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涉及医学检验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稀释瓶,所述稀释瓶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合页。该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通过在稀释瓶的内底壁设置有搅拌框,使得需要稀释的药液从进液孔进入瓶内,然后经过搅拌框内部的搅拌叶充分搅匀,当稀释药液的药量过大时,可将瓶盖闭合,使得操作框内部的搅拌球也对稀释的药液进行均匀搅拌,大大地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率,瓶盖和稀释瓶之间设置有限位片,防止在搅拌稀释过程中出现液体溢出的问题,有效地增强了该装置的防护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置物板(2),所述置物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稀释瓶(3),所述稀释瓶(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合页(4),所述合页(4)远离稀释瓶(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瓶盖(5),所述稀释瓶(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搅拌框(6),所述搅拌框(6)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固定机构(7),所述搅拌框(6)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护壳(8),所述防护壳(8)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搅拌杆(9),所述搅拌杆(9)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叶(10),所述瓶盖(5)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远离瓶盖(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框(12),所述操作框(12)的内侧壁设置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主齿轮(14),所述主齿轮(14)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5),所述转动杆(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16),所述主齿轮(14)靠近转动杆(15)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次齿轮(17),所述次齿轮(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动杆(18),所述连动杆(18)远离次齿轮(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法兰(19),所述固定法兰(19)的内部贯穿有横杆(20),所述横杆(20)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球(21)。
设计方案
1.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置物板(2),所述置物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稀释瓶(3),所述稀释瓶(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合页(4),所述合页(4)远离稀释瓶(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瓶盖(5),所述稀释瓶(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搅拌框(6),所述搅拌框(6)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固定机构(7),所述搅拌框(6)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护壳(8),所述防护壳(8)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搅拌杆(9),所述搅拌杆(9)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叶(10),所述瓶盖(5)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远离瓶盖(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框(12),所述操作框(12)的内侧壁设置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主齿轮(14),所述主齿轮(14)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5),所述转动杆(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16),所述主齿轮(14)靠近转动杆(15)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次齿轮(17),所述次齿轮(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动杆(18),所述连动杆(18)远离次齿轮(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法兰(19),所述固定法兰(19)的内部贯穿有横杆(20),所述横杆(20)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球(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置瓶框(22),且所述置瓶框(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铭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瓶(3)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片(23),且所述限位片(23)和瓶盖(5)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瓶(3)的表面开设有进液孔(24),且所述稀释瓶(3)靠近进液孔(24)的一侧设置有挡板(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10)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搅拌叶(10)的材质为塑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检验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检验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通过系统学习,我们会了解如何鉴定人的血型、确定一个人是否贫血、肝功能是否正常等等,该学科要求使用各种光电仪器及化学试剂完成实验分析,所以偏重理科,要求有较好的生物、化学基础,现有的医学检验加液稀释器在使用时不方便,而且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操作复杂。
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8449132U中公开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瓶体内设置转轴,转轴上均布多个搅拌叶,通过摇柄带动转轴转动,可以对瓶内液体进行搅拌,加快稀释液与原液的混合效率,方便医学检验工作的快速进行;通过设置L型进液管,可以将原液加入瓶体,通过设置L型稀释管,L型稀释管远离瓶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和瓶体均设有刻度标号,可以快速的进行稀释操作,同时误差较小,但是,该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存在稀释搅拌不够充分,且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稀释瓶,所述稀释瓶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合页,所述合页远离稀释瓶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瓶盖,所述稀释瓶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搅拌框,所述搅拌框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搅拌框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叶,所述瓶盖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瓶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框,所述操作框的内侧壁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主齿轮靠近转动杆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次齿轮,所述次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远离次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的内部贯穿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球。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置瓶框,且所述置瓶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铭牌。
