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类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性磷酰胺配体,不对称催化,串联反应,3-取代苯酞化合物
类配体论文文献综述
郭庆君[1](2019)在《手性磷酰胺类配体不对称催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3-取代苯酞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反式-1,2-二苯基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磷酰胺类配体,考察了该类配体在催化1,2-加成/内酯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3-取代苯酞化合物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在最优条件下,即在配体7d摩尔分数为20%时,可以获得高达90%的收率及大于80%e.e.值的3-取代苯酞化合物;该配体合成简单,虽然作为催化剂使用量较大但较易回收再利用.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认为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环状过渡态有助于提高反应的对映选择性.(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晓龙[2](2019)在《基于磺酸类配体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由于金属配位聚合物具备多样性的构造和迷人的拓扑构型以及在催化、荧光等相关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设计和合成新型的金属配位聚合物吸引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研究,报道了大量表现不同结构和性能的金属配位聚合物。基于磺酸类配体和含氮杂环辅助类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合成的磺酸类金属配位聚合物,其文章数量非常丰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在水热或溶剂热下通过自组装合成了七个基于磺酸类配体与含氮杂环类辅助配体构筑的磺酸银配位聚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出了这一系列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磺酸银金属配位聚合物能够显示零维(0D)、一维(1D)、二维(2D)以及叁维(3D)结构。并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多晶衍射、红外以及热重分析对金属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研究了金属配位聚合物在荧光方面的性质,本论文主要内容:1.基于有机配体苯磺酸(BS)和金属Ag(I)离子与含氮杂环辅助配体4,4'-联吡啶(BPY)在水热或溶剂热条件下构筑了两个新型的金属配位聚合物:[Ag_2(BPY)_2(BS)(NO_3)(H_2O)_2]·H_2O(1),[Ag_2(BPY)_2(ABS)(NO_3)]·H_2O(2)。金属配位聚合物1-2的中心Ag(I)离子通过桥联含氮杂环辅助配体4,4'-联吡啶(BPY)表现出一维(1D)链状结构,并且通过氢键作用力X-H···O(X=N,O,C)、π···π堆积作用和C-H···π作用力形成了三维(3D)超分子结构,与此同时,对金属配位聚合物1-2的荧光性能做了进一步研究。2.基于有机配体苯磺酸(BS)和金属Ag(I)离子与含氮杂环辅助配体1,2-二(4-吡啶基)乙烯(BPYE)在水热或溶剂热条件下构筑了一个新型的金属配位聚合物:[Ag(BPYE)_2(BS)](1)。金属配位聚合物1的中心Ag(I)离子通过桥联含氮杂环辅助配体1,2-二(4-吡啶基)乙烯(BPYE)表现出一维(1D)链状结构,并且通过氢键作用力X-H···O(X=C)、π···π堆积作用和C-H···π作用力形成了三维(3D)框架结构,进一步的,研究了金属配位聚合物1的荧光性能。3.基于有机配体苯磺酸(BS)、对甲基苯磺酸(MBS)、对氨基苯磺酸(ABS)和卡洛磺钠(KL)和金属Ag(I)离子与含氮杂环辅助配体1,3-二(4-吡啶基)丙烷(DPP)与在水热或溶剂热条件下构筑了四个新型的金属配位聚合物:[Ag(BS)(DPP)_2](1),[Ag(MBS)(DPP)_2](2),[Ag(ABS)(DPP)_2]·H_2O(3),[Ag(KL)(DPP)_2]·2H_2O(4)。金属配位聚合物1、2和4的中心Ag(I)离子通过桥联含氮杂环辅助配体1,3-二(4-吡啶基)丙烷(DPP)形成一维(1D)链状结构,金属配位聚合物3分别表现出一维(1D)链状结构(Ag1-Ag4)和二维(2D)网状结构(Ag5-Ag8)。金属配位聚合物1-4分别通过氢键作用X-H···O(X=N,O,C)和π···π作用力形成了三维(3D)超分子结构,同时金属配位聚合物4还存在C-H···π作用力。进一步的,对金属配位聚合物1-4的发光性质做了研究。这些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配位模式对最终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2)
