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场可视化论文_龙慧,李亚军,李亮,潘建永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据场可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据,秦王,卷积,电阻率,云图,临界点,空间。

数据场可视化论文文献综述

龙慧,李亚军,李亮,潘建永[1](2018)在《秦王川盆地EH-43D数据场可视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秦王川盆地中部地区开展地球物理勘查,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已知钻孔录井、测井等资料,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二维反演技术和Petrel 3D可视化技术,建立秦王川盆地中部地区视电阻率参数下的3D地质模型.模型依据视电阻率变化和地层岩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精细刻划地下地质体结构,从3D立体结构上精确描述了地下岩石的电性响应特征,揭示了秦王川盆地中部地区第四系基底埋深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陈楼衡[2](2018)在《海洋标量与矢量数据场的可视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计算可视化是在计算机图形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机交互等技术。而矢量可视化正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天气预报、流体力学、航空航天、涡轮机设计等方面有所应用。标量和矢量数据场的可视化,化无形的、繁杂的数据为有形的、可见的图形,能直观的将数据信息展示给研究人员,以便科研人员分析数据场。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标量可视化研究,重点研究了矢量可视化和流线可视化。主要针对基于纹理的矢量可视化方法和流线均匀放置算法,展开研究。对基于纹理的矢量可视化方法,就线积分卷积算法的效率和可视化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并做了一些延伸的研究。对流线均匀放置算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基于临界点和网格的动态种子点算法。既可以保证流场关键特征不被丢失,又可以得到分布均匀的流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视化形式。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海洋标量数据场的可视化方法做了系统的研究和概述。针对二维标量场可视化,实现了颜色映射,等值线算法,高度图等方法。针对叁维标量场可视化,实现了基于纹理映射的体绘制算法。(2)围绕二维矢量场,总结了矢量可视化技术当前进展,主要概述基于纹理可视化的方法。针对纹理可视化(LIC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线积分卷积过程中步长和插值的方法,提高了可视化效率,改善了可视化效果。(3)改进基于LIC算法的纹理增强方法。在提高流线对比度的同时,通过使用多次线积分卷积,提高流线内部的相似性。这避免了纹理“非黑即白”的情况,使得获得纹理层次更加丰富,纹理更加细腻。(4)在基于LIC的纹理可视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可视化形式。在纹理的基础上添加表示具体方向流线,并结合颜色映射,使得可以在同一张图中同时观察矢量纹理,矢量大小和矢量方向。(5)对现有的常见流线放置算法进行了研究。在保证关键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临界点和网格的动态种子点的流线放置算法。新方法使得流线分布均匀,不丢失关键点特征,几乎没有短流线。最后,在对矢量可视化和流线可视化研究的基础上,将实现的算法集成到软件上,构建了一个矢量可视化系统。(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4-10)

肖艳莹[3](2017)在《基于属性关联的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视化技术是展现数据特征,表现数据关联的重要手段。多变量空间数据作为科学可视化领域的代表性数据,如何挖掘变量间的内在关联,揭示数据内在规律,直观展示数据特征成为多变量空间数据可视化的研究重点。为此从可视化绘制方法和可视化交互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属性关联的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实现多变量空间数据场简单便捷的交互式可视化。首先,针对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可视化过程中传输函数设计困难的问题,对传统的多变量数据可视化的平行坐标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属性关联的主变量选择算法。将主变量作为一维传输函数的定义域同时联合平行坐标,将二者应用于多变量叁维数据场可视化中,充分利用平行坐标分析数据的优势和与传输函数的交互功能。其次,针对传统CPU端光线投射算法寻址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GPU端的光线投射算法。将多变量空间数据以纹理的形式加载到图形硬件GPU中,利用GPU并行处理能力对光线进行积分,通过并行计算、光线提前终止和采样筛选提高绘制效率。再次,针对传统平行坐标显示混乱的问题,对传统平行坐标的表现形式进行改进,以条带的形式展示多变量数据在平行坐标中的映射;在平行坐标中嵌入热图,显示各个变量的数据分布;为平行坐标与传输函数曲线增加交互联动功能,设计语义传输函数快速定位数据的特征区域。最后,采用上述方法设计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框架,使用飓风模拟数据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05-01)

陈实[4](2016)在《可视化技术在地球物理叁维数据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可视化技术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领域取得的成果,接着论述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物理可视化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在阐述了可视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由一维逐步扩展向多维,信息量大,数据量大数据处理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以及针对上述问题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针对研究成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拟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互联网+地球物理”研究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7-01)

