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章立制 搞好行风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梁永成[1](2018)在《法纪与秩序:县域纠风监察工作研究 ——基于华南某省糖区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一个华南县级区为研究单位,以该区党政机关和行业的纠风工作实践为研究对象,力图展现和理解基层纪律检查工作和行政监察工作的逻辑,并探讨基层执纪执法活动中的党政关系互动及其对法治建设的影响。纠风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工作,曾是反腐败的三项工作之一。其独特的组织架构是“一元双塔”党政体制互动并不断回应实践需求的产物。纠风是革命政党“党治”手段和现代行政监察手段的糅合,具有鲜明的政党意识形态特征。它借助纠风办独特的组织架构对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不正之风”问题进行全面的回应和治理。这种实践为转型时期国家和社会良性秩序的维持奠定了必要的权威、资源和秩序基础,由此而形塑了基层法治运行(特别是执法活动)的“法纪整合”的特点。纠风工作近三十年的变迁,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如何从传统的“党治”向推行“法治”转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民监督的机制不断被消解,市场经济在自由主义催发下蓬勃发展,而新兴的法治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完成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介入和应对,由此而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各种不正之风四处蔓延。在这种环境下,法治建设面临着失序失控的危险。换而言之,在这种不正之风气中建设法治,面临着权威、组织和资源的困境,需要一种主导力量进行全面的整合。这项工作主要由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动用自身两个“科层体系”(党的科层体系和政府的科层体系)的组织、权威等资源完成整合。纠风就是这种整合实践中的一项,具有鲜明“法纪”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通过动用纠风的工作机制,将这种法纪手段在党的科层体系和政府科层体系中传导,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而完成对基层权力腐化分裂、合法性弱化、秩序混乱的治理;同时,将党的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建设、职业伦理教育、基层干部教育管理、法律意识的培养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完成对行业秩序、乡村权力秩序的整合,确保行业秩序、乡村权力秩序的总体可控。2014年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之后,纠风工作从反腐败重点工作演变为一般性工作,纠风也由先前对治理全面介入转变为逐渐退出,纠风的“萎缩”意味着国家监察权力的上收,监察工作朝着更加技术化的方向发展。纠风工作的扩张和收缩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治理方式的转型,是党政关系日益融合的框架下更加强调技术治理的结果,纠风的困境也源于此。本文最终得出三个基本的结论:第一,糖区的党政机关和行业部门呈现出来的既不是“全能主义”治理模式下的革命共同体的秩序,也不是严格法律维持的现代法治秩序,而是在法纪整合框架下融合乡土性、现代性的治理秩序。第二,在纠风的实践中,纠风实际是一种新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权力监督方式,这种监督方式克服了行政监察“悬浮化”和党的纪律全面控制所面临的法治张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独特的社会基础秩序整合作用。第三,当前纠风工作所陷入的困境必须放置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法治的兴起意味着规则治理、技术治理越来越成为主导,在治理话语上,纠风背后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逐步被法治的话语所掩盖,由此形成了一个纪律不断弱化、强制权力不断强化的法治秩序。
刘彩娜[2](2015)在《新时期加强燃气行业行风建设的思考——以丹东燃气总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行风建设是燃气行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形势下,切实从增强宗旨意识、完善约束机制、建设服务文化等层面认识和思考燃气行业行风建设能够真正提高燃气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本刊编辑部[3](2014)在《各地贯彻落实全国公证工作会议精神主要情况》文中认为全国公证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吴爱英部长、赵大程副部长在全国公证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提出贯彻落实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掀起了贯彻落实全国公证工作会议精神的高潮。现刊登部分省(区、市)司法厅(局)、公证协会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公证工作会议精神的主要做法。
南宁市纪委监察局课题组[4](2014)在《当前南宁市政风行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南宁市政风行风建设,是建设服务、廉洁、高效阳光型政府的迫切需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应整体推进,标本兼治,从加强培训教育和完善制度入手,以切实解决群众根本利益为重点,着力建立长效机制。
许海涛[5](2014)在《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发展研究 ——以《阳光热线》为例》文中认为政风行风热线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纠风工作不断深入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广泛开展而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解决群众诉求、纠正不正之风的一个有效载体,深受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是全国省级电台第一个在早间黄金时段开播的政风行风热线类直播节目,在其引领下,全国已有31家省级电台效仿开办了此类节目,形成了影响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从“河北”到“全国”,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阳光热线》对我国的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的启迪与思考是什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所谓的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究竟有何历史贡献,在我国政风行风工作中起到何种作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以《阳光热线》为代表的全国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如何进一步提高?