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动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性,主语,语法,宾语,假说,互动,表征。
重动句论文文献综述
方甜,彭家法[1](2019)在《主语突显和致使性歧义重动句中的优先解读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致使性重动句存在主语-结果和宾语-结果两种解读,其中主语-结果为优先解读。无论主语-结果还是宾语-结果解读的生成都涉及句法上的删除,主语-结果义解读优于宾语-结果义解读是因为汉语具有主语突显的参数特点。(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敖小婷[2](2019)在《认知语法视域下结果重动句的概念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重动句即指一个句子里面带有两个相同的动词,其典型结构为S+VO+VR。其中,S代表主语,V代表重复的动词,O代表宾语,R代表结果补语。VO一起构成动宾结构,VR一起构成动补结构。自从王力先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语法理论》提出这类语法现象以后,~1其独特的句型结构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前人对重动句的研究成果,本文发现以往对重动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重动句的生成动因、分类以及信息结构的考察,甚少有学者从认知语法角度出发探究重动句的概念表征。本文以结果重动句为研究对象,在认知语法理论结合双向矢量模式的指导下,全面分析了其内部结构,并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语义表征做出了较详尽的描写。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叁点:首先,结果重动句有何语义特征;其次,如何创新性地对其进行分类;最后,在语义分析及分类的基础上,如何描写结果重动句的概念表征。本文从概念表征的角度为重动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同时,通过把物理学双向矢量概念引入语言学研究,有望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3-01)
钟小勇[3](2018)在《“都”与重动句的信息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动句VP_1、VP_2之间常出现"都","都_1"、"都_2"都有用例,两者句法特点不同,但都与重动句的信息结构有关,体现句法与信息结构的互动。实际用例中以"都_2"为主,则与重动句VP_1、VP_2倾向于表现超常关系相适应,这也是重动句信息结构的一种表现。(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丁婵婵[4](2018)在《重动句的语篇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动句是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它有其独特的语用功能。我们从重动句的语篇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重动句的语篇表现,重动句是广义因果语篇中的一个环节,常出现在包含有"原因—手段—结果"的叙述过程中,在语篇中用来解释原因或者表达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重动句的语用功能:评议性、非预期性及双重强调。(本文来源于《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滕佩利[5](2018)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重动句语法练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学实践当中,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工具,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练习是对外汉语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本好的对外汉语教材,离不开对讲、练两大部分的精心编排和设计。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教材还有着很大的研究空间,目前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整体设计、不同教材之间的对比等,对练习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个别语法项目练习设计的研究较少。重动句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也叫做复动句、动词拷贝句等,以重复动词、结构紧凑为特点,有其特定的意义,较频繁地出现于现代汉语口语当中。笔者选取重动句这一语法点,对几部当前被采纳教多的对外汉语教材展开了研究,主要考察当下对外汉语教材中有关重动句的练习设计情况。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留学生对于掌握这种特殊句式具有一定困难。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重动句的不同类型按难度做出排序,以此考察重动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讲练设计是否合理;以练习设计的目的及原则作为理论基础,提出练习的种类应分为机械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的观点。通过分析重动句练习中的具体题型,指出该类型练习题目的优缺点;调查并分析留学生习得重动句的偏误情况,对练习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学界对重动句的研究多偏重于本体知识研究,而对于重动句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考察较为缺乏;在选取部分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调查之后,发现重动句有在少数对外汉语教材中出现,但是课后没有单独设置针对重动句这一语法点的讲练;重动句在现代汉语日常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地位,因而,重动句着实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值得关注的语法点。笔者将重动句偏误类型与教材中相关语法点的练习设计情况相结合,找出当前教材中重动句练习设计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对重动句语法练习进行专门的设计,以期对改进重动句教学提供一份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叶磊[6](2018)在《汉语“(S)+V_1O+V_2得C”式重动句的历时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梳理了汉语“(S)+V_1O+V_2得C”式重动句自产生以来的演变轨迹,并对其演变机制作出了适当的解释。全文共五章,分别为引言、综述、正文两章及结语,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首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S)+V_1O+V_2得C”式重动句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并交代了本文的题旨、选题缘由、研究思路、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等。