孟永东,许真,张永瑞[5](2016)在《基于VB与Matlab编程的边坡监测数据场可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监测数据场空间监测物理量的叁维可视化显示是对边坡安全监测结果进行高效分析的方法之一。在Visual Basic中引入Matrix VB组件,通过编写Visual Basic程序并调用Matlab插值函数,对监测数据场的空间数据进行插值,再运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和X3D虚拟语言技术,最终在Visual Basic平台下实现了监测物理量的叁维显示。该方法集中了Matlab函数和Visual Basic各自的优点,有效解决了边坡监测区域监测点的插值问题。工程实例表明,应用该方法能实现边坡监测数据场的叁维云图显示,可为边坡的安全监测结果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6年03期)

李杨[6](2015)在《基于CUDA的叁维数据场可视化加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数据场的可视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医学领域、石油勘探领域等。在现有的叁维数据场的可视化技术中,绘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面绘制,一种是体绘制,不过这两种绘制方式如果以传统的技术为基础,就无法实现快速的绘制,这与人们不断增加的需求严重的不符合,因此,在叁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中应用了CUDA模型,以便于实现绘制速度的提高。在本文中,介绍了叁维数据场的可视化方法,并研究了基于CUDA的叁维数据场可视化加速技术。(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5年12期)

嵇杰[7](2015)在《基于体绘制的叁维数据场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计算可视化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主要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科学计算过程中产生的大规模数据及计算结果转换为可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形或图象,用于交互式处理。科学计算可视化的核心是叁维数据场的可视化,体绘制法则是最为常见的叁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是目前可视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与研究价值。以体绘制技术为研究核心,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引入科学计算可视化的概念,对典型的叁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进行对比;论述几类常用的体绘制算法,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环境;给出体绘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基于纹理映射的体绘制算法。该算法利用叁维纹理数据中体素的属性信息来进行绘制,生成质量较高的图像。为了提高基于纹理映射体绘制算法的普适性,提出一种交互式的转换函数设计方法——基于灰度分布图与颜色棒的转换函数设计COGAC(Conversion Of Gray And Color)。COGAC方法根据体数据的灰度分布图,人工选定灰度值的范围,并利用颜色棒的交互,为该范围内的数据设定颜色、不透明度、以及两者的变化模式(渐变或者固定),实现物质分布的叁维可视化。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下,利用OpenGL技术,对基于COGAC纹理映射体绘制技术进行原型实现实验。实验中,根据体数据生成的灰度分布图对物质进行分类;以COGAC为设计方法,生成体数据的叁维纹理;在确定观察方向后,生成采样多边形,给出多边形与纹理空间坐标的映射关系;最后,利用硬件纹理映射技术生成最后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OGAC的纹理映射体绘制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可视化效率,绘制出高质量图像;基于COGAC纹理映射可视化系统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5-05-01)

张森[8](2015)在《虚拟现实技术下交互式地震数据场可视化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勘探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为常用的油气藏勘探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勘探的深度越来越大,面对的地质构造也越来越复杂,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体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地震数据的价值在于它能反映出地下信息,将这些巨量的、杂乱的、抽象的数据以图形、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对下一步的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工作提供有力帮助,本课题即是研究地震数据可视化方面的相关内容。二维图像可视化是最基本的科学计算可视化方法之一,在地震数据可视化领域中,二维剖面展示也是最为常用的可视化方法之一。然而随着叁维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相比二维可视化过程中信息丢失的问题,叁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更加充分利用地震数据,以直观的叁维图像对各种复杂结构进行展示,成为寻找油气藏的有效手段。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利用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以及图像处理器GPU的高速运算能力,实现叁维可视化算法,提高算法运行效率,丰富软件交互方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众多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和科研机构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致力于地震数据可视化及交互技术的研究。在调研大量文献之后,本文总结了地震数据可视化背景所涉及的技术,包括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地震数据采集及存储格式以及跨平台图像库Qt和开放图形库OpenGL,为可视化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思路。针对地震数据可视化问题,本文从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出发,分析了通用的科学计算可视化处理流程及常用可视化算法。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海量地震数据,分析了叁维数据网格化技术,为叁维可视化建模问题提供了理想的解决办法。随后总结了现有二维剖面可视化和叁维地震数据场可视化方法,并对可视化方法的优劣性进行分析,为系统可视化方法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合理的参考。此外针对未来地震数据可视化的发展趋势——虚拟现实技术,本文也进行了简短的、前瞻性的探讨;本文针对地震数据场交互式技术,重点分析了系统缩放功能、色标设置功能、切面绘制功能以及层位拾取功能,并对这四种交互功能的实现原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为系统交互式设计提供了依据;最后系统按照软件工程思想进行开发,先后经过系统概述、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以及系统流程设计等步骤后,采用面向对象编程的开发方式,实现了在Linux平台下轻量级的交互式地震数据场可视化系统。该系统使用跨平台图像库Qt作为界面设计工具,采用C++作为主要的开发语言,实现了交互功能和可视化功能。其次,使用Ⅰ-710KB, Ⅱ-3.6MB, Ⅲ-91MB, Ⅳ-363MB,Ⅴ-3.0GB五个不同大小的地震数据体对系统功能、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基本满足了地质人员对可视化功能的要求,但是相比同类的成熟商业软件,该系统功能还比较单一,且性能也存在较大的改进余地。然后,针对系统加载较大地震数据体时,绘制图像缓慢的问题,采用GPU高性能运算CUDA并行运算技术对绘制算法进行优化和加速,最终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数据体的绘制速度,节约了地质人员的等待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末,对系统各部分功能进行总结,指出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工作展望。(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5-04-01)

