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摘 要:黑格尔创立了辩证法的范式,将同一性看作统摄一切的最高原则,为研究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奠定了基础。阿多诺则基于否定辩证法的立场,从消解主客体对立、反体系的否定性辩证法等角度分别阐述了自己的否定性辩证法范式。阿多诺的否定性辩证法范式为分析和理解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视角。
关键词:阿多诺;辩证法范式;人学意义
辩证法是基于现实生活凝练而成的思维,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黑格尔创立了辩证法的范式,他注重从差异中找到相同,从特殊中找到普遍,从个性中找到共性,将同一性、普遍性看作统摄一切的最高原则。可以说,黑格尔注重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共有的本质,将个性、特殊性驱逐,将整个世界体系化。“一般说来,肯定性范式强调联系性、兼容性、发展性,强调过程的有序演进,否定性范式强调对立性、对抗性、飞跃性,强调过程的中断,结构的崩解与重构、无序与重生”[1]。黑格尔的辩证法范式是万物按照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逻辑形式进行推演,对事物持肯定性态度,把否定性看作事物发展的环节,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强调全面的、发展的立场,所以,可以看作是肯定性辩证法。纵观阿多诺的论著,他的观点可以说与黑格尔恰恰相反,阿多诺辩证法的范式是强调去除同一,去除体系,注重个性、特殊性,主张彻底地颠覆现实社会秩序,由此称之为“否定性辩证法”恰如其分。阿多诺的否定性辩证法范式,为分析和理解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一、阿多诺的否定性辩证法思考
(一)“星丛”——取消主客体的二元对立
黑格尔将客体看作是自在自为的,最终要被主体抽象成为概念——去掉其特殊性的、为主体所把握的现象性存在。他把主客体的二元对立看作是把握世界的原则,这在阿多诺眼中反而走向了另一种一般性的一元论。针对黑格尔以主体把握客体,以概念即思维理解世界的辩证法范式,阿多诺提出了“星丛”概念:“彼此虽然是对等并立的,但又是不能整合在一起的变动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素不能被归结为一个公分母、基本内核或本源的第一原理。”[2]6总体来说,“星丛”并不是彻底的否定同一的存在,但阿多诺虽承认同一,却更注重“星丛”中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殊性。
案例分析:本案例中采购的100个富光500mL太空杯是洪福商贸购入专门用于销售赠送,因此,该商品在购进时,应入“赠品库”(赠品库的属性:不计入成本),采购支付的成本应该计入“销售费用”。假设,本案例中涉及的存货富光500mL太空杯及所属的“02赠品库(不计入成本)”均已完成初始化设置。本案例业务核算流程如下(简化):
现阶段建筑施工当中仍然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施工人员没有依照相应的用电与节电标准进行,并且在施工现场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较少,使施工现场的整体状况仍处于不规范的情形当中。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建筑企业在制定施工方案以及制度的时候仍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特别是施工方技术交底情况,并且在这样的不规范情况下作业人员也无法记录真实的施工活动,最终使得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阿多诺将天文学的概念“星丛”引入哲学,浩瀚的宇宙即为“同一性”的体现,宇宙中那无数的星座即是宇宙当中独特的个体,“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关系便以“星丛”概念阐述了出来。阿多诺认为处于“星丛”当中的众多个体的关系是且同且异,个体之间既是共生的,也是平等的。“主体和客体的两极性可以表现为一切辩证法都在其中发生的非辩证结构。……即使这样,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差别还是不能被简单地否定。它们既不是一种终极的二元性,也不是一道掩盖终极同一性的屏幕。二者互相构成,就像它们由于这种构成而互相分离一样”[3]172。从这里可以看出,阿多诺并不是以“星丛”来彻底解构二元论,他认为主体与客体不是孤立的、分别存在的。那么主客体究竟是怎样“共存”的?阿多诺给出了这样的解答:“尽管主体与客体是不同的,星丛不能是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纯粹同一性,但它们又是互相限定的,因为如果没有主体,任何客体都是不可确定的,主体使客体成为客体的规定性,因为任何主体都不能思考不与它相对立的东西,甚至不能思考主体自身。思维与存在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2]100所以,在阿多诺看来,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和平共处的,但同时又存在着差异,并不是客体最终被主体把握成为毫无特殊性的“无实体”状态,而这处于绝对对立的立场上,同时又能同一起来。主客体之间并没有所谓的“桥梁”,因为主体没有完全成为主体,客体也没有完全成为客体,各自保持着属于自己的个性,但又相互依赖,没有谁把握谁,也没有谁支配谁,是和平共处的,又是相互介入的。
其次,阿多诺对实践采取了反对态度。缺少实践的环节,就注定阿多诺的哲学没有办法解决社会历史自身出现的理论困境,而他虽在本体论、认识论等角度提出了“非同一”“反体系”,但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如何实现“非同一”,其并没有解答。所以阿多诺的否定性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显得尤为脆弱。
