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硬脑膜论文_邹国耀,吴恒烜

导读:本文包含了冻干硬脑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脑膜,冻干,磷酸钙,裂孔,蛋白,代用品,视网膜。

冻干硬脑膜论文文献综述

邹国耀,吴恒烜[1](2009)在《冻干硬脑膜内骨形成蛋白-自固化磷酸钙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形成蛋白和自固化磷酸钙各自有着良好的成骨能力,冻干硬脑膜内骨形成蛋白和自固化磷酸钙复合移植存在优化成骨效能的可能性。目的:以冻干硬脑膜为膜材料,观察膜内充填材料骨形成蛋白复合自固化磷酸钙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体内组织病理学对照观察,于2006-07/2007-07在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对象: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5~2.5kg。方法:实验兔28只,其中4只用于取硬脑膜。其余24只随机分成A,B两大组,每组12只。A组制造双侧兔桡骨中段10mm的骨缺损。一侧骨缺损用骨形成蛋白、自固化磷酸钙、冻干硬脑膜复合移植修复,为骨形成蛋白组,另一侧不予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B组制造单侧兔桡骨中段10mm的骨缺损,用骨髓、自固化磷酸钙、冻干硬脑膜复合移植修复称骨髓组。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第1,2,4,6,8,10,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射线检查。观察骨缺损处的新骨形成及骨修复情况。并于术后第2,4,8,12周切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及成骨面积分析。结果:在术后第4,8,12周,骨形成蛋白组的成骨面积大于骨髓组(P<0.05),而在实验早期(术后2周)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在实验的各个时期,骨形成蛋白组和骨髓组的成骨面积均明显大于空白组(P<0.01)。X射线结果显示,骨形成蛋白组在10~12周出现明显骨痂塑形现象;组织学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骨形成蛋白组在12周时桡骨可见成熟骨髓,骨缺损处为成熟的板层骨连接。结论:骨形成蛋白复合自固化磷酸钙与冻干硬脑膜移植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9年38期)

吴恒烜[2](2002)在《骨形成蛋白复合磷酸钙在冻干硬脑膜管引导骨再生技术中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冻干硬脑膜内骨形成蛋白和自固化磷酸钙复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方法:实验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除了3只右上肢外,均造成兔桡骨中段10mm的骨缺损。其中3只左侧骨缺损处均植入BMP - CPC- FDDMA作实验组(共12肢);右侧骨缺损处植入ARM-CPC-FDDMA作对照。另3只左侧骨缺损不植入任何材料留作空白对照,右侧不做任何处理。于术后第1.2.4.6.8.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线平片检查,采用Lane-sandhu X线评分法进行X线影像评分,计算各组总的相对值,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做Paired-Samples T Test分析。于术后第2.4.8.12周,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并用Leica Qwin系统对标本进行成骨面积分析,计算各组成骨面积百分比的相对值,作One-Way ANOVA检验。结果:无论X线还是组织学方面,结果是相吻合的。实验组在X线片上的综合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在组织学成骨面积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4、8、12周,P<0.05),早期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术后2周,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明显优于空白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2、4、8、12周的两两自身对比有显着性意义(P<0.05);空白组在第2周和其他时相对比有意义(P<0.05),在4、8、12周中无显着性差异(P>0.05)。<WP=4>结论:1、BMP-CPC-FDDMA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2、 BMP-CPC-FDDMA复合移植与ARM-CPC-FDDMA组相比较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该组硬脑膜膜套发挥了类似膜引导骨再生(MGBR)中膜的屏障作用,防止周围软组织侵入骨缺损区。在利用BMP诱导成骨性能的同时,又利用了CPC人工骨的支架作用及传导成骨特性,复合移植时叁者有协同成骨的作用,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可望成为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3、BMP具有强大的骨诱导作用,但单独局部使用BMP疗效并不理想。CPC不但是BMP的合适载体,而且能维护良好的膜下间隙。在膜内植入复合BMP的CPC后,诱导成骨成为骨再生的主要形式。(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02-05-01)

王玉宝,吴鸿勋[3](1992)在《冻干硬脑膜闭塞脊髓前动静脉畸形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23岁。1984年4月出现左小腿麻木无力。一月后右小腿亦出现类似症状。同年7月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伴腰部痛疼,脐以下麻木。于1990年1月9日入院。查体T_(9、10)棘突间明显叩击痛,脐以下痛觉触觉减退,双下肢肌萎缩,大腿周径(胫骨结节上20cm)左侧33cm,右侧39.5cm,小腿周径(胫骨结节下10cm)左侧24cm,右侧27cm。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侧Ⅲ级,右侧巴氏征(+)。腰穿初压120mmH_2O,脑脊液外观正常,(本文来源于《广后医学》期刊1992年04期)

郑通枢,郑阿宁,徐锦堂,赖盛辉[4](1988)在《冻干硬脑膜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应用17例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视网膜脱离手术常利用充填物植入巩膜内外,以提高封闭裂孔和缩短巩膜之效应。一50年代开始用聚乙烯管埋入巩膜内,不久发现其对巩膜组织有损害。后广泛使用硅胶,但其对组织适应性差。此外许多自体和异体新鲜或保存组织材料(阔肌膜,巩膜等)也曾被用作充填物,虽对组织适应性较好,但多一步取材手续不方便,(本文来源于《眼科研究》期刊1988年04期)

