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铁电池论文-王春艳

超铁电池论文-王春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铁电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铁酸钾,高铁酸钡,放电性能,稳定性

超铁电池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艳[1](2012)在《结构性掺杂提高超铁电池放电性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铁酸根的晶体结构是正四面体,但高铁酸钾中的高铁酸根呈略有畸变而扭曲的四面体结构,因此高铁酸钾晶型规则排列整齐即稳定性好,活泼性较差导致放电性能不稳定;而高铁酸钡中的钡离子成键时,对高铁酸根的正四面体结构影响较大,因此其分子排列不规则,使其具有较强的活泼性,放电性能非常好,而稳定性能较差。本文主要针对高铁酸钾的放电性和高铁酸钡的稳定性,从高铁酸钾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掺杂剂提高超铁电池的放电性能和稳定性。在提高高铁酸钾电池放电性能的实验中,首先选择与高铁酸根结构相近的掺杂剂,此时阳离子的选择决定放电性能,本实验中银离子的效果最好;而G和H、溴酸钠等结构类似的掺杂中,G和H的放电效率可达82.91%和84.94%。研究不同比例掺杂对高铁酸钾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5%G为最佳掺杂量。在高铁酸钾电池的放电过程中,考察了放电时环境温度对K_2FeO_4的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中H和D的受温度的影响较大,G和B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但整体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增加放电性能增强。为了提高高铁酸钡的稳定性,选择与高铁酸根结构相似的L和E、H和结构完全不同的M等四种掺杂剂进行改性高铁酸钡。结果表明,掺杂了M的高铁酸钡在考察的近80天的时间里,纯度仅下降了3.07个百分点,明显的提高了高铁酸钡的稳定性;进一步研究了掺杂比例对高铁酸钡的影响,发现在不同比例掺杂的条件下1%的效果最好。通过对高铁酸钡进行动力学分析,同样得出,M是最佳掺杂剂。(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2-03-26)

郭思奇[2](2011)在《添加剂对超铁电池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电池阴极材料,高铁酸钡优点是放电性能好,但是稳定性极差,不易储存;与高铁酸钡相比,高铁酸钾具有优越的稳定性,因此尽管它放电性能的各项指标均低于高铁酸钡,仍是超铁电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阴极材料的首选物质。本文主要针对高铁酸钾和高铁酸钡作为电池阴极材料来设计实验,通过掺杂添加剂的方式对高铁酸钾和高铁酸钡进行调制,以寻求超铁电池的最佳放电性能。在提高高铁酸钾放电性能实验中,分别掺杂添加剂A、添加剂B、添加剂C的高铁酸钾电极放电性能均比未掺杂任何添加剂好。同时掺杂添加剂D和添加剂E也可以提高超铁电池放电性能。以添加剂A代替添加剂D,与添加剂E同时掺杂,同样可以提高放电性能。进一步研究阴极重量对高铁酸钾电极放电性能影响,可以发现,对于添加添加剂A和添加剂B、添加剂B和添加剂C、添加剂A和添加剂C的高铁酸钾电极来说,阴极重量相对较小的电池放电性能相对较好。对相关物质进行XRD衍射表征,表征的结果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是一致的。在提高高铁酸钡稳定性能实验中,掺杂添加剂F、添加剂G、添加剂H、添加剂I和添加剂J都不同程度提高了高铁酸钡稳定性。其中,掺杂1%添加剂H的高铁酸钡较为稳定。在长达70天的时间里,纯度仅下降了2.95个百分点。并且掺杂1%添加剂H的高铁酸钡超铁电池放电性能也很好,各项指标均好于未掺杂添加剂的高铁酸钡超铁电池。(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1-03-21)

王春艳,杨倩,王宝辉[3](2011)在《绿色超铁电池放电性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导致超铁电池不稳定的因素,分析了BaFeO4电极的放电能量大大优于MnO2电极,也稍优于K2FeO4电极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通过添加剂改善阴极材料或更换阳极材料可以提高超铁电池的放电性能。(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1年03期)

王志涛[4](2005)在《超铁电池:K_2FeO_4基阴极材料的调制和电池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铁电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问世以来,即以其高电压、高能量、无污染等优点成为了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电池技术的革命性成果。近年来,对超铁电池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距其工业化生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超铁电池阴极材料高铁酸盐的合成过程复杂,成本过高;个别高铁酸盐电极在碱性电池中的稳定性较差,存在自放电分解现象,从而导致电池放电效率较低等。 本论文综述了电池研究的进程和发展趋势,并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材料研究出发,对超铁电池阴极初级材料—K_2FeO_4 的制备以及 K_2FeO_4 基阴极材料的物理化学调制改性对 Zn/K_2FeO_4 超铁电池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论文采用改进的次氯酸盐氧化法,以工业级的原料合成超铁电池阴极初级材料—K_2FeO_4,其纯度可达 98%、收率在 80%以上;利用亚铬酸盐氧化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分析高铁酸钾的纯度,并借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AAS)、X-射线衍射仪(XRD)对高铁酸钾的结构特性进行研究和表征。结果表明,实验所合成的高铁酸钾纯度高,结晶性好。从导电剂、电解液以及添加剂等几个方面着手,对 K_2FeO_4基超铁电池阴极材料进行物理和化学调制改性,并组装 AAA 型 Zn/K_2FeO_4超铁电池,研究其放电性能,得出阴极材料调制改性后的 AAA 型Zn/K_2FeO_4 超铁电池的实际放电电位更高、更平坦,阴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有所提高,其中最大放电比容量可达 364mAh/g,放电效率达到 89%。(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5-03-10)