黑格尔以“否定之否定”的肯定性体系原则建构了自己的辩证法,但从经验的角度来说,辩证法必然抵制同一性,抵制以普遍的体系化的认识来把握世界。阿多诺的哲学是非体系的哲学,如果辩证法是一个体系,那么体系中必然要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两分和相互渗透;如果我们将辩证法看作是主体的,矛盾看似是消除了。但实际上我们是在模糊或者说是在扩宽辩证法的边界,用“主体的辩证法”来消除辩证法。与卢卡奇批判体系但支持总体性不同,这里的总体性就是体系,在阿多诺眼中,同一意味着向统治的屈服,是无反抗的被压制,而世界从本质上来说是与人类对抗着的,否则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不会受到制约。所以世界的本质是反总体性、反体系化的,人无论是否获得了自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总体。世界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是与人类相异质的存在,人类却妄想以有限的概念式的体系来把握世界,将一切归入先验范畴当中,人类更不可能以一成不变的体系来把握瞬息万变的历史,这样的体系化的哲学注定是失败的。
阿多诺虽然是从抽象的角度论述自己的观点,但却不是无理的诡辩。如果说黑格尔的肯定性辩证法范式是以调和矛盾为目的追求“同一”,那么阿多诺的否定性辩证法就是将矛盾绝对的对立,认为矛盾不可能调和,要取消以普遍把握特殊。在本体论上,阿多诺使得特殊性的事物从概念的普遍性,即“同一性”中得以解放;在社会历史领域,使得劳动者从资产阶级“同一性”的压迫中获得解放,这对推动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
(二)否定“同一性”和“体系”——否定性辩证法的核心
线形生产建设项目产生的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建设期,主要是临时堆土堆渣区和线路穿越区等。线形生产建设项目一般线路长达几百甚至几千公里,有些会跨越很多无人区或人迹罕至区,施工单位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因而在施工时图方便而肆意破坏植被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回归分析表明,党组织换届及书记选配、以权谋私现象、漠视和侵害师生员工利益现象等8个指标对党建工作评价的影响极显著。
阿多诺进一步利用“反体系”的哲学批判了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否定的辩证法当中,否定性居于全部肯定性的核心,否定性是对肯定性永无休止的颠覆”[5]。当资产阶级以“非同一”的方式推翻了封建统治后,“一旦客体不符合主体的主观规定,资产阶级的做法就是让主体同一掉客体,用概念来化解矛盾,让一切都处于概念的完美调和中”[6]。资产阶级畏惧“非同一”的存在,畏惧自身被否定,所以开始暴力地使用“同一性”的体系作为统治的手段,企图达到权力的永恒。在商品经济之下,使用价值本身不应被归入任何“类”的东西,即同一性,但商品的交换却被强迫采用“同一性”原则,以抽象的交换原则——交换价值,把生产者的劳动抽象为概念性的存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如果失去这样一种“同一性”原则,商品交换便彻底瘫痪,这种整体性的体系化的交换规则,使得具备特殊性的劳动和劳动成果被划为同一,以此类推,整个世界便成了同一的世界、体系化的世界、总体性的世界。资产阶级正是利用这一点,抽象地赋予了公民平等的政治权利,遮蔽了市民社会当中特殊的、具体的不平等,虽然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法律却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二、阿多诺的否定性辩证法及其人学意义
(一)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阿多诺提出“星丛”的概念是为了让人们意识到世界并不能用抽象的概念完全把握,在同一之中要注重差异,天空的每一颗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概念无法包含全部的世界,这种理念颠倒了黑格尔“求同”的辩证法范式。他进而提出了“客体优先性原则”,同时认为不可以完全消解主体,主体以反思的方式理解世界,主体和客体是和平共处、相互影响的依赖关系。此后,他将“非同一性”作为否定性辩证法的核心,以此颠覆黑格尔的肯定性辩证法。实际上,阿多诺的“非同一”与“反体系”是相似的,他提出“反体系”,以此对抗物化的世界,表明了他对人的发展的基本看法,这也正是阿多诺的人学思想的体现。
一是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及时改革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组织形式,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政策思路与配套措施,对于改变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不利局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财政部、水利部创造性地提出了“集中资金、连续支持、整县推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政策,促进了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农田水利建设格局由此焕然一新。
