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论文和设计-陶海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固设于固定底座一端的支撑外壳、设于支撑外壳上方的支撑板;支撑板一侧固设有第一减震杆,支撑外壳内设有可供第一减震杆滑动的第一滑动槽,支撑外壳的上端固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支撑外壳通过第一减震弹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弹簧环绕在第一减震杆外侧,第一减震弹簧可在支撑板受到压力时产生回复力来使支撑板回复原位;第一滑动槽的槽壁设有第一充气件与多个排气装置,第一充气件可与排气装置相配合来改变第一滑动槽内气压。本实用新型有着控制方式智能化、控制方便、缓冲效果好、可适用各种环境、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3)、固设于所述固定底座(3)一端的支撑外壳(2)、设于所述支撑外壳(2)上方的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一端固设有第一减震杆(5),所述支撑外壳(2)内设有可供所述第一减震杆(5)滑动的第一滑动槽(6),所述支撑外壳(2)的上端固设有第一减震弹簧(4),所述支撑外壳(2)通过第一减震弹簧(4)与支撑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环绕在第一减震杆(5)外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可在支撑板(1)受到向固定底座(3)方向的压力时产生回复力来使支撑板(1)回复原位;所述第一滑动槽(6)的槽壁设有第一充气件(24)与多个排气装置(22),所述第一充气件(24)可与排气装置(22)相配合来改变第一滑动槽(6)内气压,进而能推动第一减震杆(5)沿第一滑动槽(6)滑动至原位,从而推动支撑板(1)向靠近电梯底座方向移动来减缓电梯底座落下时产生的冲力。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3)、固设于所述固定底座(3)一端的支撑外壳(2)、设于所述支撑外壳(2)上方的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一端固设有第一减震杆(5),所述支撑外壳(2)内设有可供所述第一减震杆(5)滑动的第一滑动槽(6),所述支撑外壳(2)的上端固设有第一减震弹簧(4),所述支撑外壳(2)通过第一减震弹簧(4)与支撑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环绕在第一减震杆(5)外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可在支撑板(1)受到向固定底座(3)方向的压力时产生回复力来使支撑板(1)回复原位;所述第一滑动槽(6)的槽壁设有第一充气件(24)与多个排气装置(22),所述第一充气件(24)可与排气装置(22)相配合来改变第一滑动槽(6)内气压,进而能推动第一减震杆(5)沿第一滑动槽(6)滑动至原位,从而推动支撑板(1)向靠近电梯底座方向移动来减缓电梯底座落下时产生的冲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杆(5)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端头(52),所述第一滑动槽(6)的槽口处设有限制第一滑动端头(52)滑出第一滑动槽(6)的限位凸起(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端头(52)内设有第一永磁铁(51),所述固定底座(3)在与第一滑动槽(6)相连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电磁铁(31),所述第一电磁铁(31)可通过改变磁场来产生推动第一永磁铁(51)的磁力,进而推动第一减震杆(5)沿第一滑动槽(6)滑动至原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槽(6)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贯通所述支撑外壳(2),所述第一充气件(24)通过第一充气管与第一滑动槽(6)相连,进而能向第一滑动槽(6)内充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22)包括排气槽(225)、设于排气槽(225)一端的排气盖(221)、设于排气盖(221)靠近支撑外壳(2)侧的排气塞(222),所述排气装置(22)在排气槽(225)的槽口处设有多个弹性回缩件(224),所述弹性回缩件(224)的一端设有与排气盖(221)相连的弹性收缩杆(223),所述弹性回缩件(224)可驱动弹性收缩杆(223)收缩来拉动排气盖(221)向排气槽(225)移动,从而使所述排气塞(222)可塞紧排气槽(225)的槽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槽(6)的槽壁上设有多个气压传感器(2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分别与第一电磁铁(31)、气压传感器(23)、第一充气件(24)相连。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的底部缓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电梯成为了在写字楼工作的工作者们日常使用的上下楼设备,为防止发生意外,现代电梯需要有极高的安全性。而现在的新式电梯为了节约空间往往会被设计成无对重式的强驱曳引电梯,而无对重式的强驱曳引电梯的安全要求级别要比有对重式的高很多,但不管何种电梯都需要更加可靠的安全装置。

目前,电梯都设有大量的制动装置来防止电梯在紧急状态时过度失速,而为了配合制动装置在电梯触底时稳定的将电梯停下,大量的缓冲装置被设计了出来,如申请号为201180020253.X的“缓冲器”这类专利,此类专利通过缓冲活塞杆与壳体内的液压容器相配合来实现电梯的减速功能,同时通过液体回流装置的设计来实现缓冲液体的重复使用。这类专利有着较好的缓冲效果,但由于活塞杆上会带有大量缓冲用液体,容易在电梯底部这种的多灰尘的地方沾上大量灰尘,从而并不适合在普通工作环境的长期使用。同时此类专利的液压设备不能智能调节缓冲液体的多少,从而难以应对在不同环境时不同电梯的不同使用需求,而液压缓冲装置在一些严寒地区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一种控制方便、缓冲效果好、可适用各种环境、使用寿命长的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变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智能缓冲装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底座、固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一端的支撑外壳、设于所述支撑外壳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固设有第一减震杆,所述支撑外壳内设有可供所述第一减震杆滑动的第一滑动槽,所述支撑外壳的上端固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支撑外壳通过第一减震弹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环绕在第一减震杆外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可在支撑板受到压力时产生回复力来使支撑板回复原位;所述第一滑动槽的槽壁设有第一充气件与多个排气装置,所述第一充气件可与排气装置相配合来改变第一滑动槽内气压,进而能推动第一减震杆沿第一滑动槽滑动至原位,从而推动支撑板向靠近电梯底座方向移动来减缓电梯底座落下时产生的冲力。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端头,所述第一滑动槽的槽口处设有限制第一滑动端头滑出第一滑动槽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动端头内设有第一永磁铁,所述固定底座在连接第一滑动槽处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可通过改变磁场来产生推动第一永磁铁的磁力,进而推动第一减震杆沿第一滑动槽滑动至原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动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贯通所述支撑外壳,所述第一充气件通过第一充气管与第一滑动槽相连,进而能向第一滑动槽内充气。

