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介质论文-童继生

人工介质论文-童继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介质结构,磁窗天线,传输特性,黑障通信

人工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童继生[1](2018)在《基于人工介质结构的等离子体电磁传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两个不同角度出发,利用人工介质结构研究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特性,详细阐述了基于人工介质结构的磁窗天线与周期性等离子体柱状人工介质结构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优势。文章首先介绍了人类对开发太空资源的迫切需求以及在此过程中面临的飞行器在再入阶段出现的黑障(无线电中断)问题。概括了面对此问题国内外研究机构、科研人员提出的解决方案以及采取的技术手段。分析了现有方案和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导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根据飞行器在再入阶段出现的黑障问题对等离子体及其与电磁波的互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将等离子体介质化,建立理论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特性,提出了电磁波在其中的传输条件,得出了外加磁场以及入射电磁波频率对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传播的影响。合理的解释了飞行器在再入阶段出现的通信中断问题。然后,通过对人工介质结构以及磁窗天线基本原理的分析,提出将人工介质结构用于磁窗天线的设计。设计过程中为满足飞行器对天线提出的一系列特殊要求采用了微带天线,通过开槽开缝以及短路加载等技术手段实现天线小型化。设计人工介质结构,使其谐振频率略大于天线的工作频率,从而可使得人工介质结构材料表现出感性材料的特性,在近场激发磁场,通过磁场对电场的补充促进并增强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最终设计出中心频率为2.63GHz、电磁辐射部分尺寸为0.324?_0?0.324?_0?0.027?_0的磁窗天线。结合传统的磁窗天线设计地面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磁窗天线在穿过密度10~(11)cm~(3-)量级80mm厚度的等离子体衰减降低至14.01dB,较传统磁窗天线低了16.5dB。最后,鉴于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条件,设计出中心频率为2.5GHz,电磁波在密度为10~(12)cm~(3-)量级的等离子体中传输系数S21在中心频点达到-3.6dB的人工介质结构,极大的促进了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设计过程中为将其与传统周期性等离子体柱区分开来,对二者的工作模式以及工作机理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本文设计结构的各参量对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传输特性的影响。凸显本文设计人工介质结构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卿杰,朱雪诞,左倬,成必新,胡伟[2](2016)在《人工介质对微污染水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型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工程不同季节、不同HRT下人工介质对微污染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介质对COD_(Mn)、NH_3-N、TN、TP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38.2%、16.8%、24.4%和34.4%,且去除效果随HRT的增加而有所增强;人工介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因季节而异,COD_(Mn)各季节平均去除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对NH_3-N和TN各季节平均去除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TP和SS各季节平均去除率均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贾永志,吕锡武,吴义峰[3](2013)在《人工介质生物强化改善水源地水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筛选了组合介质、ACP和PM叁种人工介质进行水质改善效果试验,中试工程建于无锡市梅梁湖边,分别考察了其水质改善和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人工介质可以提高微生物富集效果,优化水生态系统结构,对各类污染物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经人工介质处理后,部分水质指标可以提高1~2个等级,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得到降低。组合介质对COD Mn、TN、Chl-a、TP等的水质改善效果优于ACP和PM。GC/MS监测表明,组合介质可使有机物色谱出峰减少28.6%,ACP介质则减少了43.1%,提高了水源水质的生物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3年21期)

彭俊杰[4](2012)在《不同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人工介质能够富集微生物的特性,研究两种不同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介质均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在持续28d的实验中,刺状介质对总氮、总磷、叶绿素的去除率分别为45.18%、43.02%、44.94%;絮状介质对总氮、总磷、叶绿素的去除率分别为45.80%、40.52%、48.57%;两种介质都能良好的改善水体光照条件,水体浊度在试验后分削减了80.46%和80.96%;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由富营养状态降为中营养化水平。(本文来源于《环境》期刊2012年S1期)

