济发展相结合,构建与老龄化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是抢抓进入重度老龄化前的机遇期,实施科技创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全面、积极、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需要认识老龄社会中旺盛的老年护理、健康需求,把握新时代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道路。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健康等科技前沿产业,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推进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形成一批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养老科技用品,如家庭服务机器人、老人智能移动辅助产品等,为建设健康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法国的杜考尔特庄园里可以找到保持乐观的事实依据。杜考尔特庄园位于法国拉多地区,拥有450公顷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每年生产约300万瓶葡萄酒。在一个长长的车库中停放着一些巨大的高达3米的四轮拖拉机喷雾器,每个都配备有一个2 200升的杀菌剂罐。它们的铰接式机械臂上嵌有喷嘴,可以一次性在四排葡萄架上喷洒农药,杀死霉菌和其他植物病原体。

健康是老年人实现自我功能的基础性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进医养结合,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建设,加强老年群体健康管理服务,发挥医养机构在健康、养老服务功能方面的双重优势。

第三阶段:差距持续阶段.自1997年至今,世界甘薯出口贸易总量稳步提升,由1996年的1 864.5万美元提升至2017年的5.26亿美元,增长近30倍.但中国甘薯出口贸易额持续低迷,2015年中国甘薯出口贸易额占世界比重曾一度跌破3%.近年来中国甘薯出口贸易额占比才有所好转,但仍然只有10%左右,如图2所示.

三是规划老年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开发利用。审视现有老年人的年龄判断标准,打造老年健康、活力的社会。重视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完善劳动就业法律法规,提供工作就业、教育培训等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发挥老年人的潜力。倡导形成积极就业观,加快出台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管理办法,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充分考虑行业、地区差异特点,制定有利于技术进步、科学研究的老年人力资本开发政策,实行差异化的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推动跨学科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指导。

(二)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

实践表明,发达国家在进入人口老龄化后,仍然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关于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然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还未达成共识,对其长远影响也缺乏充分的认识,仍需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

一是整合社区、农村的公共服务资源,加强对家庭的支持。根据老年人空间分布特征,重塑城乡老年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单元,以需求为导向,统筹面向城乡老年人的配套建设,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等。加快建设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优先为失能失智老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全面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一站式”服务机构,统筹提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咨询、办理和反馈服务,发展针对老年群体的特色服务。

二是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议在我国15个城市试点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立足经济发展阶段,建立符合国情的、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尤其是要重点面向高龄老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

同时,为了实现对高品质肉品的追求,今年汪记又筹建了一支农产品质检队伍,招录检疫检验人员10名,严格检疫检验操作,严把肉品质量关;建全追溯体系,投资20余万元建立了肉品检测室,配备药残检测仪、二维码追溯等配套设备,通过手机APP软件,依托《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将每一批猪肉生产信息生成电子二维码,随货进入流通,便于消费者即时查询。

三是加大对高风险家庭的支持。针对贫困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老人家庭等,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健康服务和精神慰藉等问题。建立完善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适当延长独生子女探亲假时间,并逐步扩大至所有子女家庭。建立完善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比如新生儿营养补贴、贫困家庭子女津贴、老年人健康保障等,帮助家庭减轻负担。

二是挖掘人口数量、素质、健康等综合红利。到本世纪中叶,中国收获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潜在机会虽弱犹存,更为重要的是,人口综合素质大为改观,收获质量型人口红利的基础正在强化。推行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梯式转移,结合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等区域差异特点,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收获人口数量、素质、健康等综合红利。加强城乡基础教育与全民教育培训投入,增进全民健康,建立终生学习与教育的机制,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期坚实基础。

(三)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健康促进制度

本区利用地球化学指导地质找矿十分有效,含钼矿化石英脉和含钼蚀变岩带是本区钼矿(化)体的两种主要赋存形式,钾化、硅化与区内钼矿(化)体的形成关系密切。经找矿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总结本区找矿标志有以下几点:(1)钼化探异常是本矿区很好的间接找矿标志。(2)(构造)蚀变石英脉带是本区重要的构造找矿标志。(3)硅化、钾长石化是矿区重要的找矿标志。(4)浸染(星点)状钼矿化的产出部位是最重要的矿岩蚀变找矿标志。

图1所示为基于十字交叉压缩悬臂梁的变刚度微纳测头,它主要由测球、测杆、中心体、支撑梁、基座、H型柔顺机构、位移传感器及压电驱动装置等组成。

一是重点推进医养结合。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4种医养结合模式,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医疗养老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建议在我国实践的基础上,完善推进医养结合的支持政策,实现医养结合照护服务的标准化。立足地区发展实际,创新和推进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融合发展模式,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居家入户服务,推动健康养老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二是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养老机构为依托,建立健全保健—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推进老年卫生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为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便利。开展以疾病预防为核心的老年人健康宣传教育,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为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和健身活动提供指导。