可选的,所述稀释瓶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片,且所述限位片和瓶盖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稀释瓶的表面开设有进液孔,且所述稀释瓶靠近进液孔的一侧设置有挡板。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可选的,所述搅拌叶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搅拌叶的材质为塑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通过在稀释瓶的内底壁设置有搅拌框,使得需要稀释的药液从进液孔进入瓶内,然后经过搅拌框内部的搅拌叶充分搅匀,当稀释药液的药量过大时,可将瓶盖闭合,使得操作框内部的搅拌球也对稀释的药液进行均匀搅拌,大大地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率,瓶盖和稀释瓶之间设置有限位片,防止在搅拌稀释过程中出现液体溢出的问题,有效地增强了该装置的防护性。
2、该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通过在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置瓶框,方便医护人员将需要稀释的药液暂时放置在置瓶框内,大大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进液孔的外部设置有挡板,防止在倾倒液体时出现试管错位,造成药液溢出,有效地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置瓶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置物板;3、稀释瓶;4、合页;5、瓶盖;6、搅拌框;7、固定机构;8、防护壳;9、搅拌杆;10、搅拌叶;11、固定块;12、操作框;13、轴承;14、主齿轮;15、转动杆;16、叶片;17、次齿轮;18、连动杆;19、固定法兰;20、横杆;21、搅拌球;22、置瓶框;23、限位片;24、进液孔;2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置瓶框22,且置瓶框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铭牌,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置物板2,置物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稀释瓶3,稀释瓶3的表面开设有进液孔24,且稀释瓶3靠近进液孔24的一侧设置有挡板25,通过在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置瓶框22,方便医护人员将需要稀释的药液暂时放置在置瓶框22内,大大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进液孔24的外部设置有挡板25,防止在倾倒液体时出现试管错位,造成药液溢出,有效地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稀释瓶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合页4,合页4远离稀释瓶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瓶盖5,稀释瓶3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片23,且限位片23和瓶盖5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稀释瓶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搅拌框6,搅拌框6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固定机构7,搅拌框6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护壳8,防护壳8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搅拌杆9,搅拌杆9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叶10,搅拌叶10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搅拌叶10的材质为塑钢,瓶盖5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远离瓶盖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框12,操作框12的内侧壁设置有轴承13,轴承1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主齿轮14,主齿轮14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5,转动杆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16,主齿轮14靠近转动杆15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次齿轮17,次齿轮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动杆18,连动杆18远离次齿轮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法兰19,固定法兰19的内部贯穿有横杆20,横杆20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球21,通过在稀释瓶3的内底壁设置有搅拌框6,使得需要稀释的药液从进液孔24进入瓶内,然后经过搅拌框6内部的搅拌叶10充分搅匀,当稀释药液的药量过大时,可将瓶盖5闭合,使得操作框12内部的搅拌球21也对稀释的药液进行均匀搅拌,大大地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率,瓶盖5和稀释瓶3之间设置有限位片23,防止在搅拌稀释过程中出现液体溢出的问题,有效地增强了该装置的防护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搅拌叶10和搅拌球21的材质均为塑钢,使得在搅拌稀释过后,药液不会残留在搅拌叶10和搅拌球21表面,极大地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该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使用时,通过在稀释瓶3的内底壁设置有搅拌框6,使得需要稀释的药液从进液孔24进入瓶内,然后经过搅拌框6内部的搅拌叶10充分搅匀,当稀释药液的药量过大时,可将瓶盖5闭合,使得操作框12内部的搅拌球21也对稀释的药液进行均匀搅拌,大大地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率,瓶盖5和稀释瓶3之间设置有限位片23,防止在搅拌稀释过程中出现液体溢出的问题,有效地增强了该装置的防护性,通过在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置瓶框22,方便医护人员将需要稀释的药液暂时放置在置瓶框22内,大大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进液孔24的外部设置有挡板25,防止在倾倒液体时出现试管错位,造成药液溢出,有效地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2796.4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7(西安)
授权编号:CN209631001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B01F 3/08
专利分类号:B01F3/08;B01F7/08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第一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申请人地址: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发明人:王林川
第一发明人:王林川
当前权利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代理人:杜梦
代理机构:51289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