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包括有套设在相线和零线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TA,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连接有控制相线和零线通断的主开关KM1,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与主开关KM1之间相线上顺次连接有限流电阻R、自动检测开关,所述自动检测开关另一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二次线圈输出端顺次连接有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和具有掉电记忆功能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用于驱动自动检测开关通断的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用于在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检测到零序电流时控制主开关KM1断开的脱扣装置。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包括有套设在相线和零线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TA,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连接有控制相线和零线通断的主开关KM1,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与主开关KM1之间相线上顺次连接有限流电阻R、用于上电自动检测时触发使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产生零序电流的自动检测开关(1),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另一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二次线圈输出端顺次连接有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和具有掉电记忆功能的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连接有用于驱动自动检测开关(1)通断的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用于在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检测到零序电流时控制主开关KM1断开的脱扣装置(5)。
设计方案
1.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包括有套设在相线和零线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TA,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连接有控制相线和零线通断的主开关KM1,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与主开关KM1之间相线上顺次连接有限流电阻R、用于上电自动检测时触发使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产生零序电流的自动检测开关(1),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另一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二次线圈输出端顺次连接有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和具有掉电记忆功能的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连接有用于驱动自动检测开关(1)通断的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用于在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检测到零序电流时控制主开关KM1断开的脱扣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连接有用于当脱扣装置(5)不能使主开关KM1断开时进行声光报警的声光报警器(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相线连接有用于向控制器(3)供电的电源电路(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为晶闸管Q1,晶闸管Q1正极端与限流电阻R连接,晶闸管Q1负极端分别与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电容C1一端连接,电容C1另一端分别与晶闸管Q1门极端、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为受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驱动的机械开关KM2。
6.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包括有套设在相线和零线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TA,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连接有控制相线和零线通断的主开关KM1,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相线上顺次连接有限流电阻R、用于上电自动检测时触发使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产生零序电流的自动检测开关(1),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与主开关KM1之间零线与自动检测开关(1)另一端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二次线圈输出端顺次连接有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和具有记忆功能的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连接有设置于主开关KM1负载侧用于检测主开关KM1通断的主开关通断检测器、用于驱动自动检测开关(1)通断的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用于在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检测到零序电流时控制主开关KM1断开的脱扣装置(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连接有用于当脱扣装置(5)不能使主开关KM1断开时进行声光报警的声光报警器(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相线连接有用于向控制器(3)供电的电源电路(7)。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为晶闸管Q1,晶闸管Q1正极端与限流电阻连接,晶闸管Q1负极端分别与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电容C1一端连接,电容C1另一端分别与晶闸管Q1门极端、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为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驱动的机械开关KM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由于用电不当或者线路漏电造成的电气灾难时有发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低压配电系统中安装漏电保护器是避免人身电击伤亡事故和漏电而引起的电气火灾、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有效措施。大多数国家的电气安装规程要求定期的检测保护器的性能,我国电力安全规程,漏电保护器至少每个月要进行一次检测,验证漏电保护功能是否正常。但是,有超过90%的用户并没有按要求定期检测,其风险不容低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包括有套设在相线和零线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TA,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连接有控制相线和零线通断的主开关KM1,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与主开关KM1之间相线上顺次连接有限流电阻R、用于上电自动检测时触发使零序电流互感器TA 产生零序电流的自动检测开关1,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另一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二次线圈输出端顺次连接有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和具有掉电记忆功能的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 连接有用于驱动自动检测开关1通断的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用于在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检测到零序电流时控制主开关KM1断开的脱扣装置5。
所述控制器3连接有用于当脱扣装置5不能使主开关KM1断开时进行声光报警的声光报警器6。
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相线连接有用于向控制器3供电的电源电路7。
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为晶闸管Q1,晶闸管Q1正极端与限流电阻R连接,晶闸管Q1负极端分别与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电容C1一端连接,电容C1另一端分别与晶闸管Q1门极端、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 连接。
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为受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驱动的机械开关 KM2。
