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紫外吸收光谱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吸收光谱,血清,光谱,硫脲,儿茶,辛烷,浊度。
紫外吸收光谱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凤英,金振国,杨林,黎祥妨[1](2019)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研究原儿茶醛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中药小分子原儿茶醛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温度和共存金属离子Cu~(2+),Ni~(2+),Zn~(2+)对二者结合常数的影响情况,计算了原儿茶醛与牛血清蛋白作用过程的ΔG,ΔH,ΔS。结果显示,原儿茶醛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金属离子的存在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二者的结合是一个焓和熵共同驱动的自发过程,之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静电引力。运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原儿茶醛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原儿茶醛与牛血清蛋白结合位点数为1,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11期)
文国琴,宋波[2](2019)在《若干种防晒水果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番茄、猕猴桃、苹果(糖心)、石榴、柑橘、油桃、草莓、柠檬8种水果,通过研磨过滤提取有效防晒成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各种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将各种提取液的最大吸收峰及吸光度从3种(UVA、UVB、UVC)紫外线波长范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水果提取液紫外均有一定的吸收,而且紫外光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陈茜[3](2019)在《基于散射、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技术多信号检测环境水样中的全氟辛烷磺酸》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AlkylatedSubstances,PFAAs),在过去五十年中被广泛使用于工业领域和商业领域中(如作为表面活性剂、表面除污剂、反应物中间体等)。这些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和对生物或化学处理的高耐受性,它们存在于环境基质中会产生毒性和生物积累效应,对生态体系、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构成高危险性。作为一种典型的PFAAs,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ate,PFOS)是研究最广泛的PFAAs,除却上述特性以外,PFOS具有比其他PFAAs更高的水溶性,造成PFOS在全球范围内水环境的扩散,且现已在很大程度上证明PFOS对细胞体系和动物的潜在毒性,尤其是对哺乳动物。因此简单、高效和低成本的PFOS定量检测方法亟待开发。本文基于荧光、紫外可见吸收和共振光散射(RLS)叁种分子光谱技术建立了多信号分析方法检测PFOS,探讨了体系的作用机理和优化了实验条件,并将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中PFOS的定量测定,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一种叁信号检测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分析方法。在pH为3.3的伯瑞坦-罗宾森(BR)缓冲溶液中,全氟辛烷磺酸阴离子可与耐尔蓝A(NBA)通过静电吸引和疏水力反应形成1:1离子缔合物。导致荧光、紫外吸收和RLS强度的变化,且叁个信号变化与PFOS的浓度之间存在定量关系。NBA的吸收变化与PFOS浓度的对数成正比,其线性范围在0.1-4μmol/L之间,检出限(LOD)为14.8 nmol/L,RLS强度变化与PFOS浓度成比例,线性范围为2.0-12.0μmol/L,LOD为119.5 nmol/L,荧光强度的变化与PFOS浓度的对数成正比,其线性范围在0.05-4μmol/L之间,检测限(LOD)为3.2 nmol/L。利用扫描电子记录显微镜(SEM)和Zeta电位仪来研究该实验机理。这种简单、灵敏且低成本的叁信号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PFOS的测定,RSD≤2.1%。(2)开发出了利用碳点(Carbon dots,CDs)测定PFOS的简单、快速和低成本的叁通道光学分析方法。CDs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用作探测PFOS的探针。CDs与PFOS反应形成荧光基态复合物,导致叁种信号的强度变化,包括荧光、紫外吸收和RLS。并且荧光和吸收信号的变化可用于PFOS的可视化检测,叁信号变化与PFOS浓度之间存在定量关系。该方法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荧光信号中的LOD为18.3 nmol/L。通过测定荧光寿命、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Zeta电位来进行机理探究。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的PFOS的检测,RSD≤2.1%。(3)通过结合荧光和二阶散射(SOS)建立了一种新的比率方法来检测PFOS。通过简单混合荧光染料溴化乙锭(EB)和以维多利亚蓝B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的氮掺杂碳点(NCDs),该比率纳米探针在280 nm的单波长激发下分别在472 nm、560 nm和600 nm叁处具有发射峰。EB作为参比信号,对分析物有响应的NCDs为检测信号。为了实现比率检测,随着PFOS浓度的增加,NCDs的荧光发射强度降低且SOS发射升高;为了实现可视化检测,体系的荧光逐渐从绿色变为橙色。在最佳条件下,F_(472)/I_(568)的差值与PFOS浓度在0-2.0μmol/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27.8 nmol/L(3σ)。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检测PFOS,RSD≤1.7%。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CDs/EB比率纳米传感器具有在环境中检测PFOS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6)
