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英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第二初级中学262704
摘要:初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在陶冶学生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初中语文还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对初中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结合教学
初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在陶冶学生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初中语文还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任务。可以说,学生只要掌握好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面,就基本攻克了语文这座堡垒。文章对初中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联合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用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例如:教师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文中轻松语言的解读上,让学生们通过鲁迅先生轻松的笔调了解到百草园的趣味,并通过对自己童年快乐时光的联想同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们踊跃发言,谈论自己的童年趣事,并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童年为背景,像鲁迅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样写一篇追忆自己童年的文章。只有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初中语文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在教授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当在课外读物中选取一定量的同教科书类似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文章中表达的情感的领悟。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动力和方法。实践证明,学生们只有在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之后才能写出充满感情的文章。
二、将文章中的一些句子挖空
由于初中语文课文篇幅往往较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整篇课文的做法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课文的教学要求将课文知识点的主次分清楚,让学生利用有限的精力掌握课文的重点知识。比如,教师在讲授《木兰辞》的时候,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些精彩句子直接取出来让学生进行句子连接或者教师背上一句,让学生回答下一句。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使得语文教学的重点突出,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语文课文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比如,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春》中,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把这段进行挖空:“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______起来了,______起来了,______起来了。”这种挖空句子的方法同样可以达到让学生们牢固记忆的目的。当然,让学生们对这些句子牢固记忆并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们还应当让学生学会感受这些句子,体会到这些句子的优美,并将这些句子同实践相结合,在语文作文写作中创作出贴近生活的句子。
三、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感受到自己能力的不足
一些学生感觉语文学习很简单,对语文学习不大重视。教师们可以让这些学生试着写一些文章,让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教师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初中语文课文的特点来安排学生的写作,让写作服务于课文。比如:教师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写关于自己童年的作文,写完之后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相比较。学生们通过实际的写作和对比,才会真切地领会到自己的作文水平有哪些不足。
四、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材料
教师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进行阅读,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对课文了解得更加深刻的目的。比如,初中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讲授课文《邓稼先》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电影,或者找一些关于邓稼先的资料让学生们阅读。这样,在教授课文之前,学生们对邓稼先这位科学家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就会得到来自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让学生阅读同课文相关的材料,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更加容易地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文的内容中,被课文的内容所打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被邓稼先事迹感动的时刻让学生们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形式为邓稼先先生写一段话,并加以朗诵,借此培养和抒发学生的感情。
五、教师自身阅读和写作修养的提高
一些教师本身对初中语文课文的理解就不深,更不要说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来熏陶学生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领导应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经典文章的阅读、学习和考核,并设立一些奖惩制度,敦促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修养。阅读处处散发着作者的深刻思想,教师们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
将语文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理念早已有之,但是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加以运用的具体方法却不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推行有效的读写结合方法,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波试论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J].语文天地,2012,26,(2),124-125。
[2]罗半海探讨初中语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结合教学[J].语文学刊,2013,32,(8),99-100。
[3]陈琳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以读促写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