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码交织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程,算法,译码,相关性,收尾,矩阵,差错。
码交织器论文文献综述
向明尚,张志华,潘丽艳[1](2019)在《基于FPGA的极化码交织器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化码作为信道编码,对于突发的连续错误纠正能力有限,可采用交织技术加以解决。分析3GPP交织模式定义和子交织模式的实现算法,以FPGA为基础,利用ROM模块设计存储交织模式的模式存储器,利用RAM模块设计存储编码信息的数据存储器。根据交织算法设计控制电路,设计和实现了交织器数字电路,经仿真测试电路工作理想,可以实现5G控制信道短码传输中的交织过程。(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2期)
吴昭军,张立民,钟兆根[2](2019)在《基于最大序列相关性的Turbo码交织器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算法在Turbo码交织器识别中存在低信噪比适应性差,且识别性能随交织长度增加而急剧恶化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最大校正序列相关的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已识别的交织位置序列对每一帧交织位置上的信息序列进行估计,通过遍历可能的交织位置,并作互相关运算,当遍历位置为交织映射关系时,该位置上的数据序列与估计序列具有最大的相似度,从而完成交织位置识别;然后充分利用这些交织位置上的序列,分别估计出校正数据序列,将校正的序列再与原始序列迭加,完成码元校正,直到所有的交织关系识别完成。所提算法直接利用了截获的软判决信息,同时能够实现码元校正,这就克服了以往算法的两个缺点。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1dB,交织长度为1 024时,所提出算法仅仅需要1 000数据帧,就能达到100%的识别率,与以往算法相比,性能提升2~3dB,同时完成一次可靠识别所需的数据量仅需以往算法的1/4。(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田晓燕,魏娜,范泽铭,张锁良[3](2018)在《RA码交织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复累积码(Repeat Accumulate Code,简称RA码)综合了Turbo码和LDPC码的优点,可以进行线性时间的编码及译码,成为了近年来信道编码技术研究的热点。为了改善重复累积码的性能,对其交织器进行优化设计。在几种常见的交织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奇偶分组交织器的设计方法,并在AWGN信道下基于BP译码算法完成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奇偶分组交织器优于分组交织器,大大降低了信息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避免了校验矩阵中两类四环的产生,可以提高信息在信道中传输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陈泽亮,李静,彭华,巩克现,王浩[4](2018)在《利用Gibbs采样进行优化的Turbo码交织器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校验方程符合度方法前面交织关系识别会严重影响其后所有交织关系识别的不足,本文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算法根据原算法性能受限的原因进行方法设计,利用识别可靠度找到交织识别错误位置,并从降低复杂度角度出发,根据编码器的记忆特性,仅针对部分相关数据采用Gibbs样本法得到条件概率进行纠错.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较原算法性能改善明显,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达到相同识别性能时所需数据量减少一半;在相同数据量条件下,达到相同正确率时的信噪比增益约为1dB.(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谭妥[5](2017)在《Turbo码交织器盲识别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协作通信领域,接收方为了能够精确地获取发送方发送的信息源码,需要通过对接收的数据作信道编码方式的分析,识别发送方所用的信道编码方式,然后反过来再用这些识别出的信息去对接收的信息数据译码,还原一系列的信息源码。Turbo码当前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协议中,然而对于Turbo码的盲识别研究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本文针对Turbo码交织器的盲识别技术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已有的Cote算法和Cluzeau算法,分析得出Cote算法复杂度较低,但抗误码性能较差,而Cluzeau算法复杂度高,但抗误码性能较好。之后在Cote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算法改进,通过将软信息比特引入到盲识别算法中,提出一种基于软比特特征向量的Turbo码交织器盲识别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复杂度、抗误码性能上相较Cluzeau算法都有较大的提升,并且继承了软信息比特的优点,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更能发挥其优势。(2)研究了GNU Radio平台的整个通信系统结构,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在GNU Radio平台基础上,编写了Turbo码交织器盲识别算法模块以及星座图软信息判决模块,并且结合USRP硬件,对所提的基于软比特特征向量的Turbo码交织器识别算法进行了真实环境下的实验,验证了算法在真实环境中的可实现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7)
