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浆,抑制,蛋白,心绞痛,高血压,因子,血管。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论文文献综述
于海娜[1](2018)在《血栓通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调节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血栓通和阿司匹林,对患者D-二聚体(D-D)、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增加血栓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连续用药14 d后的NIHSS评分和D-D、t-PA、TM、PAI指标变化,同时统计用药14 d后的疗效评价。结果用药14 d后,试验组患者的D-D、TM、PAI显着低于对照组,t-PA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NIHSS总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8%)显着高于对照组(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给药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D-D、t-PA、TM、PAI表达,降低NIHSS评分,对改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药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8年02期)
刘奇英,盖盛坤,石冰一[2](2017)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血尿酸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血尿酸(SUA)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关系。方法将465例高血压病病人,根据血尿酸值分为两组:正常血尿酸组、高血尿酸组。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病人血浆PAI-1值。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两组PAI-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01±5.22)ng/mL、(52.84±7.96)ng/mL,P<0.05]。以PAI-1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UA作直线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年龄、SBP、DBP、SUA。结论高血压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病人血浆PAI-1升高有显着性;年龄、SBP、DBP、SUA为PAI-1独立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7年22期)
陈瑞瑞,宋文惠,冯梅,王丽红,陈晓娟[3](2016)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在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水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比较空腹血糖、Hb A1c、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1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PAI-1及v WF水平,并分析比较1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Hb A1c分别与PAI-1及v WF的关系。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和v WF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20.339±3.141)ng/L vs.(16.900±1.801)ng/L,(4.900±0.515)ng/L vs.(3.346±0.645)ng/L,均P<0.001]。1型糖尿病组PAI-1浓度与空腹血糖及Hb A1c呈正相关(r=0.478,P<0.001;r=0.610,P<0.001);1型糖尿病组v WF浓度与空腹血糖及Hb A1c呈正相关(r=0.440,P<0.001;r=0.476,P<0.001)。结论血浆中的PAI-1和v WF可作为反映1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标志,且患者机体血糖值越高,处于高血糖状态越久,血管内皮的损伤越重。(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6年13期)
彭玲,张浩,牛效清,吕正鑫[4](2016)在《叁黄化瘀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叁黄化瘀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佳木斯市中医院糖尿病科和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单一治疗,研究组给予叁黄化瘀汤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FPG)、血清肌酐(Scr)、CRP、PAI-1、TGF-β_1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FPG、Scr、CRP、PAI-1、TGF-β_1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CRP、PAI-1、TGF-β_1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两组治疗后FPG、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叁黄化瘀汤能够下调患者血清CRP、PAI-1、TGF-β_1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10期)
吕松林[5](2015)在《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溶酶体膜蛋白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CD6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a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力抗栓治疗,经过4周连续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血小板CD63、CD62P、血浆PAI-1、C-RP的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连续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均有显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各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血小板的活化、纤溶的机制异常的炎症反应物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而在抗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方面,葛根素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本次实验证实:草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刘亚莉,易佳丽,刘轶群,刘剑辉[6](2014)在《胰岛素对高脂饮食小鼠皮下及附睾周围来源的脂肪细胞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叉头框蛋白C2及叉头框蛋白O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喂养小鼠附睾周围和皮下来源的脂肪细胞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叉头框蛋白C2(FOXC2)及叉头框蛋白O1(FOXO1)表达水平,探讨不同类型肥胖的机制。方法 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喂养12周。取其附睾周围及皮下脂肪组织,原代培养前脂肪细胞经分化后,Western blot法测定脂肪细胞中PAI-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用RT-PCR法检测胰岛素作用前后高脂组附睾周围及皮下脂肪细胞FOXC2和FOXO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脂组小鼠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小鼠附睾周围脂肪组织PAI-1表达显着高于皮下脂肪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作用后,FOXC2 mRNA水平有所升高,附睾附近脂肪细胞升高明显,与皮下脂肪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作用后,FOXO1 mRNA表达有所降低,附睾附近脂肪细胞降低明显,与皮下脂肪细胞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小鼠附睾周围和皮下来源的脂肪细胞的PAI-1表达不同,胰岛素作用后FOXC2及FOXO1的表达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可能是不同类型肥胖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4年31期)
