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江红水河大桥三角轻型挂篮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露[1](2019)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桥梁挂篮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挂篮作为悬臂浇筑施工法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机械,在大跨度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自重较大、机械设备系统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等特点,使其施工安全风险较大,且事故后果较为严重。因此,研究科学有效的桥梁挂篮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对其施工进行动态的安全风险管控,对提高桥梁行业的挂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桥梁挂篮施工的安全风险内涵及特征,提出了其安全风险动态评估的步骤及方法。以桥梁菱形挂篮为例,详细分解了挂篮施工的工艺流程,分析了各施工流程的安全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危险源的含义分类辨识挂篮施工中的危险源,并以专家调查法和现场勘查法修正、补充完善危险源清单,为后续安全风险动态评估工作打下基础。其次,将故障树、模糊理论与贝叶斯网络相结合,构建桥梁挂篮基于事故类型的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使用故障树模型分析桥梁挂篮风险事件与危险源的因果关系,以坍塌事故为例说明挂篮事故的故障树模型建立方法,通过故障树与贝叶斯网络的转化关系获得贝叶斯网络模型;采用专家调查法和调研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参数,引入模糊理论,将专家的模糊评价信息去模糊化为确定的网络节点概率;参照相关标准,建立适用于桥梁挂篮的安全风险定级与风险可接受准则。最后,以H特大桥工程坍塌风险为例,探讨了贝叶斯网络分析法在桥梁挂篮施工中基于事故类型的安全风险动态评估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H特大桥项目挂篮坍塌事故的风险等级为Ⅱ,风险可接受。该评估结果与工程实际运营情况相符,验证了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康胜清[2](2017)在《三角形挂篮结构改进与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重庆涪陵平汤河桥为工程背景,对其传统的三角挂篮进行了探索性改造以及对腹板养生的措施和挂篮走行系统进行了施工探讨,并通过实际工程的验证,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传统型钢挂篮整体的结构组成和各组成构件的详细结构形式和尺寸参数,建立挂篮有限元模型。对挂篮各主要受力构件进行了计算分析,还对挂篮整体结构进行了稳定性和抗倾覆计算,表明传统的型钢三角形挂篮是可以满足施工需要的。但是其走行系统比较原始,整个挂篮比较笨重,有必要对其改进。2、提出通过改变主桁架斜拉带和底篮吊带的型钢种类及尺寸、前横梁的型钢尺寸等措施对挂篮进行改进,建立改进后挂篮有限元模型对挂篮各主要受力构件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对采用不同型钢种类作为斜拉带和吊带的三角形挂篮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精轧螺纹钢三角形挂篮也是可以满足施工需要的。精轧螺纹钢变形适中,再加上其材料的轻巧性和施工的便捷性,将其作为斜拉带和吊带的材料是可行的。3、在施工现场发现了腹板外侧混凝土养生存在一定的问题。探讨了利用养护操作架对变高度腹板进行养护的可行性。将养护操作架锚固在三角形挂篮上,基本上能适应变高度的外腹板的养护。4、对传统走行系统和增设液压油缸的走行系统进行比较,发现本挂篮走行系统存在施工不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等不利因素。探讨了增设液压油缸的可行性。在挂篮主桁架与轨道之间增设液压油缸能够极大地减轻工人的工作强度。
刘焕波[3](2016)在《位山三干渠大桥挂篮法施工工艺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兴起,隧道桥梁工程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桥梁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桥梁的施工工艺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如今,挂篮法施工广泛采用于大跨径连续箱梁梁施工中。挂篮法也称悬臂灌筑法,其具有结构轻巧、便于移动,拼制简单方便,无压重、刚度大、变形小以及结构整体性好等特点。本文以位山三干渠大桥为研究背景,主要进行了本工程三角型挂篮的建模计算以及挂篮法在本背景工程的应用。依据有限元基本理论进行了三角型挂篮的建模,在此基础上,对挂篮各个阶段进行了验算,形成了规范流程似的建模计算过程,对其他类似的挂篮建模计算提供了规范方式和步骤。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对影响挂篮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做出研究,研究表明:三角型挂篮具有更好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杆件截面尺寸小,抗弯性能好,自重小,便于安装和拆卸。