闫继垒,曾海[6](2016)在《Turbo码交织器的等差错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urbo码具有近Shannon限的突出纠错能力,是一种高性能的信道编码。文中分析了一般交织器的设计规则和进行Turbo码编码时存在的等差错保护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分组交织器提出了沿交织矩阵主对角线循环的信息写入机制,对于s-随机交织器增加了随机索引地址生成的约束条件,最终得到了两种具有等差错保护功能的Turbo码交织器。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交织器明显改善了Turbo码的误比特率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6年08期)
刘骏,李静,彭华[7](2016)在《基于校验方程平均符合度的Turbo码交织器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交织器估计方法通常利用解调输出的硬判决序列进行,其容错能力有待提高,且一些方法只针对特定的交织器结构.针对Turbo码的随机交织器,提出一种利用接收软判决序列进行估计的算法.首先提出校验方程平均符合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然后利用正确交织位置的码字可使得校验方程符合度取到最大值这一事实,逐步实现交织位置的估计.特别地,所提算法在删余条件下仍然有效.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相关方法对比,特别是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本文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以及相对低的复杂度.(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任亚博,张健,刘以农,张伟[8](2015)在《非收尾Turbo码交织器的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对非归零Turbo码交织器的识别方法。二元域上某类有理式的级数展开具有周期性,从而可知,在同一个周期点上,来自信息序列上2个比特与相应交织位上的2个比特之和为0,进而可得到一种识别方法:第1步恢复出2个交织位置,此后每步恢复1个位置。根据周期长度的不同,算法被分成若干条并行链路,链路数即为周期长度。(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任亚博,张健,刘以农[9](2015)在《高误码率下Turbo码交织器的恢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针对高误码条件下Turbo码交织器的恢复方法,应用于码率为1/3的并行级联Turbo码。信道编码识别是非合作信号处理领域的重要内容,Turbo码交织器的恢复是其中的一个难点。现有的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无误码时的问题,而实际通信中Turbo码经常应用于信道质量较差的情况,此时误码率会较高,且码长较长,这些方法将失效。利用校验向量的特征,可将交织器的每个位置分离开来,单独求解,使得交织器中每个位置的恢复仅依赖于几个相关的位置,避免了误码累加效应,从而解决了在高误码率,长码长时的识别问题,其复杂度较低。在仿真结果中,对典型的长度达10000的随机交织器,接收序列10%误码率的情况下,实现了正确的恢复。(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张红泰,刘宏立,刘述钢[10](2015)在《基于满二叉树的RA码交织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输入信息较长时重复累积码的编码效率,对重复累积码的交织器进行优化改进。按照满二叉树子节点的奇偶排列方式对交织器的输入序列依次分组,并利用叶子节点对分组信息重新组合获得输出序列,与S随机交织器相比,大大降低输入信息之间的相关性,避免了RA码校验矩阵中I、II类4环的产生,保证了译码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在输入信息序列较长时,改进的交织器编码速度快且误码率远低于行列规则交织器;与S随机交织器相比,改进的交织器可以显着提高编码速率,且在误码率同为1×10-4时约有0.3dB的增益。(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码交织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算法在Turbo码交织器识别中存在低信噪比适应性差,且识别性能随交织长度增加而急剧恶化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最大校正序列相关的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已识别的交织位置序列对每一帧交织位置上的信息序列进行估计,通过遍历可能的交织位置,并作互相关运算,当遍历位置为交织映射关系时,该位置上的数据序列与估计序列具有最大的相似度,从而完成交织位置识别;然后充分利用这些交织位置上的序列,分别估计出校正数据序列,将校正的序列再与原始序列迭加,完成码元校正,直到所有的交织关系识别完成。所提算法直接利用了截获的软判决信息,同时能够实现码元校正,这就克服了以往算法的两个缺点。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1dB,交织长度为1 024时,所提出算法仅仅需要1 000数据帧,就能达到100%的识别率,与以往算法相比,性能提升2~3dB,同时完成一次可靠识别所需的数据量仅需以往算法的1/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码交织器论文参考文献
[1].向明尚,张志华,潘丽艳.基于FPGA的极化码交织器设计与实现[J].科技与创新.2019
[2].吴昭军,张立民,钟兆根.基于最大序列相关性的Turbo码交织器识别[J].航空学报.2019
[3].田晓燕,魏娜,范泽铭,张锁良.RA码交织器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科学.2018
[4].陈泽亮,李静,彭华,巩克现,王浩.利用Gibbs采样进行优化的Turbo码交织器识别[J].电子学报.2018
[5].谭妥.Turbo码交织器盲识别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6].闫继垒,曾海.Turbo码交织器的等差错保护研究[J].电子科技.2016
[7].刘骏,李静,彭华.基于校验方程平均符合度的Turbo码交织器估计[J].电子学报.2016
[8].任亚博,张健,刘以农,张伟.非收尾Turbo码交织器的识别方法[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5
[9].任亚博,张健,刘以农.高误码率下Turbo码交织器的恢复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
[10].张红泰,刘宏立,刘述钢.基于满二叉树的RA码交织器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