武华越[7](2014)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稳定性心绞痛及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鉴别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血浆纤溶系统是否有助于鉴别不稳定性心绞痛及稳定性心绞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冠心病类型分为2组:观察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结果共纳入患者178例,观察组87(48.88%)例,对照组91(51.12%)例。观察组患者血浆CRP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11.83±4.92 vs 7.03±3.05;t=7.861,P<0.001);观察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43.86±10.97 vs37.97±7.89;t=4.126,P<0.001)。心绞痛患者血浆CRP与PAI-1呈现显着正相关(r=0.189,P=0.012)。PAI-1区分稳定性心绞痛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分界点为109.5 mg/L,曲线下面积为0.947,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91.11%。结论 PAI-1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显着升高,其区分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价值优于CRP。(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13期)
文章[8](2013)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冠状动脉病变及Gensini积分的关系。方法:收集127例从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y,CAG)的住院病人。1、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相关血清学指标,分为冠心病组100例及非冠心病组27例,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2、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血管数,将127例住院病人分为四组:非冠心病组27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22例,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37例,冠状动脉叁支病变组41例,依据Gensini评分标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对所有入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采集外周静脉血10毫升,离心,取上清液,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肌钙蛋白(cTnT)等指标;另取静脉血2ml(置于含0.109mol/L构橼酸钠抗凝),离心,取上层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血浆PAI-1水平;并同时采集患者身高、体重、高血压、吸烟史、糖尿病史等资料。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浆PAI-1水平显着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1859.22±560.09pg/ml vs473.02±167.75pg/ml, P<0.05)和非冠心病组(1859.22±560.09pg/ml vs117.30±67.10pg/ml,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PAI-1水平显着高于非冠心病组(473.02±167.75pg/ml vs117.30±67.10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冠心病叁支病变组血浆PAI-1浓度显着高于冠心病单支病变组(1329.70±837.85pg/ml vs917.50±834.22pg/ml, P<0.05)及非冠心病组(1329.70±837.85pg/ml vs117.30±67.10pg/m,P<0.05);冠心病双支病变组血浆PAI-1浓度显着高于非冠心病组(1132.68±737.78pg/ml vs117.30±67.10pg/ml,P<0.05);冠心病单支病变组血浆PAI-1浓度显着高于非冠心病组(917.50±834.22pg/ml vs117.30±67.10pg/ml,P<0.05);血浆PAI-1浓度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叁支病变组中依次升高,但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叁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AI-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511,P﹤0.05)、Gensini积分(r=0.653,P﹤0.05)、hs-CRP(r=0.547,P﹤0.05)、cTnT(r=0.496,P﹤0.05)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血压、BMI、TC、TG、LDL-C、HDL-C、CK、CK-MB、ESR、FBG无显着相关性。结论:血浆PAI-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相关,有可能成为预测冠脉病变程度的血清学指标。(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3-05-01)
唐炳群,陈桂明,张翠红[9](2012)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可引起脑、心、肾、肝等多脏器的病变,特别是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威胁着母婴的生命,而且还可能引起后遗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本文以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含量为检测指标,观察妊娠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2年12期)
孔彩霞,彭聪,郑承红,柯淑红,崔天盆[10](2012)在《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水平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以及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及乳胶免疫分析测定DM患者血浆PAI-1、t-PA、TAFI、D-D活性;并与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DM组PAI-1、t-PA、D-D和TAFI含量分别为(48.36±7.92)ng/mL、(12.52±3.17)ng/mL、(0.75±0.58)mg/L和60.82%±14.7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其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PAI-1、t-PA及D-D水平与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PAI-1、t-PA、D-D、TAFI水平与血管损伤和功能变化的进程有显着相关性,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血尿酸(SUA)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关系。方法将465例高血压病病人,根据血尿酸值分为两组:正常血尿酸组、高血尿酸组。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病人血浆PAI-1值。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两组PAI-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01±5.22)ng/mL、(52.84±7.96)ng/mL,P<0.05]。以PAI-1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UA作直线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年龄、SBP、DBP、SUA。结论高血压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病人血浆PAI-1升高有显着性;年龄、SBP、DBP、SUA为PAI-1独立影响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论文参考文献
[1].于海娜.血栓通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调节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
[2].刘奇英,盖盛坤,石冰一.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血尿酸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
[3].陈瑞瑞,宋文惠,冯梅,王丽红,陈晓娟.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在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水平的变化[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
[4].彭玲,张浩,牛效清,吕正鑫.叁黄化瘀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
[5].吕松林.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溶酶体膜蛋白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5
[6].刘亚莉,易佳丽,刘轶群,刘剑辉.胰岛素对高脂饮食小鼠皮下及附睾周围来源的脂肪细胞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叉头框蛋白C2及叉头框蛋白O1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
[7].武华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稳定性心绞痛及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鉴别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
[8].文章.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南华大学.2013
[9].唐炳群,陈桂明,张翠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2
[10].孔彩霞,彭聪,郑承红,柯淑红,崔天盆.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水平变化及意义[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