通过挂篮施工工艺的具体阐述,能使工程人员清楚明了地理解和运用挂篮技术,进行直接判断得出结论,提高挂篮施工效率。同时本文详细说明了在挂篮施工过程中突出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式,注意事项和避免方法,为广大挂篮施工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海彬[4](2016)在《某曲线宽幅矮塔斜拉桥主梁关键性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矮塔斜拉桥又称部分斜拉桥,是上个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新型桥型,该种桥型结合了普通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两种桥型的优点,在250m左右跨径范围内,具有出色的结构性能、良好的经济指标及优美的造型等优势,在市区修建的公路、铁路及市政桥梁的选型中有着极强的竞争能力。对于矮塔斜拉桥而言,由于其受力特点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较为接近,故而施工现场一般采用悬臂现浇法(即挂篮法)实施;又因为矮塔斜拉桥的主塔较矮,其斜拉索对主梁的轴向压力要远大于普通斜拉桥,故而其主梁的整体刚度一般偏大,这就造成箱梁横断面要较大,对应的主梁施工技术也相对较为复杂。本文依托大蒸港矮塔斜拉桥工程项目,利用桥梁专用分析软件Midas/ Civil对大桥进行全桥建模分析,主要对该种桥型主梁的三个关键性施工技术的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桥梁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分析对比了四种临时固结方案在主梁最大悬臂状态下的内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临时支座的布置方式对主梁内力影响较大,合理的布置将会大幅提高主梁悬臂现浇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通过挂篮移动方式的模拟分析,分析对比了两种移动方式——分步移动和整体移动的优劣,最终确定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如何缩短挂篮移动周期的方案。(3)影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合龙的因素很多,而对于矮塔斜拉桥而言,由于其主梁拥有更大的整体的刚度,在合龙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更大的轴向拉力和压力。本文通过两种不同的劲性骨架安装方式,分析和研究了在大蒸港桥合龙完成、临时锁定解除后,两种合龙方式对大桥内力的影响,从而确定了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案。
罗意明[5](2016)在《夜郎湖大桥主拱圈采用斜拉扣索体系悬浇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拱肋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支架现浇法、缆索吊装法、劲性骨架法、转体施工法及悬臂拼装法。悬臂浇筑法在国外混凝土拱桥的建造中频繁被采用,通过在跨内设置辅助墩的有支墩悬浇法,不仅减小了悬臂长度、降低施工难度及对扣挂系统的要求,而且使得拱肋的施工控制也相对更加容易。相比之下,目前国内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拱桥仅有5座,跨径也相对较小,而对有支墩悬臂浇筑施工法尚未进行过研究,因此缺乏对该工法施工的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力学行为规律的了解。为此,本文以夜郎湖大桥为工程背景,围绕有支墩悬浇施工法展开了以下研究:(1)在收集国外有支墩悬臂浇筑法施工的拱桥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夜郎湖大桥有支墩悬臂浇筑法施工方案的总体设计。分析了临时墩位置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将预应力现浇法推广到拱肋的悬浇施工中,将零弯矩法应用到预应力筋的计算中,推导了拱肋预应力筋计算的解析公式。(2)研究了采用有支墩悬臂浇筑法施工时拱肋的力学行为规律,以及拆除扣塔、预应力筋对拱肋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扣索布置形式对拱肋施工过程及成拱状态的影响。(3)为了减小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误差,针对本桥有支墩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的受力行为开展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并对拱圈合龙后的扣索拆除顺序进行了研究。