白雪[3](2019)在《吡啶/吡嗪-多唑类配体构筑的多酸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技术,设计合成了16个分别以Anderson型多酸阴离子、同多钼酸阴离子为建筑单元的基于吡啶-双叁唑、吡啶-叁唑-四唑及吡嗪-双叁唑、吡嗪-叁唑-四唑配体的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中部分化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等进行了研究。1.选择吡啶-双叁唑作为有机配体,以Anderson型多酸阴离子或γ-Mo_8O_(26)~(4-)同多钼酸阴离子作为无机建筑单元,在水热条件下与不同的过渡金属离子进行配位组装,最终得到7个基于Anderson型多酸或γ-Mo_8O_(26)~(4-)同多阴离子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值得一提的是,在化合物3中,当pH=5.8时,[CrMo_6(OH)_6O_(18)]~(3-)原位转化形成γ-Mo_8O_(26)~(4-)。4和5中,γ-Mo_8O_(26)~(4-)是由(NH_4)_6Mo_7O_(24)·4H_2O作原料在反应中形成的。H{Co_2(Hpyttz-Ⅰ)_2(H_2O)_6[CrMo_6(OH)_6O_(18)]}·8H_2O(1){Co_2(H_2pyttz-Ⅰ)_2(H_2O)_4[TeMo_6O_(24)]}[Co(H_2O)_6]·3H_2O(2){Co_3(Hpyttz-Ⅱ)_2(H_2O)_6[γ-Mo_8O_(26)]}·10H_2O(3){Ni_3(Hpyttz-Ⅱ)_2(H_2O)_6[γ-Mo_8O_(26)]}·10H_2O(4){Cu_3(Hpyttz-Ⅱ)_2[γ-Mo_8O_(26)](H_2O)_6}·8H_2O(5){Ni_3(Hpyttz-Ⅲ)_2(H_2O)_8[γ-Mo_8O_(26)]}·10H_2O(6){Co_3(Hpyttz-Ⅲ)_2[γ-Mo_8O_(26)](H_2O)_8}·2H_2O(7)[H_2pyttz-Ⅰ=3-(吡啶-2-基)-5-(1H-1,2,4-叁唑-3-基)-1,2,4-叁唑,H_2pyttz-Ⅱ=3-(吡啶-3-基)-5-(1H-1,2,4-叁唑-3-基)-1,2,4-叁唑,H_2pyttz-Ⅲ=3-(吡啶-4-基)-5-(1H-1,2,4-叁唑-3-基)-1,2,4-叁唑]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是基于双核钴配合物单元[Co_2(Hpyttz-Ⅰ)_2)H_2O)_6[CrMo_6(OH)_6O_(18)]的二维(2D)超分子网络结构。化合物2是由双核钴配合物结构单元{Co_2(H_2pyttz-Ⅰ)_2(H_2O)_4[TeMo_6O_(24)]}~(2-)拓展形成的一维(1D)超分子链,离散的[Co)H_2O)_6]~(2+)单元充当抗衡阳离子。化合物3、4和5是具有不同中心金属(M=Co、Ni或Cu)的同构配合物,相邻的1D M-γ-Mo_8O_(26)无机链通过1D M-(Hpyttz-Ⅱ)金属-有机链连接在一起形成3D框架。化合物6、7是同构的,其中γ-Mo_8O_(26)~(4-)阴离子通过Ni~(Ⅱ)离子连接形成1D Ni-γ-Mo_8O_(26)无机链,相邻的1D Ni-γ-Mo_8O_(26)链又通过[Ni)Hpyttz-Ⅲ)_2]单元连接形成2D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多酸的类型以及有机配体配位点对标题配合物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化合物1、2、6对BrO_3~-和H_2O_2的还原以及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具有优异的双功能电催化活性。此外,配合物1、2和6的氧化还原电位对pH非常敏感,可用作一种潜在的pH传感器。2.选择吡啶-叁唑-四唑作为有机配体,以经典的同多钼酸盐和Anderson型多酸阴离子作为无机构建单元,钴离子和镍离子为中心金属离子在水热条件下进行配位组装,成功地合成了6个多酸基金属有机配合物:{Co_4(Htyptz-Ⅰ)_2[TeMo_6O_(24)](H_2O)_(12)}·4H_2O(8){Co_3(Htyptz-Ⅱ)_2[γ-Mo_8O_(26)](H_2O)_6}·4H_2O(9){Ni_3(Htyptz)-Ⅱ)_2[γ-Mo_8O_(26)](H_2O)_8}·4H_2O(10)H_2{Co_3(Htyptz-Ⅱ)_2[TeMo_6O_(24)](H_2O)_8}·6H_2O(11){Ni_3(H_2typtz-Ⅱ)_2[TeMo_6O_(24)](H_2O)_8}·6H_2O(12){Co_3(H_2typtz-Ⅲ)_2[TeMo_6O_(24)](H_2O)_8}·6H_2O(13)[H_2typtz-Ⅰ=3-(四唑-5-基)-5-(吡啶-2-基)-1,2,4-叁唑,H_2typtz-Ⅱ=3-(四唑-5-基)-5-(吡啶-3-基)-1,2,4-叁唑,H_2typtz-Ⅲ=3-(四唑-5-基)-5-(吡啶-4-基)-1,2,4-叁唑]化合物8是由TeMo_6阴离子作为无机桥连配体提供四个端氧原子来连接[Co_2)Hpyttz-Ⅰ)_2]单元形成的2D层结构。化合物9是由两种不同一维链构筑的3Dγ-Mo_8O_(26)基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10是同时含有不同有机链和无机链的2D网络结构。化合物11、12和13同构,其结构中的TeMo_6阴离子作为无机桥连配体来连接一维M-Htyptz链从而构建出一种2D层状结构。金属离子、配体的取代基位点及配位模式、多酸的类型对化合物的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化合物9、11对亚硝酸根和溴酸根离子的还原具有电催化活性,而且9、11体修饰碳糊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与pH相关,可作为潜在的pH电位传感器。