刘晓[9](2015)在《基于光线投射技术的叁维体数据场可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各种先进测量设备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计算机模拟(如核爆炸)、地球物理勘探仪等的使用,来源于生物医学、航空航天、资源勘探、气象勘测、科学模拟等领域的叁维体数据垂手可得,但数据的采集仅仅是一个过程,有效地分析和利用这些海量的叁维体数据场信息才是获取数据的最终目的,也正是21世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而叁维体数据场可视化是其首要环节,为叁维数据场的整体结构提供直观形象的展示,以辅助各应用领域的研究者有效分析和利用复杂体数据蕴含的深层次关键信息。本文以叁维体数据场为研究对象,对叁维体数据场建立一种基于7方向Box样条的连续模型,在该模型上进行高精度的可视化分析。体绘制技术是叁维体数据场可视化方法中的热点之一,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光线投射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基于光线投射算法的体数据等值面可视化方法采用叁线性插值用于求交计算,误差较大。针对传统算法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7方向Box样条的等值面可视化算法,改进插值和梯度计算的精度,采用多种体数据属性值和梯度幅值相结合的颜色映射传输函数。由于7方向Box样条具有C2全局光滑性以及优于叁叁次B样条的诸多性质,本文的改进算法与已有的算法(如MarchingCubes算法及基于叁叁次B样条的等值面绘制算法等)相比较,等值面的绘制精度更高。另外,在这种连续模型上进行梯度、法向、曲率等的计算更加精确和可靠,算法可实现高精度的等值面及其上的多种属性的可视化,论文中给出了丰富的体数据可视化实例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3-01)

丁治宇[10](2014)在《多变量空间数据场的高效可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可视化作为科学可视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核物理模拟、计算流体力学、燃烧模拟、医学影像和气象仿真等大规模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相关大规模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应用的兴起,高性能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数据获取设备、途径的日益智能化、大尺度化,科学数据的复杂性呈现空前的、爆炸式的增长,一个满足领域专家需求的科学以及工程计算的输出通常都包含多变量、时变以及高分辨率等特点,TB级甚至PB级的多变量体数据已屡见不鲜。然而,与之对应的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可视化能力差距却在不断加大。当前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传统的单一变量场可视化领域,难以被应用到可视化和分析具有上述特点的多变量空间数据场上。总的来说,多变量空间数据可视化的目的是分析和表达数据场中多个属性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可视界面呈现并探索复杂空间数据中的多变量演化规律,展现复杂科学现象的演变过程,甚至帮助用户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其难点和挑战在于:克服多变量数据量大、内在结构复杂、属性在空间中互相交织遮挡的数据特性,设计有效的方案辅助用户同步地分析提取和表达这些信息、观察和研究数据属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现未知的新特征和新现象。本文以叁维多变量标量场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可视化流水线,围绕多变量空间数据场高效可视化的关键问题展开了若干研究。论文的主要贡献概括如下:● 提出了一套以层次矢量量化和完美空间哈希为基础的多变量体数据压缩域体绘制方法。首先,将体数据分块,逐块进行拉普拉斯分解,对分解后的层次数据分层进行矢量量化,获取高压缩比的索引体数据,再以该索引体数据和对应的矢量量化编码表解码重建得到恢复体数据,将原始体数据与恢复体数据作差得到稀疏的残差体数据;进而使用完美空间哈希压缩该稀疏残差体数据;最后以索引体数据、矢量量化编码表和完美空间哈希的结果作为体绘制阶段的输入,进行实时解码和绘制;以矢量量化和完美空间哈希获得高压缩比并在解码时加回残差数据达到近似无损。●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多类蓝噪声采样的多变量体可视化方法。首先,将多变量数据场逐一转换为视点相关的2D密度场,获取一个2D混合密度场。在该屏幕空间密度场上进行多类蓝噪声采样,获得一个没有重迭的多类采样分布,使得每一个像素只关联一个变量场。最后使用该多类采样分布进行光线投射,依据直接体可视化模式、等值面模式和切割面模式对多变量空间数据场进行可视化。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在传统多变量可视化方法中所存在的变量级别的颜色混合以及叁维空间中变量场的相互遮挡,帮助用户更准确有效地感知数据特征。● 提出了一个以语义透镜为核心的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可视化的交互环境。首先,将对特征进行分类和视觉描述的传统方法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并用用户所熟知的语义进行标识。其次,设计语义透镜,设定透镜内外想要观察的不同变量场,再通过选取语义设定透镜内外想要观察的不同特征。同时,将物理透镜的过渡区域概念引入到语义透镜中,在过渡区域对透镜内外特征进行不同比例的融合,使透镜内外特征平滑过渡。用户根据过渡区域不同比例的混合结果对两个数据进行分析,可帮助解决单一视图可视化时特征之间相互遮挡的问题。此外,特征在透镜内外的原有信息有效地帮助用户对混合特征进行区分。针对过渡区域的混合展示,我们提供了传统的颜色融合的方法和基于结构采样的方法两种方式。在颜色混合产生较严重歧义颜色时,用户可以选择基于结构采样的可视化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12-03)

