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蝶总科论文-丁昌萍

凤蝶总科论文-丁昌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凤蝶总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鳞翅目,粉蝶科,分子系统学,线粒体基因

凤蝶总科论文文献综述

丁昌萍[1](2017)在《粉蝶科分子系统发育暨中国区系研究(鳞翅目:凤蝶总科)》一文中研究指出粉蝶科Pieridae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目前全世界已知4亚科85属11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中国已知23属154种。幼虫植食性,以显花植物为食,是取食危害的时期,许多种类是农林业重要害虫。本文主要研究粉蝶科的分子系统发育及中国区系。全文分为4个章节,第一章是文献综述,回顾了粉蝶科系统发育和区系研究的历史;第二章为粉蝶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包括分子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分析软件的使用和结果分析,分别利用线粒体基因16s rDNA、COII、Cytb、ND1和核基因EF-1α、28s rDNA(D2-D3)、28s rDNA(D8)的7基因联合所有位点、7个基因联合中去掉COII、Cytb、ND1第叁位点、线粒体基因4个基因、核基因3个基因构建了粉蝶科的ML树和BI树;第叁章分析绢粉蝶属和妹粉蝶属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利用COI和EF-1α基因,构建ML树和BI树,分析了绢粉蝶属13种和妹粉蝶属1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确定了绢粉蝶属和妹粉蝶属的分类地位及亲缘关系;第四章为中国粉蝶科区系研究,其中形态学术语依照《中国蝶类志》(周尧,1998),外生殖器解剖采用常规方法,在Motic-700L体视显微镜下完成观察鉴定,采用安装有LAS V3.7迭加软件的Leica M205A DFC设备完成对外生殖器的拍照工作,用数码相机(Nikon COOLPIX P100)拍摄了成虫外部形态照片。研究结果如下:(1)向GenBank数据库提交了8种基因的394条序列,涉及粉蝶科20属60种。(2)粉蝶科内4个线粒体基因中A+T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G+C的平均含量,且线粒体基因内的转换数少于颠换数,核基因的转换数多于颠换数。基因序列饱和性分析时发现7个基因碱基替代均未达到饱和状态,而线粒体基因中蛋白编码的COII、Cytb、ND1的第叁密码子的碱基替代达到饱和。(3)粉蝶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支持袖粉蝶亚科、黄粉蝶亚科和粉蝶亚科均为单系群,且系统发育关系为袖粉蝶亚科+(黄粉蝶亚科+粉蝶亚科)。(4)在族级水平,支持Wahlberg et al.(2014)将粉蝶亚科分为6个族;重建了其中5个族的亲缘关系,即:纤粉蝶族+((乃粉蝶族+拟珂粉蝶族)+(襟粉蝶族+粉蝶族))。(5)在属级水平,黄粉蝶亚科中5个属的亲缘关系为黄粉蝶属+(方粉蝶属+(钩粉蝶属+(迁粉蝶属+豆粉蝶属)));首次利用分子证据提出绢粉蝶属内不宜再划分亚属和种组;并支持妹粉蝶属并入绢粉蝶属,作为后者的异名。(6)基于MP树计算布雷默支持值,评价7个分子标记在构建粉蝶科系统发育关系的贡献度。结果显示4个线粒体基因中,16s rDNA和COII从种到亚科水平均具有较高的系统发育信息量,ND1仅在种级水平上具有较高的系统发育信息量,Cytb从种级到族级水平上具有较高的系统发育信息;在核基因中,28s rDNA(D2-D3)、28s rDNA(D8)和EF-1ɑ从种到亚科水平均具有较高的系统发育信息量。(7)整理完成中国粉蝶科名录,并依据现有标本鉴定出中国粉蝶科22属106种,补充增加了观察标本和分布地信息,记述1个中国新记录种,附有206张成虫形态图。另外48种已知种虽未见标本,也一一列出以便读者参考。分析了粉蝶科的地理分布,附有所有中国已知的23个属的地理分布图和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时号[2](2006)在《应用16S rDNA、Cyt b和COI序列研究凤蝶总科昆虫的系统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双孔次亚目Ditrysia。它们分布极为广泛并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所以一直以来被人们加以广泛的研究。风蝶总科昆虫的科级分类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也是鳞翅目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蛱蝶科的分类地位上,国外学者所认可的蛱蝶科包含了中国分类学者所划定的眼蝶科、环蝶科和珍蝶科等;凤蝶科中绢蝶亚科的单系性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蝴蝶的系统学提供了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可以明确各分类阶元之间的进化关系,对一些有争议物种的分类地位确立以及相关物种的系统地理探讨;运用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序列相结合起来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是分子系统学领域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它可以为我们解决蝶类分类问题提供分子上的证据。我国学者一般基于形态学特征将国内凤蝶总科分为11个科。但此分类系统与国外学者用的分类系统差别较大,因此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凤蝶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以为完善凤蝶总科分类系统提供一些必需的分子证据。 我们用相对比较保守的16S rDNA片段序列来探讨凤蝶总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用直纹稻弄蝶和曲纹袖弄蝶作外群构建系统发生树,NJ、MP、和ML树均得出凤蝶总科的个体明显地区分于弄蝶总科;蚬蝶科、粉蝶科和灰蝶科的个体分别聚在一起。眼蝶科、环蝶科、珍蝶科、喙蝶科和蛱蝶科的个体聚在一起;凤蝶科和绢蝶科的个体相互聚在一起,这说明凤蝶科和蛱蝶科都不是单系群;根据一些形态的特征(后翅中室以及后翅眼点)和系统树的拓扑结构,可以得出眼蝶和环蝶具有比较近的系统关系。 目前蛱蝶科各亚科之间的关系还尚未定论,因而我们测定了蛱蝶科22个个体的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比较其同源性,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并构建MP和贝叶斯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699bp的序列中A、T、C和G碱基含量分别为33.0%、43.4%、14.8%和8.7%,A+T平均含量高达76.4%。研究结果表明,朴喙蝶及此属的其它物种应以喙蝶亚科的形式存在于蛱蝶科中,而丝蛱蝶属及相关的属应从线蛱蝶亚科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亚科。(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6-06-30)