本文就是在公共管理的视角下,对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梳理、总结、考证,笔者整理了大量最新的一手节目资料,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分析,在提出问题同时,也给出了接地气儿、最现实的解决办法与路径。本文丰富了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的内涵,对全国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发生、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综合、全面的梳理,从宏观层面进行总结,使人们对此类节目发展的脉络、现状、历史意义更加清晰,这也弥补了此前人们对此类节目研究过于热衷于个例、典型而缺乏宏观、系统研究的不足。另外,本文不是坐而论道,而以引领全国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发展的《阳光热线》为实例进行剖析研究,具有权威性,再加上笔者亲历了《阳光热线》成长的每一步,对这一节目认识和分析更有感触、更到位、更透彻,同时也比别人更加知道此类节目发展目前所面临的瓶颈和问题症结所在。特别是,本文对全国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当前发展趋势进行了有效地分析研究,所用数据和事例都是动态、鲜活的,给出的路径也是富有针对和可操作性的,对此类节目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魏依娜[6](2013)在《中国转型时期纠风工作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纠风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反腐倡廉全局,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目前,我国纠风工作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已经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纠风功能的发挥,阻碍了“纠风”进程的进一步发展。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文章以XX市纠风工作为分析对象,提出当前纠风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源——运动式纠风工作模式。运动式纠风工作模式在新时期对不正之风的客观发展和主观认识、纠风的方法选择上都表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遏制不正之风,充分发挥纠风工作效能,做到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成为探究和建立新的纠风工作模式的迫切需求。文章提出建立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适应转型时期的纠风工作需要。进而围绕系统化的纠风工作模式“是什么——怎么实现——注意什么”的思路,对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文章指出,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就是从环境、认知和方法三个维度,系统地把握并构建纠风领域,权变地选择并运用纠风方式,将开放性和互动性寓于有序化管理中,将超前性和权变性寓于常态化管理中,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寓于网络化管理中,形成有序化、常态化与网络化相结合纠风工作格局。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实现,不仅需要决策、执行、监督等管理流程的有效衔接还需要联动机制、权责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转。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实现,不仅受到“人”的主观条件的约束,而且还受到制度、技术等工具的制约,机制创新的困境,体制的约束等客观条件。
王茹[7](2013)在《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职能要实现从“管制”向“服务”的重大转变,其重要前提之一是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新构建,转变成一种双向互动关系。衡量政府管理水平不能只凭借政府的自我评价,而要参照公民对政府的“服务”质量是否满意和认可的外部评估。同时,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网络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几年,网络上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全国绝大多数省级政府网站和大部分市级政府网站都有专门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网站或页面,热心公众事务的网民可以针对政府部门和各行业职能部门的表现给与评价或者提出建议。但整个网上评议的过程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领导不重视、形式大于内容、整改不彻底等问题,本文从制度角度出发,分析民主评议内容、方法和效果的深层次制度根源,就新形势网络环境下如何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杜振刚[8](2012)在《抓行风,树形象,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风是一个系统党风、政风、工作作风的综合体现,决定和影响着系统成员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群众中的威信。宝坻区教育局本着"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坚持教育、制度与监督并举,切实解决教育系统中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了全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教育的口碑越来越好,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刘学文,邱建明,于小龙[9](2011)在《以“阳光计生行动”为平台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对北京市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调查》文中指出近年来,北京市人口计生委紧密结合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实际,以"阳光计生行动"为平台,扎实推进全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为推动人口计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调查统计显示,近三年来,系统行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90%以上的区县人口计生部门在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民主评议行风中均取得了前10名的优异成绩,8个区县排名进入前5名,其中海淀、昌平、平谷、怀柔等4
娄景亭[10](2011)在《加强学会行风建设的探索》文中认为行风建设是卫生工作的灵魂。本文以南京医学会的实践为例,就如何加强学会行风建设进行探索。
