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临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浙江临安311300)
【中图分类号】R69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241-02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对尿潴留治疗作用。方法将15例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结果通过15例患者治疗14例在20—50天中建立自主排尿而不需要导尿,余1例需进行间歇性导尿。
【关键词】温针灸间歇性导尿尿潴留
尿潴留是指由于尿路有病理障碍或神经性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大量尿液积蓄在膀胱中,不能排出或排出不畅的病症,可继发尿路感染,最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通过温针灸和间歇性导尿对15例患者的观察取得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15例尿潴留患者,其中男性14例,年龄20—60岁,女性3例22—65岁。均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2治疗方法及案例
2.1选穴及方法:主穴:关元、中极、气海、水道、三阴交、足三里、膀胱;俞配穴、行间、太冲、支沟、肾俞、太溪现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用1.5—2寸的毫针平补平泻,在主穴上各套上2cm长的艾柱点燃,每次灸二柱。配穴针刺。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为三疗程。在艾灸过程中能通过针刺的穴位缓慢深入皮肤透入体内用同样方法俯卧位取背俞穴。
2.2间歇性导尿:指在无菌条件下定时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有规律地排空尿液方法。首先制定饮水计划,根据患者的补液量和功能训练时间,每天饮水需要用量控制在250ml.保持尿量在1000ml/d,导尿的间隔时间根据残余量和膀胱容量多少而定。一般残余量在350ml左右,每4小时一次。在200ml每6小时一次。在200ml以下为8小时一次。如果能够每2小时自主排尿200或者排尿后残余量在150ml以下可以不用导尿。
通过对照治疗前后我们可以发现:治疗前15例病人排尿后的残余量在350ml±50ml,通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残余量有明显减少。有14例排尿残余量在100ml±20ml,能达到自主排尿不再导尿;1例为200ml,虽能自主排尿但是还需导尿。
2.3典型病案
2012年7月22日,30多岁的安徽患者韩雪琴,在上海华山医院进行了全麻下C2-6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8月3日因进行性四肢无力伴感觉异常入院。当时平车推入,劲托制动,左上肢麻木无力,双下肢活动不利伴感觉异常,行走不能,大便失禁,小便留置导尿。入院诊断为C2-6髓内海绵状血管瘤,脊髓损伤,大小便功能障碍。入院后膀胱容量400ml,残余量400ml。8月4号尿常规白细胞3+、红细胞4—6(镜检下),于是给予间歇性导尿加上温针灸取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肾俞、太溪治疗。一个疗程后自主排尿,白细胞2+,红细胞+,间歇性导尿每6小时一次。第二个疗程后患者能建立自主排尿300ml左右。终止导尿,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阴性。继续巩固一个疗程,患者残余量在80ml左右。膀胱功能得到恢复,建立了自主排尿节律。现患者就是改善肢体肌力。
3讨论
尿潴留是由神经或肌源性因素导致排尿功能障碍,一般多采用留置导尿术。但持续性导尿易起尿路感染。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无菌性间歇性导尿越来越被重视,并被临床重视。但是间歇性导尿只是治疗一种手段,不能恢复膀胱功能,改善膀胱排尿能力。
从中医经典中分析:尿潴留被称为“癃闭”范畴。指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至闭塞不通为临床症状。《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蔫,气化出矣。”《灵枢.本输》云:“三焦者,-——实则闭癃,——癃则泻之.。”故癃闭病因在膀胱有赖与三焦气化正常,三焦气化不利是本因。因患者损伤后气血亏虚膀胱气机失利,而三焦气化正常依靠肺脾肾三脏来维持,取中极、关元、气海、此三穴均为任脉的穴位,任脉与足三阴相交,中极为膀胱之募穴对本脏腑有治疗作用,可以调理经气以利水道。关元为元阴元阳出入的地方,与足三阴交会具有陪补元气益肾固本配合中极、膀胱俞俞募相配可促进膀胱气化功能。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利小便之要穴。三阴交为肺脾肾交会穴,具有调和脾胃通利水道疏利三焦之功。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促进气血运行作用。加上温针灸具有温阳肾气通行诸经,调理气血起到温中散寒作用,针灸并用使得三焦气化有权,膀胱气化得以恢复正常,则膀胱开合有序而获得效果。若肾气亏虚取肾俞、太溪补肾利尿,湿热下注取行间清热利湿,肝郁气滞取太冲、支沟疏肝解郁。
总之,温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使患者建立自主排尿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红梅,陆鹤,周志杰.温针配合点穴治疗尿潴留38例[J].陕西中医.2013(01).
[2]刘洪兰,刘芳,郭海英.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尿潴留28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7(05).
[3]李聪智,张海栋.温针灸治疗手术后尿潴留36例临床报告[J].针灸临床杂志.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