王晓科[5](2012)在《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器件和微带电路在无线通信领域、航空航天领域、遥感和导航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利用新材料、新结构及新工艺实现微带电路的小型化、多功能化及低成本化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2007年,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人工介质,即基片集成人工介质(SIAD)。该结构通过在传统介质基片中人为地嵌入接地金属柱来提高原有介质的有效介电常数,进而减小微带电路尺寸,实现微波器件的小型化。本文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对基片集成人工介质(SIAD)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深入分析了SIAD结构实现微带电路小型化的原因。通过比较SIAD结构与普通结构微带线的特性阻抗Z0以及散射参量S21的相位,证明了SIAD结构能够增加微带电路的分布电容而不改进电路的分布电感,进而可以提高介质的有效介电常数,减小微带电路的尺寸。2、提出了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L-SIAD)结构,以克服SIAD结构过多的金属柱造成仿真时间长、加工成本高等弊端。通过实例分析比较,证明了只保留微带线正下方金属柱的L-SIAD结构,同样能够有效的减小微带电路的尺寸。并深入研究了L-SIAD结构微带线的特性阻抗Z0、传播常数β和衰减常数α等参量与金属柱几何参数(金属柱直径、高度及周期)的关系,为L-SIAD结构在微波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3、提出了L-SIAD结构微带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公式。为方便L-SIAD结构在微带电路中的应用,本文利用“合成渐近”技术推导得出了L-SIAD结构微带线的特性阻抗Z0、传播常数β、有效介电常数εeff等的CAD公式,并通过仿真和测试实例证明了公式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性。4、设计并加工测试了基于L-SIAD结构的小型化微带阻抗变换器、微带功率分配器、微带耦合器,并分析了这些器件的仿真和测试结果。通过和普通介质结构器件的比较得出:L-SIAD结构的微带阻抗变换器,在长度和宽度上分别减少了约55%和30%;L-SIAD结构的T型结微带功率分配器、Wilkinson功分器、双频微带Wilkinson功分器电路面积减少50%左右:L-SIAD结构的微带分支线耦合器电路面积也减少了50%。5、提出了一种基于L-SIAD结构的新型阶梯阻抗谐振器(SIR)。利用L-SIAD能够不改变微带线宽度,而通过改变金属柱参数实现不同微带线段阻抗变换的特点,设计实现了新型阶梯阻抗谐振器(SIR)。讨论并分析了不同的金属柱直径、金属柱高度和金属柱周期对谐振器谐振频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金属柱的结构参数对该SIR的电磁带隙(EBG)特性以及该特性对谐振器谐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L-SIAD结构SIR的3.1-10.6GHz的超宽带(UWB)带通滤波器。仿真和测量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带通特性及很宽的高频阻带(11.5-28.5GHz),与相关文献中的实例相比,该滤波器的整体电路面积降低了47.1%,实现了电路的小型化。6、研究了基于L-SIAD结构的蘑菇型谐振单元。分析了该谐振单元的等效电路模型及L-SIAD结构参数对谐振频率的影响。利用该谐振单元设计并加工测试了一个椭圆函数低通滤波器,仿真和测试结果说明滤波器的通带性能优良并且拥有较宽的高频阻带。与相关文献中的实例相比,该滤波器在长度和宽度方向分别减少了22.3%和59.2%。7、提出了基于L-SIAD结构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简化对偶模型。分析了四种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简化对偶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及其电路响应特性。利用L-SIAD结构分别实现了这四种模型的微带电路,并以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为例,探讨了这四种微带电路在微带滤波器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2-08-01)

陈沛林,丁君[6](2011)在《人工介质电磁参数随空间变化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介质的本构参数描述了它的电磁特性。为了设计人工介质,需要了解其本构参数的变化规律。首先通过Maxwell方程分析了具有负电磁参数的人工介质的产生机理,然后在此机理下,通过S参数提取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导体杆位置、结构大小和空间间距的变化对其本构参数的影响。通过HFSS仿真得到了比较精准的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解释了人工介质本构参数随结构特性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1年15期)