杨红平,王先友,汪形艳,黄伟国,罗旭芳[5](2004)在《纳米级铁酸盐超铁电池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用纳米 亚微米级铁酸盐材料作正极活性物质的超铁电池的性能,研究了电极中导电剂和添加剂对Zn BaFeO4、Zn K2FeO4和Zn SrFeO4电池的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 BaFeO4电池的性能优越于Zn K2FeO4和Zn SrFeO4电池,Zn BaFeO4电池中电极导电剂的最佳用量为20%,添加剂KMnO4将明显改善Zn BaFeO4电池的放电性能,而3%KMnO4+2%Ba(OH)2作添加剂的电池综合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04年04期)

杨红平[6](2004)在《高铁酸盐的制备、表征及其在新型超铁(Ⅵ)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超铁(VI)电池自上世纪末以来成为电池领域的研究新热点,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材料研究出发,对超铁电池正极材料高铁酸盐的制备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能、结构特征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改进、简化工艺,本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快速合成出高铁酸盐,XRD、SEM测试表明所得产品粒径在纳米-亚微米级。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参数,如控制铁盐投加量在85~95%可获得较高的产率,KOH吸收液的浓度在10.5 mol·L-1、温度在0~5℃可获得有效浓度较高的次氯酸盐氧化剂,有效的提高了后续制备高铁酸盐时各种产品的产率、纯度。K2FeO4在不同浓度的KOH溶液中的稳定性不同,通过测试发现在10 mol·L-1 KOH溶液中表现最稳定,这与K2FeO4在KOH溶液中当KOH浓度上升到10 mol·L-1 时,溶解度迅速下降相一致。BaFeO4相对于K2FeO4具有高稳定性及在碱溶液中具有低溶解度使得BaFeO4在碱性超铁(VI)电池中的应用相对其它高铁酸盐具有更多的优势。用两种电极对高铁酸盐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一种是高铁酸盐粉末微电极,另一种是配制一定浓度的高铁酸钾溶液,研究其在Pt电极上的还原规律。两种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上仅出现六价铁的还原峰,还原电位在0.1~0.22V,阳极支上没有得到还原峰所对应的氧化峰,可能是与OH-在Pt电极上的析氧峰重迭所致。K2FeO4溶液在Pt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中的峰电流与扫描速度平方根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即:,表明电极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即FeO42-扩散到电极上还原为Fe3+的过程的控制。用所获得的高铁酸盐制作成超铁电池,发现导电剂含量为10% Zn-K2FeO4电池、20%的Zn-BaFeO4电池及15% Zn-SrFeO4电池表现<WP=4>出较好的放电性能,而 Zn-BaFeO4 电池放电性能最佳,这与叁种材料中BaFeO4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有关。文献报道Ni、Co对六价铁分解有催化作用,所以用Ni(OH)2、CoO作添加剂的Zn-BaFeO4电池放电容量低于含其它添加剂的电池,而且Ni的催化作用更明显, KMnO4能明显改善Zn-BaFeO4电池的放电性能;而 Ba(OH)2 的添加提高了溶液中Ba2+浓度,有效地降低电解液中FeO42- 的含量,因此选择3% KMnO4+2% Ba(OH)2 作添加剂能较好改善和提高电池的放电性能。(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4-05-01)

吴红军[7](2004)在《高能超铁电池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为自然界中的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通常以Fe(0)、Fe(Ⅱ)及Fe(Ⅲ)价态存在。如果Fe(Ⅵ)化合物作为电池的阴极材料时,其氧化反应为3电子过程,且反应产物为Fe_2O_3(铁锈),与一般传统碱性电池相比,它是一种高能,而且放电产物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电池,目前,它的研究已成为电池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由于采用Fe(Ⅵ)化合物为阴极材料的电池具有高能绿色特点,所以又称作高能超铁电池("Super-Iron Battery”)。本文通过综述电池研究的进程和发展趋势,研究了高能超铁电池及其电化学性能。 采用改进的次氯酸盐氧化法(湿法),以工业级的原料,在实验室内,从1到4倍率规模合成高纯度、高收率的Fe(Ⅵ)化合物起始物——高铁酸钾,纯度可达98%、收率在80%以上;再以高铁酸钾为原料合成碱土金属Fe(Ⅵ)化合物或其他Fe(Ⅵ)复合物,其中碱土金属Fe(Ⅵ)化合物纯度可达94%以上。 利用亚铬酸盐氧化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分析Fe(Ⅵ)化合物的纯度,并考察其稳定性与溶解性;借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AAS)、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不同Fe(Ⅵ)化合物的结构特性作对比研究或表征。结果表明,实验所合成的Fe(Ⅵ)化合物纯度高,结晶性好。 采用各种Fe(Ⅵ)材料组装Super-Iron/ZnAAA型及钮扣型电池,具有高能特点,且其在高电流下放电,容量比碱锰电池高近1.5倍。(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4-03-10)

