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床论文-刘贤东,奚英涛,由长福

搅拌床论文-刘贤东,奚英涛,由长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搅拌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质,离散单元法,停留时间分布,卧式搅拌床

搅拌床论文文献综述

刘贤东,奚英涛,由长福[1](2018)在《卧式搅拌床内生物质颗粒的轴向混合与停留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散单元法(DEM)模拟卧式搅拌床内非球形大颗粒流动过程并进行实验检验。对颗粒流场进行分析,讨论颗粒性质和结构参数对颗粒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扩散系数随颗粒尺寸、反应器尺寸的增大以及叶片与壁面间隙的减小而增大。挡板高度增大时,轴向扩散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平均停留时间随颗粒尺寸的减小,反应器直径、挡板高度的增大以及叶片与壁面间隙的增大而增大。停留时间相对方差则随颗粒尺寸、反应器直径、挡板高度的增大以及叶片与壁面间隙的减小而增大。材料的颗粒密度对于卧式搅拌床内轴向混合及停留时间分布并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邓旭升,李欣茹,何亮,程毅,李瑞[2](2013)在《新型桨式搅拌床快速热解反应装置设计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热解是一种生物质热转化利用手段,以其高液体得率被视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文中开发、设计了新型桨式搅拌床快速热解反应装置,并在3 kg/h处理量的小试样机上,通过分别改变设备的反应温度、电机转速、进料速度等变量,得出最佳的工艺参数;同时研究落叶松热解油产物,得相对百分含量最高的四大类物质分别是酮类、醛类、酚类、酸类,其中的酚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合成酚醛树脂胶粘剂的中苯酚的理想替代原料。(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3年07期)

邓旭升[3](2013)在《搅拌床快速热解反应器设计及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快速热解是在快速升温速度,适中的温度下,生物质高分子断裂成小分子过程,因其液体产率较高,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低价值生物质利用热物理方法之一。快速热解反应器是快速热解工艺的关键,本文针对快速热解传热快、物料加热快、产物移出快、冷凝快的特点,开发一种新型的搅拌床快速热解设备,设备具有制造成本低、运行费用少、操作稳定等优点。(1)本论文完成2kg/hr的实验室规模的热解反应器设计、加工和调试。设计一级急冷和急冷后气体再冷的二级冷凝系统有效的避免的二次裂解,并克服焦油附着在换热器表面降低其冷凝效率的缺点;(2)对搅拌床快速热解设备的非稳态传热进行研究,建立搅拌——传热模型,利用非稳态导热方程对于搅拌桨最低转速进行研究,为后续工作建立理论基础;(3)确定本设计的最佳操作工艺为:反应温度500℃,搅拌速度95r/min,进料速度35r/min;快速热解油的产率在50%-60%之间;(4)操作工艺(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进料速度)对木材废弃物快速热解油中的有机物组分含量有较大影响;经过精馏处理后的热解油的含水率较低,并保持热解原油中的大部分有机组成。(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3-04-01)

董克增,任聪静,王靖岱,阳永荣[4](2011)在《丙烯聚合卧式搅拌床反应器中持料量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单点声发射检测技术,根据颗粒撞击壁面产生声信号的机理,建立了卧式搅拌床反应器内持料量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定量描述单点声能量随床层持料量的变化规律。在搅拌转速、吹气量等条件保持不变时,以空气-聚丙烯颗粒体系为例,在冷模装置中考察了床层持料量在11.5~23 kg条件下单点声发射信号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单点声信号能量随床层持料量呈指数增加。利用预测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拟合参数的相关系数达0.9929,表明利用单点声发射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床层的持料量。在某工业装置中测量了持料量在2~18 t条件下的声信号,结果表明声信号能量与持料量能较好地符合预测模型。因此,利用单点声发射技术,可以在线检测反应器内的持料量,进一步监测床内料位的稳定情况,对于工业反应器的稳定操作和优化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张斌[5](2011)在《聚丙烯卧式搅拌床反应釜工程放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PG聚丙烯工艺是我国自行开发成功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工艺,该工艺的产品质量优异,能耗、物耗低,在开发特殊牌号方面的潜力很大,但其核心设备气相卧式搅拌床反应釜的工程放大研究严重滞后,已制约了该工艺的规模化发展和推广应用。本研究采用了流程模拟研究、实验室基础研究和工程设计研究等多种研发手段,对卧式釜的工程放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过程和成果如下:以Polymers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为平台,选用PC-SAFT状态方程精确预测了反应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物性,结合SPG工艺流程模拟结果和工程经验,确定了卧式气相搅拌床反应釜的停留时间和相关工艺设计参数。在实验室冷模装置上进行了流动特性的研究,测定不同型式桨叶(叶片桨、T型桨、门桨)的停留时间分布特性,考察有/无挡板及挡板倾角对停留时间的影响,用多级全混釜串联模型和返混模型分析不同内件配置下卧式釜的返混和流型,实验及模型分析的结果为桨叶形式的选择和内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通过实验对叁种桨叶进行了搅拌特性的研究:在吹气/不吹气条件下测定了叁种桨叶搅拌的搅拌轴功率,考察了转速、加料系数及吹气流量对功率的影响,通过引入速度准数、加料准数、粉体性质等无因次变量对各搅拌桨的功率准数进行了经验回归,得到了搅拌功率的经验关联式,验证结果表明,精度可以满足工业放大的要求;对叁种桨叶的料位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搅拌转速、加料系数、物料性质以及吹气对料位分布的影响,通过无因次关联得到了料面倾角的经验关联式,同时利用声发射装置采集固体颗粒撞击器壁而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分别在实验室冷模装置和工业热模装置上考察了声发射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确定了适用于工业聚合反应器料位检测的新方法。根据流程模拟确定的工艺参数、基础实验结果及功率准数经验回归公式,进行了卧式釜工程放大设计的研究,确定了反应釜的外形尺寸、搅拌的功率、反应釜的内部结构、搅拌型式和料位检测方法等。通过以上研究工作不仅系统掌握了聚丙烯卧式釜工程放大的准则和关键技术,为大型卧式釜的工程设计提供了设计基础,而且还可为特殊牌号聚丙烯产品的开发提供可能及为新型催化剂的考评提供指导,大大加快了SPG工艺工业化应用的进程,对促进该技术的规模化发展和石化行业聚丙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1-04-01)