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包括有套设在相线和零线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TA,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连接有控制相线和零线通断的主开关KM1,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相线上顺次连接有限流电阻R、用于上电自动检测时触发使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产生零序电流的自动检测开关1,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与主开关KM1之间零线与自动检测开关1另一端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二次线圈输出端顺次连接有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和具有记忆功能的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 3连接有设置于主开关KM1负载侧用于检测主开关KM1通断的主开关通断检测器、用于驱动自动检测开关1通断的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用于在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检测到零序电流时控制主开关KM1断开的脱扣装置5。
所述控制器3连接有用于当脱扣装置5不能使主开关KM1断开时进行声光报警的声光报警器6。
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相线连接有用于向控制器3供电的电源电路7。
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为晶闸管Q1,晶闸管Q1正极端与限流电阻连接,晶闸管Q1负极端分别与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电容C1一端连接,电容C1另一端分别与晶闸管Q1门极端、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 连接。
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为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驱动的机械开关K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上电时自动检测漏电保护器。
2、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源线符号说明:L为相线,N为零线,PE为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包括有套设在相线和零线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TA,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连接有控制相线和零线通断的主开关KM1,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与主开关KM1之间相线顺次连接有限流电阻R、用于上电自动检测时触发使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产生零序电流的自动检测开关1,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另一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二次线圈输出端顺次连接有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和具有掉电记忆一次上电功能的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连接有用于驱动自动检测开关1通断的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用于在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检测到零序电流时控制主开关 KM1断开的脱扣装置5。
其中,所述控制器3连接有用于当脱扣装置5不能使主开关KM1断开时进行声光报警的声光报警器6。
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为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驱动的机械开关KM2。
每次要用电时操作手动把手合上主开关KM1,触点闭合实现一次上电,控制器3控制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驱动机械开关KM2闭合,此时电流经过限流电阻R从相线L流到零线N,零序电流互感器TA输出剩余零序电流经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处理后,向控制器3输出触发信号,控制器3 输出跳闸信号使脱扣装置5脱扣,使主开关KM1触点断开,即说明漏电保护器正常,同时控制器3掉电记忆已实现一次上电,随后再次操作手动把手合上主开关KM1,触点闭合实现二次上电,此时控制器3控制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使自动检测开关1为断开状态并消去上电记忆,用户可开始用电;同理,往后断电后,用户需二次合上主开关KM1上电才能开始用电。
若控制器3控制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驱动机械开关KM2闭合时,主开关KM1不跳闸,触点不断开,仍为合上状态,负载上有电压,即漏电保护器出现故障,此时控制器3控制声光报警器6进行声光报警。
所述限流电阻R与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之间连接有手动检测时触发使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产生零序电流的手动检测开关SB,用户还能通过触发手动检测开关SB对漏电保护器进行手动检测,同理触发手动检测开关SB后,电流经过限流电阻R从相线L流到零线N,零序电流互感器TA输出剩余电流经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处理后,向控制器3输出触发信号,控制器3输出跳闸信号使脱扣装置5脱扣,使主开关KM1触点断开,即说明漏电保护器正常;若主开关KM1不跳闸,触点不断开,即漏电保护器出现故障,此时控制器3控制声光报警器6进行声光报警。
在手动检测后,手动合上主开关KM1时,也需进行一次上电自动检测,二次上电才能使用。
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相线连接有用于向控制器3供电的电源电路7。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为晶闸管Q1,晶闸管Q1正极端与限流电阻连接,晶闸管Q1负极端分别与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电容C1一端连接,电容C1另一端分别与晶闸管Q1门极端、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连接。
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利用晶闸管Q1的触发导通替代继电器机械开关 KM2触点闭合导通,可防止机械触点频繁通断影响寿命。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包括有套设在相线和零线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TA,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连接有控制相线和零线通断的主开关KM1,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相线顺次连接有限流电阻R、用于上电自动检测时触发使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产生零序电流的自动检测开关1,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与主开关 KM1之间零线与自动检测开关1另一端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二次线圈输出端顺次连接有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和具有记忆一次上电功能的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连接有用于驱动自动检测开关1通断的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用于在零序电流信号处理器2检测到零序电流时控制主开关 KM1断开的脱扣装置5。
其中,所述控制器3连接有用于当脱扣装置5不能使主开关KM1断开时进行声光报警的声光报警器6。
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为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驱动的机械开关KM2。
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电源电路接在电源侧,主开关KM1断开后,不影响电源电路工作,因此控制器3无需掉电记忆功能,只需一次上电记忆即可。
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TA电源侧相线连接有用于向控制器3供电的电源电路7,使控制器3一直处于通电状态。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所述自动检测开关1为晶闸管Q1,晶闸管Q1正极端与限流电阻连接,晶闸管Q1负极端分别与零序电流互感器TA负载侧零线、电容C1一端连接,电容C1另一端分别与晶闸管Q1门极端、自动检测开关驱动器4连接。
与实施例三区别在于利用晶闸管Q1的触发导通替代继电器机械开关 KM2触点闭合导通,可防止机械触点频繁通断影响寿命。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应用于安装式漏电保护器,还可以应用于轨导式漏电保护器、带漏电保护的电源插座或插排、带漏电保护的移动电源插座或插排、带漏电保护的电源插头、带漏电保护的电源插头插座或插排转换器,等有关单、三相电源的设备,在此不一一列举,凡在有关电源的漏电保护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3427.6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62141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H02H 3/33
专利分类号:H02H3/33;H02H3/04;H02H1/00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陈劲游
第一申请人:陈劲游
申请人地址: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西河东路5号
发明人:陈通;陈劲游
第一发明人:陈通
当前权利人:陈劲游
代理人:谢自安
代理机构:44211
代理机构编号: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漏电开关论文; 零序电流论文; 零序电流互感器论文; 电源控制器论文; 零序电压论文; 晶闸管论文; 零线论文; 相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