配合物9-12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和中性红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活性,除此之外,9和11对结晶紫也表现出快速的吸附活性。3.通过将吡嗪-双叁唑、吡嗪-叁唑-四唑配体引入到Anderson型多酸-过渡金属体系中,在水热条件下得到3个多酸基功能配合物。{Co_2(H_2pytty)_2[CrMo_6(OH)_5O_(19)](H_2O)_8}·10H_2O(14){Co_5(pytty)_2[TeMo_6O_(24)](H_2O)_(16)}·6H_2O(15){Cu_2(H_2pytytz)_2[AlMo_6(OH)_5O_(19)](H_2O)_8}·10H_2O(16)[H_2pytty=3-(吡嗪-2-基)-5-(1H-1,2,4-叁唑-3-基)-1,2,4-叁唑基,H_2pytytz=3-)四唑-5-基)-5-(吡嗪-2-基)-1,2,4-叁唑基]化合物14是含有阳离子[Co_2(H_2pytty)_2]~(4+)和离散的B型[CrMo_6(OH)_5O_(19)]~(4-)阴离子的离散结构,并通过氢键作用最后形成2D超分子网络结构。化合物15是通过A型[TeMo_6O_(24)]~(6-)阴离子、两种不同的1D链相互连接形成的2D层,最后通过氢键形成3D超分子结构。化合物16是[Cu_2(Hpyttz-Ⅰ)_2]单元连接两个[AlMo_6(OH)_6O_(18)]~(3-)形成的1D链结构。多酸的类型及配位模式对化合物的结构有重要影响。本章研究了化合物14、15的电化学性能,其对过氧化氢、溴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还原以及对抗坏血酸的氧化有明显的双功能电催化效果。(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林琳[4](2019)在《含氮杂环唑类配体构筑的多酸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含有氮杂环取代基的有机物及腈基衍生物为配体,在水热或溶剂热的条件下,与多酸和Cu/Co离子自组装配位,合成了十个多酸基配合物,并对所得的十个化合物进行了如下表征: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PXRD);我们还对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和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1.选取含有叁氮唑氮杂环基团的3,5-双(1,2,4-叁氮唑基)苯甲腈(DTCN)和3,5-双(1-咪唑基)苯甲腈(DICN)为原料,利用其在水热条件下能够发生原位水解反应,生成羧基配体的优势,通过改变反应的温度和多酸类型(从Keggin到Anderson型多阴离子),从而得到五种含有N-杂环取代基的腈基配体、原位构筑的多酸基配合物1-5。[Cu_4~ⅠCu_2~Ⅱ(OH)_2(H_2O)_4(DTCA)_4(HPMo_(10)~(VI)Mo_2~VO_(39))]·2H_2O(1)[Cu_4(OH)_2(H_2O)_2(DTCA)_2(SiW_(12)O_(40))]·11H_2O(2){[Cu_2Cl(H_2O)(HDTCA)_2[CrMo_6(OH)_6O_(18))]}·4H_2O(3){[Cu(HDICA)_2[CrMo_6(OH)_7O_(17))]}·13H_2O(4){[Co_2(H_2O)_2(HDTCA)_2[CrMo_6(OH)_6O_(18))]}·4H_2O(5)化合物1-5都是在水热条件下合成的,且配体均发生了原位转化反应,生成了羧基配体。但是,化合物1-2在170℃条件下得到的,结构中配体上羧基氧原子与金属中心离子形成了配位;而化合物3-5是在120℃下合成的,但配体上的羧基氧原子却不与金属离子配位。也就是说,反应温度对原位转化羧基氧原子的配位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合成化合物选用的多酸类型不同,配体、多酸的链接及总体结构也有不同。化合物1是3D的结构,结构中{PMo_(12)}多酸阴离子,通过共享一个端氧原子,形成一个1D的多酸链;这些1D多酸链与2D的金属-有机层,进一步连接成为一个3D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在化合物2中,{SiW_(12)}多酸阴离子与1D的金属-有机链连接,形成一个2D的层;这些二维层,借助多酸的端氧原子,从而形成3D框架结构。化合物3-5均是用Anderson型阴离子{CrMO_6},最终形成2D的层状结构。此外,1、3、4表现出一定的双功能电催化的性能;同时,化合物2对有机染料MB、RhB的降解,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性能。2.选取含有甲基咪唑氮杂环基团的3,5-双(2-甲基-咪唑基)苯甲腈(DMICN)作为配体,结合铜离子、Keggin型多酸{SiW_(12)}或Wells-Dawson型多酸{P_2W_(18)}多阴离子,在水/溶剂热条件下进行自组装,成功地得到了叁个多酸基金属-有机配合物6-8。[Cu_2(H_2O)_2(DMICN)_4(SiW_(12)O_(40))]·2DMA·13H_2O(6)[Cu_2(H_2O)_2(DMICN)_4(SiW_(12)O_(40))]·2DMA·19H_2O(7)[Cu_2~ⅠCu_2~Ⅱ(H_2O)_2(HDMICA)_4(P_2W_(18)O_(62))]·5H_2O(8)DMA=N,N’-二甲基乙酰胺所得叁个多酸基金属-有机配合物均是3D超分子结构。