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电场论文_何超,朱志鹏,郝英男,巴德纯,岳向吉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加电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场,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离子,液体,偶氮染料。

外加电场论文文献综述

何超,朱志鹏,郝英男,巴德纯,岳向吉[1](2019)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脂质体药物颗粒靶向输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质体靶向给药技术属于第四代定向给药系统,它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防止因人体代谢和分解而造成的药效损耗,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并提高药物生物活性,而利用外场力控制脂质体颗粒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本研究通过采用DEM-CFD耦合的方法建立外加电场作用下阳离子脂质体颗粒在微血管中的输送模型,并考虑颗粒接触、电荷中和、库仑力、电场力等作用因素。分析研究电场强度大小,颗粒粒径大小对带电颗粒分布,运动轨迹,滞留时间长短以及目标区域的捕获率的影响,并获得特定粒径颗粒的最优场强。本研究将为带电脂质体靶向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国际真空科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4)

蔡言红,张琪雯,柴晓蝶,赵元寿,孙先锋[2](2019)在《外加电场对原油微生物修复油污土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混合菌株与电场强化技术,对长庆油田油污土壤进行降解模拟实验。因不同电场强度刺激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效应不同,表现出的底物降解效果也会有差异,故以0 V/m作为对比,探讨100 V/m,120 V/m,140 V/m,160 V/m电场强度对混合菌株生长繁殖和迁移特征的影响。实验表明,生长促进趋势先增后减,电场强度0~120 V/m表现为生长促进作用,并在120 V/m时达到最大值,140 V/m时几乎不受电场影响,而160 V/m则表现为生长抑制作用。将优选电场与混合菌株耦合技术应用到实际油污土壤样品修复中。结果表明,土壤中油污降解率最高达到90.2%;相比无电场作用,油污去除率提高了19.2%。(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洪波[3](2019)在《外加电场辅助流化床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化床反应器中静电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反应器的长周期操作,因此综述了外加电场对流化的影响。总结了外加电场流化床的研究历史,分析了外加电场对气泡行为和颗粒运动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介绍了外加电场辅助纳米流化的最新进展。外加电场有可能实现破碎聚团、强化纳米流化的目的,该结果可为外加电场流化床的发展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9年03期)

