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太仓2154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局麻药对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前臂与手部手术治疗,在超声的引导下给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并采用局麻药物辅助手术治疗。依照信封随机分组方案进行分组,共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30例的A组、B组、C组,对应的麻醉药物剂量分别为32mL、24mL、16mL,分析三组手术治疗患者不同剂量药物的麻醉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麻醉见效时间分别为(12.82±4.11)min、(11.82±4.21)min、(14.16±6.08)min、(15.72±6.08)min,分别与其他两组患者相比较时间均较长,P<0.05;另外,A、B两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C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使得局部麻醉用药量明显减少,值得推荐采纳。
【关键词】腋路臂丛神经;麻醉阻滞效果;超声引导;不同剂量;局部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099-01
临床上一类较为常用的麻醉方法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上对该类麻醉方式进行超声引导的报道逐渐增多,有关研究显示[1],给予超声引导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进一步提高麻醉效果,药物见效迅速,安全可靠,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为了对该项麻醉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探讨,本文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辅助手术治疗,分析其用药效果,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均详细同其讲解手术治疗的方法、麻醉方法、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获得其知情同意,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前臂与手部手术治疗,在超声的引导下给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并采用局麻药物辅助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外周神经损伤、出血凝血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依照信封随机分组方案进行分组,共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30例的A组、B组、C组,对应的麻醉药物剂量分别为32mL、24mL、16mL。
A组:男性患者占据百分比为56.67%,女性患者占据百分比为43.33%,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65岁与20岁,中位数年龄为(41.23±3.28)岁;B组:男性患者占据百分比为60.00%,女性患者占据百分比为40.00%,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66岁与19岁,中位数年龄为(40.69±3.08)岁;C组:男性患者占据百分比为53.33%,女性患者占据百分比为46.67%,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分别为64岁与20岁,中位数年龄为(41.63±3.46)岁。将三组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
1.2麻醉方法
对三组患者均进行外周静脉开放,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将患臂进行外展,外展角度为90度,同时对患者前臂采取仰位,进行高频超声腋路臂丛神经扫描方式,超声频率控制在10-14MHZ之间,并依照“一针四点法”进行扫描,在超声实时监控下进行进针,等到回抽未见血液流出后给予适量的麻醉药物于患者目标神经周围,同时注意对针尖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药物能够将神经阻滞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等完全包绕,并给予适量的罗哌卡因(0.75%)与利多卡因(2%)等容量混合液进行局麻用药,其中A组麻醉药物剂量为32mL,B组为24mL,C组为16mL。
超声引导、局麻用药等均由专人进行操作,若手术治疗前患者阻滞效果不佳无法正常进行手术,需给予适量的咪唑安定合剂、芬太尼等将麻醉药效适当提高,若麻醉效果仍然不佳需及时进行全麻治疗。
1.3评价指标与判定标准
(1)麻醉见效时间:指的是注射麻醉药物后至针刺各个神经支配区域且患者未感觉疼痛的时间[2]。
(2)麻醉持续时间:指的是局麻用药后至手术针刺患者各个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时间,并给予石膏进行固定等到患者感觉到疼痛或者有知觉为标准[3]。
1.4统计学处理
将三组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记录至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见效时间
C组患者的麻醉见效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见下表1。
2.2麻醉持续时间
A组、B组、C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5.39±0.98)h、(5.12±0.78)h、(3.62±0.75)h,由此可知,C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进步,将其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报道越来越多,临床研究显示,给予超声高频探头利于臂丛声像图的清晰显示,并能够实时跟踪针头的移动,利于麻醉效果的增强。以往临床上认为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需辅助较多的局部麻醉药物才可能达到较佳的临床阻滞效果,但是部分学者[4]提出给予超声引导方式可使得局麻药物剂量降低,但是其对于具体的局麻药物剂量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有关研究显示[5],人体腋窝神经血管鞘内部伴有筋膜组织分隔,将使得局麻药物的扩散受到限制,因此,若将局麻药物剂量增加来提高麻醉效果并不适用。因此,借助高频超声进行引导可清晰显示出患者腋路臂丛神经、血管、肌肉等情况,利于穿刺针的穿刺,以防对患者血管与神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还可清晰关注注射的局部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利于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一旦局部麻醉药物未进行扩散,可及时对针尖位置进行调整,后继续进行观察,直到药物可以将患者神经包裹即可。该种注射药物治疗方式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从而有效减少了神经阻滞局麻药物的剂量,保证了超声引导下进行局麻用药的优势。
本次研究显示,对A、B、C三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局麻用药,选用局麻药物剂量分别为32mL、24mL、16mL,结果显示,A、B两组患者在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等方面的麻醉见效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患者,P<0.05,另外,A、B两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相比C组患者明显较长,P<0.05。
综上情况可知,采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使得局部麻醉用药量明显减少,值得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张颖辉,刘学治,伊敬东等.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前臂手术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7):891-892.
[2]张东晖.不同剂量局麻药对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5,21(23):146-147.
[3]文四成,陈潜沛,邓蕊等.超声可视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3):398-400.
[4]陈云俊,夏艳,夏新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1):1101-1103.
[5]陈培敏.超声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中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