程利婷[6](2016)在《大跨度钢-混组合拱桥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十年中我国建造了数量众多的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钢管混凝土拱桥和钢拱桥,主拱圈施工采用支架现浇法、缆索吊装法、悬臂施工法、转体施工法、劲性骨架法,上述施工法在施工技术和经济性方面存在不足。国外建造的大跨度拱桥大多采用悬臂浇筑法和悬臂浇筑与劲性骨架组合法施工,不仅结构整体性好,而且可以提前合龙,对扣挂系统的要求较低。本文以净跨径为420m的重庆万州长江大桥为原型,开展了大跨径钢-混组合拱桥施工阶段主拱圈控制技术研究:①主拱圈采用钢-混组合结构,在两拱脚侧各100m范围内为单箱三室钢筋混凝土拱,跨中200m为单箱三室钢箱构造,混凝土拱箱与钢拱箱间设10m过渡段。将主拱圈划分为两个边箱和一个中箱,混凝土段两个边拱箱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采用缆索吊装法安装两个边钢箱。待两个边箱合龙后,从拱脚到拱顶对称浇筑底板和顶板混凝土,对称安装中间钢箱的底板和顶板,最终形成完整的主拱圈。②采用ANSYS软件建立主拱圈施工仿真模拟,基于一次张拉扣索和背索的方式,通过控制扣、背索的张拉和拆除,在确保拱箱混凝土截面拉应力和扣塔偏位在容许范围内基础上,研究在整个拱圈施工过程中各控制截面的应力和线形变化规律,并与一次成拱内力与变形进行对比。③研究中箱截面顶底板不同施工顺序对整个主拱圈的影响。拟定了四种不同施工方案,分析对主拱圈截面内力和线形影响,找出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案。
周元毅[7](2016)在《夜郎湖大桥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浇筑方式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出现,为钢筋混凝土拱桥向着大跨径方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悬臂浇筑与劲性骨架组合施工技术在国外已经被推广运用,该方法弥补了单一施工方法的不足,对混凝土拱桥向大跨径方向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内劲性骨架施工法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采用悬臂浇筑法修建了3座拱桥,但悬臂浇筑与劲性骨架组合施工法尚未得到运用,因此缺乏相关的施工与控制技术经验。本文围绕悬臂浇筑与劲性骨架组合施工法展开以下工作:1 收集国外采用悬臂浇筑与劲性骨架组合施工拱桥相关资料,借鉴已有的施工及控制经验,再结合本文研究对象,拟定出一套可行的施工方案,即:在两拱脚侧各74.24m范围内采用斜拉扣挂悬臂浇筑法施工,跨中30.73m采用劲性骨架法施工,骨架外包混凝土采用整节段浇筑法施工。2 基于一次浇筑一次张拉,对改进的应力平衡法在算法上做进一步改进,以施工过程中拱圈截面上、下缘拉应力为控制目标,一次性求解出扣索力可行域,使求解过程更加简单快捷。3 随着悬臂段的增大,施工过程中已浇筑成型拱圈截面应力可能会超出控制范围,因此本文提出了索力累计增量法,能够在施工过程中预先判定需要拆除的扣索号,通过拆索的方式调整拱圈截面应力,达到一次浇筑一次张拉的目的。4 本文探讨了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整节段浇筑法施工法,并将改进的应力平衡法推广到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计算中去。该方法能够反应外包混凝土浇筑对悬浇段拱圈受力的影响,既能控制悬浇段拱圈截面应力,又能控制外包混凝土的应力。
吴瑞君[8](2014)在《红水河大桥三角形挂篮设计与载荷试验》文中提出结合广西临江红水河大桥的施工实例,论述了变截面悬臂梁施工中三角形挂篮的设计,对挂篮进行试载试验后得出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表明,该三角形挂篮设计方案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焦梦莹[9](2014)在《独塔斜拉桥牵索挂篮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桥梁研究理论的发展和工程实际的需要,我国大跨径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已经步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建造了包括悬索桥、斜拉桥在内的大量大跨径桥梁。作为大跨度桥梁悬臂施工中的关键设备,挂篮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当今新型挂篮的要求比传统挂篮要高,要求其更加移动灵活轻型化、装拆方便、稳定性好、安全性能高、变形小等。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斜拉桥及其施工方法的发展和现状,重点阐述了新型挂篮——牵索挂篮的原理和特点。然后,以涡河三桥——水滴型钢混组合塔独塔斜拉桥作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涡河三桥全桥有限元模型,探析了挂篮自重大小对悬浇桥梁施工阶段受力特性的影响,详细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挂篮自重比(挂篮重量与标准梁段重量比)下的悬浇桥梁结构在不同施工阶段的截面应力和结构位移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计算得出该工程中所使用牵索挂篮自重取值的合理范围;随后,建立了该工程背景中的牵索挂篮有限元模型,并对该挂篮的主体结构构件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以挂篮自重对桥梁主梁的影响以及挂篮主体构件的计算结果为原则,对本工程的牵索挂篮的主体结构构件进行了轻型化设计,以便更加合理地确定涡河三桥施工挂篮的最终尺寸,为该桥的顺利施工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分析结果将对涡河三桥的现场施工监测和控制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相关参考。