二、建章立制 搞好行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章立制 搞好行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法纪与秩序:县域纠风监察工作研究 ——基于华南某省糖区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中心主题 |
第二节 研究单位的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官僚制与县级权力运作研究 |
二、党政关系与县级权力监督研究 |
三、社会风气与不正之风治理的综合性研究 |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
一、研究方法 |
二、田野工作 |
第五节 相关概念与表述结构 |
一、相关概念 |
二、表述结构 |
第一章 纠风监察工作组织机制的演变 |
第一节 纠风工作兴起的时代背景 |
第二节 作风建设与反腐败:纠风监察的开端 |
一、构建新时期行政监察“新方法” |
二、保留名义的议事协调机构 |
三、纠风办的组织架构 |
第三节 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党风整治与纠风的融合 |
一、纪检监察“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机构设置的形成和影响 |
二、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的形成 |
三、党风廉政建设与纠风的融合 |
第四节 纠风监察工作机制演进:“条条”与“块块”的联动 |
一、统一纠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形成 |
二、统一纠风工作机制中的条块关系 |
三、纠风目标管理责任制 |
第五节 纠风工作方法的演进:从专项治理到综合治理 |
一、从全面自查自纠到集中专项治理 |
二、纠建并举、标本兼治 |
三、注重预防、综合治理 |
小结 纠风监察体制的演变特点及基本规律 |
第二章 党政机关不正之风的生成与治理 |
引言 变的干部形象 |
第一节 文本中的“行政监察” |
第二节 党政机关不正之风的结构性成因 |
一、糖区党政机关的干部结构与流动 |
二、机关的“机关”:糖区机关内部运行的特点 |
三、县级党政机关不正之风的生成及表现 |
第三节 党政机关不正之风的治理 |
一、党政机关作风整治的常规方式 |
二、纠风专项治理 |
第四节 党政机关监督秩序的形成 |
一、纠风工作与运动式监督常态化 |
二、党政机关纠风的功能:思想整合、行为纠偏与合法性塑造 |
小结 执法技术与执纪手段的融通 |
第三章 行业不正之风的整治及职业伦理生成 |
第一节 政府机构改革与行业管理 |
第二节 行业不正之风的特点及治理机制 |
一、行业不正之风的类型及特点 |
二、行业不正之风的常规治理机制 |
第三节 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治理的运作机制 |
一、整治前:选题和思想整合 |
二、整治中: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各自逻辑 |
第四节 纠风与行业秩序的形成 |
一、行业管理的“去伦理化” |
二、法律、民情与职业伦理 |
小结 由政治伦理通向职业伦理 |
第四章 纠风下乡:权力、技术与秩序 |
第一节 税改前后的村务监督 |
第二节 村镇纠风工作的日常形式 |
一、日常纪律检查 |
二、民生资金项目电子监控 |
三、纠风示范点建设 |
第三节 乡村纠风工作的运行策略 |
一、三河和震塘的“小村故事” |
二、纠风办案中的人情、权力和法律 |
第四节 纠风下乡与乡村权力秩序整合 |
小结 乡村权力的“再整合式监督” |
第五章 纠风监察工作方式的变迁及其困境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干部作风建设中的“群众监督” |
第二节 纠风专项工作中的群众参与 |
一、干群关系的转变与群众参与监督的两极化 |
二、特邀监察员制度 |
三、纪检监察信访信息员制度 |
第三节 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和巡察工作的铺开 |
第四节 纠风工作方式的变迁与困境 |
一、教化管理与群众监督 |
二、基层纠风工作的困境 |
小结 群众监督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
结语 通过法纪的社会秩序整合 |
第一节 重新理解“法纪” |
第二节 通过法纪的社会秩序整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新时期加强燃气行业行风建设的思考——以丹东燃气总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增强宗旨意识是加强行风建设的根本保证 |
(一)服务思想由“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 |
(二)服务标准由“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转变 |
(三)服务方式由“平面服务”向“立体服务”转变 |
二、完善约束机制是强化行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
(一)强化组织领导,增强服务意识 |
(二)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服务行为 |
(三)强化监督检查,完善惩防体系 |
三、建设服务文化是推进行风建设的有效载体 |
(一)建设服务文化,职业道德教育要到位 |
(二)推行优质服务,便民利民措施要到位 |
(三)优化服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到位 |
(3)各地贯彻落实全国公证工作会议精神主要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山东 |
北京 |
一、深入学习传达会议精神 |
二、贯彻落实主要措施 |
(一)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
(二)大力加强公证质量管理 |
(三)全面加强公证队伍建设 |
内蒙古 |
黑龙江 |
江苏 |
一、认真传达贯彻全国公证工作会议精神 |
二、研究提出2014年全省公证工作总体思路 |
三、研究制定2014年全省公证重点工作 |
安徽 |
重庆 |
一、学习研究到位 |
二、传达贯彻到位 |
三、宣传保障到位 |
贵州 |
上海 |
一、齐心协力,创新思维谋划行业发展新举措 |
二、积极筹划,开展弘扬公证公信力活动 |
三、采取措施,提升公证队伍的综合素养 |
四、完善制度,加强行业的自律管理能力 |
五、加强宣传,提升社会对公证行业的价值认同度 |
浙江 |
福建 |
江西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一、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公证体制改革小组 |
二、传达学习全国公证工作会议精神 |
三、积极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汇报,制定贯彻落实全国公证工作会议精神的方案 |
青海 |
新疆 |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
二、加强质量建设,提高公证公信力 |
三、发挥公证作用,积极参加亚博会 |
天津 |
一、充分发挥公证工作职能作用,积极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战略部署 |
二、不断提升公证管理能力水平,努力营造公证行业良好执业环境 |
河北 |
山西 |
(4)当前南宁市政风行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风行风的定义和表现 |
二、南宁市政风行风建设取得的成效 |
三、南宁市政风行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政风存在的问题 |
(二)行风存在的问题 |
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
(一)加强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干部职工能力素质 |
(二)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升履职尽责的工作水平 |