杨红平,王先友,汪形艳,黄伟国,罗旭芳[8](2003)在《新型超铁(VI)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高铁酸钾和高铁酸钡在7mol·L-1KOH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发现随着温度升高,高铁酸盐溶解度逐渐增大,稳定性迅速下降;并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测试,发现所合成的高铁酸盐具有空间群为D2h(Pnma)的正交晶系结构,由粒径为50~165nm的纳米-亚微米级粒子组成.用两种高铁酸盐材料制备Zn-超铁电池,放电试验结果表明Zn-BaFeO4电池比Zn-K2FeO4电池放电电位平台高170~220mV,放电容量高一倍.(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3年12期)

贾红光[9](2002)在《超铁电池的研究及其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六价铁化合物作为正极材料的超铁电池具有很高的能量。本文对六价铁化合物的应用、合成方法、化学分析、材料的稳定性研究以及放电性能等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行了介绍。超铁材料的稳定性是该电池研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对超铁电池下一步研究思路提出了初步的设想。(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2年03期)

陈建军,贾红光,任彦蓉[10](2001)在《超铁电池的研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六价铁化合物作为正极材料的超铁电池具有很高的能量。文中对六价铁化合物的应用、合成方法、化学分析、材料的稳定性研究及放电性能等领域的研究动态作了介绍。指出超铁材料的稳定性是该电池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 ,并对超铁电池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6期)

超铁电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电池阴极材料,高铁酸钡优点是放电性能好,但是稳定性极差,不易储存;与高铁酸钡相比,高铁酸钾具有优越的稳定性,因此尽管它放电性能的各项指标均低于高铁酸钡,仍是超铁电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阴极材料的首选物质。本文主要针对高铁酸钾和高铁酸钡作为电池阴极材料来设计实验,通过掺杂添加剂的方式对高铁酸钾和高铁酸钡进行调制,以寻求超铁电池的最佳放电性能。在提高高铁酸钾放电性能实验中,分别掺杂添加剂A、添加剂B、添加剂C的高铁酸钾电极放电性能均比未掺杂任何添加剂好。同时掺杂添加剂D和添加剂E也可以提高超铁电池放电性能。以添加剂A代替添加剂D,与添加剂E同时掺杂,同样可以提高放电性能。进一步研究阴极重量对高铁酸钾电极放电性能影响,可以发现,对于添加添加剂A和添加剂B、添加剂B和添加剂C、添加剂A和添加剂C的高铁酸钾电极来说,阴极重量相对较小的电池放电性能相对较好。对相关物质进行XRD衍射表征,表征的结果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是一致的。在提高高铁酸钡稳定性能实验中,掺杂添加剂F、添加剂G、添加剂H、添加剂I和添加剂J都不同程度提高了高铁酸钡稳定性。其中,掺杂1%添加剂H的高铁酸钡较为稳定。在长达70天的时间里,纯度仅下降了2.95个百分点。并且掺杂1%添加剂H的高铁酸钡超铁电池放电性能也很好,各项指标均好于未掺杂添加剂的高铁酸钡超铁电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铁电池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春艳.结构性掺杂提高超铁电池放电性及稳定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2].郭思奇.添加剂对超铁电池性能影响[D].东北石油大学.2011

[3].王春艳,杨倩,王宝辉.绿色超铁电池放电性能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1

[4].王志涛.超铁电池:K_2FeO_4基阴极材料的调制和电池性能[D].大庆石油学院.2005

[5].杨红平,王先友,汪形艳,黄伟国,罗旭芳.纳米级铁酸盐超铁电池性能研究[J].电池.2004

[6].杨红平.高铁酸盐的制备、表征及其在新型超铁(Ⅵ)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04

[7].吴红军.高能超铁电池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

[8].杨红平,王先友,汪形艳,黄伟国,罗旭芳.新型超铁(VI)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3

[9].贾红光.超铁电池的研究及其展望[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

[10].陈建军,贾红光,任彦蓉.超铁电池的研究及展望[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标签:;  ;  ;  ;  

超铁电池论文-王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