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桂香麦焕章李炜凤杨育辉(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5114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对比常用儿童药物治疗错误的类别,并对比分析患儿的药物评价、用法用量、用药安全性,以及用药规格、剂型和数量等。结果在儿童疾病治疗过程中,抗病毒类中药制剂使用较为广泛;抗菌药物在儿童治疗的合理使用范围之内,且适用的药品种类也较多。结论现阶段临床上儿童用药所使用的剂量通常由经验决定,在儿童用药指导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很多药物都缺乏儿童剂型,会对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尽早建立和完善儿童安全用药指导体系,并研制更多的儿童规格药品。
【关键词】儿童用药安全性影响因素
由于儿童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快速发育和成长时期,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临床上在儿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儿童对于药物有不同于成人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其药效学和药动学原理也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医护人员在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上应该提高关注程度。目前,虽然有较多的针对单病种的儿童用药安全性研究,但对于儿童整体用药安全性的研究却较少。
1影响因素
1.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是指由主观因素引起的药物治疗错误,即消费者、患者或医务人员在控制药物时,所有可防范的能够有损患者健康,或是导致不恰当用药物的事件。主观因素引起药物使用错误的问题主要与药物使用制度和程序、医疗产品质量以及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关。儿科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主观药物使用错误包括依从性差、操作错误、给药技术错误、药物调剂错误、用药时间错误、遗漏用药以及处方错误等。其中,处方错误,例如,体重为6.5kg的6mo龄的患儿,医嘱为每天三次,头孢克洛125mg口服,但是,药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却是每天20~40mg/kg,显然,医嘱剂量过大;药物调剂错误,例如,头孢克洛颗粒错误地发为头孢丙烯颗粒;操作错误或给药技术错误,例如,将肌肉注射药物维生素B1(VitB1)用于静脉注射,滴眼剂应滴左眼而误滴右等。由此可见,大部分药物治疗错误是由违反操作规定和原则所引发的,只有少部分错误是因医疗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所导致的。药物治疗错误的发生率主要由药师的用药指导、医疗人员责任心、操作规程与工作制度的完善度和医疗水平高低等因素决定的。
1.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是指由儿童用药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与医疗人员常规医疗程序无关的各项因素所导致的儿童用药错误,这些错误的发生通常与用药政策、药物的稳定性、剂量和剂型等因素有关,还在一定程度上与医疗科技水平有关,如临床评价数据不足、药物剂型缺失及儿童专用药品种少等。由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儿童用药错误可能引发以下不良影响:第一,导致部分儿童疾病有较高使用价值的药物无法在应用于儿童治疗过程中;第二,降低用药依从性;第三,引发不良药物反应。
1.2.1药物因素
影响儿童用药安全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专用规格、剂型缺失儿童用药品和种类较少等。同时,儿童用药缺少专用规格也是较为严重的问题,由于临床医师在设计儿童用药方案时,通常会综合考虑药物相互作用、患儿年龄和病情等因素,将剂量折算成儿童适用的剂量,但是,由于儿童用药专用规格缺乏,药品最小规格剂量单位再分零使用就成为了必然,从而会影响患儿用药的准确性。
1.2.2社会因素
尽管目前已经有多种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成年人和儿童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但其中大部分的处方药物并没有充分的资料证明其能够作为儿童药物使用,且相关的政策法规也严重缺乏。同时,我国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对儿童专用药物的研制和开发起到了巨大的限制作用。临床医师在治疗儿科疾病时,通常是依据自身经验来制定用药方案,因而其安全性和有效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一问题在新生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尤为突出。据统计,在儿科药房在用的所有药品中,只有约71.60%的药品明确标准了儿童用法,且部分药品标准了儿童禁用或慎用字样,或对使用年龄进行限制。除此之外,针对目前市场上众多的临床常用药品,国家尚未出台较为统一的儿童用药指导方案,作为儿童治疗的依据,这也导致不同的儿科治疗药物参考书籍针对各种不同的药品的用量用法各不相同的问题。
2讨论
儿童药物治疗问题大部分是由于不合理操作和违反治疗原则所导致的,为避免用药错误,提高儿童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要加强一下几方面的控制:第一,加强患儿治疗后的随访和教育,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第二,实行全程的医学服务;第三,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和治疗方法;第四,针对不同的岗位,设定相应的操作规范;第五,提高医疗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为防止各项客观因素对儿童用药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儿童用药安全性评价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要以药品的整体安全性评价为依托,通过对药品进行再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来扩展儿童临床用药范围,并研制出儿童专用药品。另一方面,建立儿童药品生产补偿机制,激励更多的药品生产企业将药品资源投入到儿童专用药物的研制和生产之中,从而开发出更多的儿童专用规格和剂型的临床治疗药物,降低资源浪费率。同时,还要建立患者、医院、社会的三方儿童用药安全性控制和评价体系,实现患者的药物治疗反馈、医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和社会系统管理功能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套科学分析、合理用药、安全有效的循环系统。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临床上儿童用药所使用的剂量通常由经验决定,在儿童用药指导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很多药物都缺乏儿童剂型,会对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尽早建立和完善儿童安全用药指导体系,并研制更多的儿童规格药品。
参考文献
[1]王丽.高度关注儿童用药的安全性[J].儿科药学杂志.2009(5):4
[2]宋新文.526例儿童用药咨询分析[J].武汉市儿童医院.2009:23
[3]欧阳珊.儿童用药的隐患与防范措施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2):180
[4]易洁梅.儿童用药状况与安全性调研[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