(三)畅通诉求渠道,切实解决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 |
(四)完善监督机制,切实为政风行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
(5)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发展研究 ——以《阳光热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概述 |
2.1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的基本概念 |
2.2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的基本特征 |
2.3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的基本原则 |
2.3.1 政治导向原则 |
2.3.2 公正性原则 |
2.3.3 真实性原则 |
2.3.4 本位原则 |
2.3.5 为民务实原则 |
2.4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
2.5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的现实价值 |
2.5.1 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
2.5.2 提供了政务公开、接受监督的重要渠道 |
2.5.3 促进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 |
第3章 《阳光热线》节目的成长过程 |
3.1 《阳光热线》节目的发起和发展 |
3.1.1 《阳光热线》节目的发起 |
3.1.2 《阳光热线》节目的发展 |
3.2 《阳光热线》节目当前发展现状 |
第4章 《阳光热线》节目的效果与启示 |
4.1 《阳光热线》节目的地位与历史贡献 |
4.2 《阳光热线》节目的主要成效 |
4.2.1 创新了舆论监督模式 |
4.2.2 发挥了广播独有优势 |
4.2.3 延伸了广播媒体功能 |
4.3 《阳光热线》节目给我们的启示 |
4.3.1 必须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强有力支持 |
4.3.2 必须紧密围绕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
4.3.3 必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
4.3.4 必须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
4.3.5 必须探索融入社会的新形式 |
4.3.6 必须不断开阔新视野 |
第5章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发展面对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
5.1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与问题 |
5.1.1 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
5.1.2 节目中存在的问题 |
5.2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发展新趋势 |
5.2.1 硬件投入大幅提升 |
5.2.2 以节目为核心建立考核机制 |
5.2.3 创新节目生成方式与内容 |
5.3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未来发展对策 |
5.3.1 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 |
5.3.2 合理规划责任分工 |
5.3.3 切实完善服务功能 |
5.3.4 科学设置运行机制 |
5.3.5 增强多媒体联合互动 |
5.3.6 突出解决问题成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转型时期纠风工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 |
(二) 选题的实践价值 |
二、 研究综述与空间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三) 研究空间 |
三、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一章 传统纠风工作模式:以 XX 市为例 |
一、 XX 市纠风工作的进展 |
(一) 组织设置 |
(二) 内容安排 |
(三) 方法应用 |
二、 XX 市纠风工作的思考 |
(一) 取得的成效 |
(二) 存在的问题 |
三、 传统纠风工作模式:运动式纠风工作模式 |
(一) 运动式纠风工作模式的意涵 |
(二) 运动式纠风工作模式的特征 |
第二章 传统纠风工作模式存在的弊端 |
一、 不正之风的客观发展难以应对 |
(一) 原有不正之风的持续存在 |
(二) 新的不正之风的不断出现 |
(三) 不正之风的深度不断加大 |
二、 不正之风的主观认知存在偏差 |
(一) 忽视不正之风的长期存在性 |
(二) 忽视不正之风的普遍联系性 |
三、 纠风工作的方法选择单一 |
(一) 制度纠风缺乏无缝隙对接 |
(二) 科技纠风缺乏硬性约束 |
(三) 文化纠风缺乏塑造导向 |
第三章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构建 |
一、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特征 |
(一) 蕴含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有序化管理 |
(二) 蕴含超前性和权变性的常态化管理 |
(三) 蕴含全面性与带动性的网络化管理 |
二、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框架 |
(一) 环境的全面把握 |
(二) 认知的理性构建 |
(三) 方法的权变组合 |
(四) 三个维度的关系与目标 |
第四章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实现 |
一、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实现流程 |
(一) 决策阶段 |
(二) 执行阶段 |
(三) 监督阶段 |
二、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实现机制 |
(一) 建立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多方联动机制 |
(二) 建立各司其职、相促相生的权责一致机制 |
(三) 建立纠建并举、止于源头的权利保障机制 |
第五章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挑战 |
一、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主观约束 |
(一) 决策者的主观约束 |
(二) 执行者的主观约束 |
(三) 监督者的主观约束 |
二、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客观制约 |
(一) 方法层面的制约 |
(二) 流程平台的制约 |
(三) 机制层面的困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 |
后记 |
(7)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言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 |
五、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一章 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内涵概述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网络环境的涵义 |
