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伟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王坝九年一贯制学校746500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参加听课、评课等教学交流活动,那些精彩的课堂都会给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这些小活动包括小游戏、小制作、小实验、小比赛、小故事等。而这些小活动在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性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字:课堂教学学生兴趣学习积极性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教学开端就是一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
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课例一:在我县举行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有一位老师在讲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时,开场白:同学们欢迎来到“出彩中国人”现场,同学们知道最近大家非常关注的钓鱼岛和南海形势。在激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后反问要使国家强大,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并将“出彩中国人”比赛形式引入了课堂教学,对同学们课堂上的每一次精彩的表现都给一次“出彩”,最后,评选出本节课堂上的“出彩中国人”。由于老师的精心组织,课堂形式新颖、灵活同学们人人争当“出彩中国人”。学生整堂课都紧张、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由于这位老师将我们常见的娱乐比赛引进了课堂,改变了沉闷、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理念。我认为我们老师只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还可以将许多小比赛引入课堂,比如抢答、学生互相问答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堂课教学效率。
二、恰当的课堂小活动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活动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新形式、新思维的引领下快乐的学习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
课例二:在我县举行的“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都在教授八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一位老师引用“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燕子低飞要落雨......”导入课题后进行作者简介、生字、生词、学生齐读课文等教学环节。另一位老师用“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燕子低飞要落雨”引入课题后,在利用导学案的引导后同样进行作者简介、生字、生词等。不同之处是这位老师没有让学生齐读课文,而是在播放背景音乐时,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要有感情的朗诵《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就这是大自然的语言。蝌蚪甩着尾巴游泳,春天已经来临。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哪,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随着幽美的音乐同学们带丰富的感情一个一个朗诵的精彩。学生在朗诵气氛的感召下争先恐后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后续教学活动。
这位老师恰当利用诗歌朗诵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诵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实验也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有许多需要器材少、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小实验。利用好这些小实验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课例三:在学习九年级物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将课前准备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拿出来,把乒乓球放在朝下漏斗口处。让同学们猜测如果我通过漏斗柄吸气,乒乓球会不会掉下来?同学们纷纷说不会掉下来,实验结果如同学们所料。如果我通过漏斗柄向里吹气,乒乓球会不会掉下来呢?同学们都说乒乓球会掉下来。当我使劲向漏斗里吹气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乒乓球不断的在漏斗口处上下跳动就是不掉下来。许多同学觉得不可思议,肯定是我没有吹气而在吸气,之后我让学生自己进行这个实验时结果也一样。就这样学生带着疑惑,认真高效完成了相关学习任务。
这位老师巧妙地通过课堂小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再进行进一步探究时学生们便积极踊跃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来。
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活动举不胜举,只要我们老师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充分合理的利用这些小活动。积极谋求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就能更好的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就会教的更轻松,学生就会学的更快乐,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更高。才能更好的实现《新课程课标》提出的学生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北师大版,2001。
[2]沪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文。