张雅林,陈艳霞[3](2006)在《蜘蛱蝶属Araschnia Hübner分类研究(鳞翅目:凤蝶总科:蛱蝶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中国蜘蛱蝶属AraschniaHübner8种,编制了分种检索表。通过外部形态和生殖器特征研究,将布网蜘蛱蝶Araschniaburejana2个亚种中的布网蜘蛱蝶黎氏亚种Araschniaburejanaleechi提升为种——黎氏蜘蛱蝶Araschnialeechi,并绘制了雄性外生殖器图。(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马翠杏,黎天山[4](2005)在《纹凤蝶属(鳞翅目:凤蝶总科)一中国新记录种》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采自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的纹凤蝶属 (Paranticopsis Wood- Mason et de Nicéville)的 1个中国新记录种 :尾纹凤蝶 (P.phidias Oberthur)。研究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05年01期)

张远林[5](2002)在《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蝴蝶资源(二)(鳞翅目:凤蝶总科、灰蝶总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录了近年来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采集到的一些鳞翅目蝶类昆虫 ,经整理鉴定 ,共计 2总科 4科30属 5 3种 ,其中有 9属 2 1种系在兴隆山保护区首次发现 ,4属 8种为甘肃新记录(本文来源于《甘肃林业科技》期刊2002年04期)

凤蝶总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双孔次亚目Ditrysia。它们分布极为广泛并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所以一直以来被人们加以广泛的研究。风蝶总科昆虫的科级分类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也是鳞翅目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蛱蝶科的分类地位上,国外学者所认可的蛱蝶科包含了中国分类学者所划定的眼蝶科、环蝶科和珍蝶科等;凤蝶科中绢蝶亚科的单系性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蝴蝶的系统学提供了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可以明确各分类阶元之间的进化关系,对一些有争议物种的分类地位确立以及相关物种的系统地理探讨;运用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序列相结合起来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是分子系统学领域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它可以为我们解决蝶类分类问题提供分子上的证据。我国学者一般基于形态学特征将国内凤蝶总科分为11个科。但此分类系统与国外学者用的分类系统差别较大,因此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凤蝶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以为完善凤蝶总科分类系统提供一些必需的分子证据。 我们用相对比较保守的16S rDNA片段序列来探讨凤蝶总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用直纹稻弄蝶和曲纹袖弄蝶作外群构建系统发生树,NJ、MP、和ML树均得出凤蝶总科的个体明显地区分于弄蝶总科;蚬蝶科、粉蝶科和灰蝶科的个体分别聚在一起。眼蝶科、环蝶科、珍蝶科、喙蝶科和蛱蝶科的个体聚在一起;凤蝶科和绢蝶科的个体相互聚在一起,这说明凤蝶科和蛱蝶科都不是单系群;根据一些形态的特征(后翅中室以及后翅眼点)和系统树的拓扑结构,可以得出眼蝶和环蝶具有比较近的系统关系。 目前蛱蝶科各亚科之间的关系还尚未定论,因而我们测定了蛱蝶科22个个体的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比较其同源性,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并构建MP和贝叶斯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699bp的序列中A、T、C和G碱基含量分别为33.0%、43.4%、14.8%和8.7%,A+T平均含量高达76.4%。研究结果表明,朴喙蝶及此属的其它物种应以喙蝶亚科的形式存在于蛱蝶科中,而丝蛱蝶属及相关的属应从线蛱蝶亚科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亚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凤蝶总科论文参考文献

[1].丁昌萍.粉蝶科分子系统发育暨中国区系研究(鳞翅目:凤蝶总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2].时号.应用16SrDNA、Cytb和COI序列研究凤蝶总科昆虫的系统进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张雅林,陈艳霞.蜘蛱蝶属AraschniaHübner分类研究(鳞翅目:凤蝶总科:蛱蝶科)[J].昆虫分类学报.2006

[4].马翠杏,黎天山.纹凤蝶属(鳞翅目:凤蝶总科)一中国新记录种[J].广西科学.2005

[5].张远林.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蝴蝶资源(二)(鳞翅目:凤蝶总科、灰蝶总科)[J].甘肃林业科技.2002

标签:;  ;  ;  ;  

凤蝶总科论文-丁昌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