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菌论文_赵谋明,邹颖,林恋竹,吴见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豆,激酶,荞麦,液态,多肽,鉴定,黄曲霉。

纳豆菌论文文献综述

赵谋明,邹颖,林恋竹,吴见[1](2019)在《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产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um,UPLC-MS/MS)技术鉴定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的发酵产物多酚提取物中多酚组成与结构,且通过超滤、乙醇分级沉淀、大孔树脂柱层析定向分离抗氧化肽,并采用UPLC-MS/MS鉴定多肽组成与结构。从发酵产物中共分离鉴定出8种多酚类化合物:咖啡酸、原儿茶酸、丁香酸、绿原酸、儿茶素、芦丁、牡荆素、金丝桃苷。采用超滤、乙醇分级沉淀及XAD-16大孔树脂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富含抗氧化肽的体积分数40%乙醇溶液洗脱组分(蛋白质量分数为66.51%、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为1 731.52μmol/g)。从发酵产物中共分离鉴定出27条多肽,搜索Mascot数据库得到23条均为七肽以上多肽,在BIOPEP数据库中搜索均未经报道,且所有肽段都包含疏水性氨基酸,其中有11条肽段含有至少一个强抗氧化氨基酸。GDKIYNVF中的IY片段、CRNLLLYPAGA中的LY片段、PWFFTST中的PW片段以及QGSGGPPIV中的GPP片段等在BIOPEP数据库中均被报道具有抗氧化活性。所鉴定的多酚、多肽是发酵产物发挥抗氧化活性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付志英,刘彩珍,周红艳,黄晓梅[2](2019)在《纳豆菌拮抗黄曲霉试验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研究了纳豆菌对黄曲霉拮抗作用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1)根据黄曲霉孢子和纳豆菌生长繁殖速度的差异,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和点值法,将黄曲霉和纳豆菌接种时间设计为间隔0,24,48h,间隔24h,两者均出现明显的拮抗效果,说明2种方法均可行;(2)比较2种方法产生的抑菌圈大小,滤纸片法的抑菌圈大小平均为11.3mm,点值法的抑菌圈大小平均为11.0mm,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3)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看,滤纸片法操作繁琐,重复性差,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而点值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容易得到理想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9年04期)

