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板通过限位机构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滑槽,所述滑块和固定板分别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有第一镊杆和第二镊杆。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镊杆、第二镊杆、转动块、螺栓、转轴、螺帽和夹持板的配合作用,达到了拧动螺帽带动两个镊杆往相对的方向进行运动的效果,实现了两个夹持板将喉返神经夹持住的功能;通过滑块、固定板、L型板、插栓、固定圆盘和弹簧的配合作用,达到了弹簧拉动着插栓插进固定板顶部插槽内的效果,实现了插栓对夹持住的喉返神经进行限位的功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板(1)通过限位机构连接有滑块(4),所述固定板(1)上设有与滑块(4)对应的滑槽,所述滑块(4)和固定板(1)分别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有第一镊杆(10)和第二镊杆(17),所述第一镊杆(10)的顶部外侧壁与第二镊杆(17)的顶部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镊杆(17)通过两个转轴(19)连接有一个转动块(18),所述第二镊杆(17)的外侧壁上设有与转动块(18)对应的转动口,所述转轴(19)远离转动块(18)的一端与转动口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1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栓(20),所述螺栓(20)的一端贯穿第一镊杆(10)并螺纹套接有螺帽(11),所述第一镊杆(10)的外侧壁设有与螺栓(20)对应的第一活动口,所述螺帽(11)的一侧与第一镊杆(10)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镊杆(10)的底部和第二镊杆(1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2)。
设计方案
1.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板(1)通过限位机构连接有滑块(4),所述固定板(1)上设有与滑块(4)对应的滑槽,所述滑块(4)和固定板(1)分别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有第一镊杆(10)和第二镊杆(17),所述第一镊杆(10)的顶部外侧壁与第二镊杆(17)的顶部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镊杆(17)通过两个转轴(19)连接有一个转动块(18),所述第二镊杆(17)的外侧壁上设有与转动块(18)对应的转动口,所述转轴(19)远离转动块(18)的一端与转动口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1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栓(20),所述螺栓(20)的一端贯穿第一镊杆(10)并螺纹套接有螺帽(11),所述第一镊杆(10)的外侧壁设有与螺栓(20)对应的第一活动口,所述螺帽(11)的一侧与第一镊杆(10)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镊杆(10)的底部和第二镊杆(1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块(4)上的L型板(15),所述L型板(15)顶部贯穿固定板(1)并向外延伸,所述滑槽上设有与L型板(15)对应的滑动口,所述滑槽与滑动口相通,所述L型板(15)上插设有插栓(16),所述插栓(16)的底部贯穿L型板(15)并与固定板(1)连接,所述固定板(1)上设有与插栓(16)对应的多个插槽,所述插栓(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圆盘(13),所述插栓(16)的外侧壁套设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圆盘(13)的底部和L型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两端底部的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底部和滑块(4)底部的支杆(5),所述支杆(5)的底部设有固定杆(6),所述支杆(5)的底部贯穿固定杆(6)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杆(6)上设有与固定块(8)对应的空腔(9),所述空腔(9)的内顶部设有第二活动口,所述空腔(9)与第二活动口相通,所述固定杆(6)通过固定螺丝(7)与支杆(5)连接,所述支杆(5)上设有与固定螺丝(7)对应的多个螺丝孔,所述固定杆(6)的底部分别与第一镊杆(10)的顶部和第二镊杆(17)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板(1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呈波浪型的凹槽。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
背景技术
喉返神经是喉部的主要运动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内诸肌,喉返神经的横径大约在1.95mm,喉部的主要运动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内诸肌,颈部受到外伤和手术误伤都会导致喉返神经断裂,需要对喉返神经进行缝合。
现在医生对病人断裂的喉返神经进行缝合的过程中,需要对病人断裂的喉返神经进行固定,现在对病人断裂的喉返神经进行固定的时候通常采用人工手持镊子进行固定,由于缝合的时间比较长,医生手持镊子对断裂的喉返神经进行固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加大了医生的工作强度。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在对病人断裂的喉返神经进行固定的时候通常采用人工手持镊子进行固定,由于缝合的时间比较长,医生手持镊子对断裂的喉返神经进行固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加大了医生的工作强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板通过限位机构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滑槽,所述滑块和固定板分别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有第一镊杆和第二镊杆,所述第一镊杆的顶部外侧壁与第二镊杆的顶部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镊杆通过两个转轴连接有一个转动块,所述第二镊杆的外侧壁上设有与转动块对应的转动口,所述转轴远离转动块的一端与转动口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贯穿第一镊杆并螺纹套接有螺帽,所述第一镊杆的外侧壁设有与螺栓对应的第一活动口,所述螺帽的一侧与第一镊杆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镊杆的底部和第二镊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块上的L型板,所述L型板顶部贯穿固定板并向外延伸,所述滑槽上设有与L型板对应的滑动口,所述滑槽与滑动口相通,所述L型板上插设有插栓,所述插栓的底部贯穿L型板并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插栓对应的多个插槽,所述插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圆盘,所述插栓的外侧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圆盘的底部和L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两端底部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