化合物6和7是在不同温度下的溶剂热条件下得到的,都是由{SiW_(12)}阴离子与一维金属-有机链构筑的3D超分子框架结构;化合物8是在水热165℃条件下得到的,是由Wells-Dawson型{P_2W_(18)}多酸阴离子与金属-有机链,通过氢键作用构筑的3D超分子结构。研究发现,在温度较低的溶剂热体系中,结构中的腈基未能转化为羧基配体(6和7),而在水热条件下,却能够发生原位转化,生成羧基配体(8)。也就是说,反应温度对腈基配体的原位转化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化合物6-8的电化学、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发现,化合物8表现出一定的双功能电催化的性质。3.选取叁齿氮杂环化合物1,3,5-tris(tri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 benzene(ttb)为有机配体,{P_2W_(18)}和{SiW_(12)}多阴离子为无机建筑单元,水热条件下和不同金属离子反应,合成了两个多酸基配合物(9-10)。[Co_2(ttb)_2(H_2O)_4(H_2P_2W_(18)O_(62))]·10H_2O(9)[Cu_2(ttb)_2(H_2O)_4](SiW_(12)O_(40))(10)化合物9和10都是3D超分子结构。在结构中,ttb配体均展示了反式的叁齿配位模式,并与金属离子连接,形成了两种金属-有机片段。在化合物9中,金属离子与ttb配体形成一个1D的[Cu_2(ttb)_2(H_2O)_4]_n~(4n+)链,多酸阴离子{P_2W_(18)}进一步将其连接,形成2D的层状结构;在化合物10中,金属离子与ttb配体配位,形成了一个2D的阳离子层[Cu_2(ttb)_2(H_2O)_4]_n~(4n+)。同时,化合物9不仅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及抗坏血酸的氧化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性质,而且对有机染料MB也具有一定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刘佳欢[5](2019)在《苯并叁氮唑类/吡啶酰胺类配体与多酸/多羧酸构筑的配合物: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选用柔性的苯并叁氮唑衍生物、刚性的1-羟基苯并叁氮唑以及柔性的双吡啶双酰胺作为主配体,以无机多酸或有机羧酸作为辅助配体,在溶剂热或水热的条件下,与过渡金属离子进行配位自组装,得到了8个结构新颖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X-ray)、红外光谱(IR)、热重(TGA)等分析手段,对所得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表征。通过对配合物结构的分析,研究了配体的构型、溶剂体系和多酸/羧酸阴离子等因素对化合物结构的影响。同时,对所得配合物的电化学、电催化、有机染料的吸附与光催化降解等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1.选择柔性的戊烷或己烷为间隔子的双苯并叁氮唑衍生物作为有机配体,以Anderson型无机多酸为辅助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与过渡金属Cu~(2+)离子进行配位,得到了如下两个多酸基配合物(1-2):{Cu_2(L~1)_2[CrMo_6(OH)_5O_(19)]}·2H_2O·2C_2H_5OH(1){Cu_3(L~2)_2[CrMo_6(OH)_6O_(18)]_2(H_2O)_2}·10H_2O(2)L~1=4,4'-bis(1H-benzotriazoloxymethyl)pentaneL~2=4,4'-bis(1H-benzotriazoloxymethyl)hexane配合物1是一个由{Cu-CrMo_6}无机链与L~1配体构筑的二维层状结构。在配合物2结构中,Cu~(Ⅱ)离子和[CrMo_6(OH)_6O_(18)]~(3-)阴离子配位结合,得到一个二维的层状结构层,进一步由L~2配体相连接,形成一个{4~(24),6~4}拓扑的叁维框架。结构分析表明,溶剂体系的选择对配合物的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配合物1-2不仅对亚硝酸钾和过氧化氢的还原表现出很好的电催化活性,而且对阳离子有机染料结晶紫(CV)和亚甲基蓝(MB)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2.以1-羟基苯并叁氮唑作为有机配体,以有机二羧酸阴离子为辅助配体,与不同的过渡金属离子反应,在水热条件下获得了3个金属-有机配合物(3-5),并研究了叁个化合物的电化学和光催化性能。[Ni_3(L~3)_6(H_2O)_6](3)[Cu(L~3)_2H_2O](4)[Zn(L~3)_2](5)L~3=1-hydroxybenzotriazole对于配合物3-5来说,合成过程中使用的有机羧酸辅助配体均未参与配位。配合物3是由一种叁核Ni(Ⅱ)簇单元所构成的3D超分子,配位水分子与L~3配体上的羟基氧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在超分子结构的形成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配合物4和5均为一维链状结构。