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阻尼器论文_樊祝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控阻尼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尼器,可控,电流,多维,模型,主动,极板。

可控阻尼器论文文献综述

樊祝元[1](2016)在《基于可控阻尼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汽车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汽车性能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驾驶体验,对其性能进行改善将会带给人们更加舒适、稳定的感受。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车辆舒适稳定性是目前需要人们不断去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方向。车辆悬架系统作为汽车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起着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衰减由此引起振动的作用。因此悬架系统对汽车行驶平顺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改善汽车的减振性能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设计出更加合理与完善的悬架系统。传统被动悬架由于其成本低、结构简单,是目前应用相对比较广泛的一种悬架系统,但是当悬架参数确定后就不可调节,难以适应不同的道路状况,只能在某一特定的路况中达到最优,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车辆的性能要求。而汽车半主动悬架解决了被动悬架的不足之处,可以根据车辆行驶状态以及路面状况的不同,通过控制算法来调节弹簧刚度或减振器阻尼力使车辆达到稳定,并且耗能低、性能可靠,具有和主动悬架相近的减振性能,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对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建模分析以及相应的控制方式等。在实际应用中,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对象一般为可调阻尼器,而磁流变阻尼器因其高响应速度、低功耗以及稳定可靠的控制性能等优势成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可控阻尼器。本文将磁流变阻尼器引入到半主动悬架系统中,将其作为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被控对象。针对车身的垂向、侧倾、俯仰叁种运动,设计了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并联协调控制策略,分别以车身垂向、侧倾、俯仰振动的变化情况作为控制器的输入,将输出的车身调节力通过几何运算分解到四个磁流变阻尼器上,采用磁流变阻尼器逆模型将得到的分解力转化为对应的控制电流,以此来控制磁流变阻尼器,达到改善汽车的减振目的。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对10m/s、20m/s、30m/s的行驶速度以及B级、C级路面下的被动悬架与半主动悬架进行仿真,实验和数据结果分析表明:采用提出的并联协调控制策略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在不同车速以及不同的路面等级下,其车身的垂向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以及俯仰角加速度都将有明显改善,并且动挠度和车轮动载荷整体上保持稳定,即在不影响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6-05-26)

王浩杰[2](2010)在《并联机床关节可控阻尼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联机床是一种将现代机器人技术与现代数控机床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机床。这种新型机床完全打破了传统机床结构的概念,抛弃了固定导轨的刀具导向方式,采用了多杆并联闭环机构驱动,理论上具有好的动态特性、高的精度和结构刚度等优势。但我国已研制出的大多数并联机床存在动刚度和加工精度较低的问题,究其原因,并联机床关节处的接触刚度和精度对机床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球铰、虎克铰等铰接关节作为并联机构的重要连接件,且这些关节普遍存在接触刚度低、阻尼小、存在间隙等问题,它们带来的误差会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因此,提高并联机床的关节刚度和阻尼是提高该类机床动刚度和加工精度的途径之一。改变关节处的阻尼能够提高并联机床的抗振能力,可以将磁流变可控阻尼器应用在并联机床关节上来控制机床关节处的阻尼以提高其加工精度。基于以上思想,以东北大学研制的3-TPS并联机器人虚拟样机为模型,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并联机床和磁流变技术的相关内容(2)基于ADAMS软件对3-TPS并联机床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影响其动态特性的关键关节位置(3)通过研究在机床关节处附加可控阻尼器来抑制其加工切削过程中的振动情况,得到了阻尼器的设计参数(4)对用于并联机床转动关节处的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结构设计与磁路分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机床关节处附加阻尼能够改善其动态特性,抑制切削加工过程中的振颤现象,并给出了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过程,为该机床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0-06-01)