王晓科,王橙,刘小明,唐万春[7](2011)在《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微带线CAD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合成渐近技术,得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公式,用于计算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L-SIAD)微带线的相关参数。L-SIAD是一种在微带线正下方的介质中嵌入接地金属柱(不与微带相连)的结构。本文提出的公式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清晰,经过对比发现该公式的平均误差小于2%。最后,本文还利用该公式设计并加工了一个基于L-SIAD结构的微带传输线,公式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吻合很好。(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1-06-01)

王橙,王晓科,唐万春[8](2011)在《基于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结构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L-SIAD)结构的新型超宽带(UWB)带通滤波器。由于L-SIAD结构具有电磁带隙(EBG)特性,利用该结构能抑制带通滤波器的谐波,改善其带外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L-SIAD结构的UWB带通滤波器3.1GHz-10.6GHz的通带内插入损耗小于3 dB,同时在12.2GHz-25GHz之间带外衰减大于20dB。(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1-06-01)

陆红,晁建颖,张毅敏,孔祥吉,陈倩[9](2011)在《人工介质富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人工介质富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及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特性,以及不同水深、水体流速和溶解氧、温度、pH等理化性质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态水体条件下,组合人工介质富集附着生物对于NH4+-N、TN、TDN、NO3--N、TP、TDP和PO43--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90%、45.15%、42.78%、38.13%、76.18%、80.11%和87.02%,藻类叶绿素a(Chl-a)含量则降低了63.53%。随着水深的增加,藻类Chl-a含量下降速度减缓,但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影响不大。随着水体流速的增加,即由静态水体转变为流速为200 L.h-1的动态水体,藻类Chl-a含量降低程度有所增加,TP和TDP去除率也有所增加,其中,静态和动态水体中Chl-a含量分别降低了63.53%和72.17%,TP去除率由76.18%增至85.13%,TDP由80.11%增至83.76%;TN去除率由45.15%降至32.02%,TDN由42.78%降至28.73%;对于NO3--N,静态对照去除率为38.13%,而动态处理去除效果不佳;而NH4+-N和PO43--P去除率变化不大,NH4+-N由98.90%变为98.59%,PO43--P由87.02%变为86.13%。水体DO、温度、pH等理化性质特别是ρ(DO)对净化效果亦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刘坤,杨剑,谷宏洁,毛昌辉[10](2011)在《镀Al膜空芯玻璃微球人工介质材料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空芯玻璃微球表面镀Al膜,将空芯玻璃微球、镀Al膜玻璃微球和高分子粘合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人工介质材料。用波导法测量人工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并采用有效媒质理论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8~12 GHz频率范围内,人工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随镀Al膜玻璃微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介电常数在2~5范围内可调。再经热处理工艺优化,人工介质材料的介电损耗正切值可降至0.015以下。(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1年02期)

人工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大型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工程不同季节、不同HRT下人工介质对微污染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介质对COD_(Mn)、NH_3-N、TN、TP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38.2%、16.8%、24.4%和34.4%,且去除效果随HRT的增加而有所增强;人工介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因季节而异,COD_(Mn)各季节平均去除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对NH_3-N和TN各季节平均去除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TP和SS各季节平均去除率均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童继生.基于人工介质结构的等离子体电磁传输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卿杰,朱雪诞,左倬,成必新,胡伟.人工介质对微污染水的净化效果[J].水处理技术.2016

[3].贾永志,吕锡武,吴义峰.人工介质生物强化改善水源地水质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3

[4].彭俊杰.不同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影响[J].环境.2012

[5].王晓科.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6].陈沛林,丁君.人工介质电磁参数随空间变化的特性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

[7].王晓科,王橙,刘小明,唐万春.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微带线CAD公式[C].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1

[8].王橙,王晓科,唐万春.基于局部基片集成人工介质结构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C].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1

[9].陆红,晁建颖,张毅敏,孔祥吉,陈倩.人工介质富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

[10].刘坤,杨剑,谷宏洁,毛昌辉.镀Al膜空芯玻璃微球人工介质材料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

标签:;  ;  ;  ;  

人工介质论文-童继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