桂永旺[10](2012)在《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大跨度桥梁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桥梁的跨越能力及造型美观的同时,对桥梁运载能力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大跨度、宽桥面、造型美观、安全和经济等指标孕育而生,成为桥梁建设方案比选的重要指标。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是满足桥梁跨越能力的重要桥型之一,同时单索面的使用又能给桥梁增加良好的美观效果。在这些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中,倒三角形的主梁断面是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重要的截面形式之一,也将斜拉桥的设计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单索面、宽截面、长节段、倒三角截面等多种因素综合情况下的受力状况也给浇筑设备的选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常规的悬臂浇筑设备已经成为类似桥型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随之而研发出来的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对于该类桥梁施工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首次使用的的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它是综合了前支点挂篮和后支点挂篮施工工艺的特点研制而成的,即利用了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采用牵索式挂篮悬浇施工的优势,又解决了单索面斜拉桥施工横向稳定性的问题。本文实例分析的重庆双碑嘉陵江大桥主桥具有单索面、宽截面、长节段、倒三角和节段重量大的特点,并对主梁悬臂浇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对主梁施工过程的仿真分析、挂篮空间应力分析以及组合状态下主梁已浇节段的受力分析,结合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现场试验,得出了主梁和挂篮在各个施工阶段的位移变形、应力应变、索力变化及挂篮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等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对于同类型桥梁的施工具有很好参考价值。
二、临江红水河大桥三角轻型挂篮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江红水河大桥三角轻型挂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桥梁挂篮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桥梁挂篮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理论研究 |
2.1 桥梁挂篮施工安全风险概述 |
2.2 桥梁挂篮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理论概述 |
2.3 本章小结 |
3 桥梁挂篮施工安全风险辨识 |
3.1 桥梁挂篮施工工艺分解研究 |
3.2 桥梁挂篮施工危险源清单的构建 |
3.3 本章小结 |
4 桥梁挂篮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模型 |
4.1 贝叶斯网络理论 |
4.2 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 |
4.3 贝叶斯网络模型参数的确定 |
4.4 安全风险评价与可接受准则 |
4.5 本章小结 |
5 桥梁挂篮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实例 |
5.1 工程概况 |
5.2 挂篮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
5.3 挂篮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附录 |
(2)三角形挂篮结构改进与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挂篮悬臂施工概述 |
1.2 三角挂篮的应用现状及挂篮的发展方向 |
1.2.1 应用现状 |
1.2.2 发展方向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工程背景与传统型钢三角形挂篮 |
2.1 工程背景 |
2.1.1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
2.1.2 桥跨结构形式 |
2.2 平汤河支流桥挂篮构造概况 |
2.2.1 挂篮结构 |
2.2.2 主承重桁架系统 |
2.2.3 主桁后锚 |
2.2.4 前、后上横梁 |
2.2.5 底模平台 |
2.2.6 内滑梁、外滑梁及外导梁 |
2.2.7 行走系统 |
2.2.8 模板系统 |
2.3 挂篮施工 |
2.3.1 施工工艺流程 |
2.3.2 挂篮安装 |
2.3.3 挂篮施工操作 |
2.3.4 挂篮移动 |
2.3.5 挂篮拆除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传统型钢三角形挂篮的计算分析 |
3.1 计算参数的确定 |
3.1.1 计算工况的确定 |
3.1.2 荷载资料及计算 |
3.2 荷载组合Ⅰ |
3.3 荷载组合Ⅱ |
3.4 荷载组合Ⅲ |
3.5 倾覆验算分析 |
3.6 稳定性验算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角形挂篮的改进及分析 |
4.1 原设计挂篮存在的不足 |