俞巧君[4](2019)在《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饮用水特征污染物分类与异常事件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饮用水的安全直接决定着人民的生活质量。随着分子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法的发展,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水质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无需试剂、样本无需预处理、设备简单、对有机物的灵敏度较高等优点,已成为饮用水水质监测的新兴技术。针对现有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水质检测方法存在难以判断污染物类别、对光谱波动的适应性不高、当污染物浓度较低时存在漏报等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饮用水特征污染物分类与异常事件检测方法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水质检测原理,分析了紫外吸收光谱在水质检测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光谱数据中存在随机噪声、局部噪声以及散射干扰等情况,本文根据干扰因素使用了相应的预处理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消除无关信息的干扰。针对紫外吸收光谱中污染物信息较弱的问题,利用均值中心化和正交信号校正方法,有效地提取了光谱数据中的有效信息,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2)研究了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污染物分类方法。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筛选特征污染物紫外吸收光谱数据的特征波长,消除光谱数据的谱峰重迭以及多重共线性干扰,增强差异,并根据特征光谱数据构建SVM分类模型,实现特征污染物分类。实验结果表明,SPA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提取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波长并表征污染物信息,结合SVM可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特征污染物进行较好地分类。(3)研究了基于半监督学习的紫外吸收光谱水质异常检测方法。在实现特征污染物识别的基础上,基于半监督学习的异常检测方法综合利用特征污染物和最新正常水质的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动态更新用于异常检测的随机森林模型,提高对较低浓度的有机污染物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证明,在一定程度的光谱波动条件下,基于半监督学习的紫外吸收光谱水质异常检测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检出较低浓度的特征污染物。(4)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饮用水水质监测平台。基于Spring MVC框架,结合Java、JavaScript和MySQL技术搭建了水质监测云平台,利用混编技术封装MATLAB编写的光谱预处理算法、分类算法、异常检测算法,部署在系统中对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在线分析并检测水质异常。综上所述,本文研究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饮用水特征污染物分类和异常事件检测方法。利用特征污染物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实现污染物分类;利用半监督学习模型提高异常检测方法对光谱波动的适应性从而提升对较低浓度入侵事件的检测能力。基于论文成果,设计、开发了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饮用水水质监测平台并得到了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闵杰翔[5](2018)在《钻石的类型及红外-紫外吸收光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有助于确定杂质原子的成分及存在形式,并作为钻石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是也是鉴定合成钻石的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8年10期)
吕蕾,吕建[6](2018)在《奥扎格雷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奥扎格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奥扎格雷与BSA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考察不同pH、温度、反应时间、药物用量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利用奥扎格雷和BSA的紫外吸收图谱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模型得出两者的结合常数。结果:奥扎格雷与BSA的结合常数K=(6.6±0.6)×10~4L·mol~(-1),体系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回归方程为A=0.301+3.72×10~4c(r=0.999 5),线性范围为1.98×10~(-6)~3.05×10~(-5)mol·L~(-1)。使用本方法测得BSA制剂中BSA的平均百分质量分数为98%,平均回收率为(99.0±0.8)%,相对标准偏差为0.16%。结论:紫外吸收光谱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BSA制剂中BSA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16期)