传统形而上学致力于寻找到世界的永恒存在、自在性的规律,这一目的导致了传统形而上学需要以同一性作为基本原则。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为了同一而生成的,尽管黑格尔看到了矛盾,主张“否定之否定”,但将矛盾的展开看作是“否定之否定”,这实际上是从否定当中产生肯定,也就是在调和矛盾,不可避免地成为肯定性辩证法。阿多诺发现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弊端,矛头直指黑格尔,他认为决不能以概念的统一来理解和把握世界,更不能以统一性的概念来解决问题,要正视不可调和的矛盾。阿多诺指出“同一性”哲学的虚假前提,即当人们在宣扬“第一性”的时候,必然会关联到次之的“第二性”,也必然会关联到与“第一性”完全不同的对立的东西,但是思想的内容和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性”哲学的基础是不稳定的。正如我们在回忆过去所经历的事件时,不管过去的记忆是模糊还是清晰,不管过去的记忆距离现在有多么久远,过去的“我”其实就是一种统一,这些统一的“我”作为“我”的回忆,我对以往经历的回忆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观察以往的“我”的过程,那么回忆里的“我”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作为对象性存在,成为现在的我所观察的对象,与我在观察一个陌生人是一样的。阿多诺否定的“同一性”是不能简单地把矛盾归于某个概念或某个类别之下,而是要直面事物本身,说清楚矛盾究竟是什么,阿多诺称之为“批判肯定的否定”。与此同时,阿多诺又不彻底否定“同一”,他看到的是同一当中的非同一。
首先,阿多诺的“非同一”辩证法范式并没有完全脱离黑格尔的辩证法基础。否定性的辩证法没有脱离主客体对立,客体都要通过主体被把握,所有的客体都要有主体作为载体表现出自己的本质,没有主体的理解和呈现,客体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阿多诺强调的“非同一性”,实际上是拒绝以主体或客体为第一性的原则。
阿多诺反对把主体看作第一性,他认为主体性完全是为了人证明自身而主观设置的,“人们自以为认识了这些客体,实际上,他们认识的只是认识本身”[4]。主体性只是人的一种幻想——幻想着人统治了世界。值得注意的是,阿多诺认为客体是无法完全成为概念性存在的,因为概念是抽象的、普遍性的,一方面不可能所有的客体全部成为概念,另一方面概念也无法包含客体的全部,所以通过概念把握的世界不可能是完整的世界。“人们可以说,我们所做出的规定之所以成为规定性,都是关于思想所做出的规定。但是我们批判并不是要彻底地否定主体,把客体放到现在被主体占据的那个皇位上,批判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等级制度”[3]179。也就是说,客体与主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客体具有特殊性,主客体之间取消冲突、取消对立,通过经验把握客体的特殊性,主体只能通过思维或者说是反思的方式,被动地接受客体所传递的信息,从这个方面来说,“客体优先于主体”,但是,所有的主体都可以成为客体,所有的客体却并非都能成为主体,完全消解主体是不可能的,所以应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看作是既可以各自生成,又可以相互促进的。
(二)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人学意义
阿多诺的人学思想是对马克思的人的发展思想的丰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初步提出了他的人学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与恩格斯一起将人的全面发展当作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标志着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成熟。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首先把人看作是现实的、完整的,把人的发展看作是全人类共同的发展,更是所有人的全面的发展。在此,社会的人和独特的人都得到发展,包括人的劳动和人的社会关系,全人类的发展最终走向的是全人类的自由,而实现这个自由的方法是通过提高生产力,使得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建立公有制社会,通过无产阶级革命、通过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阿多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剖析是基于理性的,他是在“同一”之中去追问“非同一”。但是在很多人眼中,阿多诺对同一性是完全排斥的,更有学者认为阿多诺的“拒斥同一”走向极致会导致社会理性的丧失。事实上阿多诺对“非同一”的追求,并不代表其丧失了理性,他的观点受他的成长经历影响很大,但阿多诺批判“同一性”的目的并不是否定社会秩序,而是从理性的梦幻中揭开社会非理性的一面,将之公布于众,使社会走向理性。“非同一”的目的是各要素相互和谐,“非同一”认识是差别和差异性的存在,没有统治与从属。
根据阿多诺的“星丛”概念,相较于马克思强调的全人类的全面发展,阿多诺更关注的是社会当中独特个体的发展,即个人的自由发展。阿多诺看到的是“同一性”当中的“非同一”,但他并不是完全否定“同一”,但也不赞同用“同一”把握世界。依据阿多诺辩证法范式来分析人如何得到全面发展,一方面,我们必须确定一个前提,即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是全人类的发展,此时的人指的是“全人类”,这与马克思讲的“人”是同一含义;另一方面,阿多诺更注重的是如何使得“全人类”得到全面发展的方法——矛盾不可调和,矛盾要得到正视,全人类如果是一片浩瀚的宇宙,那么我们要关注宇宙当中每一个星座的特点和需求,所以,要关注到具体的个体的发展,个体的发展终将成就全人类的普遍发展。这也是阿多诺的“星丛”概念强调的“非同一”。如何使得独特的个体得到发展呢?根据阿多诺辩证法范式,“同一”意味着向统治的屈服,是无反抗的被压制,人无论是否获得了自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总体。不能简单地把矛盾归于某个概念或某个类别之下,而是要直面事物本身,为了达到直面个人,就要彻底地取消“同一性”的统治,所以他主张彻底地颠覆当时的社会秩序。阿多诺与马克思一样主张革命,但比马克思更加彻底。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使劳动者从资产阶级“同一性”的压迫中获得解放,这一思想对推动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但阿多诺主张的“彻底的颠覆”并不是对社会秩序的全盘否定,如果全部的独特个体得到发展,那么全部人类必然得到属于“自身”的发展,每个人发展的方向、程度都是不同的,但最终的走向依然是社会的和谐。