王超囡[4](2019)在《外加电场下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首先搭建了基于电场工况下的摩擦学测试平台,选择六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在钢/钢摩擦副上进行摩擦磨损实验,设计研究了电场方向(正、负两个方向)、电场强度(0 V、±0.2 V、±0.4 V、±0.6 V、±0.8 V、±1.0 V)、载荷(1 N、3 N、5 N、10 N、20 N)、频率(0.5 Hz、1 Hz、2 Hz、3 Hz)等因素对其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分析,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对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离子液体的摩擦学行为进行测定,利用Micro-XAM型激光共聚焦叁维表面轮廓仪对磨痕表面进行表征,利用JSM-5600 LV型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磨痕表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PHI5702型多功能电子能谱仪对磨痕表面的元素分布和价态等进行微观检测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具有不同阳离子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外加电场环境下,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在不同电场强度、不同频率、不同载荷条件下,随着烷基链长的不断增长,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变化规律。控制载荷和频率相同,烷基侧链长度的不断增长使之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其摩擦系数逐渐减小;控制电位和载荷相同,在不同的频率下摩擦系数则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控制电位和频率相同,不同载荷时,摩擦系数则随着烷基侧链长度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同时,电场方向对以上条件没有明显影响。2.研究具有不同阴离子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外电场工况下,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在不同电场强度、不同频率、不同载荷条件下,其摩擦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在上述叁种情况下,此叁种离子液体的减磨耐磨性能均表现为:四氟硼酸盐的耐磨性能优于氯盐优于硝酸盐。同时,电场方向的变化对以上规律没有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兰聪,罗源兵,陈景,甘戈金[5](2019)在《基于外加电场加速碳硫硅钙石腐蚀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外加直流电场和交变电场作用下,腐蚀介质离子的迁移量和不同龄期的腐蚀程度,通过XRD图谱分析了碳硫硅钙石的侵蚀过程,对比了电场对其离子迁移和碳硫硅钙石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介质离子的迁移主要通过浓度差以及外加电场作用力加速侵入试块中;直流电场比交变电磁场促进离子迁移更加明显;碳硫硅钙石形成的进程主要包括离子迁移、产生膨胀性物质(加速离子迁移)、经过AFt转变形成碳硫硅钙石3个阶段。(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王启明,石旭,朱茜茜,崔永明,彭其安[6](2019)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希瓦氏菌对活性红3BS脱色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希瓦氏菌(Shewanellaoneidensis) MR-1为实验菌株,研究其对偶氮染料活性红3BS的脱色效果。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脱色效率的因素(电子供体浓度、电子穿梭体浓度,染料浓度,p H)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脱色条件为:电子供体(乳酸钠)浓度为15mM,电子穿梭体(蒽醌-2,6-磺酸钠)浓度为2μM,活性红3BS染料浓度为50mg/L,p H为7. 0。在最佳脱色条件下,外加电场对希瓦氏菌脱色效果有显着的影响,在电压1. 4v-1. 8v范围内,随着电压的增大,脱色率增加,且脱色24h时脱色率已达最大值,较未加电场而言,大大缩短了脱色时间。(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王超囡,刘小琴,曹宏伟,彭成龙,孙初锋[7](2018)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离子液体在摩擦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几年来,在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因薄膜润滑状态下的城膜特性和摩擦学行为发展迅速,使人们对纳米级润滑薄膜的摩擦学方面有了了解。但对纳米级润化薄膜在电场情况下的成膜特性研究很少,且对部分现象的揭示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较为匮乏,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近些年来在通入外加电场后离子液体的摩擦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的综述。(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8年07期)

樊琰[8](2018)在《外加电场对等离子体改性超滤膜的协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外加电场对低温氮等离子体改性超滤膜的协同效应。选用聚砜(PSF)超滤膜为实验对象,在不同电场位置、电压、放电功率和处理时间等条件下改性,通过对PSF超滤膜改性前后接触角的测量表征超滤膜的亲水性能,对纯水通量和BSA通量等参数的测定研究PSF超滤膜的分离能力和抗污染能力;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膜表面形貌;利用发射光谱法和Langmuir探针法对低温氮等离子体改性过程实时诊断,获得氮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等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外加电场协同低温氮等离子体改性聚砜(PSF)超滤膜的最佳条件为电场位置30cm,电压70V,放电功率80W,处理时间90s,体系压强20Pa。位于距放电中心30cm处的PSF超滤膜接触角由原膜的80°降低为24°,相对于未加电场协同等离子体改性PSF膜接触角的44°还低。提高PSF超滤膜的亲水性能,并且外加电场协同等离子体改性PSF超滤膜效果更佳。(2)外加电场协同低温氮等离子体改性后PSF超滤膜的纯水通量、牛血清蛋白(BSA)通量由PSF原膜的19 L/(m~2·min)、7 L/(m~2·min)分别增大为31 L/(m~2·min)、22 L/(m~2·min);通量衰减率和污染率由原膜的66%、54%分别降低为31%、22%;对BSA的截留率由原膜的72%提高为95%。经外加电场协同氮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后,PSF超滤膜的分离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均明显增强。SEM照片显示在外加电场协同作用下,低温氮等离子体对PSF膜表面的刻蚀程度减弱。(3)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由不同价态的N离子谱线(N_(II)、N_(III)、N_(IV)和N_V等)组成,出峰位置集中在330-440nm范围内,并在355.9nm处出现最高峰。外加电场协同低温氮等离子体改性PSF超滤膜过程中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分别为2.1×10~4K、5.3×10~(15)m~(-3),在最佳改性条件下处理超滤膜,等离子体电子密度适当增大,粒子活性适中,膜表面自由基反应程度完全,能够生成更多的极性基团从而提高超滤膜的亲水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8-05-27)