王欢[3](2019)在《纳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豆菌(Bacillus natto)是从纳豆中分离的益生菌,它的益生特性除了与自身代谢过程中分泌的活性成分有关外,还与抵达人体肠道的活菌数存在关联。目前对于纳豆菌的研究,多聚焦于其代谢产物方面。对于高活性纳豆菌及其在体外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从市售纳豆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产蛋白酶能力强且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优化其固态发酵工艺,在此基础上对风味进行改良,并研究固、液(发酵物及种子液)两种载体的纳豆菌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四个方面:(1)纳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发酵特性对比研究。利用目标菌株强耐热性,共分离得到17株菌,依据菌落形态初筛,产蛋白酶能力复筛,生理生化鉴定,最终从3种纳豆中各筛选获得一株产蛋白酶能力强的纳豆菌A1、B2、C2,再分别以黄豆为发酵基质进行初发酵,结果表明:纳豆菌C2的发酵性能最优,其纳豆菌增殖能力(增殖倍数116)、黏液产率(5.93±0.70%)、拉丝长度(14.80±3.56 cm)均优于其它两株菌。对其液体培养条件测定,结果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初始生长pH7.0。(2)纳豆菌C2固态发酵工艺优化及风味纳豆初探。以活菌数为判定标准,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纳豆菌C2最佳固态发酵工艺,在此基础上对其风味进行改良。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温度60℃、浸泡水pH7.0、接种量7%、发酵时间36 h,此条件下活菌数高达2.6×10~(10) CFU/g,较优化前提高了近6倍;辣味纳豆的最佳配方为:十叁香粉4‰、食盐1.0%、辣椒粉2.5%、味精2.0‰;酸甜味纳豆的最佳配方为:橘味香精2.0‰、酸梅粉4.0‰、蔗糖2.0%、橘粉4.0%。(3)纳豆菌C2在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研究。将固、液两种载体的纳豆菌C2接种于不同pH、不同黏度(通过琼脂添加量改变)的模拟胃液中,通过存活率曲线,分析其在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pH值越低,纳豆菌C2存活率越低;纳豆菌C2存活率还与模拟胃液黏度有关,其中,0.3%琼脂添加量的模拟胃液中,纳豆菌存活率最高;固态载体的纳豆菌存活率大于液态载体的纳豆菌存活率,在胃液中作用3 h后,固、液两种载体的纳豆菌C2的最低存活率(pH1.5,琼脂添加量0.0%)分别为52.1±2.5%、41.3±1.9%,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可发现纳豆菌C2在胃液中稳定性良好。(4)纳豆菌C2在模拟肠液中的稳定性研究。试验探讨了胰酶,胆盐,黏度对固、液两种载体的纳豆菌C2的影响。结果表明:胰酶,胆盐对纳豆菌C2均有损伤作用,并且损伤具有协同性;在模拟肠液中,纳豆菌C2存活率随黏度增加而降低,即不添加琼脂时,纳豆菌存活率最高。固态载体的纳豆菌存活率大于液态载体的纳豆菌存活率,在肠液中作用4 h后,固、液两种载体下纳豆菌C2的最低存活率(同时添加胰酶、胆盐,琼脂添加量0.0%)分别为22.0±0.9%、16.3±0.9%,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可发现纳豆菌C2在肠液中具有稳定性。本研究最终获得一株产蛋白酶能力高且发酵性能优良的纳豆菌C2,其(固、液两种载体)经过胃肠液后的最低存活率分别为11.4%、6.7%,若食用以纳豆菌C2最佳工艺发酵的纳豆,最终在肠道内存留的活菌数达2.9×10~9CFU/g,即有足够多的纳豆菌可在肠道内发挥益生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祁红兵,宋军霞,蔺红萍,罗洁琼[4](2019)在《纳豆菌固体发酵米糠降解植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米糠为基质进行纳豆菌固体发酵,考察其产物中的植酸降解程度。采用硫酸钠-盐酸水浴法对米糠中的植酸进行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酸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发酵条件对植酸降解程度的影响,其结果为发酵时间>p H>发酵温度>接种量,确定最佳条件为pH 7.0、发酵时间60 h、温度35℃、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米糠发酵物中的植酸降解率为29.3%。(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王欢,李宏梁,杜磊,尉璐杰[5](2018)在《纳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发酵特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不同地区的纳豆菌在发酵食品纳豆方面的异同,研究以日本顺食真、北京燕京及大连美屋的鲜纳豆作为供试材料,从3个地区的鲜纳豆中共分离得到了17株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初筛,对产蛋白酶相对活性进行复筛,各得到1株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A1,B2,C2;经生理生化试验证实均为纳豆菌。利用3株纳豆菌发酵纳豆,对纳豆产品从拉丝长度、粘液产率、纳豆活菌数及其他感官指标方面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纳豆菌C2在发酵纳豆过程中,活菌数增殖最快,粘液产率最高,拉丝长度最长;纳豆菌B2在发酵过程中活菌数增殖最慢,尽管发酵的纳豆中活菌数最高,但粘液产率及拉丝长度均不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8年11期)