在3-5的性质研究中发现,配合物3具有双功能的电催化性能,包括对亚硝酸钾的电催化还原以及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配合物4可以电催化还原过氧化氢和溴酸钾;配合物3和4对刚果红(CR)的降解均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效果。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5的固态发光性能。3.利用双吡啶双酰胺作为有机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Ni(Ⅱ)结合,通过调整羧酸辅助配体的种类,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叁个结构不同的金属-有机配合物(6-8)。[Ni(L~4)(HIP)(H_2O)_2]·H_2O(6)[Ni(L~4)(NIP)]·2H_2O(7)[Ni(L~4)(NDC)(H_2O)_2](8)L~4=N,N′-bis(pyridine-3-yl)thiophene-2,5-dicar-boxamide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6是一维管状链结构,配合物7是一个3,5-连接的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8是4-连接的3D网络结构。结果表明,有机羧酸的选择,对于化合物最终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配合物6对Fe~(3+)离子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可作为Fe~(3+)离子识别传感器。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6-8对抗坏血酸、亚硝酸钾以及过氧化氢电催化性能。发现配合物6和7对抗坏血酸的氧化、亚硝酸钾的还原,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树雨[6](2019)在《基于不同含氮唑类配体的新型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善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各种功能材料中,金属有机骨架(MOFs)或配位聚合物(CPs)凭借其自身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一类独特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当前,科研工作者们不再刻意追求配位聚合物结构的新颖性,而是逐渐趋向于功能化研究,致力于开发其实际应用价值。在配位聚合物的发展历程中,含氮唑类配体的研究经久不衰。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由唑类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被研究报道,它们结构新颖,性能优异。本文基于叁种不同唑类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系列配位聚合物,并对其性质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采用柔性配体1,4-二(2-甲基-咪唑-1-基)丁烷(bib)和两种萘二酸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四例穿插配位聚合物,[Zn(bib)_(0.5)(2,6-ndc)]_n(1),{[Cd(bib)(2,6-ndc)]·2H_2O}_n(2),{[Cd_2(bib)_2(1,4-ndc)_2]·H_2O}_n(3),[Ni_2(bib)_(1.5)(1,4-ndc)_2(H_2O)]_n(4)。应用TG-DSC联用技术评估了它们的热分解行为。TG测试结果显示,随着穿插重数的增加,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也在升高。运用Kissinger和Ozawa-Doyle方法计算了配合物1-4骨架坍塌时的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同时也计算了峰值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ΔH~≠,ΔG~≠,ΔS~≠)。二、采用刚性叁齿配体1,3,5-(吡唑基)苯(TPB)和均苯叁酸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新颖的二维配位聚合物[Zn(TPB)(HBTC)]_n(5)。配合物5在水溶液和各种酸碱水溶液(pH=2–12)中展现出优异的水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对其荧光传感性质进行探索,发现配合物5通过荧光猝灭作用对水溶液中Fe~(3+)、Cr_2O_7~(2-)和MnO_4~-离子的传感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叁、设计合成一种新的半刚性叁齿配体—叁(4-(2-甲基咪唑)基苯)胺(Tmpa)。基于Tmpa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构筑了叁例多孔配位聚合物,{[Zn(Tmpa)(HCOO)]·2DMF·4H_2O·HCOO}_n(6),{[Cd(Tmpa)(NO_3)]·2DMA·H_2O·(NO_3)}_n(7),{[Ni_3(Tmpa)_2(bdc)_3]·6DMF}_n(8)。配合物6是一个阳离子框架,孔道内有游离的HCOO~-。