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梅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中等专业学校222023
摘要:新课程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新课程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古人云:过犹不及。做任何事情都得有一个“度”,如何正确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用生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笔者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适当适度适时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新课改提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动态生成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
古人云:过犹不及。做任何事情都得有一个“度”,如何正确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用生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笔者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生成要“适当”
所谓“适当”,是指对生成内容价值的判断,即值不值得去生成。我们先看下面一个案例: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上《孔乙己》一课时,有学生问:“老师,孔乙己为什么不去告状?”于是,这位教师放弃了原先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整整一节语文课,老师和学生给孔乙己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独一无二的人物穿上现代人的服装,走进法庭,现场表演,竟然能把官司打赢。课后这位教师说:“我不能扼杀学生提问的兴趣,我的斥责、冷漠也许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快乐。”
而我们从小说中见到的只是一个苟活着的、备受欺凌、毫无尊严、窝囊到极点的孔乙己形象,丝毫找不到他告状以及胜诉的任何可能性,这种完全脱离了教学主题和文本整体立意的生成,有何意义?生成价值的核心是符合教学目标,符合教学目标的生成才是有价值的。比如,当学生提出让孔乙己打官司时,教师引导学生就其可能性进行讨论,以便进一步了解其性格特征,理解科举制度对生命的扼杀。学生也就不会生成孔乙己打官司的笑话了。
二、生成要“适度”
所谓适度是指生成容量的控制,即生成内容的多少问题。过度的生成会喧宾夺主,影响正常教学目标的实现,生成不足往往难以生成最佳效果。
[案例二]我在教学《范进中举》,课堂讨论很主动深入,一名学生生成一个问题:“范进的老丈人为什么是屠户?”这个问题倒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
师: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范进的老丈人为什么是屠户?”
生1:屠户的社会地位本来就很低,连这样的人都可以在范进面前耀武扬威,可见范进是一个没有用的家伙。
生2:不一定,比屠户还穷社会地位还低的人也有,比如农民,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范进的老丈人写成农民。
生3:屠户的职业很恐怖,让范进的老丈人形象更狰狞,和软弱的范进形成鲜明的对比。
……
师小结:说得好,如果范进的老丈人不是屠户,小说情节的发展就不会这样自然无痕,整个故事就不会让我们在忍俊不禁中感受到别样的心痛。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是无法事先设定或无法预料的,但我们在生成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套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幸运只青睐有准备的大脑”,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
三、生成要“适时”
著名教授叶澜先生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适时生成的平台,唤起学生生成的动机,激起学生生成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
[案例三]在上《紫藤萝瀑布》一课,在交流自学初读感受时,就有同学适时生成,提出一个问题:“作者看了辉煌的紫藤萝瀑布,觉得很美,应该继续欣赏才对,为什么会‘不觉加快了脚步’走了呢?”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于是适时点拨:“请同学们找出与这句话相呼应的一句话。”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找到了第一句。于是,我们共同抓住“不由得”三个字并讨论它的含义和作用。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是因为被美丽的紫藤萝瀑布深深吸引住了。理清了思路,作者由此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正是在这样的感悟下,作者的精神振作起来了,因此加快了脚步。
在学生问题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一个平等的身份运用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言说”,把自己的问题和理解、好奇和厌烦、热爱而后痛恨、认知和想象、困顿和顿悟等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尽情地表达出来。在这个师生相互推动、相互理解、心灵交往的生成过程中,往往能使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从而生成美丽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