高洁,高翔,于佳,魏玉西,焦奎[6](2018)在《纳豆菌发酵扇贝裙边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安全、无副作用的食物源ACE(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本文采用纳豆菌(Bacillus natto)发酵扇贝裙边,以多肽含量和ACE抑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液料比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条件,建立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应各因素水平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各因素对多肽含量的影响顺序为时间>液料比>接种量>温度,各因素对ACE抑制率的影响顺序为时间>液料比>接种量>温度,纳豆菌发酵扇贝裙边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发酵时间38.4 h,发酵温度39.9℃,接种量6.0%,液料比22.5。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制备的冻干品多肽含量高达238.91 mg/g,ACE抑制率达到83.70%。本文研究结果为扇贝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和食物源ACE抑制肽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钱泽栋,张佑红,卢育兵,朱丽娜,田莉[7](2018)在《纳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从日本北海道生产的纳豆食品中筛选出5株产纳豆激酶的菌株,分别编号XD1~5;再采用纤维蛋白平板复筛,通过比较透明圈大小筛选得到高产纳豆激酶菌株XD2,并通过16SrD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5株菌株均能产纳豆激酶并能分解纤维蛋白,其中,菌株XD2所产纳豆激酶的酶活最高,为989.3U·mL~(-1);16SrDNA基因序列鉴定菌株XD2为枯草芽胞杆菌。(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赵谋明,邹颖,林恋竹,吴见[8](2019)在《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产纳豆激酶及其代谢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液态发酵荞麦产纳豆激酶揺瓶、2.5 L发酵罐条件进行优化。对比自制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与商业大豆蛋白胨作为补充氮源时菌体生长规律以及代谢物质(酶、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多酚及抗氧化物质)变化规律。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产纳豆激酶2.5 L发酵罐最优条件为荞麦浸泡6 h后,按料液比1∶10(g/mL)加水打浆,加入0.4%α-淀粉酶,90℃加热40 min,补充NS37071酶解12 h时所得酶解物,调节发酵培养基pH 7.0,接种量3%,通气量3.5 L/min,转速300 r/min,装液量1.2 L,发酵36 h。与商业大豆蛋白胨相比,补充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时,纳豆菌生长对数期较长,可溶性蛋白与还原糖的消耗量较大,在36 h趋于平稳,纳豆激酶活力持续上升至36 h达到最大值,酚类物质比溶出速率在12 h达到最大值,抗氧化物质比生成速率在6 h达到最大值。以荞麦为原料,补充自制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通过优化纳豆菌液态发酵条件,可制备具有高纳豆激酶活力(152.5 FU/mL)、富含谷物多酚(0.109 mg/mL)且具有强抗氧化活性(27.43μmol/mL)的发酵产物。(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邹颖[9](2018)在《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产纳豆激酶及其发酵产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是一种由纳豆菌(Bacillus natto)产生的丝氨酸蛋白酶。高活力的纳豆激酶产品开发成为具有溶栓功效的功能性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选择特色的发酵底物,并对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是降低纳豆激酶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荞麦为底物通过液态发酵同时获得高活性纳豆激酶、富含多酚的发酵产物,为利用纳豆菌开发具有显着溶栓、抗氧化活性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法优化基础培养基,蛋白酶活从423.38 U/mL提升至1340 U/mL,纳豆激酶酶活从340.45 U/mL提升至630U/m L。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糙米和荞麦可显着促进纳豆菌产纳豆激酶、蛋白酶。采用浸泡蒸煮处理四种谷物、延长发酵时间可显着提高其发酵产物的蛋白酶酶活、纳豆激酶酶活。添加谷物(尤其是荞麦)发酵,可显着提高纳豆菌液态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谷物多酚、肽类物质与微生物代谢产物是发酵产物发挥抗氧化活性重要的物质基础。(2)以荞麦为原料,通过常温浸泡、加水打浆、联合耐高温α-淀粉酶的前处理方法,获得以荞麦为底物的发酵培养基。采用酶法制备大豆蛋白酶解产物,作为补充氮源添加至发酵培养基,并对比其与商业大豆蛋白胨作为补充氮源时菌体生长规律以及代谢物质(酶、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多酚及抗氧化物质)变化规律,通过优化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产纳豆激酶揺瓶、2.5 L发酵罐条件,可制备具有高纳豆激酶活性(152.5 FU/mL,与商业大豆蛋白胨组相比,酶活提升了38%)、富含谷物多酚(0.109 mg/mL)且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发酵产物(27.43μmol Trolox equiv/mL)。本研究所制备的加脱脂乳粉的纳豆冻干粉的酶活及稳定性显着高于国产纳豆冻干粉,可以与着名进口商品媲美。(3)从发酵产物中共分离鉴定出8种多酚类化合物:咖啡酸、原儿茶酸、丁香酸、绿原酸、儿茶素、芦丁、牡荆素、金丝桃苷。采用超滤、乙醇分级沉淀及XAD-16大孔树脂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富含抗氧化肽的洗脱组分(蛋白含量:66.51%;ORAC:1731.52μmol Trolox equiv/g)。从洗脱组分中共分离鉴定出28条多肽,在BIOPEP数据库当中搜索均未经报道,且所有肽段都包含疏水性氨基酸,其中有13条肽段含有至少一个强抗氧化氨基酸。GDKIYNVF中的IY片段、CRNLLLYPAGA中的LY片段、PWFFTST中的PW片段以及QGSGGPPIV中的GPP片段等在BIOPEP数据库中均被报道具有抗氧化活性。所鉴定的多酚、多肽是发酵产物发挥抗氧化活性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0)