它可以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对阴离子染料甲基橙及阴离子污染物Cr_2O_7~(2-)和MnO_4~-实现高效吸附。荧光传感实验表明,配合物7可以作为一种用于检测Fe~(3+)离子的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可循环性的荧光传感材料。对配合物8进行了气体吸附性质研究,发现其对CO_2气体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高红岩[7](2019)在《柔性羧酸类配体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配合物的结构及其独特的磁性及荧光性能使它们在生物造影、发光传感器、金属传感、临床诊断、生物抑菌、抗肿瘤等领域具有广泛且潜在的应用。本文设计合成了2-甲酰基苯氧乙酸和间苯二甲醛缩3-氨基-4甲基苯甲酸配体,与稀土离子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稀土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光学特性和生物活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水杨醛与氯乙酸钠反应合成了2-甲酰基苯氧乙酸配体L~1,通过对反应温度、时间、pH及溶剂的调控,与硝酸铽、硝酸铕、硝酸镝、硝酸钆、硝酸钐进行反应,合成了五个同构的稀土配合物Ln(L~1)_6(DMF){Ln=Tb(1),Eu(2),Sm(3),Dy(4),Gd(5)},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粉末衍射、单晶衍射对其进行表征,并对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对配合物进行荧光测定,得出配合物1-5的量子产率分别是(%):3.43、31、0.01、6.2、1.9;荧光寿命分别为:1.4236ms、1.3558ms、12.055us、3.636us、303.306us。单晶衍射显示它们的空间结构是属于p-1点群,叁斜晶系,是九配位的一维链状配合物。通过配合物与DNA结合实验表明配合物1-5与DNA的作用为静态猝灭,是自发进行的。(2)采用间苯二甲醛与3-氨基-4甲基苯甲酸缩合反应合成间苯二甲醛缩3-氨基-4甲基苯甲酸配体L~2,通过对反应温度,时间,pH及溶剂的调控,与硝酸铽、硝酸谱、硝酸钬、硝酸镧进行反应,合成了4个同构的四核单笼稀土配合物Ln(L~2)_6(DMF)_6{Ln=Tb(6),Ho(8),Pr(9),La(10)},它们的空间结构属于p-1点群,叁斜晶系,硝酸铽与L~2在pH下降时,还形成了双笼配合物Ln(L~2)_(14)(DMF)_4{Ln=Tb(7)},有望通过pH控制晶体结构。对晶体进行红外、紫外,粉末衍射、单晶衍射表征,并对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进行研究。单晶衍射显示它们的空间结构是属于p-1点群,叁斜晶系,是九配位的笼状配合物。配合物6-10与DNA的作用为嵌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3)本课题组合成了一系列2-萘氧乙酸过渡金属配合物和一个2-甲酰基苯氧乙酸的铜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与DNA的相互作用。配合物与DNA的作用为静态猝灭,是自发进行的。(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9)
武可书,张雪,李广利,王琳,张金相[8](2019)在《炔双膦配体和二亚胺类配体混配的一价铜双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炔双膦配体和二亚胺类配体为共配体,与四乙腈一价铜盐反应,最终合成了4种新颖的一价铜双核配合物,产率为35%~50%.进一步对其中2种配合物的晶体学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固体发光性能.这4种铜配合物均具有固体发光现象,其中配合物4c的发光性能最好,是一种潜在的固体发光材料.(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瑞翀[9](2019)在《基于螯合型膦氧类配体的单离子磁体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第一例单分子磁体[Mn_(12)O_(12)(O_2CMe)_(16)(H_2O)_4]被报导以来,单分子磁体因为具有单位体积小,易于获得以及具有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磁性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单离子磁体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设计与调控等优点,逐渐取代了多核磁性配合物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稀土离子由于其不易猝灭的4f轨道角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磁各向异性,所以稀土单离子磁体首先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自首例稀土单离子磁体[Pc_2Ln]~-TBA~+被报导以来,稀土单离子磁体领域取得了飞速的突破与发展;随着相关理论的进步,具有高能垒,高阻塞温度的稀土单离子磁体不断被报导。