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隐蔽行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美国,美国国会,冷战,中央情报局,美利坚合众国,艾森豪威尔,南越。
隐蔽行动论文文献综述
赵学功[1](2017)在《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古巴的隐蔽行动计划》一文中研究指出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对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美国政府对古巴采取了政治上敌视、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的政策,同时考虑通过隐蔽的准军事行动以武力推翻古巴革命政府,建立一个亲美的政权。为此,美国政府制定了一整套的隐蔽行动计划,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具体组织,招募古巴流亡分子进行训练,计划对古巴实施军事入侵。但是,慑于古巴革命的巨大影响等原因,艾森豪威尔政府终未敢诉诸行动。(本文来源于《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池振宁[2](2017)在《美国对越隐蔽行动研究(1954-1963)》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受遏制理论的影响,美国的对越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最初支持越南非殖民化到转而支持法国重返越南。随着冷战向亚洲的扩展和远东冷战格局的形成,杜鲁门政府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公开介入印度支那事务,为法国对越盟的战争提供大量物质支持,然而随着法国在奠边府的失败及《日内瓦协定》的签署,法国逐渐从越南撤出,美国接过了对抗越盟的重担。在美国的扶持下,吴庭艳在南越建立起反共政权,并与越盟领导的河内政权对峙。为了使南越成为稳固的反共堡垒,美国不惜任何代价,采取各种手段,其中,隐蔽行动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隐蔽行动是冷战时期美国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工具,是除公开的外交和直接军事战略以外的“第叁种”选择。从吴庭艳政权上台到其垮台,美国在越南实施了一系列隐蔽行动,涵盖范围广、涉及方面多、影响十分深远。包括对河内政权的阴谋破坏活动,对越盟和之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力量占领区的“绥靖”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吴庭艳的倒行逆施招致南越民众的反对,南越政权在吴庭艳的统治下面临崩溃的边缘,美国在极力劝说其改弦更张无果后,依然决定支持反对派的倒吴政变,倒吴政变是美国进一步卷入南越事务的里程碑,对美国的越南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在越南实施隐蔽行动是与冷战缓和的大背景分不开的,美国既希望在印度支那遏制所谓共产主义的扩张,又害怕中苏会加以干涉,始终没有迈出向南越派遣美国作战部队的关键一步。但是随着南越局势的恶化,隐蔽行动的实施并不能解决南越军队的困难,美国寄希望于倒吴政变后上台的军人政权能够挽救南越危局,然而这一愿望依旧破灭,美国只得选择直接派遣美国作战部队,导致越南战争美国化。(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王爱娟[3](2016)在《尼克松政府对智利的隐蔽行动及其相关政策论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冷战态势的日益严峻,美国开始寻找除战争、外交等公开手段以外的其他斗争手段。"隐蔽行动"则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乃至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政策或主要斗争手段之一。对于这些行动,美国政府总是尽可能的否认和掩盖,但随着解密档案的逐步出现,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随之深入,成为西方冷战史研究的一个热点。美国的隐蔽行动政策及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其隐蔽性、复杂多变性、难以防范性以及极强的针对性,也因此更具危险性。1973年智利政变后,关于尼克松政府参与颠覆阿连德政权的研究从未停止。本文利用最新解密档案分析1969—1973年间尼克松政府对智利采取隐蔽行动的内部争论及实施细节,发现尼克松政府对智利隐蔽行动的实质和目标总体一致,只是随着智利局势的不断变化,美国政府内部对于干预的程度、方式、时机以及实施人员及资助金额等具体细节存在着巨大争议;随着智利国内经济形势、阿连德支持率、军队稳定程度等智利内部因素的变化,美国对智利的隐蔽行动有针对性地筹划并展开;美国对智利的政策与当时冷战背景下的国际环境、美国的全球战略与地区政策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来源于《拉丁美洲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胡大伟[4](2015)在《美国隐蔽行动管理部门窥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政府在二战之后的隐秘行动非常多,其负责隐蔽行动的部门也时常改变。先后经历了NSC5412特别小组;5412/2特别小组;303委员会等专门的部门负责隐蔽行动。同时它们的职责和权利也不断发展和变化。(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5年17期)
白建才[5](2015)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隐蔽行动》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破坏中苏关系,削弱苏联和中国的力量和影响,对中国实施了包括准军事行动和隐蔽的政治战、经济战、宣传战在内的全面隐蔽行动。其中准军事行动主要有:支持逃窜到缅甸的国民党残余势力袭击中国西南地区的"纸张"行动;支持西藏叛乱武装;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对中国大陆的袭击骚扰。隐蔽(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白建才[6](2015)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隐蔽行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隐蔽行动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冷战遏制大棋局中的重要一环。这一时期美国为破坏中苏关系,削弱苏联和中国的力量和影响,依据其遏制大战略及隐蔽行动等战略,由中情局、国务院、国防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对中国实施了包括隐蔽的政治战、经济战、宣传战和准军事行动在内的全面的隐蔽行动,其激烈程度超过了对苏联的隐蔽行动,同时也是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对中国实施隐蔽行动最频繁最激烈的时期。