三是加快老龄健康为核心的综合学科建设,增强人才培养和基础科学研究。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加快建立一批专门针对老龄基础科学、老年医学研究机构,涉及老年学、老年医学、康复学、养老护理学、精神病学等跨学科领域,设置老年医学学院和相关专业学科、创建老年人医疗尖端研究中心。加强老龄科学基础研究,完善老年人口监测调查、数据共享与决策分析。

(四)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配套政策体系

一是改革完善生育政策。2013年“单独两孩”和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政策效果明显,二孩比例显著上升。生育政策调整后,近几年生育水平明显向上波动,达到1.7[8]。预计未来几年总和生育率将在波动中平缓下降,长期来看,受人口结构、生育观念转变、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影响,生育水平仍存在下行压力。建议继续做好生育政策研究和政策储备,加大力度完善住房、托育、家庭养老、税收等相关配套政策,创造宽松自由的政策环境。

二是改革完善人口流动政策。根据2015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的流动老人专项调查,流动老人以低龄为主,70 岁以下的流动老人约占八成。完善老年人随迁落户政策,鼓励低龄老年人自愿随子女迁移户口,享受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参与社会发展。鼓励老年人随子女迁移,促进家庭团聚,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巩固和增强家庭养老功能。针对流动老人的心理健康和慢性病管理等问题,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爱帮扶和健康教育,做好流动老人和返乡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接续。

对于服务器Ni,该服务器计算fsum(Panc.Di)和fsum(P.Di)的值,并令xi=fsum(Panc.Di)-fsum(P.Di),并生成随机正整数ri。根据SPOS,客户端生成p,其中p=因为所以若p>0,可得 fsum(Panc)-fsum(P)>0,即 fsum(P) 0,则令Panc=P。重复步骤2-5直至所有服务器返回当前锚点。

三是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建立完善人口跟踪监测机制,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科学研判未来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变动趋势。充分认识和把握人口迁移流动新趋势、新特点,对流动老人、留守老人人口学特征、健康服务需求、养老意愿行为进行监测分析。持续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及早研究、前瞻谋划老龄领域重大问题,把应对人口老龄化渗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

(五)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宣传倡导环境

生命教育是人生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全社会,通过老龄国情教育等方式,开展死亡的权利、生命的意义等内容的教育,促使人们形成文明科学现代生死观,使人活得更有尊严、生命更有质量,每个阶段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发挥。针对老年人,以家庭、社区、行政村为主阵地,开展积极老龄观教育、健康老龄化教育、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工作。加强老年文化建设,促进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老年人的自爱意识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大力培育发展各级老年人社会组织,提供健康服务、养老知识宣传等。

[参考文献]

[1]Committee on the Long-Run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the Aging U.S.Population.Aging and the Macro economy: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an Older Population[M].New York: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12:194-195

[2]Prettner K.Population aging and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13, (2).

[3]Morgan Stanley.Japan Macro and Strategy: Japan's Journey from Laggard to Leader[R].Morgan Stanley research, 2018-9-11

[4]齐红倩,闫海春.人口老龄化抑制中国经济增长了吗?[J].经济评论,2018,(6).

[5]Ronald L, Mason A.Members of the NTA Network.Is low fertility really a problem? Population aging, dependency, and Consumption[J].Science, 2014, (6206).

[6]Ang J B, Madsen J B.Imitation versus innovation in an aging society: international evidence since 1870[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15, (2).

[7]昌忠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对文献的研究和反思[J].财贸经济,2018,(2).

[8]贺丹,张许颖,庄亚儿等.2006~2016年中国生育状况报告——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分析[J].人口研究,2018,(6).

Population Aging Trend,Impact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China

Hedan Liu Houlian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ctively cope with population aging.In 2020-2035 and 2035-2050, the total population size will decline and will be in the peak period of more than 1.35 billion.The scale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s rapidly rising, while the degree of population aging is increasing.The scale of the working-age population is rapidly declining,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mature working-age population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not simply treat population aging as a problem, which will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economic recession and the decline of innovation ability.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population aging.Finally,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building a modern economic system, security system and service system, health promotion system, population supporting policies,and publicity and advocacy to adapt to the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Key Words:actively coping population aging,strategies,popul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19)04-0084-07

[收稿日期]2019-04-28

[基金项目]全国老龄办2018年老龄政策理论研究课题"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影响和应对战略研究"(QLB2018A003)。

[作者简介]贺丹(1969-),女,湖南龙山人,经济学硕士,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厚莲(1987-),男,江西吉安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 厚 和)

标签:;  ;  ;  ;  ;  ;  ;  ;  ;  ;  ;  ;  

贺丹: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影响及应对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