第二章为综述,主要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对重动句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通过综述我们发现,目前重动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共时平面,历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第叁章为本文的重点,考察了“(S)+V_1O+V_2得C”式重动句在宋元时期、明代、清代、现代汉语时期的句法语义特点,句法层面涵盖了谓语、宾语、补语等句法成分的构成以及句法功能,语义层面分析了补语的语义指向。第四章梳理了“(S)+V_1O+V_2得C”式重动句的历时演变特点并对其演变机制进行适当的解释。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发现,“(S)+V_1O+V_2得C”式重动句自宋元以来在句法成分、句法功能、补语语义指向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构成谓语的成分增多,构成宾语的成分形式逐渐变短,补语的类型增多,句法功能更加多样化等等,这些特点是其语法化不断增强的外在表现,而语法化增强主要得益于类推机制。第五章为结语,主要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S)+V_1O+V_2得C”式重动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陈陆琴[7](2018)在《“S+V1+(X1)+V2+X2”动词重动句的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动词所表达的意思、V1后面有无宾语和动词的及物性等角度,对具有"S+V1+(X1)+V2+X2"格式的动词重动句进行了重新分类,发现了先行研究没有注意到的重动句,即两个动词形式相同而意思不同的重动句以及两个动词及物性不同的重动句。像这样切换不同角度对句子进行分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先行研究没有注意到的新句型,而且也可以让我们找到动词重动句的一些新的特征,从而使我们能够对动词重动句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高逢亮[8](2018)在《重动句的口头释因格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动句(动词拷贝结构)有一种简省形式,即"V+O+V+的"结构格式,在口语交际中主要用来解释事情的原因。"V+O+V+的"所对应的完整形式是致使性重动句,它们都是主观过量构式。与致使性重动句不同,这种口头释因格式结构简短而凝固,意义焦点明确,所适用语境主要为答话或叙述的后续句。这种格式的使用符合会话的"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另外,"V+O+V+的"格式对"V+O"存在值得注意的选择倾向:容易导致非预期结果的行为更易进入"V+O+V+的"格式。(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钟小勇[9](2017)在《重动句、把字句及物性差异及其话语动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Hopper和Thompson的广义及物性理论,对真实语境中的重动句、把字句进行统计分析,显示重动句的及物性显着低于把字句,重动句、把字句及物性存在显着差异跟话语功能有关。文章对及物性参数进行了解读,使其更具可操作性,还提出了从话语角度验证"及物性假说"的思路,并以重动句、把字句及物性差异为例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7年04期)
李贤卓[10](2017)在《理解性练习、产出性练习与致使重动句习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汉语致使重动句教学中的练习模式为例,探讨汉语二语高难度语法项目教学中不同课堂练习模式的习得效果。研究发现,课堂教学显性学习过程中,理解性练习模式和产出性练习模式都能明显促进学习者习得语法项目,但两种模式的促学机制不同。教学实验表明:"显性学习+产出性练习"模式采用的读后缩写练习,有效联系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表现出显着的协同效应,因而习得效率更高。本研究也为"输出假说"提供了汉语二语习得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华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重动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所谓重动句即指一个句子里面带有两个相同的动词,其典型结构为S+VO+VR。其中,S代表主语,V代表重复的动词,O代表宾语,R代表结果补语。VO一起构成动宾结构,VR一起构成动补结构。自从王力先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语法理论》提出这类语法现象以后,~1其独特的句型结构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前人对重动句的研究成果,本文发现以往对重动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重动句的生成动因、分类以及信息结构的考察,甚少有学者从认知语法角度出发探究重动句的概念表征。本文以结果重动句为研究对象,在认知语法理论结合双向矢量模式的指导下,全面分析了其内部结构,并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语义表征做出了较详尽的描写。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叁点:首先,结果重动句有何语义特征;其次,如何创新性地对其进行分类;最后,在语义分析及分类的基础上,如何描写结果重动句的概念表征。本文从概念表征的角度为重动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同时,通过把物理学双向矢量概念引入语言学研究,有望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一种有益的尝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动句论文参考文献
[1].方甜,彭家法.主语突显和致使性歧义重动句中的优先解读现象[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2].敖小婷.认知语法视域下结果重动句的概念表征[D].温州大学.2019
[3].钟小勇.“都”与重动句的信息结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4].丁婵婵.重动句的语篇语用研究[J].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018
[5].滕佩利.对外汉语教材中的重动句语法练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6].叶磊.汉语“(S)+V_1O+V_2得C”式重动句的历时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8
[7].陈陆琴.“S+V1+(X1)+V2+X2”动词重动句的分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
[8].高逢亮.重动句的口头释因格式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18
[9].钟小勇.重动句、把字句及物性差异及其话语动因[J].世界汉语教学.2017
[10].李贤卓.理解性练习、产出性练习与致使重动句习得[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