虽然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隐蔽行动的目标由于主客观原因难以实现,但使达赖等西藏叛乱势力得以外逃并长期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使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使台湾蒋介石政府的影响有所恢复,并延缓了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进一步恶化了中美关系,对中国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胡大伟[7](2015)在《杜鲁门时期隐蔽行动管理部门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隐蔽行动是指经专门规划与执行,以便隐藏赞助者的身份或为其提供合理否认的军事行动。隐蔽行动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各国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政策之一。美国政府在二战之后的隐秘行动非常多,其负责隐蔽行动的部门也时常改变。先后经历了NSC5412特别小组;5412/2特别小组;303委员会等专门的部门负责隐蔽行动。同时它们的职责和权利也不断发展和变化。(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5年05期)
刘磊[8](2013)在《冷战期间美国国会监督隐蔽行动的运作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叁权分立制衡政治体制下的立法机构,美国国会依据其宪政权力,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益转向积极地监督隐蔽行动,主动寻求参与隐蔽行动决策过程,在实践中逐步发展确立起国会监督隐蔽行动的各种具体运作方式:国会利用其预算拨款权、立法权和参议院的人事任命"同意权",确立起包括各类年度预算和拨款授权法案、各种有关隐蔽行动决策的监督程序立法以及参议院通过干预人事任命影响隐蔽行动的叁种横向监督方式;从纵向方面来说,国会对隐蔽行动的监督涵盖了一项隐蔽行动从计划到实施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这表明美国国会对隐蔽行动的监督已基本实现制度化和法制化。(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刘磊[9](2013)在《冷战期间美国国会对隐蔽行动监督体制的演变与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期间美国国会对隐蔽行动的监督经历了叁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是国会对隐蔽行动的非正式监督时期;此后直到伊朗门事件爆发是国会对隐蔽行动正式监督体制的构建时期;从伊朗门事件到冷战结束是国会监督体制的再调整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国会监督体制的演变表现出叁个基本特点:国会监督的制度化与法制化相互促进;国会"危机调查监督"和"例行监督"两种模式交替使用;国会监督呈现出螺旋式提升的总体发展趋向。(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舒建中[10](2013)在《美国隐蔽行动理论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期间,隐蔽行动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并服务于美国特定的政策目的和长远的战略目标。冷战结束后,隐蔽行动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是美国应对竞争对手挑战、维护全球霸权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美国相关档案资料的逐步解密,美国学术界对隐蔽行动的诸多案例展开了研究,进一步梳理了隐蔽行动的内涵(本文来源于《国际研究参考》期刊2013年05期)
隐蔽行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战后,受遏制理论的影响,美国的对越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最初支持越南非殖民化到转而支持法国重返越南。随着冷战向亚洲的扩展和远东冷战格局的形成,杜鲁门政府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公开介入印度支那事务,为法国对越盟的战争提供大量物质支持,然而随着法国在奠边府的失败及《日内瓦协定》的签署,法国逐渐从越南撤出,美国接过了对抗越盟的重担。在美国的扶持下,吴庭艳在南越建立起反共政权,并与越盟领导的河内政权对峙。为了使南越成为稳固的反共堡垒,美国不惜任何代价,采取各种手段,其中,隐蔽行动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隐蔽行动是冷战时期美国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工具,是除公开的外交和直接军事战略以外的“第叁种”选择。从吴庭艳政权上台到其垮台,美国在越南实施了一系列隐蔽行动,涵盖范围广、涉及方面多、影响十分深远。包括对河内政权的阴谋破坏活动,对越盟和之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力量占领区的“绥靖”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吴庭艳的倒行逆施招致南越民众的反对,南越政权在吴庭艳的统治下面临崩溃的边缘,美国在极力劝说其改弦更张无果后,依然决定支持反对派的倒吴政变,倒吴政变是美国进一步卷入南越事务的里程碑,对美国的越南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在越南实施隐蔽行动是与冷战缓和的大背景分不开的,美国既希望在印度支那遏制所谓共产主义的扩张,又害怕中苏会加以干涉,始终没有迈出向南越派遣美国作战部队的关键一步。但是随着南越局势的恶化,隐蔽行动的实施并不能解决南越军队的困难,美国寄希望于倒吴政变后上台的军人政权能够挽救南越危局,然而这一愿望依旧破灭,美国只得选择直接派遣美国作战部队,导致越南战争美国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蔽行动论文参考文献
[1].赵学功.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古巴的隐蔽行动计划[J].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7
[2].池振宁.美国对越隐蔽行动研究(1954-1963)[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王爱娟.尼克松政府对智利的隐蔽行动及其相关政策论争[J].拉丁美洲研究.2016
[4].胡大伟.美国隐蔽行动管理部门窥探[J].青春岁月.2015
[5].白建才.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隐蔽行动[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5
[6].白建才.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隐蔽行动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7].胡大伟.杜鲁门时期隐蔽行动管理部门的演变[J].智富时代.2015
[8].刘磊.冷战期间美国国会监督隐蔽行动的运作方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9].刘磊.冷战期间美国国会对隐蔽行动监督体制的演变与特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10].舒建中.美国隐蔽行动理论研究述评[J].国际研究参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