吴高峰,黄占旺,刘宛玲,牛丽亚,王素贞[10](2018)在《纳豆菌制剂对抗生素介导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纳豆菌制剂(BNPr)对SPF小鼠免疫功能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选取体质健康小鼠128只,随机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C,调节组R共4组,预防组P共2组,模型组M。灌胃30 d后测定免疫指标及其细胞因子分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BNPr调节组脾脏和胸腺指数极显着升高(P<0.01),i NOS活力和小鼠血清中的白蛋白、球蛋白和白球比的值极显着上升(P<0.01),BNPr调节组极显着增加血清中IL-2,IL-10,TNF-α,IFN-γ的分泌量(P<0.01)。试验组的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较对照组极显着升高(P<0.01)。BNPr显着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NPr预防组的脾脏指数与正常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随着制剂的浓度的升高,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都不断升高。高剂量BNPr调节组显着增加了IL-2的释放(P<0.05),中剂量BNPr调节组能调节TNF-α水平至正常水平。中剂量BNPr预防组IL-10的分泌量极显着减少(P<0.01),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升高。结论:BNPr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纳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主要研究了纳豆菌对黄曲霉拮抗作用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1)根据黄曲霉孢子和纳豆菌生长繁殖速度的差异,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和点值法,将黄曲霉和纳豆菌接种时间设计为间隔0,24,48h,间隔24h,两者均出现明显的拮抗效果,说明2种方法均可行;(2)比较2种方法产生的抑菌圈大小,滤纸片法的抑菌圈大小平均为11.3mm,点值法的抑菌圈大小平均为11.0mm,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3)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看,滤纸片法操作繁琐,重复性差,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而点值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容易得到理想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豆菌论文参考文献

[1].赵谋明,邹颖,林恋竹,吴见.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产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J].食品科学.2019

[2].付志英,刘彩珍,周红艳,黄晓梅.纳豆菌拮抗黄曲霉试验方法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9

[3].王欢.纳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4].祁红兵,宋军霞,蔺红萍,罗洁琼.纳豆菌固体发酵米糠降解植酸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9

[5].王欢,李宏梁,杜磊,尉璐杰.纳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发酵特性对比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8

[6].高洁,高翔,于佳,魏玉西,焦奎.纳豆菌发酵扇贝裙边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8

[7].钱泽栋,张佑红,卢育兵,朱丽娜,田莉.纳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8

[8].赵谋明,邹颖,林恋竹,吴见.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产纳豆激酶及其代谢特性分析[J].食品科学.2019

[9].邹颖.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产纳豆激酶及其发酵产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鉴定[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0].吴高峰,黄占旺,刘宛玲,牛丽亚,王素贞.纳豆菌制剂对抗生素介导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浓度Na2SeO3对不同纳豆菌生长...蛋白胨浓度对纳豆菌生长的影响2 替米考星对纳豆菌的影响纳豆菌生长曲线一3纳豆菌的革兰氏染色图5株纳豆菌发酵物粗酶提取液平板...

标签:;  ;  ;  ;  ;  ;  ;  

纳豆菌论文_赵谋明,邹颖,林恋竹,吴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