4.1.1 竖向变形 |
4.1.2 混凝土养护 |
4.1.3 挂篮走行 |
4.2 改进策略及方法 |
4.2.1 改变斜拉带型钢类型及尺寸对结构的影响 |
4.2.2 改变吊带型钢类型及尺寸对结构的影响 |
4.2.3 增大上前横梁尺寸对结构的影响 |
4.2.4 操作架的设置 |
4.2.5 挂篮走行系统的改进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进后三角形挂篮的计算分析及工程验证 |
5.1 计算分析 |
5.1.1 荷载组合Ⅰ |
5.1.2 荷载组合Ⅱ |
5.1.3 荷载组合Ⅲ |
5.1.4 倾覆计算分析 |
5.1.5 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
5.2 改进前后用材比较 |
5.3 挂篮预压试验 |
5.3.1 试验目的 |
5.3.2 试验注意事项 |
5.3.3 试验加载重量及方法 |
5.3.4 测点布置 |
5.3.5 试验加载顺序及过程 |
5.3.6 加载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3)位山三干渠大桥挂篮法施工工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桥梁建设现状 |
1.2 我国桥梁比较普遍的病害 |
1.3 挂篮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
1.4 依托工程概况 |
1.5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二章 挂篮计算方法 |
2.1 挂篮概况 |
2.2 挂篮建模计算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挂篮施工工艺及方案 |
3.1 中跨现窥段桂篮施工工艺及方案 |
3.2 边跨现浇段 |
3.3 合拢段施工 |
3.4 临时固结方案 |
3.5 预应力施工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挂篮法施工监控 |
4.1 挂篮法施工监控理论及挂篮的影响 |
4.2 挠度控制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某曲线宽幅矮塔斜拉桥主梁关键性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矮塔斜拉桥的起源及结构特点 |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2.4 矮塔斜拉桥主要施工方法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1 工程概况 |
2.1.1 地质条件 |
2.1.2 大桥主体结构及特点 |
2.1.3 主要技术标准 |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2.1 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 |
2.2.2 大蒸港矮塔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墩梁临时固结措施优化研究 |
3.1 临时固结施工技术的现状 |
3.1.1 临时固结的基本原理 |
3.1.2 临时固结的常见形式 |
3.2 临时固结方案的模拟 |
3.2.1 临时固结方案一 |
3.2.2 临时固结方案二 |
3.2.3 临时固结方案三 |
3.2.4 临时固结方案四 |
3.3 临时固结结构大桥内力模拟影响分析研究 |
3.4 方案实施及其效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曲线宽幅主梁悬臂施工方案研究 |
4.1 典型挂篮的构造和特点 |
4.1.1 挂篮法的定义及分类 |
4.1.2 挂篮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
4.2 大蒸港矮塔斜拉桥施工挂篮有限元模拟与优化 |
4.2.1 挂篮的结构 |
4.2.2 挂篮的模拟 |
4.2.3 最大节段时的内力及位移分析 |
4.3 挂篮的移动方式优化 |
4.3.1 方案一:分步移动 |
4.3.2 方案二:整体移动 |
4.3.3 分析结果 |
4.4 方案实施及其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梁合龙方案优化研究 |
5.1 合龙施工技术的现状 |
5.2 不同劲性骨架形式对大桥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 |
5.2.1 劲性骨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2.2 解除临时锁定后不同形式劲性骨架对大桥内力的影响 |
5.3 不同劲性骨架形式对施工工艺的影响分析 |
5.4 方案实施及其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在职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5)夜郎湖大桥主拱圈采用斜拉扣索体系悬浇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钢筋混凝土拱桥发展概况 |
1.1.1 国外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发展概况 |
1.1.2 国内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发展概况 |
1.2 大跨度混凝土拱桥施工方法 |
1.2.1 有支架法 |
1.2.2 缆索吊装法 |
1.2.3 劲性骨架法 |
1.2.4 转体施工法 |
1.2.5 悬臂施工法 |
1.2.6 组合施工法 |
1.3 斜拉扣挂悬臂浇筑施工 |
1.3.1 塔架斜拉扣挂悬臂浇筑法 |
1.3.2 有支墩塔架斜拉扣挂悬臂浇筑法 |
