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拆卸组件的减速器,包括减速器本体,减速器本体由下壳体与上壳体组成,其中下壳体的顶端四角均设有定位柱,上壳体的底端四角均开设有定位孔,定位柱均插接在定位孔内,且定位柱的直径与定位孔的直径相同,下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口,散热口的内部均嵌入式设有可拆散热组件,可拆散热组件的外端面均等距设有散热片,有益效果为:本实用通过在下壳体的两端开设有散热口,并在散热口内部设置可拆散热组件结构,当散热片的散热效率不足以降低减速器本体的温度时,可通过拆下可拆散热组件来向减速器本体内部通风,以提高减速器本体的散热降温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带有拆卸组件的减速器,包括减速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本体(1)由下壳体(2)与上壳体(3)组成,其中下壳体(2)的顶端四角均设有定位柱(4),上壳体(3)的底端四角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4)均插接在定位孔内,且定位柱(4)的直径与定位孔的直径相同,所述下壳体(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口(8),所述散热口(8)的内部均嵌入式设有可拆散热组件(9),所述可拆散热组件(9)的外端面均等距设有散热片(10),可拆散热组件(9)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槽齿(11),所述散热片(10)与可拆散热组件(9)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散热片(10)的数量若干,所述散热口(8)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槽齿(12),所述第二槽齿(12)均与第一槽齿(11)啮合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带有拆卸组件的减速器,包括减速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本体(1)由下壳体(2)与上壳体(3)组成,其中下壳体(2)的顶端四角均设有定位柱(4),上壳体(3)的底端四角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4)均插接在定位孔内,且定位柱(4)的直径与定位孔的直径相同,所述下壳体(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口(8),所述散热口(8)的内部均嵌入式设有可拆散热组件(9),所述可拆散热组件(9)的外端面均等距设有散热片(10),可拆散热组件(9)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槽齿(11),所述散热片(10)与可拆散热组件(9)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散热片(10)的数量若干,所述散热口(8)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槽齿(12),所述第二槽齿(12)均与第一槽齿(11)啮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拆卸组件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的顶部外沿底端两侧以及上壳体(3)的底部外沿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卡接槽(5),且位于同侧的两卡接槽(5)上下对齐,所述减速器本体(1)的两端均设有可拆卡板(6),所述可拆卡板(6)为横截面呈凹字形的板状结构,其内部上下两端的外沿均设有卡块(7),所述卡块(7)均嵌入在卡接槽(5)内,且卡块(7)的长度与卡接槽(5)的内部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拆卸组件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卡板(6)的内部高度和下壳体(2)与上壳体(3)的边缘厚度之和相等,可拆卡板(6)的内部上下两侧分别与上壳体(3)以及下壳体(2)的表面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拆卸组件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散热组件(9)的左右两侧均贯穿开设有螺纹通孔,且可拆散热组件(9)通过在其两侧的螺纹通孔内部设置螺栓与下壳体(2)固定连接,可拆散热组件(9)的侧壁均与其对应的散热口(8)的内侧壁贴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拆卸组件的减速器。
背景技术
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现有技术中,减速器的壳体通常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部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而为了保证减速器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其螺栓数量通常较多,这使得检修人员每次维修减速器时都特别麻烦,另外,由于减速器内部机械传动结构众多,使得减速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热效率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减速器内部传动结构的使用寿命,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有拆卸组件的减速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拆卸组件的减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拆卸组件的减速器,包括减速器本体,所述减速器本体由下壳体与上壳体组成,其中下壳体的顶端四角均设有定位柱,上壳体的底端四角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均插接在定位孔内,且定位柱的直径与定位孔的直径相同,所述下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内部均嵌入式设有可拆散热组件,所述可拆散热组件的外端面均等距设有散热片,可拆散热组件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槽齿,所述散热片与可拆散热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散热片的数量若