进一步,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槽、设于排气槽一端的排气盖、设于排气盖靠近支撑外壳侧的排气塞,所述排气装置在排气槽的槽口处设有多个弹性回缩件,所述弹性回缩件的一端设有与排气盖相连的弹性收缩杆,所述弹性回缩件可驱动弹性收缩杆收缩来拉动排气盖向排气槽移动,从而使所述排气塞可塞紧排气槽的槽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动槽的槽壁上设有多个气压传感器。

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铁、气压传感器、第一充气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减震弹簧来对落下的电梯底座进行初步缓冲,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充气件与排气装置来改变第一滑动槽内气压,从而推动第一减震杆与支撑板来实现二次缓冲,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第一永磁铁与第一电磁铁相配合来调节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铁、第一充气件与排气装置,进而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来调节缓冲方式,从而实现了缓冲装置的智能控制;本实用新型有着控制方式智能化、控制方便、缓冲效果好、可适用各种环境、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的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支撑外壳、21-限位凸起、22-排气装置、221-排气盖、222-排气塞、223-弹性收缩杆、224-弹性回缩件、225-排气槽、23-气压传感器、24-第一充气件、241-第一充气管、3-固定底座、31-第一电磁铁、4-第一减震弹簧、5-第一减震杆、51-第一永磁铁、52-第一滑动端头、6-第一滑动槽、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和\/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涉及方位的属于仅表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绝对位置关系。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底座3、固设于所述固定底座3一端的支撑外壳2、设于所述支撑外壳2上方的支撑板1,所述支撑外壳2用于抵接电梯底座。所述支撑板1一端固设有第一减震杆5,所述支撑外壳2内设有可供所述第一减震杆5滑动的第一滑动槽6,所述支撑外壳2的上端固设有第一减震弹簧4,所述支撑外壳2通过第一减震弹簧4与支撑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环绕在第一减震杆5外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可在支撑板1受到向固定底座3方向的压力时产生回复力来使支撑板1回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支撑板1受到电梯底座的压迫时,会推动第一减震杆5向第一滑动槽6内移动。所述第一减震杆5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端头52,所述第一滑动槽6的槽口处设有限制第一滑动端头52滑出第一滑动槽6的限位凸起21,所述第一滑动端头52可抵紧限位凸起21来保证第一滑动槽6的气密性。

所述第一滑动端头52内设有第一永磁铁51,所述固定底座3在与第一滑动槽6相连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电磁铁31,所述第一电磁铁31可通过改变磁场来产生推动第一永磁铁51的磁力,进而推动第一减震杆5沿第一滑动槽6滑动至原位。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铁31的电流来改变磁力的大小,进而使电梯下落时的冲力随着电梯下落而部分被逐步削减,从而可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最佳缓冲效果。

如图1、2、3所示,所述第一滑动槽6的槽壁设有第一充气件24与多个排气装置22,所述第一充气件24可与排气装置22相配合来改变第一滑动槽6内气压,进而能推动第一减震杆5沿第一滑动槽6滑动至原位,从而推动支撑板1向靠近电梯底座方向移动来减缓电梯底座落下时产生的冲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槽6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贯通所述支撑外壳2,所述第一充气件24通过第一充气管与第一滑动槽6相连,进而能向第一滑动槽6内充气。所述排气装置22包括排气槽225、设于排气槽225一端的排气盖221、设于排气盖221靠近支撑外壳2侧的排气塞222,所述排气装置22在排气槽225的槽口处设有多个弹性回缩件224,所述弹性回缩件224的一端设有与排气盖221相连的弹性收缩杆223,所述弹性回缩件224可驱动弹性收缩杆223收缩来拉动排气盖221向排气槽225移动,从而使所述排气塞222可塞紧排气槽225的槽口。

当电梯底座压迫支撑板1来使第一减震杆5在第一滑动槽6内滑动时,若第一滑动槽6内气压达到排气装置22开盖阈值,则排气装置22可在第一滑动槽6内气压的作用下打开排气盖221,从而逐步排掉第一滑动槽6内的压缩空气,直到逼停电梯,从而完成缓冲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槽6的槽壁上设有多个气压传感器23,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分别与第一电磁铁31、气压传感器23、第一充气件24相连。由于第一减震杆5收到的阻力过大会使得电梯底座冲力减少过快,进而而等同如直接落地,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缓冲效果大降,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电梯型号与不同的使用环境来调节缓冲装置。

而控制器7可根据气压传感器23的测量结果,来控制第一充气件24调节第一滑动槽6内气压,从而调节电梯底座受到的瞬时阻力。所述控制器7还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铁31来改变第一减震杆5受到的电磁阻力,从而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效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2943.3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11548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B66B 5/28

专利分类号:B66B5/28;F16F15/03;F16F15/023;F16F15/04

范畴分类:32F;33B;

申请人:国新电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国新电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232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亨通大道1718号

发明人:陶海军;沈利国;章兴娣

第一发明人:陶海军

当前权利人:国新电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裴金华

代理机构:33246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用于电梯底座的智能缓冲装置论文和设计-陶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