1.4 悬臂浇筑法施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5.1 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 |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采用临时支墩悬浇施工方案的确定 |
2.1 国外有支墩悬臂浇筑工程概况 |
2.2 夜郎湖大桥施工方案总体设计 |
2.2.1 有支墩悬臂浇筑总布置 |
2.2.2 预应力悬臂浇筑节段施工设计 |
2.2.3 临时支墩及扣塔的施工设计 |
2.3 利用零弯矩法计算预应力筋 |
2.3.1 计算模式 |
2.3.2 计算流程 |
2.3.3 计算过程 |
2.4 临时墩布置分析 |
2.4.1 影响临时墩位置的因素 |
2.4.2 国外钢筋混凝土拱桥的临时墩布置 |
2.4.3 本桥临时墩位置确定 |
2.5 扣锚系统的布置 |
2.5.1 扣塔 |
2.5.2 扣索倾角及布置形式 |
2.5.3 扣塔及扣锚索布置形式确定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夜郎湖大桥主拱圈悬浇施工技术研究 |
3.1 索力计算方法 |
3.1.1 零位移法 |
3.1.2 零弯矩法 |
3.1.3 影响矩阵法 |
3.1.4 应力平衡法 |
3.2 改进的应力平衡法 |
3.3 建立夜郎湖大桥Midas几何模型 |
3.4 夜郎湖大桥悬浇施工计算结果 |
3.4.1 扣索力求解 |
3.4.2 施工过程中扣塔、临时支墩的应力及线形 |
3.4.3 预应力悬浇施工过程中的拱肋应力 |
3.4.4 斜拉扣挂悬浇施工过程中的拱肋应力 |
3.4.5 预应力及扣塔拆除对拱肋的影响 |
3.5 有支墩悬浇施工控制结果 |
3.5.1 成拱应力控制结果 |
3.5.2 成拱线形控制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夜郎湖大桥拱肋受力行为影响分析 |
4.1 拱圈自重误差的影响 |
4.2 拱圈刚度误差的影响 |
4.3 扣索张拉值误差的影响 |
4.4 温度对拱圈的影响 |
4.5 扣锚索拆除顺序对拱圈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5.2 有待解决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大跨度钢-混组合拱桥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大跨度拱桥发展状况概述 |
1.1.1 国内大跨度拱桥的发展现状 |
1.1.2 国外大跨度拱桥发展现状 |
1.2 大跨度拱桥的施工方法 |
1.2.1 缆索吊装施工法 |
1.2.2 悬臂施工法 |
1.2.3 劲性骨架法 |
1.2.4 转体施工法 |
1.2.5 组合施工法 |
1.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斜拉扣挂索力与线形控制方法 |
2.1 概述 |
2.1.1 悬臂施工拱桥扣索力计算的几种方法 |
2.1.2 基于ANSYS的优化方法 |
2.2 斜拉扣挂悬臂安装阶段的线形控制 |
2.2.1 拱肋目标线形 |
2.2.2 安装误差容许范围 |
2.2.3 误差适时调整方法 |
2.3 挂篮悬臂浇筑拱圈线形与应力控制 |
2.3.1 线形控制法 |
2.3.2 应力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跨度钢混组合拱桥施工方案研究 |
3.1 大跨度钢混组合拱桥构造 |
3.1.1 总体布置 |
3.1.2 设计技术标准 |
3.1.3 拱圈截面尺寸的拟定 |
3.1.4 拱上建筑结构形式及尺寸 |
3.2 挂篮悬浇扣挂系统设计 |
3.2.1 挂篮的设计 |
3.2.2 扣挂系统设计 |
3.3 试设计施工方案的选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混组合拱桥主拱圈施工控制计算 |
4.1 计算模型 |
4.1.1 模型的建立 |
4.1.2 计算工况分析 |
4.2 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受力分析 |
4.2.1 索力的计算方法 |
4.2.2 混凝土悬臂浇筑阶段扣索索力 |
4.2.3 混凝土段拱圈边箱应力 |
4.2.4 混凝土段拱圈边箱位移 |
4.2.5 混凝土段拱圈中箱应力 |
4.2.6 混凝土段拱圈中箱位移 |
4.3 钢箱段分段吊装施工控制计算 |
4.3.1 钢箱吊装阶段扣索索力 |
4.3.2 钢箱拱圈边箱应力 |
4.3.3 钢箱拱圈边箱位移 |
4.3.4 钢箱拱圈中箱应力 |
4.3.5 钢箱拱圈中箱位移 |
4.4 成拱后的主拱圈内力与线形 |
4.5 一次成拱与阶段施工主拱圈应力和线形比较 |
4.6 探究中箱不同浇筑顺序对主拱圈的影响 |
4.6.1 四种施工方案 |
4.6.2 四种中箱浇筑顺序对拱圈截面影响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有待解决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7)夜郎湖大桥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浇筑方式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拱桥发展概况 |
1.1.1 国外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发展状况 |
1.1.2 国内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发展状况 |
1.2 钢筋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 |
1.2.1 有支架施工法 |
1.2.2 缆索吊装法 |
1.2.3 劲性骨架法 |
1.2.4 转体施工法 |
1.2.5 悬臂施工法 |