如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被报导的单离子磁体[Dy(Cp~(ttt))_2][B(C_6F_5)_4]和[(Cp~(iPr5))Dy(Cp~*)][B(C_6F_5)_4],均刷新了当年单离子磁体有效能垒和阻塞温度的最高纪录。Co(Ⅱ)离子具有半整数的自旋基态,能够有效抑制量子隧穿效应;此外Co(Ⅱ)离子具有很强的一阶旋轨耦合效应,因而具有较大的磁各向异性。自首例Co(Ⅱ)单离子磁体[{ArNdCMe}_2(NPh)]Co(NCS)_2和[{ArNdCPh}_2(NPh)]Co(NCS)_2被报导以来,Co(Ⅱ)单离子磁体便受到了广泛关注,使之成为过渡金属单离子磁体中报导数量最多的单离子磁体。苯基膦氧类配合物的报导主要集中于发光性能和催化性能方向,磁性性能的报导非常少,本论文所使用的配体4,5-双二苯基膦氧-9,9-二甲基氧杂蒽(xantpO)更是鲜有报导。本论文使用xantpO配体Co(Ⅱ)盐和稀土盐合成出5个单核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磁学性质研究。第二章描述了使用xantpO配体与Co(Ⅱ)盐组装出的两个四配位单核配合物[CoL(NCE)_2](E=S(1)和O(2))以及对它们的磁学性质进行的详细研究。两个配合物都在低温下表现出单离子磁体性质,然而配合物2的磁弛豫比配合物1慢很多。通过拟合和计算发现,不同的端基配体导致了两个配合物的磁各向异性出现了显着差异。第叁章的工作中,使用xantpO配体和稀土盐组装出叁个六配位单核配合物[Dy(L)_2Cl_2]Cl·THF·H_2O(Ln=Dy(4),Er(5),Yb(6)),并对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叁个配合物都表现出场诱导的单离子磁体行为,其中配合物6的单离子磁体性质最好,在600 Oe直流磁场下的主要弛豫过程为拉曼过程和奥巴赫过程。(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28)
李美玲[10](2019)在《基于半刚性羧酸类配体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由无机单元(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具有规律性拓扑结构的多孔晶态材料,广泛用于气体吸附和分离、化学传感、光学材料以及多相催化等领域。结构决定性能,MOFs结构的多样性为其性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MOFs的构筑可以通过有目的性地选择具有特定配位构型的无机单元和有机配体实现。因此,本文选择了一种半刚性含氮竣酸配体 5-[bis(4-carboxybenzyl)amino]isophthalic acid(H_4L)与金属离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新型MOFs,并研究了它们在传感和催化方面的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H_4L为配体,与金属离子Li~+和Co~(2+)共同组装制备了两例基于双金属的 MOFs(CoLi(HL)4DMA,HNU-23 和 CoLi2L(DMF)_2,HNU-24)。探讨了 HNU-23和HNU-24中有机配体的不同配位模式,以及由不同有机溶剂诱导的金属单元在结构上的差异。当以DMA为溶剂时,HNU-23的金属单元为Co_2Li_2四核金属簇;而当采用的溶剂为DMF时,Co_2Li_4六核金属簇则是HNU-24的金属单元。研究表明HNU-23和HNU-24均可以作为H~+浓度传感器,但响应范围不同,HNU-23在0.02-0.2 M范围内具有较高的H+浓度线性响应;HNU-24在0.1-0.2M之间对H+浓度有相似的线性响应。2、以合成的HNU-23和HNU-24两种MOFs为催化剂,探索了其在无光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性能。值得注意的是两种MOFs中的Co~(2+)均采取四面体配位构型,且在化合物中的含量不同。分别研究了Co~(2+)含量、催化剂用量、H202浓度等因素对于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Co~(2+)含量较高的HNU-23的催化效果比HNU-24好,并且催化剂和H202的浓度越高,催化效果越好,另外催化剂浓度的影响效果比H_2O_2浓度更显着。3、利用混合配体策略,以H_4L为主配体,与辅助配体(lH-tetrazole(1H-tta)或5-甲基-1H-tertazole(1H-mtz))和Zn(CH_3COO)_2在相似的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的4-连接的叁维金属有机沸石框架(MOZs),{[Zn_2(L)(tta)_2]·3H_20 DMF·2Me_2NH_2~+}(HNU-25)和{[Zn2(L)(mtz)2]·4H2ODMF·2Me2NH2+}(HNU-26)。HNU-25 和 HNU-26 中均含有未参与配位的N和O,两种路易斯碱位点可以作为“天线”与Ln~(3+)配位来敏化Ln~(3+)发光。通过敏化发光,HNU-25对Tb~(3+)和Dy~(3+)离子能进行选择性识别,检测限分别为3×10~(-11)M和 1.1×10~(-5) M。HNU-26对Tb~(3+)离子的检测限为2×10~(-9) M。(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9-05-01)