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 |
三、制度及其功能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
一、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二、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
三、有利于深入开展纠风工作 |
第二章 我国公民网络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现状 |
第一节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现状 |
一、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网民参政议政已成风气 |
二、电子政府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
三、网络舆论日益高涨,网络监督成新形式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优点 |
一、直接性 |
二、平等性 |
三、高效化 |
四、费用廉价性 |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存在的问题 |
一、评议主体和被评议对象存在信息不对称 |
二、主要领导重视不够,态度有失偏颇 |
三、公众被动参与、形式参与和参与积极性的问题和思考 |
四、网络技术和评估系统软件的局限 |
五、对投诉的问题调查的不够及时,缺乏监督时效 |
六、有的被评单位过分看重评议排名先后 |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存在问题的制度分析 |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制度理念缺失 |
一、“官本位”思想的限制 |
二、结果为本观念的缺失 |
三、重在整改观念的缺失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体系不完善 |
一、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制度体系不规范 |
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制度安排不全面 |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运行中的障碍 |
一、传统绩效管理制度观念阻碍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实施 |
二、信息与公开制度不完备 |
三、监督制度的不完善 |
四、评议指标单一且标准不统一 |
第四章 解决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问题的制度对策 |
第一节、树立科学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理念 |
一、树立结果为本的绩效观 |
二、纠、评、建相统一,注重实效 |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制度体系 |
一、加快法制建设步伐 |
二、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主体 |
三、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
第三节 保障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的运行 |
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
二、加强管理,建立纠风工作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
三、建立科学的评议过程体系 |
四、完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参考书目 |
二、论文类 |
三、互联网资源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9)以“阳光计生行动”为平台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对北京市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
二、注重建章立制,规范行动内容 |
三、注重交流研讨,推广典型经验 |
四、加强检查督导,确保行动实效 |
五、建立评估体系,规范考评工作 |
(10)加强学会行风建设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即坚持一条原则:民主办会是学会行风建设的根本原则 |
二、“二”即夯实两个基础:组织领导和内涵建设是学会行风建设的基础 |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责任, 是搞好行风建设的关键点 |
1、抓机构建设, 促组织领导到位。 |
2、抓方案制定, 促组织实施得力。 |
3、抓思想工作, 促认识提高。 |
4、抓舆论宣传, 促行风建设。 |
(二) 内涵建设是搞好学会行风建设的基础 |
三、“三”即创新三项服务:服务医疗机构、服务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人民群众是学会行风建设的落脚点 |
(一) 深入调研, 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
(二) 加强交流, 提高科技人员的学术水平 |
(三) 重视培训工作, 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 |
(四) 创新思路, 加强医疗安全教育 |
(五) 开展科普教育, 提升全民保健意识 |
四、建章立制 搞好行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法纪与秩序:县域纠风监察工作研究 ——基于华南某省糖区的考察[D]. 梁永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2]新时期加强燃气行业行风建设的思考——以丹东燃气总公司为例[J]. 刘彩娜. 沈阳干部学刊, 2015(04)
- [3]各地贯彻落实全国公证工作会议精神主要情况[J]. 本刊编辑部. 中国公证, 2014(08)
- [4]当前南宁市政风行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南宁市纪委监察局课题组.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4(03)
- [5]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发展研究 ——以《阳光热线》为例[D]. 许海涛. 河北大学, 2014(01)
- [6]中国转型时期纠风工作模式研究[D]. 魏依娜. 吉林大学, 2013(08)
- [7]网络环境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研究[D]. 王茹.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2)
- [8]抓行风,树形象,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J]. 杜振刚. 天津教育, 2012(01)
- [9]以“阳光计生行动”为平台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对北京市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调查[J]. 刘学文,邱建明,于小龙.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1(07)
- [10]加强学会行风建设的探索[J]. 娄景亭. 学会,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