1.2.6 组合施工法 |
1.3 本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夜郎湖大桥概况 |
1.5.1 主拱圈构造 |
1.5.2 劲性骨架构造 |
第二章 大跨度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理论 |
2.1 概述 |
2.2 混凝土拱圈悬臂浇筑阶段施工控制 |
2.2.1 应力平衡法 |
2.2.2 改进的应力平衡法 |
2.2.3 索力累计增量法 |
2.3 劲性骨架安装施工控制 |
2.3.1 劲性骨架安装方式 |
2.3.2 采用节段拼装施工的控制方法 |
2.4 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施工控制 |
2.4.1 水箱压重法 |
2.4.2 斜拉扣挂连续浇筑法 |
2.4.3 多工作面浇筑法 |
2.4.4 整节段悬臂浇筑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凝土拱圈悬臂浇筑与劲性骨架安装控制计算 |
3.1 夜郎湖大桥拱圈施工方案设计 |
3.1.1 拱圈施工方案 |
3.1.2 扣挂系统设计 |
3.2 主拱圈悬臂浇筑阶段扣索力与混凝土拉应力控制计算 |
3.2.1 有限元建模 |
3.2.2 扣索力计算及拆索判断 |
3.2.3 施工阶段划分 |
3.2.4 混凝土截面拉应力计算 |
3.3 劲性骨架安装计算 |
3.3.1 扣索力计算 |
3.3.2 骨架安装对悬浇段拱圈受力分析 |
3.3.3 劲性骨架合龙后的计算 |
3.4 悬臂浇筑与骨架安装施工阶段扣挂系统计算 |
3.4.1 交接墩应力计算 |
3.4.2 扣塔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外包混凝土浇筑对主拱圈受力影响分析 |
4.1 外包混凝土浇筑方式 |
4.1.1 分环分段法 |
4.1.2 连续浇筑法 |
4.1.3 整段浇筑法 |
4.2 外包混凝土浇筑对混凝土拱圈受力影响分析 |
4.2.1 外包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划分 |
4.2.2 外包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划分 |
4.2.3 外包混凝土浇筑对悬臂浇筑截面应力影响 |
4.3 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浇筑时对其自身受力影响分析 |
4.3.1 外包混凝土浇筑时劲性骨架受力分析 |
4.3.2 外包混凝土受力分析 |
4.4 松索成拱后内力与线形 |
4.5 外包混凝土浇筑及拆索过程中扣挂系统计算 |
4.5.1 交接墩应力计算 |
4.5.2 扣塔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5.2 有待解决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9)独塔斜拉桥牵索挂篮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清单 |
插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斜拉桥主梁的施工方法概述 |
1.1.1 斜拉桥主梁常用的施工方法 |
1.1.2 斜拉桥混凝土主梁的悬臂浇筑施工 |
1.2 挂篮概述 |
1.2.1 挂篮的现状与发展 |
1.2.2 挂篮的分类及优缺点 |
1.3 牵索挂篮概述 |
1.3.1 牵索挂篮的发展 |
1.3.2 牵索挂篮的分类 |
1.3.3 牵索挂篮的结构构造 |
1.3.4 牵索挂篮与其他挂篮的比较 |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斜拉桥施工仿真分析 |
2.1 工程概况 |
2.1.1 工程概要 |
2.1.2 设计创意 |
2.1.3 技术标准 |
2.2 设计要点及计算参数 |
2.2.1 涡河三桥设计要素 |
2.2.2 材料参数 |
2.2.3 计算荷载 |
2.3 施工工序 |
2.4 空间有限元模型建立 |
2.4.1 主梁模拟方式分析 |
2.4.2 主塔模拟方式分析 |
2.4.3 拉索模拟方式分析 |
2.4.4 边界条件模拟方式分析 |
2.4.5 荷载加载方式分析 |
2.4.6 全桥 Midas/Civil 有限元模拟 |
第三章 挂篮荷载对斜拉桥主梁施工状态影响分析 |
3.1 挂篮事故实例 |
3.2 计算荷载 |
3.3 三种挂篮荷载 |
3.4 不同挂篮荷载对主梁施工的影响结果 |
3.4.1 主梁截面正应力变化对比 |
3.4.2 主梁竖向变形对比 |
3.4.3 挂篮自重的取值范围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牵索挂篮的有限元分析计算 |
4.1 牵索挂篮设计概述 |
4.1.1 设计依据 |
4.1.2 设计概要 |
4.1.3 设计特点 |
4.2 牵索挂篮主体结构计算 |
4.2.1 荷载系数 |
4.2.2 计算荷载 |
4.2.3 变形控制 |
4.2.4 材料特性 |
4.2.5 几何特性 |
4.3 各工况总体计算 |
4.3.1 工况 I 计算分析 |
4.3.2 工况 II 计算分析 |
4.3.3 工况 III 计算分析 |
4.3.4 工况 IV 计算分析 |
4.3.5 工况 V 计算分析 |
4.3.6 工况 VI 计算分析 |
4.3.7 工况 VII 挂篮稳定性计算 |
4.3.8 各工况计算结果汇总 |
4.3.9 各机构反力汇总 |
4.4 牵索挂篮重量的轻型化 |
4.4.1 牵索挂篮轻型化化设计分析 |
4.4.2 方案 A 设计分析 |
4.4.3 方案 B 设计分析 |
4.4.4 方案 A 与方案 B 对比分析 |
第五章 主梁悬臂浇筑施工方案及牵索挂篮施工工艺 |
5.1 施工准备 |
5.1.1 材料要求 |
5.1.2 机具设备 |
5.1.3 作业条件 |
5.1.4 技术准备 |
5.2 编制依据 |
5.3 施工工艺概述 |
5.3.1 施工工艺简述 |