类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十年来,由于金属配位聚合物具备多样性的构造和迷人的拓扑构型以及在催化、荧光等相关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设计和合成新型的金属配位聚合物吸引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研究,报道了大量表现不同结构和性能的金属配位聚合物。基于磺酸类配体和含氮杂环辅助类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合成的磺酸类金属配位聚合物,其文章数量非常丰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在水热或溶剂热下通过自组装合成了七个基于磺酸类配体与含氮杂环类辅助配体构筑的磺酸银配位聚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出了这一系列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磺酸银金属配位聚合物能够显示零维(0D)、一维(1D)、二维(2D)以及叁维(3D)结构。并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多晶衍射、红外以及热重分析对金属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研究了金属配位聚合物在荧光方面的性质,本论文主要内容:1.基于有机配体苯磺酸(BS)和金属Ag(I)离子与含氮杂环辅助配体4,4'-联吡啶(BPY)在水热或溶剂热条件下构筑了两个新型的金属配位聚合物:[Ag_2(BPY)_2(BS)(NO_3)(H_2O)_2]·H_2O(1),[Ag_2(BPY)_2(ABS)(NO_3)]·H_2O(2)。金属配位聚合物1-2的中心Ag(I)离子通过桥联含氮杂环辅助配体4,4'-联吡啶(BPY)表现出一维(1D)链状结构,并且通过氢键作用力X-H···O(X=N,O,C)、π···π堆积作用和C-H···π作用力形成了三维(3D)超分子结构,与此同时,对金属配位聚合物1-2的荧光性能做了进一步研究。2.基于有机配体苯磺酸(BS)和金属Ag(I)离子与含氮杂环辅助配体1,2-二(4-吡啶基)乙烯(BPYE)在水热或溶剂热条件下构筑了一个新型的金属配位聚合物:[Ag(BPYE)_2(BS)](1)。金属配位聚合物1的中心Ag(I)离子通过桥联含氮杂环辅助配体1,2-二(4-吡啶基)乙烯(BPYE)表现出一维(1D)链状结构,并且通过氢键作用力X-H···O(X=C)、π···π堆积作用和C-H···π作用力形成了三维(3D)框架结构,进一步的,研究了金属配位聚合物1的荧光性能。3.基于有机配体苯磺酸(BS)、对甲基苯磺酸(MBS)、对氨基苯磺酸(ABS)和卡洛磺钠(KL)和金属Ag(I)离子与含氮杂环辅助配体1,3-二(4-吡啶基)丙烷(DPP)与在水热或溶剂热条件下构筑了四个新型的金属配位聚合物:[Ag(BS)(DPP)_2](1),[Ag(MBS)(DPP)_2](2),[Ag(ABS)(DPP)_2]·H_2O(3),[Ag(KL)(DPP)_2]·2H_2O(4)。金属配位聚合物1、2和4的中心Ag(I)离子通过桥联含氮杂环辅助配体1,3-二(4-吡啶基)丙烷(DPP)形成一维(1D)链状结构,金属配位聚合物3分别表现出一维(1D)链状结构(Ag1-Ag4)和二维(2D)网状结构(Ag5-Ag8)。金属配位聚合物1-4分别通过氢键作用X-H···O(X=N,O,C)和π···π作用力形成了三维(3D)超分子结构,同时金属配位聚合物4还存在C-H···π作用力。进一步的,对金属配位聚合物1-4的发光性质做了研究。这些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配位模式对最终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配体论文参考文献
[1].郭庆君.手性磷酰胺类配体不对称催化串联反应合成手性3-取代苯酞化合物[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张晓龙.基于磺酸类配体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3].白雪.吡啶/吡嗪-多唑类配体构筑的多酸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渤海大学.2019
[4].林琳.含氮杂环唑类配体构筑的多酸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渤海大学.2019
[5].刘佳欢.苯并叁氮唑类/吡啶酰胺类配体与多酸/多羧酸构筑的配合物: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D].渤海大学.2019
[6].张树雨.基于不同含氮唑类配体的新型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9
[7].高红岩.柔性羧酸类配体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D].南昌大学.2019
[8].武可书,张雪,李广利,王琳,张金相.炔双膦配体和二亚胺类配体混配的一价铜双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杨瑞翀.基于螯合型膦氧类配体的单离子磁体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质研究[D].广州大学.2019
[10].李美玲.基于半刚性羧酸类配体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海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