数据场可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在计算机图形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机交互等技术。而矢量可视化正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天气预报、流体力学、航空航天、涡轮机设计等方面有所应用。标量和矢量数据场的可视化,化无形的、繁杂的数据为有形的、可见的图形,能直观的将数据信息展示给研究人员,以便科研人员分析数据场。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标量可视化研究,重点研究了矢量可视化和流线可视化。主要针对基于纹理的矢量可视化方法和流线均匀放置算法,展开研究。对基于纹理的矢量可视化方法,就线积分卷积算法的效率和可视化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并做了一些延伸的研究。对流线均匀放置算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基于临界点和网格的动态种子点算法。既可以保证流场关键特征不被丢失,又可以得到分布均匀的流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视化形式。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海洋标量数据场的可视化方法做了系统的研究和概述。针对二维标量场可视化,实现了颜色映射,等值线算法,高度图等方法。针对叁维标量场可视化,实现了基于纹理映射的体绘制算法。(2)围绕二维矢量场,总结了矢量可视化技术当前进展,主要概述基于纹理可视化的方法。针对纹理可视化(LIC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线积分卷积过程中步长和插值的方法,提高了可视化效率,改善了可视化效果。(3)改进基于LIC算法的纹理增强方法。在提高流线对比度的同时,通过使用多次线积分卷积,提高流线内部的相似性。这避免了纹理“非黑即白”的情况,使得获得纹理层次更加丰富,纹理更加细腻。(4)在基于LIC的纹理可视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可视化形式。在纹理的基础上添加表示具体方向流线,并结合颜色映射,使得可以在同一张图中同时观察矢量纹理,矢量大小和矢量方向。(5)对现有的常见流线放置算法进行了研究。在保证关键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临界点和网格的动态种子点的流线放置算法。新方法使得流线分布均匀,不丢失关键点特征,几乎没有短流线。最后,在对矢量可视化和流线可视化研究的基础上,将实现的算法集成到软件上,构建了一个矢量可视化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据场可视化论文参考文献

[1].龙慧,李亚军,李亮,潘建永.秦王川盆地EH-43D数据场可视化模型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陈楼衡.海洋标量与矢量数据场的可视化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

[3].肖艳莹.基于属性关联的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可视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7

[4].陈实.可视化技术在地球物理叁维数据场中的应用[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互联网+地球物理”研究论坛论文摘要集.2016

[5].孟永东,许真,张永瑞.基于VB与Matlab编程的边坡监测数据场可视化[J].人民长江.2016

[6].李杨.基于CUDA的叁维数据场可视化加速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7].嵇杰.基于体绘制的叁维数据场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

[8].张森.虚拟现实技术下交互式地震数据场可视化的研究与设计[D].长江大学.2015

[9].刘晓.基于光线投射技术的叁维体数据场可视化[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10].丁治宇.多变量空间数据场的高效可视化[D].浙江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2.5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可视化实例SVIP1.0的模块结构图数据场可视化流程。以[1]唐泽圣.叁维数据场可视化[...断口叁维数据场的可视化结果叁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流程图

标签:;  ;  ;  ;  ;  ;  ;  

数据场可视化论文_龙慧,李亚军,李亮,潘建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