徐国亮,刘富霞,路战胜,王冉[9](2018)在《外加电场对一维链式分子(SiO_2)_(10)电子结构和光谱的调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维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是当前发光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高效发光材料的候选材料,需要了解其电子结构参数和光谱数据。选取一维链式结构的(SiO_2)_(10)分子为研究对象,在利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得到分子基态构型的基础上,研究外加电场强度对该分子电子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TD-B3LYP方法系统分析了外加电场强度对分子激发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外加电场时,得到的分子电子结构参数与已有文献值完全吻合;各单元环中Si-O键键长增加或减小与施加电场的方向密切相关;在激发特性方面,分子在240nm附近出现的吸收峰与已有实验结果相吻合,而得到的强度更强的180nm吸收峰是少有文献提及的;随外加电场强度增强,各激发态激发能减小,吸收谱线波长出现一定的红移;特定的外加电场会使一些禁戒的激发态变为可跃迁的激发态,这意味着可以利用特定的外加电场调控来实现分子吸收某些特殊波长的谱线。(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魏赛美,石振刚[10](2018)在《外加电场法改变等离子体鞘套电子密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空间飞行器在高空稀薄大气层内高速飞行时产生的等离子体鞘套会在某一个高度范围内引起飞行器与目地面之间通信中断的问题,提出了外加电场改善等离子体鞘套电子密度的方法,通过建立动力学方程从信号链路角度出发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在等离子体鞘套层外加电场与未加电场时在不同频率电磁波为变量的基础上进行衰减损耗的比较,从而探讨外加电场法降低鞘套边界层电子密度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如何减弱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衰减作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8年13期)

外加电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混合菌株与电场强化技术,对长庆油田油污土壤进行降解模拟实验。因不同电场强度刺激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效应不同,表现出的底物降解效果也会有差异,故以0 V/m作为对比,探讨100 V/m,120 V/m,140 V/m,160 V/m电场强度对混合菌株生长繁殖和迁移特征的影响。实验表明,生长促进趋势先增后减,电场强度0~120 V/m表现为生长促进作用,并在120 V/m时达到最大值,140 V/m时几乎不受电场影响,而160 V/m则表现为生长抑制作用。将优选电场与混合菌株耦合技术应用到实际油污土壤样品修复中。结果表明,土壤中油污降解率最高达到90.2%;相比无电场作用,油污去除率提高了19.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加电场论文参考文献

[1].何超,朱志鹏,郝英男,巴德纯,岳向吉.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脂质体药物颗粒靶向输送研究[C].第十四届国际真空科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9

[2].蔡言红,张琪雯,柴晓蝶,赵元寿,孙先锋.外加电场对原油微生物修复油污土壤的影响[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9

[3].张洪波.外加电场辅助流化床的研究进展[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9

[4].王超囡.外加电场下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

[5].兰聪,罗源兵,陈景,甘戈金.基于外加电场加速碳硫硅钙石腐蚀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9

[6].王启明,石旭,朱茜茜,崔永明,彭其安.外加电场作用下希瓦氏菌对活性红3BS脱色效果研究[J].江西化工.2019

[7].王超囡,刘小琴,曹宏伟,彭成龙,孙初锋.外加电场作用下离子液体在摩擦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18

[8].樊琰.外加电场对等离子体改性超滤膜的协同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

[9].徐国亮,刘富霞,路战胜,王冉.外加电场对一维链式分子(SiO_2)_(10)电子结构和光谱的调制特性[J].光学学报.2018

[10].魏赛美,石振刚.外加电场法改变等离子体鞘套电子密度[J].科技创新导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基于MOSFET方法讨论纳米线场效应晶体...声学模、光学模和电荷密度随时间...在未加电场时制备的ZnO粒子形貌熔渣脱氧过程示意图压电效应原理图电火花和电流变抛光复合加工

标签:;  ;  ;  ;  ;  ;  ;  

外加电场论文_何超,朱志鹏,郝英男,巴德纯,岳向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