干,所述散热口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槽齿,所述第二槽齿均与第一槽齿啮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外沿底端两侧以及上壳体的底部外沿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卡接槽,且位于同侧的两卡接槽上下对齐,所述减速器本体的两端均设有可拆卡板,所述可拆卡板为横截面呈凹字形的板状结构,其内部上下两端的外沿均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均嵌入在卡接槽内,且卡块的长度与卡接槽的内部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可拆卡板的内部高度和下壳体与上壳体的边缘厚度之和相等,可拆卡板的内部上下两侧分别与上壳体以及下壳体的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可拆散热组件的左右两侧均贯穿开设有螺纹通孔,且可拆散热组件通过在其两侧的螺纹通孔内部设置螺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可拆散热组件的侧壁均与其对应的散热口的内侧壁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通过在下壳体的顶端四角设置定位柱,并依靠定位柱贯穿至上壳体外沿的定位孔内来限定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位置,通过在减速器本体的两端设置可拆卡板结构,并通过可拆卡板内部上下两侧的卡块嵌入到卡接槽内来固定上壳体与下壳体,相比传统技术,本实用使得减速器本体拆装更加快捷;
2.本实用通过在下壳体的两端开设有散热口,并在散热口内部设置可拆散热组件结构,当散热片的散热效率不足以降低减速器本体的温度时,可通过拆下可拆散热组件来向减速器本体内部通风,以提高减速器本体的散热降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减速器本体、2下壳体、3上壳体、4定位柱、5卡接槽、6可拆卡板、7卡块、8散热口、9可拆散热组件、10散热片、11第一槽齿、12第二槽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拆卸组件的减速器,包括减速器本体1,减速器本体1由下壳体2与上壳体3组成,其中下壳体2的顶端四角均设有定位柱4,上壳体3的底端四角均开设有定位孔,定位柱4均插接在定位孔内,且定位柱4的直径与定位孔的直径相同;定位柱4与下壳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横截面直径与定位孔的直径相同,即当定位柱4 插入定位孔内后,上壳体3在水平位置上无法移动。
下壳体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口8,散热口8的内部均嵌入式设有可拆散热组件9,可拆散热组件9的外端面均等距设有散热片10,可拆散热组件9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槽齿11,散热片10与可拆散热组件9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散热片10的数量若干,散热口8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槽齿12,第二槽齿12均与第一槽齿11啮合设置;如图1所示,当可拆散热组件9嵌入到散热口8内后,第一槽齿11与第二槽齿12相互啮合,其作用是增加可拆散热组件9与下壳体2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可拆散热组件9的散热效率。
下壳体2的顶部外沿底端两侧以及上壳体3的底部外沿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卡接槽5,且位于同侧的两卡接槽5上下对齐,减速器本体1的两端均设有可拆卡板6,可拆卡板6为横截面呈凹字形的板状结构,其内部上下两端的外沿均设有卡块7,卡块7均嵌入在卡接槽5内,且卡块7的长度与卡接槽5的内部长度相同;可拆卡板6为金属材料制成,其内部上下两侧的卡块7嵌入在卡接槽5内,使得上壳体3相对于下壳体2的位置被固定。
可拆卡板6的内部高度和下壳体2与上壳体3的边缘厚度之和相等,可拆卡板6的内部上下两侧分别与上壳体3以及下壳体2的表面紧密贴合。
可拆散热组件9的左右两侧均贯穿开设有螺纹通孔,且可拆散热组件9 通过在其两侧的螺纹通孔内部设置螺栓与下壳体2固定连接,可拆散热组件9 的侧壁均与其对应的散热口8的内侧壁贴合;即可拆散热组件9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散热口8内,而可拆散热组件9的侧壁与散热口8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是为了提高可拆散热组件9安装到散热口8内部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可拆散热组件9的受热效率。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安装时,操作人员需将上壳体3与下壳体2对齐,并将下壳体2顶端的定位柱4贯穿至上壳体3底部的定位孔内,然后再将可拆卡板6卡接在减速器本体1的两端上,使卡块7嵌入在卡接槽5内,固定上壳体3与下壳体2的相对位置。当减速器本体1长时间工作后,其壳体必然温度升高,此时为了提高其内部的散热效率,操作人员可通过拆下可拆散热组件9来降温,并向散热口8的内部通入冷风,以降低本实用内部机械传动结构的温度,避免其因温度过高而造成使用寿命的缩短。降温后再将可拆散热组件9安装到散热口8内,具体操作为:将可拆散热组件9两侧的第一槽齿 11与散热口8内的第二槽齿12对齐并插入,最后再通过螺栓连接来固定,具体操作极为方便,且大大提高了减速器本体的散热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43932.5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44784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F16H 57/02
专利分类号:F16H57/02;F16H57/04
范畴分类:27D;
申请人:泰州市创源阀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泰州市创源阀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5500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东龙路49号(泰州市创源阀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吴宏元;刁华凤
第一发明人:吴宏元
当前权利人:泰州市创源阀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