张斌,翁惠新[6](2010)在《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的返混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卧式搅拌床反应器冷模实验装置中,使用不同的聚丙烯粉料,采用脉冲示踪法测定了不同搅拌桨结构下的停留时间分布,同时分别采用多级全混釜串联模型和双参数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叶片桨的卧式釜搅拌返混最大,最接近于全混流;T型桨的卧式釜搅拌返混最小,最接近于平推流。(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刘伟[7](2010)在《聚丙烯卧式搅拌床若干反应工程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卧式搅拌床反应器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气相本体法工艺之一。由于采用接近活塞流的卧式搅拌床反应器和高效催化剂,能够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等多种性能优异的聚丙烯产品。然而,由于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独特的物料流动特性,致使装置不能高负荷操作,且结块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装置的“安、稳、长、满、优”。因此,有必要对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的搅拌特性、料位分布规律和流动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深刻理解反应器的多相流动特征,继而优化操作,提高负荷,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国产卧式搅拌聚合反应器的工艺设计和工程放大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本论文以气相法聚丙烯卧式搅拌床反应器工艺为背景,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通过考察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的搅拌功率、料位分布和流动特性等基本操作特性,建立了反应器搅拌功率和料面倾斜角的预测模型,获得了反应器的基本流动规律。在上述基础上,针对目前卧式反应器无法准确测定料位和结块的现状,利用声发射检测技术,提出了卧式搅拌床反应器料位和结块检测的新方法。研究结果对于卧式搅拌聚合反应器的安全生产、优化操作和工程放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四方面的研究工作:(1)通过系统考察卧式搅拌床反应器搅拌功率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搅拌功率准数的预测模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搅拌功率。并提出了工业搅拌电机的选型原则。选用叶片桨、T形桨和门桨叁种桨叶形式,考察搅拌功率与加料系数、搅拌转速、底部循环气、物料性质以及搅拌桨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搅拌功率随着加料系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搅拌功率与搅拌转速的一次方近似成正比;底部通入循环气后,搅拌功率的减小量不超过10%;搅拌功率与颗粒的堆密度和流动性能密切相关,且随着粉体流动性能的增加而减小。在此基础上,引入加料系数、速度准数和加料准数等无因次变量,结合粉料物性参数,建立了搅拌功率准数的预测模型。经工业数据检验,模型相对误差小于7%,故可用于聚丙烯卧式搅拌床反应器搅拌功率的预测,为搅拌电机的选取提供依据。(2)在系统考察卧式搅拌床反应器料位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表征料位的概念——料面倾斜角,并建立了料面倾斜角的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针对叁种不同的桨叶形式,系统考察料位分布与加料系数、搅拌转速、粉体性质以及底部循环气气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料系数、搅拌转速和粉体性质影响料位分布并决定料面倾斜角的大小。而底部通入循环气后,料位基本维持不变。进一步地,通过引入加料系数、速度准数、加料准数等无因次变量,建立了料面倾斜角的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3)系统研究了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并采用多级全混釜串联模型和返混模型关联和模拟停留时间分布,深刻揭示流动特性。系统考察加料系数、搅拌转速和进出料速度等操作条件,颗粒流动性,桨叶形式对反应器停留时间的影响,并采用多级全混釜串联模型和返混模型对不同操作条件下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反应器流动特性的操作条件有加料系数、搅拌转速和进出料速度。颗粒的流动性也影响反应器内部的流动,其中,流动性差的物料更接近于平推流。相同操作条件下,门桨搅拌的返混最小,而叶片桨的返混最大。同时,以门桨搅拌为例,考察不同挡板倾斜角度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挡板后,颗粒的平均停留时间增大。当挡板倾斜角度为18°时,物料的流动更接近平推流。(4)针对颗粒碰撞壁面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利用声发射检测技术,分别基于均方差分析和自回归功率谱对比,建立了卧式搅拌床反应器料位和结块在线检测的新方法。对于颗粒运动碰撞壁面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利用多点声发射检测技术,结合均方差分析,进行卧式反应器料位的测定,并在工业装置实现了实时在线检测。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的料位检测误差不超过10%,并且能够检测出床层的高、低端料位分布。由此获得了一种简单快捷、非侵入式的料位实时测量新方法。结合自回归模型(AR模型),通过计算声发射信号的自回归功率谱,并与正常状态下谱图的对比和方差计算,实现了结块的准确预警和故障的实时诊断。实验室冷模装置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声发射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卧式搅拌床反应器内结块的在线检测。(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1-01)