5.3.2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工艺流程 |
5.4 挂篮结构设计 |
5.5 挂篮拼装及前移安装 |
5.5.1 挂篮拼装 |
5.5.2 挂篮前移安装就位 |
5.6 挂篮预压 |
5.7 挂篮使用流程及注意事项 |
5.7.1 挂篮使用流程 |
5.7.2 挂篮使用注意事项 |
5.8 模板工艺 |
5.8.1 底模及侧模 |
5.8.2 内模 |
5.8.3 模板的安装 |
5.8.4 模板拆除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10)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1] |
1.2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
1.3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结构特点与建造技术 |
1.4 挂篮在斜拉桥悬臂施工中的发展历程 |
1.5 国内外大型桥梁施工时的挂篮使用情况 |
1.5.1 后支点挂篮使用概况 |
1.5.2 前支点挂篮使用概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研究理念的形成 |
2.1 工程概况 |
2.2 悬臂施工挂篮方案比选 |
2.2.1 传统挂篮承重构件的组成形式 |
2.2.2 传统挂篮在斜拉桥施工中的局限性 |
2.3 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理念的形成 |
2.4 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的结构形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的空间应力分析 |
3.1 空间应力分析概况 |
3.2 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的空间应力分析 |
3.2.1 Midas Civil 软件简介 |
3.2.2 参数设置 |
3.2.3 模型建立过程 |
3.2.4 悬臂浇筑过程中挂篮施工的工况划分 |
3.2.5 模型建立过程的几个问题和简化处理 |
3.2.6 模拟计算中刚度分析 |
3.2.7 模拟计算中强度及反力分析 |
3.2.8 挂篮整体稳定性分析 |
3.3 塔、粱、索及挂篮耦合后的局部应力分析 |
3.3.1 参数设置及实体模型的建立 |
3.3.2 累积作用的应力分析 |
3.3.3 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整体加载试验 |
4.1 试验概况及目的 |
4.1.1 试验概况 |
4.1.2 试验目的 |
4.2 挂篮试验参数及相关流程 |
4.2.1 试验荷载取值 |
4.2.2 试验地点及方式 |
4.2.3 试验程序 |
4.2.4 试验材料的选取 |
4.2.5 分级加载划分 |
4.3 试验相关流程 |
4.3.1 一次调索工况工艺流程 |
4.3.2 多次调索工况工艺流程 |
4.3.3 相关试验技术措施 |
4.4 试验过程控制及应力应变测试 |
4.4.1 过程控制 |
4.4.2 挂篮试验测试项目及相关成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试验成果的调整优化 |
5.1 优化调整概念 |
5.2 挂篮的优化调整 |
5.2.1 挂篮优化调整方案 |
5.2.2 挂篮优化调整计算结果 |
5.2.3 优化调整结论 |
5.3 优化后的挂篮在子结构法模拟方法的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及建议 |
6.1.1 结论 |
6.1.2 建议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临江红水河大桥三角轻型挂篮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桥梁挂篮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研究[D]. 陈露.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2]三角形挂篮结构改进与施工技术研究[D]. 康胜清.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 [3]位山三干渠大桥挂篮法施工工艺应用研究[D]. 刘焕波. 山东大学, 2016(02)
- [4]某曲线宽幅矮塔斜拉桥主梁关键性施工技术研究[D]. 刘海彬. 广西大学, 2016(02)
- [5]夜郎湖大桥主拱圈采用斜拉扣索体系悬浇施工技术研究[D]. 罗意明.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4)
- [6]大跨度钢-混组合拱桥施工技术研究[D]. 程利婷.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4)
- [7]夜郎湖大桥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浇筑方式与控制技术研究[D]. 周元毅.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5)
- [8]红水河大桥三角形挂篮设计与载荷试验[J]. 吴瑞君.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4(07)
- [9]独塔斜拉桥牵索挂篮有限元分析[D]. 焦梦莹. 合肥工业大学, 2014(07)
- [10]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前后支点组合式挂篮性能研究[D]. 桂永旺. 重庆交通大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