优选地,所述弧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底部和滑块底部的支杆,所述支杆的底部设有固定杆,所述支杆的底部贯穿固定杆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杆上设有与固定块对应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顶部设有第二活动口,所述空腔与第二活动口相通,所述固定杆通过固定螺丝与支杆连接,所述支杆上设有与固定螺丝对应的多个螺丝孔,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分别与第一镊杆的顶部和第二镊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夹持板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呈波浪型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镊杆、第二镊杆、转动块、螺栓、转轴、螺帽和夹持板的配合作用,达到了拧动螺帽带动两个镊杆往相对的方向进行运动的效果,实现了两个夹持板将喉返神经夹持住的功能,便于医生对喉返神经进行缝合,减少了医生的工作强度;
2、通过滑块、固定板、L型板、插栓、固定圆盘和弹簧的配合作用,达到了弹簧拉动着插栓插进固定板顶部插槽内的效果,实现了插栓对夹持住的喉返神经进行限位的功能,防止夹持住的喉返神经晃动,影响医生对喉返神经进行缝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中第一镊杆、第二镊杆、转动块、转轴、螺栓、螺帽和夹持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中弧形板、支撑柱和橡胶垫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支撑柱、3弧形板、4滑块、5支杆、6固定杆、7固定螺丝、8固定块、9空腔、10第一镊杆、11螺帽、12夹持板、13固定圆盘、14弹簧、15 L型板、16插栓、17第二镊杆、18转动块、19转轴、20螺栓、21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喉返神经切断快速对合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两端底部的支撑柱2,支撑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3,弧形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1,便于支撑柱2的作用是便于支撑固定板1与人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便于对需要缝合的喉返神经进行夹持固定,弧形板3的底部安装橡胶垫21,便于提高病人与弧形板3接触时的舒适性。
其中,固定板1通过限位机构连接有滑块4,固定板1上设有与滑块4对应的滑槽,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块4上的L型板15,L型板15顶部贯穿固定板1并向外延伸,滑槽上设有与L型板15对应的滑动口,滑槽与滑动口相通,L型板15上插设有插栓16,插栓16的底部贯穿L型板15并与固定板1连接,固定板1上设有与插栓16对应的多个插槽,插栓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圆盘13,插栓16的外侧壁套设有弹簧14,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圆盘13的底部和L型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弹簧14拉动固定圆盘13往固定板1的方向运动带动插栓16插进固定板1上的插槽内,达到了对滑块4进行限位的功能,防止医生在对喉返神经进行缝合的过程中,病人或者医生的抖动导致滑块4在固定板1上的滑槽内运动,导致医生无法准确的对病人身体上的喉返神经进行缝合。
其中,滑块4和固定板1分别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有第一镊杆10和第二镊杆17,伸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底部和滑块4底部的支杆5,支杆5的底部设有固定杆6,支杆5的底部贯穿固定杆6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固定杆6上设有与固定块8对应的空腔9,空腔9的内顶部设有第二活动口,空腔9与第二活动口相通,固定杆6通过固定螺丝7与支杆5连接,支杆5上设有与固定螺丝7对应的多个螺丝孔,固定杆6的底部分别与第一镊杆10的顶部和第二镊杆17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拧动固定螺丝7调节支杆5插进固定杆6内的长度,便于调节夹持板12对病人的喉返神经进行夹持。
其中,第一镊杆10的顶部外侧壁与第二镊杆17的顶部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二镊杆17通过两个转轴19连接有一个转动块18,第二镊杆17的外侧壁上设有与转动块18对应的转动口,转轴19远离转动块18的一端与转动口的内侧壁转动连接,转动块1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栓20,螺栓20的一端贯穿第一镊杆10并螺纹套接有螺帽11,第一镊杆10的外侧壁设有与螺栓20对应的第一活动口,螺帽11的一侧与第一镊杆10的外侧壁滑动连接,第一镊杆10的底部和第二镊杆1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2,两个夹持板1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呈波浪型的凹槽,通过拧动螺帽11带动第一镊杆10和第二镊杆17往相对的方向运动,第一镊杆10和第二镊杆17运动带动两个夹持板12往相对的方向进行运动,达到对病人的喉返神经进行夹持的效果,两个夹持板1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呈波浪型的凹槽,便于增加夹持板12上的摩擦力,达到对喉返神经夹持的更加稳定,并且不会对病人的喉返神经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中,当医生需要病人断裂的喉返神经进行缝合的时候,首先将弧形板3放在病人的身体,拧动固定螺丝7,调节夹持板12的位置,当夹持板12的位置达到要求的位置时,拧紧固定螺丝7将支杆5固定在固定杆6上,然后拧动螺栓20上的螺帽11,通过拧动螺帽11带动第一镊杆10和第二镊杆17往相对的方向运动,第一镊杆10和第二镊杆17运动带动两个夹持板12往相对的方向进行运动,达到对病人的喉返神经进行夹持的效果,然后往上拉动固定圆盘13,移动滑块4到所要求的位置,松开固定圆盘13,由于弹簧14得的弹性势能,弹簧14带动插栓16插进对应的插槽内,将滑块4固定在固定板1上,便于医生对病人断裂的喉返神经进行缝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4023.9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2(贵州)
授权编号:CN209564162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A61B 17/04
专利分类号:A61B17/04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第一申请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申请人地址: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贵医街28号
发明人:王南鹏
第一发明人:王南鹏
当前权利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代理人:李振瑞
代理机构:61223
代理机构编号: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