丁淑娟,田大年[7](2018)在《微波促进的TsOH/Al_2O_3固相合成查尔酮缩氨基硫脲及其紫外吸收光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640 W微波条件下,TsOH/Al_2O_3催化查尔酮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固态缩合反应,该反应在3 min~6 min完成,收率达89%~95.2%,并初步探讨了电子吸收光谱,测定了不同溶剂对电子光谱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8年08期)
唐东林,张琪,柯志军,王瞧[8](2018)在《PEI溶液紫外吸收光谱检测油气田硫化氢气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基于聚乙烯亚胺(PEI)溶液的紫外(UV)吸收光谱检测油气田硫化氢(H2S)气体浓度的方法。利用PEI结构中的氨基可与H2S气体反应的特性,测定通入H2S气体前后PEI溶液的UV吸收光谱,并分析了UV光谱吸收峰在230、365 nm附近的吸光度变化与气体浓度的关系。采用标准浓度的H2S气体样品进行浓度标定实验,建立了H2S气体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通入高纯度H2S气体时,PEI溶液的UV光谱在230 nm和365 nm处均出现较强吸收峰;通入较低浓度H2S气体时,UV光谱只在230 nm处出现吸收峰,该吸收峰附近的吸光度与H2S气体浓度间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70 6),系统对H2S气体浓度的检出限可达15.39 mg/m3。基于PEI溶液的UV吸收光谱检测法可为油气田H2S气体浓度的快速、准确测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宋建军,赵凌[9](2018)在《紫外吸收光谱法检测化学需氧量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利用多波长紫外吸收光谱法与偏最小二乘回归相结合的算法预测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同时考虑了浊度对建模所用的吸光度的影响,对浊度的影响进行了补偿。通过实验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污水水质检测均适用,平均相对误差在5%以内,且预测精度明显优于未经浊度补偿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8年05期)
余盖文[10](2018)在《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油品掺杂快速辨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脂仿冒或掺杂问题日趋复杂,现有仪器鉴别或辨识技术受装备成本和操作要求的限制,难以推广应用于临场检测环境。为此,在本研究中探索了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快速采集油脂样本特征指标并用于掺杂辨识的技术途径,其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基于静态紫外光谱和多指标分支判别的餐饮废油掺杂辨识方法。采用0.05 mm光程薄膜样品池可在5 min内采集菜籽油紫外吸收光谱并计算A_(245)、D_(245)和R_(272)这叁个特征参数值,可分别反映油脂中二元和叁元共轭结构产物的多寡,进而指示油脂受热处理程度;菜籽油经历正常精炼加工后,A_(245)、R_(272)和D_(245)的边界值分别为9.9、12.9以及4.8,而经历高温氧化或复炼的菜籽油无法满足上述边界值的限定范围,从而可被辨识。通过掺杂试验验证,基于上述特征参数实施油品辨识,对于菜籽脱色油中的复炼脱色油检出限为3.6%;对于菜籽脱臭油中的复炼脱臭油检出限为2.7%。(2)建立了基于动态紫外光谱和多指标聚类分析的异种油脂掺杂辨识方法。利用0.1mm光程薄膜样品池采集油品在130℃镍催化条件下10min内的动态紫外光谱,可拟合272 nm、282 nm、305 nm以及320 nm波长下吸光度动力学方程,进而计算吸光度增量,以此为特征指标实施聚类分析可确定油品的归属判别。多平行试验表明该方法重现性良好。精炼加工操作对于同种油脂的聚类地位可产生影响。掺杂试验表明,当亚麻籽油中大豆油掺杂量达20%时即可被检出,而当花生油中棕榈油掺杂量达40%时仍难以辨识。(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紫外吸收光谱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番茄、猕猴桃、苹果(糖心)、石榴、柑橘、油桃、草莓、柠檬8种水果,通过研磨过滤提取有效防晒成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各种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将各种提取液的最大吸收峰及吸光度从3种(UVA、UVB、UVC)紫外线波长范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水果提取液紫外均有一定的吸收,而且紫外光存在一定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外吸收光谱法论文参考文献
[1].陈凤英,金振国,杨林,黎祥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研究原儿茶醛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J].分析试验室.2019
[2].文国琴,宋波.若干种防晒水果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9
[3].陈茜.基于散射、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技术多信号检测环境水样中的全氟辛烷磺酸[D].西南大学.2019
[4].俞巧君.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饮用水特征污染物分类与异常事件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9
[5].闵杰翔.钻石的类型及红外-紫外吸收光谱特征[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
[6].吕蕾,吕建.奥扎格雷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
[7].丁淑娟,田大年.微波促进的TsOH/Al_2O_3固相合成查尔酮缩氨基硫脲及其紫外吸收光谱的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8
[8].唐东林,张琪,柯志军,王瞧.PEI溶液紫外吸收光谱检测油气田硫化氢气体[J].分析测试学报.2018
[9].宋建军,赵凌.紫外吸收光谱法检测化学需氧量的方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8
[10].余盖文.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油品掺杂快速辨识技术[D].武汉轻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