刘伟,曹翌佳,王靖岱,阳永荣[8](2009)在《聚丙烯卧式搅拌床反应器料面倾斜角的声发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声发射检测技术测量聚丙烯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的料位分布,从而确定其料面倾斜角。在冷模装置中系统考察了加料系数、搅拌转速、粉料性质以及底部循环气对料面倾斜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料系数、粉料性质和搅拌转速决定料面倾斜角的大小,而底部循环气无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加料系数、速度数、加料数等无因次变量,建立了料面倾斜角的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相对误差不超过4%,可用于聚丙烯卧式搅拌床反应器料面倾斜角的计算。(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09年10期)

曹翌佳,刘伟,王靖岱,阳永荣[9](2009)在《基于吸引子比较法的卧式搅拌床反应器声发射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卧式搅拌床反应器丙烯聚合工艺中,结块是严重影响装置长期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的隐患之一。本文以时域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吸引子比较法的声发射结块检测技术。该方法通过比较当前状态与正常状态的声发射信号,并借助统计量S值对两个时间序列的分布进行检验,从而判断两者是否由同一机理产生。当S<3时,则表明当前状态为正常;当S>3时,则表明反应器内有95%的可能性发生了结块。冷模实验结果表明,在合理选择传感器位置的前提下,通过对原始声发射信号进行消噪、归一化等预处理后,吸引子比较法能够灵敏地检测出卧式搅拌床反应器内粒径分布的细微变化,继而预警结块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张斌,翁惠新,阳永荣[10](2009)在《声发射技术测量卧式搅拌床反应器中的料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核料位计即不安全环保又无法精确测定卧式搅拌床反应器料位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多点声发射信号来确定卧式搅拌床反应器料位的新方法,在工业规模卧式搅拌釜上进行了在线检测。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与核料位计检测的料位变化趋势相同,二者相对偏差在15%左右,多点声发射技术能够检测出床层的高低端料位分布。由此获得了一种简单快捷、非侵入式的卧式搅拌床料位的实时测量技术。(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09年01期)

搅拌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快速热解是一种生物质热转化利用手段,以其高液体得率被视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文中开发、设计了新型桨式搅拌床快速热解反应装置,并在3 kg/h处理量的小试样机上,通过分别改变设备的反应温度、电机转速、进料速度等变量,得出最佳的工艺参数;同时研究落叶松热解油产物,得相对百分含量最高的四大类物质分别是酮类、醛类、酚类、酸类,其中的酚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合成酚醛树脂胶粘剂的中苯酚的理想替代原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搅拌床论文参考文献

[1].刘贤东,奚英涛,由长福.卧式搅拌床内生物质颗粒的轴向混合与停留时间[J].太阳能学报.2018

[2].邓旭升,李欣茹,何亮,程毅,李瑞.新型桨式搅拌床快速热解反应装置设计及其应用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3

[3].邓旭升.搅拌床快速热解反应器设计及其实验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董克增,任聪静,王靖岱,阳永荣.丙烯聚合卧式搅拌床反应器中持料量的检测[J].化工学报.2011

[5].张斌.聚丙烯卧式搅拌床反应釜工程放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6].张斌,翁惠新.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的返混特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7].刘伟.聚丙烯卧式搅拌床若干反应工程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

[8].刘伟,曹翌佳,王靖岱,阳永荣.聚丙烯卧式搅拌床反应器料面倾斜角的声发射检测[J].石油化工.2009

[9].曹翌佳,刘伟,王靖岱,阳永荣.基于吸引子比较法的卧式搅拌床反应器声发射故障诊断[J].化工学报.2009

[10].张斌,翁惠新,阳永荣.声发射技术测量卧式搅拌床反应器中的料位[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9

标签:;  ;  ;  ;  

搅拌床论文-刘贤东,奚英涛,由长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