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芹邱伟何文梅陈静(广元市中心医院骨科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发生的一些疾病、并发症,从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高质量的护理。方法综合分析、文献查阅、经验总结。结果老年患者在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合理用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感染的预防、皮肤护理、假体脱位的预防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与否,所以,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结论老年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非常有效的方法,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髋关节置换的成功。
【关键词】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284-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的髋关节疾病患者所接受。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手术[1-2]。而老年患者多数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疾病、心脏疾病等,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失血多。术后也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肺脑栓塞、髋关节脱位、感染、压疮等,增加了术后护理难度。必须在护理中实施了预见性的术后护理干,并配合早期的下肢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1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据统计,国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47.1%[3]。所以应该高度重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小腿疼痛,且呈进行性加重,皮肤颜色变紫色,皮肤温度升高,甚至出现胸闷、口唇紫绀,呼吸困难等。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主诉,若患者站立后有下肢沉重、胀痛感,即警惕有深静脉血栓可能,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1.1术后一般护理:术后每2小时抬臀一次,促进骶尾部血液循环,术后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注意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按摩受压皮肤,促进血液循环;翻身后轻拍背部,鼓励多做深呼吸与主动咳嗽排痰,促进微循环,降低血黏度,预防血栓形成。
1.1.1髋关节置换术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
1.1.2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
1.1.3检查伤口内放置的负压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凝血块阻塞,对于引流管受压,曲折,漏气等现象,一旦发现及时予以纠正,一般术后48h拔除引流管。
1.2合理应用药物: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静滴,连用7d。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观察有无出血征象,有无过敏反应及其不良反应。应用低分子肝素期间应监测凝血功能。
1.3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宜尽早被动或主动活动,麻醉作用一消失,即鼓励患者作踝关节、膝关节的早期主、被动屈伸活动、根据病情作关节被动活动锻炼。负压拔出后,病情许可时应及早下床行走练习。锻炼前劝告患者要克服疼痛,或锻炼前30min给予口服止痛药,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进行锻炼。锻炼以循序进行,以不感疲劳为主,达到机械性预防深静脉血栓[4]。
1.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生理活动需要,适宜选择清淡低脂易消化食品,鼓励多食维生素与粗纤维的新鲜蔬菜与水果。如西红柿、韭菜、芹菜、菌类、香蕉、苹果、葡萄等术后应尽早进食,待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嘱患者多饮水,1000—1500mL/d,使血液稀释,降低血黏稠度[5]。维持生理平衡遵医嘱补充足量的液体与新鲜血液,因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失血较多,术中输新鲜血液可防止细胞变形,减少红细胞聚集。充足的液体防止血液浓缩、降低血液粘稠度。对老年患者应注意输液速度,避免引起心衰。
2感染的预防护理
2.1防止伤口感染:术前3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波动于正常范围,并尽可能保持平稳[6]。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洁、干燥,如果伤口渗血较多,要及时更换敷料,给予伤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及有效的负压,每日更换负压装置,以便及时引流出积血,以免血液残留而继发感染。
2.2防止肺部感染: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对呼吸频率、深度、呼吸音强弱及肺部听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咳嗽等动作,协助病人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排痰,全麻病人可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人及沐舒坦等药物稀释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的发生。
2.3防止泌尿道感染: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尿管受压,扭曲及尿液逆流,每日尿道外部护理2次,更换尿袋1次;及早夹闭尿管,间断放尿,以尽早拔除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尽量避免进行膀胱冲洗及避免反复插尿管。
3皮肤护理
3.1对皮肤完整的患者应给予正确的预防措施,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保持床平整、干燥、无渣屑。
3.2对大小便失禁、出汗者,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勤换内衣裤。
3.3鼓励患者增进饮食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7]。预防压疮的发生。
3.4卧气垫床,晨晚间清洁皮肤后扑爽身粉,病情许可时,2h翻身1次,翻身后用50%酒精或红花酒按摩受压皮肤。
3.5护士交接病人必须交接患者的卧位、局部皮肤情况。
3.6指导患者使用牵引床进行抬臀训练。
4假体脱位的预防护理
4.1发生原因:假体脱位也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6~8周内易发生。其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及家属护理知识缺乏、搬运不当、体位控制不严[8]。
4.2体位:术后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两腿间放置软枕,必要时用矫形鞋(即丁字鞋);半卧位,患髋屈曲应小于45度,尽量不侧卧;早期脱位,在麻醉下手法闭合复位,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再次引起脱位的肢体动作,必要时可行外展支架和石膏固定,甚至牵引[9]。
5疼痛护理
5.1疼痛的原因:由于手术本身具有创伤性,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术后当天疼痛剧烈(麻醉药效过后),2~3d疼痛可缓解,5—7d后即可适应(排除感染的情况)[10]。
5.2护理干预措施:
5.2.1做好心理护理,采取放松疗法,分散其注意力。
5.2.2患者一般夜间疼痛明显,因此夜间值班护士尤应注意观察和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予以止痛。
5.2.3术后3天患者仍诉有疼痛时,要观察切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情况,还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警惕切口感染的发生[11]。
6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
6.1床上功能锻炼:手术当天避免过多活动,术侧肢体于外展中立位以防术后脱位,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注意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防止假体脱位及伤口出血。
6.2将术后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交待,以取得合作。术后第1天即进行床上活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但所有的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股四头肌练习,双侧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用力收缩、放松,如此反复[12]。
6.3离床功能锻炼:术后病人3-4d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锻炼,在离床运动前应加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病人下床先移到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拄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左右不负重,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13]。
7健康教育
7.1应该告知患者用双拐杖至无疼痛及跛形时再使用单手杖直至弃杖;防止患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
7.2健侧卧位时两腿之间要置一枕头,不要坐沙发和矮椅子,坐在椅子上时不要将身体前倾,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要屈髋超过90°避免重体力活动以及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患侧倾斜、在不平整路面行走、翘二郎腿或身体前倾等;保持健侧翻身时髋关节伸直内收外旋位、下肢外展中立位;6~8周屈髋≤90°。
7.3出现髋关节异常,及时到医院复查咨询。
8讨论
8.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积极有效的各项护理措施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和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髋关节置换的成功。
8.2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出院后继续行屈髋锻炼,术后6周时髋关节可屈曲达到90°,日常个人卫生如洗澡、上厕所等应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术后3个月,6个月可再次检查,鼓励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必须避免髋关节过度负重如爬,提重物,跑步,长时间站或坐,防止发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00.
[2]InoueA,AsaumiK,EndoH.AssessmentofHeadWearMoreTnanTenYearsafterTotalHipAahroplasty:22一F/IFI'IZirconiavs[J].MetalHeads.ActaMedOkayama,2006,60(6):311-318.
[3]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5-157.
[4]张雪梅,冯岚,杨晓燕.高龄高危患者行膝、髋关节置换围手术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20-21.
[5]何昭华,邹水南,曹庚秀等.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77-78.
[6]陈优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5(15):109-110.
[7]杨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1(1):l5.
[8]王惠玲,张晓萍,付艳,等.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685-686.
[9]史占军,李朋,王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18):1389.
[10]杜克,王守志.骨科学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1:165.
[11]李桂珍,曾锦霞,陀健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广西医学,2009,31(8):1220-1221.
[12]孙涛,李云.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法[J].护理学杂志,2000,15(5):270.
[13]宋良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31):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