宋声达[5](1986)在《采用人冻干硬脑膜预防Frey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Frey综合征是腮腺手术后最令人不舒适的一种合并症。一般认为系由于术中被切断的唾液分泌神经在修复过程中错误地支配了附近的皮肤汗腺。本症一旦发生甚难治愈,以往设计的各种预防方法如耳郭颞神经切除、胸锁乳突肌瓣插入,游离皮下脂肪插入等也均难奏效。作者观察腮腺手术42例,发现18例术后合并Frey综合征,占43%。其中腮腺浅叶部分切除11例,无1例发生;浅叶切除术12例,发生9例,占75%;浅叶全切除加深叶部分切除8例,发生3例,占38%;全切除11例,发生6例,占55%。提示腮腺手术后(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期刊1986年03期)

谭树良[6](1981)在《用冻干硬脑膜游离移植作前庭成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在临床上和组织学上研究了38例前庭沟成形术中使用冻干硬脑膜促进继发上皮再生的结果。材料和方法: 作者行前庭沟成形术38例,包括下颌21例,上颌17例。有12人上下颌均作手术。年龄范围从28—70岁。术前印取骨嵴的石膏模型。为适应术后情况,制作翼缘向前庭沟延伸的移植片固定模,或将病人旧的托牙准备待用。固定模下(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期刊1981年01期)

栾文忠[7](1980)在《冻干硬脑膜的试验性移植和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防止脑膜脑的粘连,从1890年起就有人应用硬膜代用品来修补硬膜缺损.历史上曾应用过金箔、橡胶制品等.1958年Campbell等首次应用人类冻干硬膜作为硬膜代用品.近年来广泛应用的硬膜代用品之一是人类尸体冻干硬脑膜.作者通过文献复习,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认为用此材料修补硬膜缺损很少出现并发症,是良好的硬膜代用品.作者以六只狒狒做试验.大脑半球突面开颅后将硬脑膜剪除一部分,以后用人类尸体冻干硬脑膜修补并逐层关颅.一年之后处死动物取材行病理检查.显微镜检查发现脑皮层、软脑膜和硬脑膜之间无粘连.冻干硬膜镜下检查显示硬膜成胶质结构的纤维母细胞浸润.在纤维母细胞浸润明显的区域有血管形成.偶然有淋巴细胞堆集.在冻干硬膜内突出表现为已有骨形成并偶见成骨细胞的骨化现象.在缝线区域伴有多核圆形细胞和异物巨细胞的异物反应.薄膜偶见轻度的淋巴细胞和多核细胞浸润.皮层和白质无甚变化.作者在1968-1978年间应用冻干硬脑膜修补硬(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期刊1980年03期)

冻干硬脑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冻干硬脑膜内骨形成蛋白和自固化磷酸钙复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方法:实验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除了3只右上肢外,均造成兔桡骨中段10mm的骨缺损。其中3只左侧骨缺损处均植入BMP - CPC- FDDMA作实验组(共12肢);右侧骨缺损处植入ARM-CPC-FDDMA作对照。另3只左侧骨缺损不植入任何材料留作空白对照,右侧不做任何处理。于术后第1.2.4.6.8.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线平片检查,采用Lane-sandhu X线评分法进行X线影像评分,计算各组总的相对值,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做Paired-Samples T Test分析。于术后第2.4.8.12周,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并用Leica Qwin系统对标本进行成骨面积分析,计算各组成骨面积百分比的相对值,作One-Way ANOVA检验。结果:无论X线还是组织学方面,结果是相吻合的。实验组在X线片上的综合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在组织学成骨面积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4、8、12周,P<0.05),早期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术后2周,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明显优于空白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2、4、8、12周的两两自身对比有显着性意义(P<0.05);空白组在第2周和其他时相对比有意义(P<0.05),在4、8、12周中无显着性差异(P>0.05)。<WP=4>结论:1、BMP-CPC-FDDMA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2、 BMP-CPC-FDDMA复合移植与ARM-CPC-FDDMA组相比较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该组硬脑膜膜套发挥了类似膜引导骨再生(MGBR)中膜的屏障作用,防止周围软组织侵入骨缺损区。在利用BMP诱导成骨性能的同时,又利用了CPC人工骨的支架作用及传导成骨特性,复合移植时叁者有协同成骨的作用,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可望成为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3、BMP具有强大的骨诱导作用,但单独局部使用BMP疗效并不理想。CPC不但是BMP的合适载体,而且能维护良好的膜下间隙。在膜内植入复合BMP的CPC后,诱导成骨成为骨再生的主要形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冻干硬脑膜论文参考文献

[1].邹国耀,吴恒烜.冻干硬脑膜内骨形成蛋白-自固化磷酸钙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

[2].吴恒烜.骨形成蛋白复合磷酸钙在冻干硬脑膜管引导骨再生技术中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2

[3].王玉宝,吴鸿勋.冻干硬脑膜闭塞脊髓前动静脉畸形一例[J].广后医学.1992

[4].郑通枢,郑阿宁,徐锦堂,赖盛辉.冻干硬脑膜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应用17例总结[J].眼科研究.1988

[5].宋声达.采用人冻干硬脑膜预防Frey综合征[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6

[6].谭树良.用冻干硬脑膜游离移植作前庭成形[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1

[7].栾文忠.冻干硬脑膜的试验性移植和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0

论文知识图

栓塞材料-图4.15B 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材料-图4.15C 钨丝微弹簧圈可用剪刀裁...栓塞材料--图3栓塞材料--图4栓塞材料--图5栓塞材料--图6

标签:;  ;  ;  ;  ;  ;  ;  

冻干硬脑膜论文_邹国耀,吴恒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