根据阿多诺的“反体系”和“客体优先性原则”的哲学观点来看,他的人的发展思想包含着对客观世界的关照。在马克思的人的发展观点中包含有“人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的观点,但在肯定辩证法的思维范式下,人习惯性地将自己看作主体。“即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在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口号下,已经被贬低到一种奴仆的角色。由于真正的理论被支配一切的活动所瘫痪和轻视,理论不再是科学的认识,不再是对现实清醒的批判与反思,而是堕落为政策论证的御用工具”[7]128。在肯定辩证法的思维范式之下,人作为生命的主体,要保证自己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人又是自我预设的主体,将主体与客体看作对抗性关系。在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看来,人就是属人世界的个体,具有人特有的、属于自身的独立性,这是对马克思观点的进一步深化。由此,从阿多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另一种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相互成全。这种相互成全也可以理解为相互牵制和相互制约。客观世界在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时,可以不被破坏。人不能恣意地改造客观世界,反而应该对客观世界饱含敬畏和关怀之情。
“现实与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维度,舍弃任何一个方面,都会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8]。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人不是世界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不应该仅仅是人自身的发展,人的发展与客观世界息息相关,实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建立在整个世界——人类社会与客观世界——相互成全的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一定是有着人的需要,人的需要要求生态为我们提供资源,同样的,生态即客观世界也有其自身需要,也需要人类为其提供资源。如果我们的生态意识淡薄,没有将“人是主体”“客观世界为人服务”的观点纠正过来,人的全面发展就将成为无稽之谈,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必将困难重重。
综上,阿多诺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但辩证法就是研究关于人的发展的方法。阿多诺的辩证法范式对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忠义,贺长余.论辩证法的范式变迁[J]. 社会科学,2013(2):99-110.
[2] 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阿道尔诺[M].胡湘,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3]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4] 陈慧平.阿多诺 “ 同一性” 概念再思考[J]. 哲学动态,2018(2):33-41.
[5] 李西祥.阿多诺与后马克思主义:否定的辩证法之历史回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3(5):1-7.
[6] 郭燃燃.论阿多诺否定辩证法之拒斥同一性[J]. 知与行,2017(7):152-156.
[7]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 孙民.重思马克思主义现实与理想的关系[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7(6): 1-6.
DOI:10.3969/j.issn.1003-0964.2019.06.005
OSID:
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9)06-0027-04
收稿日期:2019-09-11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L18CZX003);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2017LNQN33)
作者简介:陈 烨(1986—),女,河北卢龙人,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蔡宇宏)
标签:辩证法论文; 客体论文; 主体论文; 黑格尔论文; 范式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欧洲哲学论文; 欧洲各国哲学论文; 德国哲学论文;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论文; 辽宁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L18CZX003)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2017LNQN33)论文;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论文; 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