徐华伟[3](2007)在《多维减振平台可控阻尼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外,磁流变技术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其中不少磁流变阻尼器已开始进入工程应用,主要应用于柔性机械卡具、机器人手臂、液压阀门、刹车器、减振器、汽车和建筑结构等许多领域,但是尚没有人将其应用在多维减振领域。多维振动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影响各种机械设备、精密仪器仪表、车载、船载、航空航天等相关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因此,实施多维减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制作、控制方法,多维减振平台的选型与分析,以及对装有磁流变阻尼器的减振平台的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系统地总结了减振技术和磁流变技术各自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可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以实现多维减振技术的可控。并在此框架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设想和内容。第二章根据磁流变机理和磁流变器件的特点,结合磁路欧姆定律,设计制作了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磁流变阻尼器,并且计算了相关参数。第叁章以单个磁流变阻尼器为例,详细分析了单自由度减振实验的方法,建立了实验模型,并且用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最后完成了实验。第四章详细分析了叁自由度减振平台的结构特性。第五章对3-PRRP~([4R])减振平台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第六章对3-PRRP~([4R])减振平台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第七章对3-PRRP~([4R])减振平台主体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第八章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第九章是结论和展望。总结了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总之,本文通过对实验模型的研究,为实现磁流变阻尼器在多维减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方法理论基础和比较有价值的科学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7-04-01)

黄文俊,李满福[4](2004)在《可控阻尼器在直升机旋翼系统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了两种新型的阻尼器—电流变阻尼器和磁流变阻尼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直升机旋翼系统上的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直升机技术》期刊2004年02期)

张华良,饶柱石,傅志方,耿厚才[5](2002)在《环型极板电流变液可控阻尼器理论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和研究了电流变液 (ERF)在环型极板间流动的力学特性 ,建立了 ERF的阻尼力与控制电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在理论上将压降 ΔP分成流体粘性阻尼引起的和由控制电场引起的两部分 ;首次提出了屈服应力影响系数 k及其表达式 ,并提出了环型极板阻尼器压降的理论模型 ,该理论模型为 ERF可控阻尼器的力学计算及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它也适用于磁流变液 (MRF)可控阻尼器的理论计算及结构设计 ,对 ERF/MRF作动器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陈长缨,黄鹰,张杰,胡巍[6](1997)在《带有激光振动传感器与可控阻尼器的隔振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出一个新型的有源隔振系统,它采用了光电子、计算机、机械与材料学科的新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控制。这个系统以较为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了全频域内的最佳阻尼与无谐振峰运行,显着地改善了传统无源减振器的隔振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中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可控阻尼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并联机床是一种将现代机器人技术与现代数控机床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机床。这种新型机床完全打破了传统机床结构的概念,抛弃了固定导轨的刀具导向方式,采用了多杆并联闭环机构驱动,理论上具有好的动态特性、高的精度和结构刚度等优势。但我国已研制出的大多数并联机床存在动刚度和加工精度较低的问题,究其原因,并联机床关节处的接触刚度和精度对机床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球铰、虎克铰等铰接关节作为并联机构的重要连接件,且这些关节普遍存在接触刚度低、阻尼小、存在间隙等问题,它们带来的误差会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因此,提高并联机床的关节刚度和阻尼是提高该类机床动刚度和加工精度的途径之一。改变关节处的阻尼能够提高并联机床的抗振能力,可以将磁流变可控阻尼器应用在并联机床关节上来控制机床关节处的阻尼以提高其加工精度。基于以上思想,以东北大学研制的3-TPS并联机器人虚拟样机为模型,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并联机床和磁流变技术的相关内容(2)基于ADAMS软件对3-TPS并联机床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影响其动态特性的关键关节位置(3)通过研究在机床关节处附加可控阻尼器来抑制其加工切削过程中的振动情况,得到了阻尼器的设计参数(4)对用于并联机床转动关节处的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结构设计与磁路分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机床关节处附加阻尼能够改善其动态特性,抑制切削加工过程中的振颤现象,并给出了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过程,为该机床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控阻尼器论文参考文献

[1].樊祝元.基于可控阻尼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

[2].王浩杰.并联机床关节可控阻尼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

[3].徐华伟.多维减振平台可控阻尼器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7

[4].黄文俊,李满福.可控阻尼器在直升机旋翼系统上的应用研究[J].直升机技术.2004

[5].张华良,饶柱石,傅志方,耿厚才.环型极板电流变液可控阻尼器理论建模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2

[6].陈长缨,黄鹰,张杰,胡巍.带有激光振动传感器与可控阻尼器的隔振系统[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

论文知识图

汽车座椅悬架磁流变减振器德尔福(De...安装可控阻尼器的毗邻结构计毗邻结构安装可控阻尼器前后的位...毗邻结构安装可控阻尼器前后的位...可控阻尼器示意图磁流变可控阻尼器

标签:;  ;  ;  ;  ;  ;  ;  

可控阻尼器论文_樊祝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